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不再追求「增長」,我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7 評論 6301 瀏覽 7 收藏 15 分鐘

編輯導語:每個人都有一些追求,但當我們努力朝著它前進的時候,卻怎么也得不到。這種無力感,你是否也曾經擁有過?作者分享了自己關于增長的故事,或許對你解決這種無力感有所幫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初入職場的時候,身邊的人告訴我: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你就去追求什么。

而前些天,有朋友問我,她想要的東西很多,怎么才能得到?

我和她說:當你不再追求它,你就能感覺到它。

對,你沒看錯,我說的是感覺到,而不是得到,至于為什么不是,相信你看完這篇文章會有一些體會。

我和她說的這句話,不是雞湯、也不是凡爾賽,因為在過去的這幾年里,做「增長」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事情。

一、以為自己很懂增長

2016年剛來北京在GrowingIO實習的時候,剛好增長的概念在國內落地,也是在GrowingIO的推動下,整個市場將增長炒得沸沸揚揚,招募增長黑客、搭建增長團隊。

各家公司都覺得增長將會是在互聯網下半場中,贏得勝利的魔法。

同樣被卷入這個浪潮的,還有我,我的一顆不安分的心。

當時的我覺得,這不僅是他們的魔法,也是我的魔法,只要能做增長相關的事情,拿到一個增長崗位的title,我就能實現我的價值,被認可、被看見,被環繞在聚光燈和掌聲下。

我那時表面佛系,但心里想要得到什么東西的心,都比一般人來得更熱更燙。

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在完成那些我覺得和增長無關的工作后,看大量增長相關的書籍、文章,找各種各樣懂增長的人聊,吸收他們的思考、見解。然后把這些東西再講給后來認識的人。

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用自己花了上百個小時研究的東西,在剛認識幾分鐘的人面前炫耀,對方自然會覺得你厲害。

以至于我以為增長黑客的這套模型,可以解決很多公司的問題,而他們之所以不會,就是因為沒有我了解增長。

于是我拿著增長黑客的模型拆案例、寫文章,找工作只面增長相關的崗位,面試的時候給他們的產品提各種各樣的優化建議。

我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增長領域專家的形象,而假的東西久了,會讓人當真。

直到我認識了我許楚。

我們第一次見面吃飯的時候,我們圍繞增長這個話題,他問了我好多增長解答不了的問題。聊天結束后我就回去思考。每次和他聊完,我都覺得我的腦袋要爆炸,信息密度太高了。

大概每次都是對前一次問題稍有明了,結束的時候他又給了我新的疑問。

這樣吃飯聊天的情況,大概持續了五六次。

直到有一次,他突然問我“我這邊在做一個創業培訓的業務,你要不要來?”

其實我當時已經有點想去,只是下不定決心,不想放棄去大廠的機會。

我還記得最終我被說服的那個時刻,是他問我,我長期想做什么?我說是教育,但還沒想好具體做什么樣的教育。

他說,教育的很多東西都是共通的,其實你只要在向著最終那個點走,現階段做什么類的教育其實沒那么重要。

后來,他就是我老板了。

二、我以為我在做研究,其實并不是

因為我和許楚認識,是因為他看了我的文章,他覺得我很適合做課。所以大概有2年的時間,我一半的時間和他一起做課,一半的時間搞公眾號、知乎,探索各種靠內容獲客的方式。

那段時間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有2件,一件是把公司的知乎號做到了30w粉,一件是從0開始寫的《以太創業內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就被潘亂老師寫文章推薦了。

但感覺最爽的,還是每次跟著許楚做課的時候,和各種專家聊天,學習他們認知。特別是和周子敬。

子敬投了張一鳴的天使輪,還有多個上市公司,這么有錢的一個人,聽起來應該是一個穿金戴銀、高高在上的大佬。

但他卻是十分地樸實無華,追求事物的邏輯,有段時間推薦的書是《規模》和《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不追風口不隨大流,對于自己不懂的事情,經常說不知道。

所以每次聽許楚和子敬磨課的過程,就會快速對一個領域有提綱掣領的認識。因為高度的提煉和抽象,所以這部分認知拿到很多專業人士那里,也能壓著聊。

我當時以為自己是喜歡,是熱情,后來才感覺到這份熱情里,越來越多地混雜了沉迷。

我沉迷于拿著這些認知,發朋友圈、發即刻、出去見面聊人,能漲粉、獲得別人的贊許、能讓別人高看我一眼。

就在我文章寫到這里的時候,轉念一想,和之前我喜歡增長,是一模一樣。

看似是我在做研究,研究增長,研究創業的方法,其實是那些研究結果注入了我,我只是在無意識地傳播它們。

三、其實現在才是離業務越來越近了

直到有一天,我的三位老板把我叫到辦公室,非常鄭重地和我商量一件事。

讓我從教研的團隊里撤出來,去負責公司的增長,先從公眾號投放開始搞。

我內心是有點抗拒的,因為這意味著我會失去很多和專家聊天的機會,失去很多和別人炫耀的資源。而且公眾號投放這件事,我從來沒搞過。

更有意思的是,我從來都想不到,當我曾經最想做的增長的崗位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抗拒。

但整個團隊,只有我最適合做這件事了。

秉著我不做就沒人能做了的優越感,我開始跟著我的另一位老板:呂老板,正式搞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我做的數據并不差,經常有些渠道ROI能到6、8,最驚悚的一次有個渠道ROI 20.04,但我還是時常會沒信心,覺得自己搞不定。

有一次我和呂老板在陽臺上聊天,他抽了一口煙,笑著問我,“邦哥,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從一個坑里,跳到了更大的一個坑里?”

我說,“我感覺我離業務越來越遠了。”

他說,“其實你現在才是離業務越來越近了?!?/p>

我不解。

他接著說,“你現在每天要看數據,每周要迭代投放的策略,你要做很多的判斷。過去做課,你是一只手,但你作為手的能力其實已經夠了。我希望你未來能成為業務負責人,不僅僅要動手,還要用腦,做很多的判斷。”

這段話在當時聽起來是不是就像畫餅,在給我做思想工作,就為了讓我能安心搞投放。

但我后來才明白,呂老板說的,都是對的。

四、重新理解增長

上周,我們要啟動增長相關的課程。許楚和我說,增長黑客這個領域你比我熟,你看過的東西,聊過的專家都比我多很多,再加上你做增長的事情也有一段時間了。

你能不能找個時間給我講講,你現在對于增長的全部認知。

天,這個工作量巨大,增長黑客的東西我好久沒看了,好多內容都忘了。這就意味著我要把這個領域的書全搬出來,再看一遍。

下周投放的事情還沒搞定,事情這么多,太難了吧。

他說,壓力不用這么大,你就串講一下增長的那幾本書,和我講講書里講了啥就行。

這聽起來還是個不花兩天搞不完的工作啊。

但我對這件事還是感興趣的,我就接了,不過畏難的情緒還是把我拖到了要串講的前一晚。

我從曲卉老師的《硅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開始翻,翻了幾頁之后,我發現,原來根本不用逐字逐句看,很多信息我都知道。

許楚要的更需要的是一個大的框架,不用細節。很快就有了感覺,一本、兩本、三本、四本…我翻完了增長黑客這個話題下所有的書。

我只去比較不同書中的差異,這幾年實實在在做業務的直覺告訴我,那些差異應該怎么分類,怎么合并、怎么去除掉無效信息。

靈感一次次地涌現出來,我一次次地拍桌子,我把過去關于增長黑客所有的信息全穿起來了,過去有疑惑的那些問題也都有了答案。

比如,我發現AARRR并不是萬能的模型。他只是業務模型的其中一種拆法。比較適合互聯網注重用戶留存的業務。

如果不是這類業務,就不適合用這個模型拆,比如一些財商教育類的業務,不需要做留存,只要持續地獲客、賣課就可以了。他們可能會更關注財務模型、銷售說服的方法,而這些和AARRR模型一樣,都只是某個視角下的業務拆解方法。

再比如,公司是先定指標還是先有業務模型的問題,也并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是根據業務而定的。而且指標和模型可能在做業務的過程中,都會有調整。

當我把我的這些發現,講給許楚聽的時候,也觸發了他的很多思考。

最終他梳理了一個關于增長的框架,目前看是比較全面的。叫做「增長五力模型」

這五個力量沒有先后關系,不同業務的側重點不同,所以最開始進入的位置也不同。

具體什么意思呢?說來話長,具體內容我就不贅述了,我發個許楚那天講課的目錄出來。

這個話題我們最近才開始研究,如果有小伙伴感興趣,想聊其中的細節,或者推翻整個框架,特別歡迎找我聊。

五、我真的得到什么了嗎?

好了,關于我做「增長」的故事,目前就發生到這里。

回過頭來看,你還記得文章最開始,我和朋友說的那句話嗎?

“當你不再追求它,你就能感覺到它。”

當我不再追求增長的知識,把增長作為自己的標簽,安安心心做業務的時候,那些所謂的增長方法,就全都回到我身上了。

就算我現在做的是增長相關的事情,title是增長產品經理、增長負責人。我真的得到一個叫做「增長」的東西了嗎?

你可能也發現了,其實并沒有一個什么具體的東西叫「增長」,它只是一個名字。

而那些在增長體系下的AARRR模型、做實驗的方法、數據分析的思路,都是在實現某件事情過程中用到工具。

方法除了概念,還需要在做事的過程中慢慢體會,找到那個最舒服的感覺,

你可能聽起來我現在好像一幅看穿事情本質,很輕松的的樣子,但具體真正做事的時候,我也時常感覺壓力大,時常會覺得,啊這件事好難,我做不到。

但事情真的有那么難么?是真的事情難,還是我覺得難?

當我不畏難,不認為它難,開始想著怎么解決它的時候,它就變得沒那么難了。

而且,那天我看到一句話,突然覺得,對!這就是我,這就是我覺得我原本的樣子。

「人生,易如反掌。」

朋友,希望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也有觸動,希望你也覺得人生,易如反掌。

這是我,也是你,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特質。

#專欄作家#

作者:徐邦睿,1個產品經理,1/2個思考者,1/3個美術館講解員,1/4個作者,1/5個投資從業者,1/6個95后;想寫點十年以后,依然值得看的東西。

本文由 @徐邦睿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本來是想聊下增長,但是看到“1/6”95后,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害~而我還在劃水~

    來自浙江 回復
    1. 開心最重要!

      來自北京 回復
  2. title是增長產品經理、增長負責人。我真的得到一個叫做「增長」的東西了嗎?

    你可能也發現了,其實并沒有一個什么具體的東西叫「增長」,它只是一個名字。

    來自廣東 回復
    1. ?

      來自北京 回復
  3. 看到標題以為會是類似創業要想怎么創造社會價值這樣的底層邏輯,雖然最后也沒很清晰的get到。但是文中的一個點還是很有意思,各種模型的本質是方法總結,但實際應用不能循規蹈矩。最后提到的給老板做匯報也有同感,看過很多書,雖然不記得了,但是翻一翻、工作遇到都能串起來。
    最后羨慕嫉妒能有和各位大佬交流的機會

    來自上海 回復
    1. 我就不一樣了,我屬于看了個寂寞

      回復
    2. 加油鴨,朋友!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