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公開課打磨實戰方法論:讓產品的承諾與對方的渴望完美相遇

0 評論 3926 瀏覽 10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讀:在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課程質量,在這個產品高度同質化的市場中,如何靠課程質量取勝呢?本文作者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對如何打磨在線教育課程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好,我是在線教育師資運營舒克。做運營一年多了,從考研項目到成人英語項目,再到現在的企業培訓項目,我將自己和近十位老師打磨課程中踩過的坑,翻過的山總結為本篇。一是希望自己可以沉淀點東西,抓住每刻的靈感;二來能對你有一丁點的啟發,就更超出期望了。

磨課到底磨的是什么呢?在我看來,磨課其實是讓課程產品的價值剛好被學員等質等量的感知到,就像放在天平兩端,說白了就是老師要和學員同頻共振,我暫且把這套東西叫做多元天平理論。理論之前,有三個近似底層的思維方式:

一、從來不是站在老師的“對立面”

不要想著將自己已有的成功經驗一股腦的灌輸給老師,快速的讓老師“學會”推課轉化,這樣做只會讓效果大打折扣。為什么呢?對于一位沒有線上轉化經驗的老師來講,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思維。

首先要確定老師真的理解我們的轉化模式,其次要講清楚我們公開課的目的,甚至是每一節課,每一句話的目的。帶著這樣的目的,也就是把自己的課程推薦給暫時或者以后有需要的學員,先按照自己的邏輯梳理出一套課程環節。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他思路的基礎上去細化,去優化,而不是再創造。只有老師講出自己想講的內容,才會感染自己,從而帶動學員;相反,講出“學來”的內容,是不會自在的。真誠從來都是打動人的利器。

對于有線上轉化經驗的老師,他已經具備自己的風格和授課方式,我們要做的也從來都不是否定和顛覆,而是站在他的思考角度,從他的優勢出發去優化。就像韓國和日本整容最大的區別是,韓國是改造你的缺點,日本則是放大你的優點。不要只想著去掉缺點,讓優勢更加閃爍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二、每次多問自己一個問題

在我們給出老師課程建議之前,先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建議?我是基于什么提出的這個建議?我提出的真的是一個好的建議嗎?通過提問的方式不僅可以自審觀點,也許還會有新的靈感閃現,從而提出真正好的建議。當你提出一個真正好的建議時,你也會說服老師,他也會很好的吸收你的建議,效果事半功倍。

三、一個問題從來不止一個答案

磨課時間久了,我會陷入到自己的思維定式,好像我再也給不出更好的建議了。這時候怎么辦呢?三點:換思路,換標準,換態度。不是只一味的強調課程優點才能打動學員購買課程,適當暴露課程“缺點”,可能效果更佳。比如:我的課程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聽懂,必須保證每時每刻的注意力,也許會枯燥,但跟下來了,你就會掌握并會應用這個方法。誰說只有激情澎湃的授課方式才會打動學員?娓娓道來未嘗不可。如果實在找不到可以提出的課程建議,別和自己較勁兒,去看看書,喝喝咖啡,沒準兒靈感就會找到你。

接下來說說這個多元天平理論。為什么叫多元天平呢,因為天平每端放的可不止一個砝碼。本著多問一個問題的原則,為什么要用天平作為工具呢?在我看來,一節好的公開課就是不斷制造學員與老師之間的失衡與平衡。那天平兩端都可以放些什么?

第一組:老師與學員的認知

課程一開始我們就是要制造學員與老師之間的認知失衡。那來看看制造失衡的砝碼。

砝碼一:老師的權威背書:自述履歷或者他人背書。老師給學員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可以讓學員崇拜的,至少專業能力要讓學員崇拜,他才會以你為目標,跟著你學習。

砝碼二:顛覆性的觀點:課程一開始老師提出一些顛覆性的觀點是吸引學員繼續聽下去的關鍵。我們可以采取預言驗證的模型,例如:信不信5分鐘我可以讓你記住一首古詩,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接下來再用自己的方法去驗證。后見之明,先給學員立一個flag,讓他帶著挑戰去學習,緊緊抓住他的注意力。

第二組:課程價值與學員對課程的感知價值

一開始制造了學員與老師的認知失衡,成功吸引了學員的注意后,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學員可以等質等量的感知到課程價值,達到課程價值與學員對課程感知價值的平衡。為什么是平衡呢,難道不是學員對課程的感知價值超過課程本身價值更好嗎?很簡單,超出的那部分價值你用什么來承諾呢?所以,切忌過度承諾。

砝碼一:學習動因

很多時候,我們一味的強調課程的價值,卻忽視了學員內心真正的渴望。就像你去藥店買藥,一進門醫生就和你推薦感冒靈,說成分好,效果好,天花亂墜,但其實你并沒有感冒,只是拉肚子,你需要的也不是感冒靈。所以搞清楚學員內心真正的渴望,才會一擊即中。我喜歡用“真正的渴望“來代替”痛點“,因為痛點往往是渴望的外在表現,解決痛點,不解決渴望是治標不治本。例如:記不住單詞是痛點,但想要記住單詞的理由是渴望??捎械膶W員就是那群沒感冒的人,要怎么讓他們買感冒靈呢?也許這次你沒有感冒,但不代表以后不會,也許你不會,但你的家人,朋友不會嗎?你買的是有備無患。換到課程中是一樣的,技多不壓身,所有的學習都是在為未來的自己積攢多一種的可能性,你要告訴學員,幫他找到學習的意義。

砝碼二:引發共鳴

為什么我們的課程中要插入往期學員的評價?究竟目的是什么呢?在我看來,所有的案例都是為了和學員建立關鍵聯系,引發共鳴。那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案例呢?毋庸置疑,可以和學員建立鏈接的案例,包括以下三點:有趣性、故事性、啟發性。一個好的老師一定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擺在屏幕上的評價截圖是死的,但老師講出來的故事是活生生的,也是最打動人心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每個案例和學員的連接點,例如對于一個全職媽媽來說,職場案例就真的不能觸動到她嗎?如果你說,家庭就是她的職場呢?我們每一個人從來都不止一個身份,我們的多重角色也會幫助我們鏈接到各個場景。一個真正好的故事,無論你是誰,聽了都會有所觸動。

砝碼三:學習效果

學習效果是學員決定購買的關鍵因素之一。學習效果包括即時效果和延遲價值。即時效果包括:明確的預期、實用的方法、工具的操作、思維的點撥、解決了當下的問題等。延遲價值包括:抵抗知識焦慮的自信、解決問題,抓住機會的能力、優質的資源人脈、自身內在的成長等。在塑造課程的價值時,萬萬不能忘記這些長遠的價值,這些后置的回報。那如何展現學習效果呢?互動、訓練、作業的設計就格外的重要,當然,還要加上“引發共鳴”,用別人的故事去感染去影響,讓學員相信,他真的可以做到。

砝碼四:參照對比

目前的現狀是,同品類課程同質化非常嚴重,你想要脫穎而出,就一定要打出差異價值?!秾O子兵法》云: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我們的課程設計要眾星捧月式,著力去突出優勢,當你在某一個點上做到極致,那你和其他課程的差異也就顯現出來了。所以課程的設計要詳略得當,不能貪多,要有高光時刻。其實著重想說的就是這一點,還有幾組對比也要參考一下:學還是不學?(此處關注學習動因),跟老師學還是自己學?(此處關注學習效果),跟我學還是跟誰學?(同品類下的差異價值),現在學還是以后學?(此處關注學習動因)。什么才是好的課程,如果沒有對比,“好”就沒有意義。

以上,是我對磨課工作的一些小思考。其實在寫下這些文字時,我就知道他一定是不完美的。因為文字無法詮釋你當時腦子里所有的奇思妙想,說出來的,寫出來的都是大腦里的冰山一角。不過,總結梳理的過程也是好的,可以讓自己靜下來傾聽“心語”,洞察內心。當你具備了“洞察”的能力,磨課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文章標題摘自林桂枝老師的《秒贊》,感謝桂枝老師,給了我很多靈感。

 

李菁克,跟誰學高級師資運營,2年互聯網運營經驗。

本文由 @坦克手舒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