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智慧課堂產品有哪些弊?。?/h2>
5 評論 8874 瀏覽 36 收藏 13 分鐘

導語:從上一代產品電子書包,到現(xiàn)在的智慧課堂行業(yè),橫跨少說也有十年八年了,但是這個行業(yè)一直都沒有非常壯大。甚至從近期來看,嘉興、蚌埠幾次事件、全國教育督導組等,這類型產品的爭議、政策壓力反而在增大,是因為什么原因呢?

前段時間看到一位從業(yè)者的觀點,認為智慧課堂行業(yè)混亂的本質,是因為還沒有出現(xiàn)可以制定行業(yè)標準和國家標準級別的產品。

但我覺得,這個觀念太容易得出來了,也不能說錯誤,幾乎任何一個行業(yè)在有巨頭之前都可以這么說。我想這可能是事實,但不是事實的全部。我認為思考這個問題要分為橫向和縱向,縱向我們當然要看智慧課堂產品和行業(yè)本身存在什么問題,橫向我們要看到智慧課堂和其他教學信息化產品的差異。

雖然現(xiàn)在智慧課堂的產品形態(tài)有PAD、紙筆、手寫板、反饋器(答題器)幾種形態(tài),但我覺得除了PAD端以外,其他方案都只是用來解決PAD的價格問題或者屏幕問題的代替方案,僅僅只是備胎罷了。所以,這里只討論PAD端的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行業(yè)能受到這么大爭議,甚至可以說是目前教學信息化最風口浪尖的產品(連校訊通行業(yè)都感覺進入了平穩(wěn)期),我覺得一定是多方面綜合造成的,以下我會從幾個維度來分解這個問題:

一、政策/觀念層面

1.? 教育公平

智慧課堂產品都是學生人手一終端,從客觀而言只能按照平板班分班,但是這就一定程度上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打破教育公平的方式實在太多了。

各種實驗班、北京四中/成都七中網校、錄播甚至所有的三個課堂,只要不是在全校起碼全年級推行的話,都一樣教育不公平。從橫向來對比,我認為教育公平一定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2. 兒童視力保護

這一點我認為是相對重要的,因為政策,而不是因為社會觀念。近視真的是一個成因非常復雜的問題,看電子屏幕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現(xiàn)在孩子晚上被迫熬夜寫作業(yè)、不運動、玩手機可能都比智慧課堂那點兒時間影響大。

甚至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兒童視力永遠不是家長最擔心的問題,只要教育內卷夠嚴重,升學競爭和壓力就在那,家長難道不知道一天上這么多補習班是過度用眼嗎?但是近視重要還是升學重要?

當然了,這似乎有點狡辯,我覺得不能說沒有影響,但視力問題一定不可能靠滅絕智慧課堂就能解決。甚至我很希望業(yè)內有人去做統(tǒng)計,使用智慧課堂的班級和沒使用的班級,近視的占比各自如何,我相信差異不大。

二、產品價格

1. 政采方面

一般而言我們對于政采產品的價格是不敏感的,教育信息化對比其他市場的產品價格幾乎清一色都離譜。這么多年都沒有覺得是個問題。但放到智慧課堂行業(yè)里,這確實是個問題。

從集體設備到個人設備,數(shù)量上的大幅度提升,靠目前的教育經費投入,是非常難實現(xiàn)的。所以業(yè)內很多人都認為,真的要實現(xiàn)人手一終端,靠政府直接埋單實在難以想象要有什么樣的支持力度,于是只能走家長付費模式。

2. 家長付費

嘉興、蚌埠兩次事件中,媒體都在反復強調,這個智慧課堂平板的售價太離譜,賣6千、7千。

那反過來說,為什么這個平板會是這個售價呢?難道這些廠商全國毫無例外都是黑心廠家,整個行業(yè)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良心?我想不是的,造成這個價格問題的因素我覺得有兩點非常重要:

  1. 學校成本的轉嫁:智慧課堂除了學生人手一終端,學校是一定會配有相關系統(tǒng)和設備的,但是學校是否對老師用的這些設備、系統(tǒng)、服務埋單了呢?在家長付費的模式中,學校付費的恐怕鳳毛麟角,基本都是平攤給家長;
  2. 渠道代理商模式:教育信息化在過去構建了一個結構復雜的代理商機制,整個產業(yè)鏈非常長,但是這一套模式是為了上一個年代的政府采購而研究出來的。這個交易結構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對于智慧課堂而言,我們還在使用上一個年代產品搭建的交易結構,來交易自己的商品,恐怕多少有點問題。所以現(xiàn)在就出現(xiàn)了,廠商出貨賣1500-2000,然后到用戶手上要價六七千。

這個問題我覺得是目前非常嚴重的,其實也不是沒有廠商嘗試打破這個交易結構,但任何改革不管對錯,總是一定會受到舊勢力的阻撓。想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有供給側的改革、商業(yè)模式的更新。

往更加政治不正確地說,這么些年了,“教育貪腐”又何曾提上過紙面。

三、客戶成功維度:從SAAS行業(yè)引申過來

1. 缺乏客戶成功的理念

客戶成功這個概念從美國誕生,目前國內SAAS行業(yè)也應用廣泛,我引用這個概念來闡述“滿足客戶目標”方面的問題,本質是學校層面。

  1. 客戶成功的定義和預期管理,或說觀念轉變。客戶成功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不是靠產品化能直接解決的,放在學校中,不可能靠引入一個產品就能實現(xiàn)學校廣泛提分、教學改革的目標?;谶@個客戶成功目標去運營智慧課堂,幾乎可以說是給自己套了一個緊箍咒。明明不可能,但一念叨,你就頭疼。因為這目標本來就不靠譜,但卻被廣泛地使用和要求。
  2. 教育的客戶成功缺乏標準化。如果我們對智慧課堂降低一些標準,不要求它能直接滿足提分了。對比閱卷行業(yè)來看,閱卷經過多年發(fā)展,成熟到幾個大廠商都能形成客戶成功的套路,推動多校聯(lián)考、組織考后分析會、提供教研協(xié)助等。但在智慧課堂中,“產品+服務”目前還沒有標準化的公式,哪怕是訊飛等頭部廠商,都還只是提供低端的人手來“服務運營”。

2. 產品還不足以成熟到不依賴服務

很有意思的是,SAAS行業(yè)有一個基礎認知,當客戶數(shù)量上來之后,就不能依賴于客戶成功經理了,而且整個行業(yè)越做越大,用戶認知建立起來了,天然也會弱化這個依賴。但是在智慧課堂這個領域里,客戶認知的建立實在太慢了。

說實話,產品吃灰不是智慧課堂的弊病,是整個教育信息化、教育裝備行業(yè)的弊病,學校里一年用一次兩次的產品多到都數(shù)不清了吧。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和學校的管理結構、老師的聘用方式、社會地位等等都有關系,他們根本沒有動力和危機感去進步,只能依賴于校長和地區(qū)管理人員的個人追求,甚至是政績追求。

于是就造成了,“沒有服務就沒法用”這種扯淡問題在整個行業(yè)都默許。

四、老師個人問題

1. 部分老師對新技術/產品的接受度

這里引用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科技三定律:

  1. 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
  2. 任何在我15-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
  3. 任何在我35歲之后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guī)律要遭天譴的。

有趣的是K12的老師,這1100-1200萬人平均年齡就在32-35歲。這里面相當大一部分群體,他們對任何新事物、尤其是新科技(對于他們而言是新)的接受度天然就非常低。

這不關乎產品、技術好不好,也不太關乎他有沒有這個需求,而是他僅僅作為人這種生物天然存在的觀念。

2. 沒有以全校、全年級的方式在使用智慧課堂

這本身像是一個學校原因,但為什么我把這個歸納在老師個人問題里呢,因為它會造成兩個壓在老師個人身上、導致他非常難使用智慧課堂的因素:

  1. 老師不會用,缺乏后臺支撐。零星的個別班級、個別老師使用智慧課堂,學校里面對于如何使用智慧課堂一定會缺乏教學經驗和研究,至少研究非常有限,因為人就那么多。反觀傳統(tǒng)的集體備課方式,老師們有充分經驗,落到單個老師身上,這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后臺臂助,讓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自己該如何教學。
  2. 工作量問題。只要年級中只有個別班級使用智慧課堂,那這幾個老師幾乎都必須要帶平板班+普通班。教學資料、課堂設計、教學方式都要重復做一遍,至少也是1.5倍的工作量。老師個人的工作量難以承擔,甚至從職場平等來說,他更加不愿意、不應該承擔(如果在公司里,恐怕就說是職場壓迫了),也無法專注,怎么能做出好的教學效果呢?

3. 產品效果不夠外顯

老師自己也只是一個打工仔(靈魂的工程師那套道德綁架就算了吧,收入就在那,買得起房再說),他使用一個產品是需要出效果的。智慧課堂不能說沒有效果,單提升課堂氛圍這一點我覺得價值就非常高了。

但是這個效果如何才能對老師而言外顯,甚至更功利地說,如何讓我可以上班摸魚還能完成工作、如何才能展現(xiàn)在PPT里、如何才能和績效相關。這一點,我覺得智慧課堂產品是沒有想清楚的。往最淺了說,這起碼也是一個“效率”問題。

以上,是我對智慧課堂這個行業(yè)或說產品目前存在的弊病總結。

一個行業(yè)能發(fā)展到目前的狀態(tài),產生如此大的爭議,一定不是某一個單點問題就能造成的。反過來說,解決任何一個單點問題,也不足以撬動這個行業(yè)快速發(fā)展。要建立對這個行業(yè)全面的了解,難度非常高,希望有更多在這個行業(yè)沉淀已久的人共同討論。

 

作者:Ryan ?小胡同學,K12教育產品經理,歡迎同行交流~

本文由 @小胡同學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現(xiàn)在的中高考模式下,智慧課堂并沒有在直接幫助學生提高分數(shù)中顯現(xiàn)出它的優(yōu)勢,即使有,也不太好定義是智慧課堂的直接影響。宣傳也只能說一些“漂亮”的話,并沒有讓人覺得智慧課堂必不可少。

    來自上海 回復
  2. 觀點用同感,可以加個v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 可以呀,微信號:gyyyngj

      來自廣東 回復
  3. 第四點抨擊的太到位了

    來自廣東 回復
  4. 深度好文,做為教育信息化行業(yè)從事幾年的人來說,都是痛點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