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微信圈子
?編輯導語:微信圈子于2019年上線,最初叫做“好物圈”,是基于熟人社交的商品推薦功能,你的好友可以在好物圈里看到你推薦的東西。但隨著種草社區(qū)的逐漸增多,微信圈子越來越不受到大家的喜愛,如今的下線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5月28日,微信圈子發(fā)布停運公告,“因業(yè)務發(fā)展方向調整,微信圈子將于2021年12月28日正式停運?!?/p>
微信圈子?可能很多人沒聽過微信這款產品,想想也不奇怪,騰訊同樣有著不少中途夭折的產品,比如騰訊微博,QQ旋風,以及重啟前的微視。
相比之下,微信圈子的知名度有點低。盡管在微信公開課上亮相過兩次(2019年和2020年),但大家談到微信圈子時還是不太清楚它在微信生態(tài)中的定位。
有人認為微信一直沒有把圈子放在心上,但事實上,微信曾經分出一部分人手去探索這款產品,團隊成員最多時有二十多,負責人是啃餅(他們當時有張大合照,就是大家圍成一圈組成微信圈子的logo)。
他們團隊曾邀請過不少大佬參加功能內測,得到app的快刀青衣就在此列,他今晚還在得到城邦上回憶起這事。自己在2020年微信公開課的時候,以媒體和圈主的身份,同其它幾位活躍圈主(非著名攝影愛好者、好奇的光譜、荷香點大王)一起,也去過廣州TIT創(chuàng)意園拜訪過他們。是一群踏實,又有點浪漫的人。
微信圈子的停運肯定有很多內外部原因,我也不想去胡亂揣測。今天重發(fā)這篇舊文(新增了大概1/3的內容),僅作為曾經的見證者,與你分享微信圈子的發(fā)展歷程。
01 購物單:電商工具(2018.09-2019.03)
微信圈子的前身是“購物單“。
2018年9月28日,微信上線“我的購物單”,不久后更名為“購物單”(雖然名字不同,但功能上基本沒有調整,接下來統稱為購物單)。對于這一功能,微信搜索應用部產品經理蒲昭昭在微信公開課上(2019年1月)是這么介紹的,
“購物單是一個通過人和社交網絡進行信息分發(fā)的新工具,微信小程序有各種各樣的服務和商品信息,購物單就是幫助用戶對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溝通,并且依靠用戶行為檢驗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及質量?!?/p>
簡單來說,它是一個電商工具,可以將用戶在不同小程序中購買的訂單、收藏的商品都聚合到一起,相當于微信內統一的購物車。而要實現這一功能,商家的小程序得先接入購物單功能。
講到這里,購物單的整個商業(yè)模式就出來了(如下圖):
這一模式能否跑通,取決于購物單能否同時滿足兩端的需求,為兩端提供某種核心價值。
1. 商家端
購物單可以給他們講一個流量池的故事,比如未來購物單將聚合了各類商城的存量用戶,這將是一個相當可觀的免費流量池。而且由于從訂單處可直接跳轉至對應的小程序商城,因此用戶每次打開購物單,都將會是一次刺激復購的機會。
這樣的產品并不少見,我的老東家就做過一款類似的,叫某某智慧商圈,最初拉商家入駐也是靠這樣的故事“空手套白狼”,只要前面談成了,后面的故事就很容易講下去。也就是說,商家端可以走通。
2. 用戶端
騰訊一直有電商夢,購物單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可以視作其電商夢的延續(xù),它想做的,就是將散落在大量不同小程序中的用戶消費記錄聚攏起來,幫助用戶快速管理訂單信息。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因為用戶端不認可這個產品。
為什么不認可?
因為沒有解決用戶痛點。關于痛點,梁寧是這么定義的,“痛點是恐懼”,我覺得非常準確。當用戶在小程序中購買商品,他們恐懼的或者說害怕的,是沒有保障,而訂單管理不方便只不過是難受,如果把難受當成用戶的痛點,或者當作用戶的切入點,那么必然會導致失敗。
在購物單的產品邏輯里,訂單管理是0,訂單保障才是1。如果沒有給用戶提供 1 這個核心價值,后面給再多0的能力也沒用。
用戶端走不通,購物單這一商業(yè)模式宣告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13日微信上線的“小程序訂單管理”功能,正是同時滿足了用戶在“訂單管理”和“交易保障”兩方面的需求。只不過現在這是兩個不同的產品了,這里不做展開。
02 好物圈:社交推薦(2019.03-2019.05)
第一個方向沒走通,圈子團隊決定另辟蹊徑,“好物圈”就是這個時候誕生的。
好物圈,名字基本透露了它想要做的事,即種草,因此當時的產品就新增了“朋友推薦”的功能,讓用戶可以看到朋友推薦及購買過的商品。
從功能上看,商品的社交推薦確實可以做,微信內生態(tài)也確實存在大量的商品推薦行為,不過問題在于,好物圈這一方向與朋友圈、群聊的功能重合了。
可以設想一下這個場景:當我們體驗到某款好物,并且有著強烈分享意愿時,我們在微信內一般會怎么做?
- 如果是書影音,我們可能會直接發(fā)朋友圈,安利給所有微信好友,因為這類商品具有強社交屬性,并且覆蓋人群更廣;
- 如果是美妝服飾、母嬰用品、科技數碼產品,我們可能會分享到特定的群,比如閨蜜群、寶媽交流群、數碼愛好者群,相比書影音,這類產品會受到特定人群的限制;
- 而如果是內衣這類隱私性極強的商品,我們則大概率會直接私聊分享,而不會公開安利。
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好物圈的“朋友推薦”在內容豐富度上遠遠不夠,用戶沒什么可看的內容。當時就出現過這種令人尷尬的情況,在好物圈,用戶幾天時間才能刷到一條新的內容,微信好友數量少的,甚至一個月都不見得能刷到一條。
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沒有動力去使用好物圈。畢竟刷個朋友圈看到的種草內容可能都比好物圈要多。除了功能重合導致的內容缺乏,好物圈當時還犯了另外一個錯誤,”朋友推薦”功能設計缺陷帶來的推薦行為扭曲。
1. 利己的社交展示超過利他的價值分享
好物圈的“朋友推薦”功能,極大地強化了好友關系對商品的信任背書,并且通過交互功能上的設計,弱化了商品的價值展示,用戶需要多次點擊才能查看。用戶愿意進入其中,更多是因為好友關系,而非被內容吸引。
2. 利己的營銷需求超過利他的價值服務需求
好物圈當時吸引了一批商家入駐其中,他們利用好物圈的“朋友推薦”功能,在其中頻繁發(fā)布有關自家商品的營銷內容,這些商品是否真的值得拔草我們不得而知,但整個種草生態(tài)已經背離了產品的初衷。
好物圈社交推薦方向的嘗試宣告失敗。
03 好物圈:社群種草(2019.05-2019.12)
第三個方向,是好物圈社群種草方向。
2019年5月,好物圈上線“圈組”功能,它類似微信群,用戶通過新建圈組,即可實現種草內容的分組推薦。
盡管這次調整,一定程度上解決好物圈此前存在的的兩大問題,即內容豐富度不足和用戶推薦行為扭曲,但它依然沒有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即好物圈圈組與微信群的本質區(qū)別在哪里。
甚至在功能對比上,圈組也明顯落于下風,入口隱蔽,用戶交流困難,用戶當然沒有動力從微信群遷移到圈組。好物圈社群種草方向的嘗試,同樣宣告失敗。
04 微信圈子:興趣孤島?(2019.12-2020.03)
社群種草的方向雖然失敗了,但這次嘗試,卻讓好物圈團隊看到了圈組在UGC以及內容沉淀上的發(fā)展?jié)摿?,好物圈開始有意識地往興趣社區(qū)的方向進行調整。
2019年12月,“好物圈”更名為“微信圈子”,算是從名稱上正式確定興趣社區(qū)的發(fā)展方向(之所以說是名稱上,是因為在此次更名前,圈子團隊就已經開始行動了,比如邀請豆瓣、微博超話、百度貼吧等達人和優(yōu)秀運營者入駐等)。
這一時期的微信圈子發(fā)展得也確實還可以,圈子類目從最開始單一的種草,逐漸拓寬至同城、財經、藝術、旅行、美食、影視等20多個分類,圈子數量也從寥寥幾百個,攀升至現在的2萬多。
雖然小有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積分體系”問題
微信圈子設有作者星級以及圈子積分兩大積分體系,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激勵社區(qū)ugc內容。但這種靠獎勵積分建立起來的ugc機制,很容易觸到天花板,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圈子到現在都無法確定出4星及以上星級作者的權益,因為官方也不知道怎么辦。
于是,現在就出現這樣一個問題,非圈主創(chuàng)作者要么沒動力繼續(xù)創(chuàng)作,要么用已得的權益創(chuàng)建新圈,離開老圈。所以當時看到的2萬多個圈子,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虛假的生態(tài)繁榮。
給大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事實,當時這2萬多圈子,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同一群人掌握的。當時有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很看好微信圈子,于是組織公司員工申請注冊了30多個微信圈子,還要求員工春節(jié)在家也得在圈子里發(fā)夠一定數量的作品(因為當時圈子有積分制)。
2. “圈主壓力”問題
微信圈子設有投稿收錄功能,用戶發(fā)布的作品必須通過圈主/管理員的審核才會展示。這樣的功能,相當于是平臺將內容審核的部分權力讓渡給圈主,會極大地加重圈子管理者的運營壓力,對于粉絲體量龐大的圈子來說尤甚。
3. “興趣孤島”問題,也是微信圈子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
用戶加入圈子后,可能會對不同圈子的多位特定創(chuàng)作者產生內容興趣并形成關注意愿,但如今的圈子設計,卻沒有給到用戶的這類需求一個出口,用戶只能通過頻繁進圈子、找創(chuàng)作者的繁瑣操作,去實現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連接。
因此在當時的圈子生態(tài)里,似乎有且只存在一種關系,即圈主與用戶的關系。
但圈子不應該是這樣的。圈子不是圈主們的社區(qū),而是所有圈子用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社區(qū),用戶聚集在一起產生內容,用戶與用戶之間互動形成亞文化,是獨屬于圈子的亞文化。
這里順便提一嘴即刻,它就是屬于社區(qū)氛圍很濃的產品。自己當時玩微信圈子有兩個原因:
一是工作需要,要觀察微信生態(tài);二來當時即刻被封一段時間了,自己想找個替代的興趣社區(qū)。不過我沒能從微信圈子中感受到那種氛圍,因為大家更多把圈子當成自己運營私域流量的工具(這也是圈子最開始定位給圈主帶來的錯誤認知),而非社區(qū)。
05 微信圈子:放開與流失(2020.03-2021.12.28)
2020年3月12日晚,微信圈子官方在圈主運營群以及朋友圈透露,圈子接下來將會迎來一次較大的更新,部分調整如下:
雖然圈子這次更新意在更開放,更平等,但去除作品收錄在當時還是引起了部分圈主的不滿,認為這是官方過橋抽板,對早期圈主不公平。當時阿禪JasonNg(你認識的禪叔,也是當時“微與信研究院“的圈主)表示,
“新版的圈子,圈子的名稱其實和Twitter的#tag 沒有區(qū)別,圈子的圈層概念在這個版本被打破了,圈主變成了微信的審核人員,但圈主的好處(私域流量)卻被弱化了,你希望別人給你打工,卻把別人的報酬(期盼)降低,這是第一個不敬畏,對付出過的用戶不敬畏;過早關注圈層突破,卻把維護內容質量的圈主這個關鍵角色權重降低,這是對內容維護者不敬畏;在沒有有效技術手段屏蔽垃圾信息時,卻開放用戶隨意UGC,這是對原有產品方案的不敬畏?!?/p>
盡管后來阿禪和圈子產品經理交流后表示“期待他們接下來的動作”,但他也說了接下來對這個圈子不做管理。事實也是如此,截至這篇文章發(fā)出時,他在“微與信研究院”最近的一條動態(tài)已經是409天前了。
自己也是那個時候不再管理自己的圈子“日知錄”(之前被官方置頂推薦過幾個月),所以當時經常收到系統降權提醒,只不過這種提醒對于挽回圈主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對部分圈主是“反向刺激”。一大批圈主開始出走。
3個月后,被封一年多的即刻宣布回歸,雖然無法估量這次事件對微信圈子的影響有多深,但微信圈子用戶在加劇流失是事實。加劇圈子用戶流失還有另外一件事,即視頻號的誕生。
2020年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預告“短內容”產品即將上線,當時很多圈主猜測會是新版的微信圈子。
后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張小龍口中的短內容產品其實是“視頻號”,并且當時有著全集團給它的誕生“吶喊助威”,甚至連張小龍本人也現身其中與大家互動。當時就有不少圈主調侃道,“圈子到底是不是親生的?”,也有部分大圈圈主宣布放棄圈子,轉戰(zhàn)視頻號(部分圈子成員也轉去了視頻號團隊)。
微信圈子其實承載了很多早期玩家的期待,但這一路走來卻不溫不火,著實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產品和社區(qū)產品,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產品設計與平臺運營上卻差別甚大,就像我們前面提到,一個社區(qū)的成型是要看是否有亞文化形成。
而圈子是從微信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那么它在形成自己亞文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微信多元文化的掣肘。至于如何破局,微信圈子沒有給出答案,因為有沒有答案,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Game is over。
作者:一拳超人的弟弟,互聯網媒體人,產品愛好者;個人公眾號:游牧志(ID:nomadic-diary)
本文由@游牧志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fā)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yè)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huán)系統。覆蓋企業(yè)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yè)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很難的,有貼吧等等的大圈子社群app在微信圈子本來就很難。普及率不高,知名度太低,再加上作者所述的整改治標不治本,停運也是時間問題,這樣想就見怪不怪了
微信圈子沒有成,感覺也是蠻可惜的,像豆瓣上、即刻里的很多圈子我都蠻喜歡,理論上微信有這樣的流量的,通過一些運營機制,也能沉淀一些同好的用戶。不知道這背后沒有成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圈子是不是朋友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