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運營不是圈養用戶,而是要培養鐵桿粉絲

8 評論 11486 瀏覽 43 收藏 22 分鐘

編輯導讀:私域流量近幾年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每個企業都希望能把用戶留在自己的流量池中,私域流量就是企業長期免費的流量池。但是對于用戶來說,卻未必能解決他們的痛點和需求。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前兩天,我經歷了一個讓我此生難忘的夜晚。我被牙痛折磨到近乎發狂!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從此對這句話有了刻骨銘心的認知。

我忍著疼痛,用我自認為掌握的各種搜索技能,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到處搜索著各種關于治療牙痛的小妙招。從搜索引擎到公眾號,從小程序到各類新媒體。幾乎逛遍了所有我能想到的平臺,好不容易找到了十多條建議,結果發現幾乎不能用,不是家里沒有相應的東西,就是寫的實在是看不懂怎么操作(請原諒,牙痛的時候對文字的理解能力直線下降)后來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天,看著手機、電腦上留下的各種搜索痕跡,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現在的互聯網,太多的細分市場,無數的商家企業,提供著各種形式的服務,搭建的各類私域體系,號稱著可以解決用戶實際的痛點,可為什么在我真的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卻什么忙也幫不上?是不是幾乎每個領域都會遇到這類問題?

一、私域流量不要用圈養思維,核心目標是培育鐵桿粉

現在絕大多數企業,在運營私域流量的時候,都是盡可能的把用戶圈在自己的私域池里,然后不斷地輸出產品/服務相關的內容。私域營銷成為了當下最火的一種模式。

那私域為什么會火呢?從獲取成本角度來說,公域流量的獲取成本更高,而私域流量是屬于企業自己的流量,相較于公域流量而言,私域流量的可控性更高,獲取成本更低,甚至是免費的;從二次觸達的層面來說,公域流量是一次性的,當你需要二次觸達的時候,還要再次付費。而私域流量用戶更容易開展二次營銷;從私域用戶資產角度來說,用戶信息都留存在了企業自己的數據庫,沉淀了企業自己的用戶資產,以達到企業的長期轉化和復購。

所以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私域流量就是企業長期免費的流量池,是屬于企業的資產。

可是對于用戶來說是什么?真的能從中獲得有效的價值和實際痛點的解決辦法么?

而且很多企業之所以急不可耐的開展私域體系搭建,不過就是為了想方設法的往里倒入更多的流量用戶。自以為把用戶引流到池子里,就是屬于自己的流量了。然后毫不猶豫的就是割草四件套奉上(品牌介紹、產品介紹、活動介紹、裂變福利)?;孟胪ㄟ^私域體系來解決企業盈利的問題。

對此我只想說:呵呵~

理論上似乎沒什么錯,畢竟盈利才是企業的核心目的??墒钦f句大白話,能盈利的企業少么?一點都不少,但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才能持續盈利。

拿微信這個載體來舉例,你的微信里有多少群是你每天都會打開去爬樓的?你關注的公眾號里又有多少個是一周都不會打開一次的?企業自以為把用戶引流到私域體系里,就能實現免費的信息曝光,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用戶在各種私域流量池里,跟僵尸粉沒什么區別。還不如在公域流量上,至少那邊你花錢投廣可以保證內容在目標用戶前曝光。

所以我個人認為,搭建私域體系的真正意義,應該是去鏈接粉絲。凱文凱利的1000鐵桿粉絲理論大家肯定都聽過,而私域體系其實就是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去鏈接粉絲。銷售、裂變、品牌推廣等一系列動作,都應該是圍繞著培養粉絲這個核心理念去展開的。企業想要實現持續盈利的目的,就應該利用1000鐵桿粉絲理論。去真正意義上的培養鐵粉。

什么是鐵粉?

我認為,能被稱為鐵粉的,至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點:

  • 與企業價值觀一致、認可并且購買、使用過企業產品/服務(多次)
  • 主動向別人推薦過你的產品/服務(最好還能跟被人聊過企業文化)
  • 對企業、品牌有寬容度,對于企業的新品,會積極給出反饋。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對于企業來說,用戶不等于粉絲,更不是鐵粉。

很多企業往往會被用戶數給迷惑了,什么今天又新增注冊了多少新用戶,那邊又裂變了多少用戶群,公眾號、小程序、社群、APP等等各渠道,總共累計了多少用戶等等。

這些數據啊,其實也就這么一看,對實際沒什么意義,絕大多數都只是流水,也就是一次性用戶,留不住也很難再進一步(當然這里需要明確拋開的是關于投融資的范疇,如果是為了拉融資,這些數據還是很有意義的,甚至比實際的盈利還重要,畢竟在創投領域,模式和數據才是王道)。

所以企業一方面在追求用戶數的增長,另一方面應該著重去培養自己鐵粉,而私域體系是最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1000粉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太少了??墒聦嵣?,1000鐵桿粉所擁有的能量比你想象的要更大。比如像樊登讀書,最開始就是因為鏈接、培養了屬于自己的1000鐵桿粉,才有了今天!

二、重塑從公域到私域的營銷路徑

我們都知道,公域是指頭條、抖音、微博、百度搜索等這類大的,公共平臺上的流量。

企業通過花錢投廣,或者運營自媒體賬號,從這些公共流量平臺上吸引目標用戶。

而私域流量池說的是屬于自己的流量。包括各平臺的自媒體賬號、企業公眾號、小程序、社群、朋友圈等等。

所以從用戶路徑角度來看,從公域到私域的營銷路徑,可以簡單梳理成這樣:

那既然我說了,私域的核心目的是為了鏈接、培養1000鐵桿粉。所以我認為關于私域流量體系的搭建,需要打破原來的概念,我們應該重新定位一下私域體系,換句話說我們應該重新對私域體系進行更進一步的分層:

先解釋一波,關于公域流量就不用多說了,而圖上所說的地域流量池,我的理解是屬于企業自己地盤的流量池,包括在各個公共平臺上的自媒體賬號,以及我們所認知的像公眾號、小程序等。

企業在公共流量平臺上,通過廣告投放、自媒體賬號運營等手段,來吸引目標用戶,將這些用戶引流到地域流量池,然后企業通過運營自己的地域流量池,來不斷培養和鏈接用戶,使得用戶成為自己的鐵粉。而地域流量池+核心粉絲池,共同組成了企業的私域流量池。

地域流量池的運營:

地域流量池主要是以各平臺的自媒體賬號和企業公眾號、小程序等作為主要載體。

而地域流量池的運營,其實可以直接參考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關于私域流量池的運營策略,在這里我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用戶獲取,把完成核心行為的用戶自然導入到地域流量池;

第二階段,通過積累用戶互動,來增加積累的價值和減少用戶流失的損失;

第三個階段,則主要是通過產品機制和運營策略,來實現老客戶裂變,從而獲取新客戶。

地域流量池的運營有三個目的:第一個是篩選出有潛力成為鐵桿粉絲的用戶,第二個實現盈利,第三個產生裂變。而要實現這三個目標,其實就是有效的去解決客戶的各種痛點問題,并讓這個過程給用戶留下足夠的記憶點。

1、如何解決用戶問題,其實不用多聊,大家也都是這么在做的,不管是以公眾號、小程序作為載體還是通過社群、企業微信,都可以實現。前者主要就是通過設置不同關鍵詞來進行自動回復,后者主要是通過客服1對1或1對多的形式來解決。

其中關于社群,我們需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做社群,比如像低頻高客單價行業就不適合做,比如駕校,很多人一輩子就來一次駕校,你建立社群也別指望能從報名的人身上再額外獲取什么。而且學駕駛的人,沒有特別限定,男女老少都行,你沒辦法從這些人身上去找到聚焦的話題。再比如具有一定隱私屬性不適合開展話題的,像整形醫院。

其實適不適合做社群,你至少應該問一問自己:

  • 產品/服務,是否有分享的屬性?
  • 產品/服務,是否有復雜屬性?(用戶深挖)
  • 產品/服務,是否有精準的用戶群?

如果以上3點都沒有那肯定就不要想做社群了,還是利用企業微信,做好1對1的溝通吧。

關于讓地域流量池的運營給用戶留下足夠多的記憶點,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理解。

我們都在追求差異化,但事實上從解決用戶痛點這件事上來說,你很難體現差異化了,畢竟時代發展到現在,太多的細分領域、太多的專業性服務,都在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太多的中小企業,號稱自己的產品可以給客戶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但是市場上仔細一看,沒個一百也有幾十家同類型的公司在做。你想要在功能上去體現差異化,不光成本要求劇增,還未必有所效果。所以解決用戶問題應該是基本條件,而更進一步的,應該是給用戶留下深刻的記憶。

我們要知道,很多時候,一個用戶向另一個用戶推薦某款產品或某個服務的時候,未必是因為這個產品真的最好用,而是它給你留下來了足夠的記憶,在當下你能想起來的唯有它!

而如何給用戶留下足夠的記憶點呢?在運營領域其實只有兩個因素:

第一個就是真的能有效解決用戶痛點,關于這個不用多聊,不同行業不同公司自是不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看你的產品/服務是不是真的具有相應的品質保證了。

第二個:7×24小時的服務

比如回到最開始,我說牙痛的這件事情上來,如果那個時候有一家相關服務的公司有一個專門的客服來回應我,那么即使他不能當下立馬解決我牙痛的問題,但至少我也會倍感欣慰。而在之后身邊有朋友需要這方面的服務時,我會毫不猶豫的向他推薦這個公司,因為曾經在一個夜深人靜,我牙痛到不能自理的時候,是這家公司向我伸出了關愛的小手。

再舉個例子:如果在看文章的你,晚上12點甚至凌晨1、2點給我發了一條私信,咨詢關于運營方面的問題,而這個時候如果我回復你了。那么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么?我想那個時候,我的回復是否專業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是回復這個行為給你留下了足夠的印象。

所以明白了么?你的私域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回復、解決用戶的問題才是核心。事實上沒有幾家公司能做到!因為大家都忽略了,私域運營應該是一個7×24小時的,一對多的客服場景。高強度的工作是保證流量池用戶活躍和提升黏性的必要手段。

所以無論是想實現盈利、裂變,還是終極目標篩選出潛在鐵桿粉,跟粉絲建立有效、深入的溝通才是核心,而想辦法給用戶留下深刻記憶,不僅可以賦能溝通,更能讓其產生復利,放大影響力。

核心粉絲池的運營:

這里的社群要區別地域流量池里的社群,我們都知道,社群運營的第一要素是首先進行群定位。一般我們會把社群分為線上線下兩大類,線上社群又可以分為:引流群、裂變群、轉化群、付費用戶群等等(不管是以微信為社群載體還是其他,社群分類都大同小異),線下社群則根據不同的行業可以有不同的劃分,比如訓練營、線下私塾、行業交流等等。

而核心粉絲池里的社群,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社群,他既可以是以微信群、QQ群這類形式的存在,但也可以是沒有一個具體的載體的。

但不管是依托于某種群組織的形式,還是其他,核心粉絲池的運營,目的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最終篩選出1000鐵桿粉。

前文說過,現在有很多企業都在如饑似渴地學習和投入各種引流方式,搭建著多種形式的私域體系。但真正成功的人太少了,因為他們太過于注重形式和數量,而忘記打造鐵桿粉了。比如像之前的ofo,最多的時候用戶數破億,但是后來出現問題,松散的用戶人群很快發生變化,甚至與曾經的粉絲反目成仇,被追著咒罵和討債。這就是過于注重粉絲數量,而忘記更近一步去打造鐵桿粉的原因。所以對于企業來說,粉絲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有用戶價值的鐵桿粉才是核心。

想要讓粉絲變成鐵桿粉,就需要不斷的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去幫助他們實現用戶的價值。所以地域流量池的目的是滿足用戶需求,而在核心粉絲群運營時則主要是去幫助用戶實現價值。

所以在運營核心粉絲群的時候,我們并不需要太過多的關注具體的載體是什么,只需要去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幫助用戶實現他的價值!

1)企業品牌IP擬人化

把品牌IP擬人化,可以更好的跟用戶交朋友!淘寶小兒稱呼顧客為“親”,直播賣貨的主播,成用戶為“老鐵兒”,這些稱呼之所以能火起來,其背后的邏輯就是商家渴望在自己服務的人群中,建立起像朋友、家人一樣的親密穩固關系。而這種關系的形成可以有效拉近用戶和企業之間的距離,讓企業更了解用戶,也讓用戶更認知品牌。

2)核心粉絲群的運營應該以傾聽為主

絕大多數的私域運營,大多都是以企業為主進行內容上的輸出,包括品牌文化、產品信息等等,可是在核心粉絲群這里卻不是這樣的邏輯。互聯網的下半場,在傳統傳播已經失效的互聯網下半場,線上的流量紅利基本已經消耗殆盡,企業更多的是需要通過搶占用戶時間來實現留存。

陳春花老師說過,只要能夠真正地與顧客在一起,就能在任何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擁有持續發展的基礎。而想要跟粉絲待在一起,則需要設置更多的反饋渠道,去傾聽用戶的心聲,從而才有可能去幫助用戶實現價值。

以上這兩點是我認為最最重要的,只有做好了才有可能通過運營核心粉絲群,去產出1000鐵桿粉。而且還能去反哺地域流量池和公域流量。

其實私域體系這件事說起來即復雜,但也不復雜。只是個人覺得有太多的企業盲目與數據的產出,而忽略了用戶的深耕。

三、總結

如果有幸各位看官能看到這里,首先我得說聲感謝親的支持,然后說句抱歉。畢竟是在我經歷了要命的牙痛后寫下的文章,邏輯上似乎有點不順,我也懶得不愿意在進一步琢磨了。其實我想要表達的核心觀點,不過就是,私域流量不應該是企業獨自的狂歡。

在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如果不懂得去運營粉絲,是不能長久的。真正的私域流量運營其實應該是經營粉絲,培養鐵桿粉。而做到這一點,對于企業來說不能只是一味地輸出產品、服務。因為很多時候你以為的能解決用戶痛點,不過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景下有那么一點小用,還不能徹底解決。所以私域流量的運營,在保證服務的基礎上,應該去更多的傾聽用戶聲音,讓這場狂歡變成雙方的part!

#專欄作家#

π爺運營,微信公眾號:Pai爺運營(pyyunyi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孑然獨立自稱π爺的80后!不定時分享運營干貨及行業見解,期待遇見更多有趣的靈魂……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的非常有道理,簡直是底層邏輯了,培養核心粉絲太重要

    來自廣東 回復
  2. 說的很有道理,我現在所運營的app感覺有點兒把用戶圈起來給他們灌輸洗腦的感覺,但官方應該如何更好的在app中和用戶溝通交流呢?發帖回帖的時效性確實差了一點兒,而且形式也略顯單一了

    來自上海 回復
  3.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
  4. 其實真的,大可不必通過造詞來做,畢竟業務需要的是邏輯執行,而不是新名詞刷新概念,概念不少了,落地的太有限

    來自廣東 回復
  5. 大神

    回復
  6. 寫的很好,但是現實是能圈養住用戶,用戶能持續活躍并偶偶給予正向反饋,就已經很難了。我認為這種情況下,用戶也算是鐵桿粉絲吧

    回復
  7. 哈哈,雖然我是研發出身的,但觀點簡直不能更認同了,我們就是在初期做好了1000鐵桿粉絲,所以現在才在新品上市和各方面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更從容。

    來自北京 回復
  8.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