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知乎需要撤回 “專業徽章”?

2 評論 5505 瀏覽 12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專業徽章,是知乎社區內有著專業創作水平的用戶有著對其他創作用戶送出「專業徽章」的特權,以示對其他用戶創作專業內容的鼓勵。關于專業徽章,本文作者分享了一些她的看法。

一、產品底層思維—自由主義理想的幻滅

“2016 英國通過脫歐公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標志著自由主義理想幻滅的浪潮已經到達西歐及北美的核心自由主義國家?!薄度祟惡喪贰?/p>

自由主義,一個人人謳歌自由和價值,人人平等享受政治權利、經濟機會、個人自由的美好故事,但從經濟學上來看,這個故事有個本質的矛盾 —— 資源的稀缺性。

在一開始,這個故事是動人的,但是隨著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故事中分配資源,終會到達一個點讓大家發現故事不可延續,隨之而來的是矛盾增加、階級分化。

在《烏合之眾》中,古斯塔夫·勒龐給我們表達了一個觀點: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征,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后,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表現出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征。

在《社會性動物》中,艾略特·阿倫森更加深入了解析了人在社群中的表現原因的本質,并指出因為個體需要追求在群體中獲取穩定的資源,所以天然具備社會性屬性特征,其中包含:從眾、社會比較、認知失調等。

以上種種,都從根本上指明了一個問題:當社群較小的時候,通過機制干預有可能成為精英團體,但是當社群擴大之后就一定會變成烏合之眾。而知乎,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變成一個月活 7570 萬用戶的超級 APP,其核心的問答模式已經面臨了跟自由主義一樣的幻滅浪潮,而其用戶群體一不小心也會變成烏合之眾。

但知乎團隊似乎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在 2020 年 6 月左右內灰測試了 “專業徽章” 功能,具體功能的描述本文就不贅述了,大家可自行查看。不過這個功能卻不能夠很好的解決以上描述的問題,讓我們來看看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

二、大眾和專業的沖突性

通過現象看本質,讓我們先來看近日跟互聯網公司息息相關的兩個知乎熱榜問題:

  1.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張勇回應稱,監管部門的反壟斷處罰不會造成重大影響?》2021年4月21日,知乎熱榜第 9,瀏覽數:2,856,476,關注者:2,868,回答:442 個,好問題:641;
  2. 《如何看待騰訊等多家視頻平臺聯合500多位藝人發倡議書,抵制影視剪輯視頻內容?》2021年4月25日,知乎熱榜第 2,瀏覽數:6,250,313,關注者:8,064,回答:2,767 個,好問題:1,443。

這兩個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它們具備如下特征:

  • 在反壟斷、抑制資本無序擴張的大背景下的巨頭的負面消息;
  • 標題掐頭去尾,問題題面與內容表意不同。

除了配合近期輿論氛圍以外,這兩個知乎提問也有故意引導“大眾想聽什么”的嫌疑。

阿里巴巴張勇的回應 “不會造成重大影響” 這句話,其實是回應分析師的“是否會給營業額造成影響”的問題,而知乎上的提問明顯忽略了 “營業額” 這一關鍵信息,這也不能全怪提問者,因為其是直接引用的新聞標題,但新聞大都會是標題黨,因為其還有具體內容描述,在這樣的環境下,90% 答案都沒有對原文內容作出討論,并且其中高票也被打上了 “專業” 的標簽。

接著是騰訊,騰訊本質上是寫了一個倡議書,要求治理短視頻平臺視頻創作侵權的問題,但是標題非常巧妙的轉換成了 “抵制影視剪輯內容”,跟新聞熱點一樣,引導陣營爭議,調動觀點矛盾。

從這兩個提問下面答案的問題來看,高票的問題無一例外都是會引起強烈共鳴和抖機靈的答案,且大部分是公眾號博主,給自己的公眾號引流。

以上描述的背后,這種有 “套路” 的,“公眾號式” 的,對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來吸引流量的方式,但是這已經暴露產品價值實現上的問題,即:過于注重短期流量價值,而忽略長期用戶價值。

其背后帶來的,也是 “資源稀缺” 的問題 ——內容和用戶時間的稀缺:

  • 用戶使用知乎的時間有限
  • 注意焦點有限
  • 看到的內容有限
  • 只看到熱點問題和高票內容
  • 引發情感共鳴,而無實際價值
  • 忽略高質量內容
  • 無流量,高質量 KOL 出走
  • 淪為流量無序營銷平臺
  • 進一步加重高質量內容流失
  • 最終高質量用戶流失

這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后果 ——?劣幣驅逐良幣。

三、讓用戶看到該看到的內容

在 2021 年,國人被智能手機包裹的時間基本上已經貼近峰值,也就是說每個 APP 是在搶奪用戶的存量時間。隨著抖音、拼多多等一眾情緒化產品持續的在鍛煉用戶信息讀取行為,不斷塑造用戶大腦神經節鏈接方式,想要抓住用戶的注意力越來越難了。

在這種場景下,每個 APP 都在搶奪流量,流量的焦慮貫穿整個互聯網行業,在這種焦慮下,產品的策略非常重要,不能夠貪圖短期流量,而影響用戶價值,用戶價值才是產品的核心。

要設計合理的流量流轉策略,保持用戶價值的前提下,進行用戶增長和激活。但知乎的現狀,優秀并高質量的內容關注度低、推薦度低,而容易引發共鳴,故意討好大眾的內容關注度高、推薦度高,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平臺內容下降,用戶流失。

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平衡用戶和內容資源,讓用戶看到該看到的內容,回歸到產品,還是要知道到當前問答模型存在問題的原因,并升級問答模型。

四、請升級問答模型

目前,知乎中答案的設計模式是:可以對一個答案進行:贊同、反對、評論、分享、收藏、舉報、送專業徽章等操作。

在 2020 年 6 月左右,部分用戶內測了 “專業徽章” 的功能,說明知乎的產品經理們已經發現了問答模型存在的問題,但依舊沒有很好的解決存在的問題。

“專業徽章” 沒有解決上述問題的核心原因是沒有建立起?領域的聯系,對社會性社群的認知不足?!皩I”一定是社群認同的,不同領域的認同反而會弄巧成拙,而且重點不在于用戶個體獲得更多的社區影響力,而是群體,所以就是因為沒有領域社群聯系,導致貼上“專業” 標簽的答案依舊沒有價值,反而還增加了其誤導性。

綜上所述,目前從功能設計上來說,其問答模型的底層還是:大眾評審(分級),而這套模式在發展期是適用的,但隨著用戶量的增加,大眾評審機制的負面效果會完全蓋過正面效果。

在上面“自由主義”的討論中,已經描述了其原理,這是用戶數量級增加必然面對的問題。

雖然目前專業性問題對比熱點問題情況會稍好一些,是因為其流量不如熱點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會產生更大的負面效果,而背后的“貢獻者”就是把知乎當做 “引流”、“帶貨” 的公眾號自媒體們,真正對知乎平臺和用戶帶來價值的 “知識答主 KOL” 會被驅逐掉。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升級問答模型。升級問答模型的核心還是平衡稀缺的資源,讓高質量的內容翻身做主人,讓抖機靈和共鳴性等內容回歸陪跑角色。

五、分級大眾評審到垂直混合模式

在市場經濟學中,為了解決自由市場的失調,需要引入背后的政府干預,這也是平衡資源的有效經濟干預手段。而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政治制度的設立和完善也是其支撐資源平衡的根本。

混合模式的問答模型,是將分級大眾評審和垂直領域專家評審結合在一起,達到正向循環,平衡資源,其中的要點是建立垂直領域的專家社群。因為知乎已經有了專業徽章模式,在此基礎上進行機制優化,對產品已有體驗影響最小。

功能上:

  • 引入評審團機制,補充 “仲裁” 功能
  • 修改專業徽章機制
  • 評審團參與問題審核

其中:

  • 專家:就是「優秀回答者」和「個人認證」;
  • 評審團:同一領域下的專家,即分類專家社群;
  • 修改專業徽章機制:只能對同領域的答案進行推薦,并不限次數,而且可以被其它專家反對(不專業);
  • 引入評審團參與問題和答案審核,也可由其它用戶發起 “評審團” 審核,而非之前的 “大眾仲裁”。

這套機制解決資源稀缺問題,帶來的產品價值如下:

  • 增強社區建設:以社群方式平衡社群,在垂直領域給予專家用戶更多社區干預權限,大V(公眾號等)之間可相互抑制(領域區分);
  • 提高答案質量:對答案更好地分類,價值回歸答案質量本身,現在超過 100 的答案之后的回答,即使質量好也很難高票;
  • 提高用戶粘度:評審團機制可以增加真正專業的高質量用戶社會認同感,提高平臺粘度,并且因為其社區價值的提高,又能夠提升大眾用戶的追隨效應,從而拉動整體平臺的用戶粘度;
  • 帶動廣告引流:垂直領域專家推薦的答案內容質量高的概率很大,又因其質量較高,其對于大眾用戶更具備榜樣性,所以其課程引流和垂直廣告效果會更好。

順便提一句,垂直化是一個超級APP百試不爽的好手段,因為其本質是將人群分類聚合,平衡資源。

六、回歸用戶價值

以自由主義的發展引出知乎的問答模型升級,其核心思路還是回歸到用戶價值。作為產品經理,職責有三:發現價值、定義目標、實現最優解。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條:發現價值并守護它,無論外部環境如何的變化,都應該回歸到用戶價值本身,而知乎對于用戶的核心價值不只是“有答案”,更要是“有用的答案”。

 

本文由 @nik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文章,很有啟發!仍有問題想探討,讓垂直領域專家介入是挺理想的解決方案,但如何解決“專家界定”、更多專家引入平臺、專家及時為問題坐鎮的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
    1. 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需要分階段看,在目前,對 “專家” 的定義,可以延續目前知乎已經存在的垂直領域 “個人認證” + “優秀答主”,在此基礎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把相同領域的這些 “專家” 聚合在一起,這也就是上述 “評審團” 的機制。

      更多專家引入平臺、專家及時為問題坐鎮的問題:其實我并不認為是痛點或者說是需求,因為知乎作為內容知識平臺,其實對其即時性要求不高(畢竟不像醫生在線問診),二來知乎現在已有的存量用戶已經很多了,用戶增長的方向可能是拉動已有用戶的活躍度,用戶流量不能夠跟電商或者社交平臺看齊,先把現有的高凈值人群服務好,轉化其為有價值的特征身份才是重點。

      長期來看的化:知乎在垂直領域的問答可能會衍生出其它的模式,屆時也許會有即時性的要求,模式應該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