做電商,需要懂得商業的基礎邏輯

2 評論 15811 瀏覽 129 收藏 13 分鐘

過去兩年,我們看到太多不符合商業基本邏輯的產品和場景。比如大量的O2O:上門洗車、上門理發、在線搭配師…本文講述了五個基礎商業邏輯,以幫助電商從業者理清商業模式,扎實基本功。

流量邏輯

做生意,無論線上線下,都要解決“獲取顧客”的問題,凡是能帶來顧客的,都可以看做流量。這個渠道能帶來多少流量,單個用戶的獲取成本是多少,是每個生意人都會算的一筆賬。

比如你開一家麻辣燙。開在小區里一天需要100攤位費,能獲取50個客戶,單個成本2元。開在地鐵口呢,可能攤位費1000,能獲取400個用戶,單個成本2.5。作為攤主,你可以選擇開100個小區攤位,充分利用低成本流量,當然要考慮管理成本。也可以選擇在地鐵口搞個大攤位,多搞些串的種類和飲品,提升單個用戶收益,以充分利用高成本流量。

U10513P1275DT20140226102715

流量邏輯包含三個基本的規則。

趨勢紅利

越早進入一個渠道,成本就越低。

10年開淘寶店,賺錢比較容易。12年再開,你可能得開個淘寶直通車、買點競價排名。隨著賣家越來越多,淘寶的流量越來越貴,最終會上升到和線下一樣的成本。 所以淘寶并不便宜,便宜的只是淘寶剛興起時的趨勢紅利。

前兩天陌陌的人說,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流量真心貴,而且必須得買了。今年他們必須要投錢去購買各家應用市場的頭部排名,才能拿到流量,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移動端的流量正在越來越貴,用戶越來越難以獲取。實際上,用戶并不便宜,只是智能手機剛興起的時候,用戶的在線時間突然得到了一個極大的釋放。便宜的,只是移動端興起時的趨勢紅利。

生意規模的邊界

同一個渠道,想獲取更大的量級,成本一定會升高

先說兩個概念,CAC指的是你每獲取一個用戶的成本。LTV指用戶生命周期內的為你貢獻的利潤。那么只要一家公司的CAC<LTV,就可以繼續擴大,直到兩者相等。換句話說,生意的邊界,就是CAC=LTV。而且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CAC一定會越來越高。

比如你賣榴蓮。你如果自己寫軟文,在朋友圈發廣告,CAC=0,但每天只能賣2個。想多賣一點?可以考慮做個公眾號,找水果店幫忙吸粉,成本可能變成CAC=3,每天賣50個。繼續擴大,只能去投廣點通了,CAC=20了,每天能賣1000個。還想擴大,那就增加粉絲通投放的量級,每天燒個幾十萬,你會發現終于成本上升到了榴蓮的利潤cover不了的地步,這就是你生意的邊界。
ps:公司規模也存在著類似的邊界,公司邊界是管理成本=外包成本。也就是如果外包比自己招人省錢,公司就沒必要繼續擴大規?!,F在公司的規模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就是因為工具越來越完善,外包協作越來越容易。

總有便宜的渠道

越是只適合你的,就越便宜。

由于不同產品的產品邏輯、用戶屬性都有著很大區別,有些渠道會僅適用于你的產品,由于缺乏競爭者,流量的價格就會相對便宜。

很多手游上線的時候,會聯系游戲公會,通過送福利包的形式推廣產品,其他的App就沒法走這條路,那這樣獲得的CAC一定是相對便宜的。

只有莆田系,才舍得幾百塊一個點擊的買流量,因為LTV實在是高。假設200元一個點擊,100個點擊換取1個就醫患者,這個人就要為流量成本買單2萬元。所以莆田系就算治得好病也別去。

綜合下來,玩好流量需要你

  1. 對產品和用戶特點有著深刻的認識;
  2. 保持信息暢通,早早的發現有價值的流量渠道;
  3. 憑著執行力,迅速的投入渠道,承擔風險。

成本邏輯

任何產品都有成本。成本有多重構成,比如一部iPhone。研發、制造、零售商、物流、服務(客服/保修)、營銷,都是成本。每次iPhone上市,都會有很多人轉《一個IPhone的造價僅XX美元》的文章,其實沒什么意義。須知經過這么多年的商業發展,在各方面相對很定的情況下,一個商品的售價和定倍率都是相對穩定的,也是合理的。

但互聯網的到來,改變了很多商品的成本邏輯,主要是從兩個方面。

互聯網改變了成本結構

一件商品的成本構成是很復雜的,制造成本僅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20130510153014a81d1

互聯網的實質是連接,直接連接廠商和用戶,省去中間的多次物流成本、經銷商扣利、營銷成本和廣告費用,商品就能以極低的價格出售,用戶獲得更多實惠,廠商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邊際成本為0

所謂邊際成本,指的是每多生產,或者多銷售一個商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拿京東做例子最恰當。京東每年都虧損,為什么大家還是很看好他,因為到一定的規模時,每多上架一個商品的成本接近0,這時候,京東怎么做都是賺錢的。

而超市就不行,上架商品要占貨架,要消耗租金,要人工來理貨,成本無法降低到0。

定價邏輯

一款商品做出來了,如何定價呢?

銷售額=單價*銷售量。

那么定價就有兩種傾向,高單價高毛利,或者低單價大量銷售。

一般情況下,越是滿足感情需求的,放在感性心理賬戶的商品,越會選擇高單價。極端的情況是奢侈品,比如機械表,走的沒有電子表準,性能也不如電子表,但造價高,有機械之美,有所謂的“工匠精神”,而且將價格定的極高。買機械表的人,買的也不是一塊表,而是一種符號,成功男士的符號。

而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由于價格彈性較低,基本就只能走低單價的路了。前幾年凡客誠品想試試高溢價賣襯衣、褲子神馬的,看看這兩年的熱度你就知道,這不太靠譜。

93CFA2DD-A38A-47EC-B084-A3FE20F1A328

風險邏輯

做生意就肯定有風險。有些商業模式就會通過購買風險的方式獲取利潤。

比如上面的茅臺酒,經銷商為什么能賺那么多?因為經銷商承擔了庫存的風險。廠家不知道生產多少是最合適的,而大量庫存導致的資金鏈斷裂是非常致命的??偞砟?,就把所有的貨都包過來:“你的庫存風險我包啦!但你得給我便宜的價錢才行?!敝罂偞賹⑸唐分鸩降匿N售出去。

注意,總代既然承擔了風險,就不會只賺不賠!如果商品銷路不好,總代就要降價傾銷,是要賠錢的。

那么總代這門生意的實質,就是對未來風險的判斷。他判定商品的銷路會好,是他做生意的前提。

風險買賣在商業中非常常見。自如的三年不漲價,天貓的7天無理由退換,各類保險公司,各種基金,貸款,本質都是在做風險買賣的生意。 所以現在互聯網金融里,做風控的才那么賺錢,因為風險管控實在是太重要了!

white-garlic-45

當年蒜你狠的時候,很多人囤積大蒜。

規則漏洞

如果是刷過單、或者基礎過積分墻,你就會知道這世上專門有一類人靠著商業邏輯的漏洞賺錢,這種人,在線上叫羊毛黨,在線下叫黃牛黨,本質是一類人。

我們來看一個經典的例子。電信公司推出活動,充200返200購物券。

考慮下,200元,換200話費+200購物券很合算,但話費是和賬戶關聯的,沒辦法流通,有沒有辦法換成,200元換200元購物券+200元購物券呢?有!再找一個人做等量置換就可以了。

A給B200元。B去營業廳,把這200元充到A賬戶里,自己又掏200充到A賬戶。此時A得到了400元話費,B得到了400元購物券!

這時候就簡單了,比如你所在的城市有3所大學,每所大學5000學生,找一幫學生幫忙,打一個“充200贈200”的條幅,每搞到一個用戶就獎勵他們20元。假設能獲取2000個用戶,那么總共能獲取6000個用戶。每個用戶,你都幫忙充值200,套取400元購物券,你就獲得了240萬,九折變現,再去掉給學生分成獎勵,凈賺84萬,簡直可怕…

1449149794511

前兩年O2O大火的時候,有多少推廣的錢,是燒給了這些羊毛黨?我相信真實的數字是很驚人的。大量的用戶補貼被羊毛黨套利獲取,十幾臺手機,一家線下門店,每個月套利幾萬乃至十幾萬的黃牛,大有人在。

結語

流量便宜的時候,怎么做都有的賺。流量昂貴的時候,就要回歸商業的本質。如何提升流量使用效率,優化成本結構,采取合理定價策略,靈活買賣風險,避免規則漏洞。這些都是電商從業者要修煉的,基本功。

#專欄作家#

孫金龍,公眾號:金龍聊運營(id:tikuapp),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運營方向,歡迎多多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規則漏洞

    如果是刷過單、或者基礎過積分墻,你就會知道這世上專門有一類人靠著商業邏輯的漏洞賺錢,這種人,在線上叫羊毛黨,在線下叫黃牛黨,本質是一類人。

    龍哥,錯別字“基礎”->“接觸”?

    Jack

    來自浙江 回復
  2. 前兩年O2O大火的時候,有多少推廣的錢,是燒給了這些羊毛黨?我相信真實的數字是很驚人的。大量的用戶補貼被羊毛黨套利獲取,十幾臺手機,一家線下門店,每個月套利幾萬乃至十幾萬的黃牛???這個是怎么做的 哈哈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