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丨群主要擔責?群怎么管? 給你幾點法律建議
編輯導讀:人多了就會有紛爭,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聯網環境下,時常會發生爭執。社群已經成為很多公司的運營手段,但是如何管理這么龐大的群員?一旦社群出現負面消息,群主要不要擔責?本文作者對此給出了一些建議,與你分享。
近期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密集的互聯網治理政策呢?
比如在2021年8月27日,網信辦上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午《封禁一批“黑嘴”敲詐勒索自媒體賬號》、《禁止PUSH彈窗推送八卦緋聞等內容》。
充實的一天!這樣的網絡治理新聞近期密集出臺。
今天,唐老師主要給大家分享:微信群等各種社群經營管理中的法律問題。
全程干貨,希望互聯網人好好閱讀并分享。
01 微信群有人罵人?群主要負法律責任!
近期,廣州互聯網法院的兩起案例引發關注。
一起是微信群主對群成員在微信群里辱罵他人置之不理,對被辱罵者求助也無動于衷,被法院以“慢作為”“不作為”為由判決承擔責任。
另一宗是微信群成員罵人后,群主及時勸阻,在勸阻無效后解散微信群,法院對此判定群主不承擔責任。
上面案件判了之后,引發大家熱議。很多自媒體斷章取義說的很嚴重,各種群內嘩然。
那么群主到底有沒有責任?群怎么管才到位?要不要當群主?……
群主負不負責任,主要看群主有沒有盡到管群的職責!
其實這也不是什么新話題,我國早在2000年就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其中提到“九不準”,包括侮辱誹謗、惡意謾罵等禁止性規定。
2017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臺了《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其中第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互聯網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
上述案例中之所以判了群主要擔責,是因為那個群主也是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組建業主群是物業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那必須就有了物業管理職責,所以最終法院判了物業要在小區公告欄張貼聲明向張小然賠禮道歉,聲明張貼時間不得少于30日。其他有關賠償等請求都沒有支持。
所以大家真的不必恐慌!
對群主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群主積極預防、阻止群內侵權行為的發生,有所作為,那么就認為群主盡到了注意義務,群主就不用承擔侵權責任了!
02?群主故意不管好群,可能承擔行政或刑事責任!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群主非但沒有盡到群的管理職責,還有故意行為,那等待群主的可能就不僅僅是侵權責任了,而是行政責任,或是刑事責任了!
比如,群主知道群里有人謾罵、侮辱對方等行為,群主沒有及時制止,甚至還可能故意挑逗幫助等行為,那這就可能構成行政責任了,也就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要被罰款拘留,一般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如果群主是“幫兇”,或者是共犯,那根據嚴重情節,都可能構成犯罪了,比如“侮辱罪”“故意傷害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賄罪”等等。
所以,群主一定要謹慎管理好社群,全方面盡到管理職責和注意義務,故意為之不可為,切莫因小失大。
03?互聯網運營人如何管理好社群?
首先,還是那句話,不要引起“恐慌”甚至誤解,沒有讓群主非常苛刻地去管理社群!
其次,運營人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運營好社群,才能規避法律風險呢?
今天給你幾點參考建議,希望對你有價值!
我們這里講的群,不僅僅是常用的微信群,還包括釘釘群、QQ群、貼吧群、支付寶群等各種社群。
1. 建群前找好定位
不要盲目建群,每個群必然是要帶著“使命”而來的,是要有“價值”的。
比如這個群就是用來發放優惠券福利的,那就要特別注意“薅羊毛”等非法鉆空子套取優惠等行為,之前就有類似案例的,轉賣優惠券甚至鉆空子傳授犯罪方法等。在這種情況下,群主沒有管理好,就很可能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
其他群也是如此,現有大量群是學員群、咨詢群、粉絲群等,那這里面特別注意各種言論的內容,不要侵犯群友利益,更不能侵犯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2. 群公告群規則要明確
作為群內的“法規”,社群的規矩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沒有設立群規,也要受到群平臺的統一限制和制約。
一開始建群、有新人入群的時候,都要明確告知群規則,具體包含如下內容:
1、歡迎語,介紹本群的建群目的、主辦方信息,管理員信息(常見是“班班”“小助手”等類似的)。
——讓大家不要進錯群,或者對群有誤解,并且讓大家有事能找到管理員或負責人;
2、實名制。最常見的做法就是進群需要群主審核資格,如提交資料信息等。如進群后實名制等等。
——進群成員資格審核需要群主更加謹慎,至少從形式上充分審核,確保入群的安全性。
3、本群日常的主要內容,包括發布的信息、業務的內容、互動和要求等內容。
——同時,強調業務性質,如涉及到繳費等交易,需要特別明確官方通道和路徑。如涉及到業主交流,需要明確線下辦公場地接待機制等;
4、本群禁忌和具體特殊規則,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影響,等等。
——大政方針需要明確:01政治敏感話題不發;02不信謠不傳謠;03所謂的內部資料不發;04涉黃、涉毒、涉爆等不發;05有關港澳臺新聞在官方網站未發布前不發;06軍事資料不發;07有關涉及國家機密文件不發;08來源不明的疑似偽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視頻不發;09其他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信息不發。
——具體特殊禁忌需要明確:比如涉及到采集群成員個人信息的,那就需要特別注意強調《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如涉及到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需要遵守最新法規。如涉及到特許經營業務的,需要明確授權和轉授權范圍。如涉及到知識產權的,需要明確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
5、違反群規處理機制。違反社群規則,該如何處理?如禁言、剔除出群、轉交司法機關等等。另外處理規則需要有階梯性,區分違規的嚴重程度有不同的處理機制。如禁言期發信息一次的,警告;兩次直接移出群。受到群友私加信息舉報的,直接移出群。
——特別注意私加群成員,尤其是假冒或交易等行為的,要嚴令禁止。
6、交流和反饋溝通機制。一方面鼓勵群成員之間互幫互助,也需要互相監督,共同營造良好的社群氛圍,另一方面也需要讓群成員遇到問題或遭受侵害知道找誰,有一套反饋和溝通機制。
7、其他本社群特別需要交代的信息。
3. 日常管理和注意
群建了之后不要“失戀”,定期解散清理不用的社群,以免管理空白存在。
當群內有侵權、違法等行為發生的時候,要第一時間加以制止,調解并解決徹底,不留隱患。
當超過自己的權限和范圍的時候,或是自己解決不了的,應當封存證據、上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
4. 平衡好在業務發展與社群之間的關系
為了業務的發展,有些機構無限制地建立了很多社群,但最終卻無能力運營,產生問題。
所以,社群運營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業務范圍和能力水平、承受力。
實踐中,由于運營人員緊張導致社群沒人搭理或者沒有精細化搭理的現象時有發生,需要加強運營人員的專業化培訓,管理出高質量的社群為目標。
以上主要給大家從法律的角度給大家分享有關社群運營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在法治社會,尤其是互聯網法治的時代,需要全體運營人和管理者明確職責,知法懂法守法,這也會對自己的業務和工作有較大促進作用。
有任何相關問題,歡迎評論交流!
作者:唐樹源老師,法學名師,經濟師,職業講師,專注網絡法治和數據法律的研究和教學,給全國大型央企國企、政府部門等企事業單位授課百余場。公眾號:唐老師發布
本文由 @唐樹源老師丨網絡數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 ,基于CC0協議。
群建多了就很容易分身乏術,更別提發現并阻止爭吵了。
感覺社群運營也是在精不在多,群多了未必轉化率就高,不如就先運營好手頭上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