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人員如何度未來的激蕩十年
編輯導語:運營人員在大環境變化中,應當如何擺脫可能困境,實現能力提升?這要求運營人員對當下的環境有所把握,并進一步鍛煉自己的底層能力,找準未來方向。本篇文章里,作者從宏觀層面對運營人的未來發展做了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未來十年,是激蕩的10年,未來10年,是改革的10年,未來10年,是明確發展的10年,未來10年,是看不到明確結果的10年,未來10年,是一起探索的10年……
人民日報評:沒有馬云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馬云。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成功的企業家都是站在和平的環境中進行經濟的高速發展,同理也帶來了企業員工的收入高增長、高收入的福利水平。
當行業的經濟發展,社會的發展甚至全球的發展到了一定的地步,必然會帶來社會的改革,從而實現財富的再次分配,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打破原來的熵增,構建新的增長體系,有人會問,這和我有什么關系?
變革,必然帶來行業的改變,企業的洗牌,如果不早做打算,在行業發生巨變時,只能被動地接受,甚至是拋至時代之后。比如:K12的雙減政策,導致很多教育行業的運營人員被動找工作,工作找了兩三個月,薪資要不上。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你啟發,及早構建運營人員核心能力,以不變應萬變,從而實現自我的不敗之地。
一、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的30年!
對于消費互聯網,大家比較認可的發展階段為:
- 1994-2000年 從四大門戶到搜索;
- 2001-2009年 從搜索到社交化網絡;
- 2010-2018年 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
一個階段的興起,必然帶來另外一個階段的沉寂,縱觀互聯網發展,每一個階段的發展差不多都是10年的機會。也有人說未來隨著5G的興起,必將是短視頻的天下。
靠用戶堆疊起來的互聯網價值,況且還是走不出國門的內卷,必然帶來大多數互聯網公司觸及用戶及其消費能力的天花板。
截止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相比較于中國14.43億人口,已經高達70.07%的觸網率,而且中國總人口中65歲以上的1.91億和14歲以下2.53億,中國的互聯網人口紅利基本消失。
消費互聯網的競爭,已經從用戶競爭到爭奪用戶消費時長,而21年6月,中國人均上網時長高達26.9小時,這是一組極為恐怖的數字,一天工作8小時,生活8小時,睡覺8小時,結果玩手機的時間高達4個小時。
即使是消費時長,也很難有增長的空間,在市場的維度中,任何一個應用都會是競爭品,正如馬云所說:這是一個摧毀你,卻與你無關的時代;這是一個跨界打劫你,你卻無力反擊的時代。
以后在支撐起來千億市值的消費互聯網公司,就會有一個或者多個組成的千億互聯網公司消失!
消費互聯網蓬勃發展了30年,也帶來了無數的弊端,而這30年中也離不開國家方針的支持。
阿里、騰訊,告別稅收優惠時代,稅收優惠改善了阿里、騰訊的現金流,助推其在初創階段快速成長,以后也要按照正常的稅收繳納,可能對其收益和財報有一定的損失,國家集中向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等互聯網企業開出罰單,雙減政策甚至一度逼停了在線教育、課外輔導等四千億市值的市場,并不是國家要消滅這些企業,而是要規范企業的增長、擴張方式,符合社會改革、轉型的潮流。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國家要改革當前的收入結構,社會貢獻結構。
互聯網企業激進擴張的方式將要告一段落,接下來會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
有人會問,這和我有什么關系?在大船轉身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置身事外!
二、為什么要進行變革?
有人說,現在發展挺好的,互聯網也帶動了多少人的就業崗位,國家為什么還要如此大動干戈的進行改革,優化社會結構和社會收入?其目的是什么?如果看過最近的新聞,就會知道,國家期待最終要達到共同富裕的地步。
全世界有多個國家和地區曾經經濟高速發展,最后能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只有十幾個。當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須進行制度改革,所有沒邁過去,大多是沒有改革制度。
中國已經持續了近30年的高速發展階段,也造就了一大批的富豪,這批有錢人集中在部分的行業,比如:互聯網已經造就了數以萬計的千萬富翁。中國的發展也需要從局部最優達到全局最優。
那么,這次的改革為什么會涉及到互聯網?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PC互聯網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移動互聯網是解決“效率不對稱”,物聯網解決“智慧不對稱”。
其本質是人、事、錢的再次分配。
過去由人口紅利的支撐,經濟需要快速發展,某些地方做一些犧牲也是可以的,效能并沒有那么重要。比如:能源可以消耗一點,用戶信息可以開放一點。
現在不行了,現在人力成本上升,人口觸網的上限降低,必然要提升人的效率,從而更好的做好事的管理和錢的再次分配,從而提升底層人民的幸福指數。
社會整體都要進行改革,作為過去幾年GDP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服務,必然要帶來更深層次的改革,規范其生長,關注人民關注的問題,解決社會問題,通過改革,實現互聯網的長久發展。
根據之前改革浪潮,每一次改革釋放的紅利大約是10年,這一次的改革釋放的紅利也大概在10年左。
對于人類歷程,10年很短,對于一個人的職場10年很長!
這10年也是一個工作人員徘徊、彷徨的十年,如果不能預判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有可能在接下來工作中處于被動的地位!
三、未來,會走向何方?
未來10年如何發展,還要看國家如何規劃成長,在十四五的規劃中,大概規劃到2035年,一共是15年的發展時間,因此也可以猜測,這15年是這次改革重要的15年。
簡要的可以看到以下的信息(僅包含和互聯網相關的內容):
強化國家戰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
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鼓勵企業兼并重組,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
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在這份綱要中提及最多的是技術創新、新興產業增長、現代服務業、加快數字化發展,這些是與互聯網科技相關的內容,也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主要方向。在這份綱要中并沒有提及消費互聯網,更多的是產業互聯網。
因此,互聯網要深入到產業中,和傳統的行業相結合,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而不是在用戶的身上,利用個性化推薦實現大數據殺熟。
這也給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指明了方向,未來新興企業指明了方向,根據人和事的發展規律,企業需要通過新軟件、新系統提升人的效率,也就需要企業有一些理論先行的專家和傳統行業的實干家,把科技與傳統的制造業、服務業等實體經濟結合起來,優化實體經濟的運行路徑,提升每一步的轉化效率,把人從復雜的重復性、低端性的行業中解放出來。
這是產業互聯網的時代,也是SaaS快速發展的時代!
SaaS一定不是現在的一種形態存在,現在競爭激烈化的SaaS一定會存在優勝劣汰,至于經受過這一輪的篩選,SaaS行業才更有價值。
試想一下,如果15年,消費互聯網達到頂端并逐漸的縮小,實體行業中并沒有運營崗位,運營的價值能夠體現在哪里?
四、運營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販賣焦慮,但是又自我比較焦慮的人。
從進入到這個行業,就一直思考自己的底層能力和成長邏輯,特別是K12的雙減政策,相當于叫停了一個行業。
最近我也面試了很多從K12行業出來的運營人員,大家抱著一腔熱血進入ToB行業做運營,在面試完之后,發現很多小伙伴欠缺相關的經驗,而且缺少底層的運營邏輯,或許是從來沒有想過脫離K12行業做運營工作,導致找工作遇到困難。
平時研究一個行業多了,容易出現思維上的慣性,其實是脫離了深度思考的懶惰思考。
未來的10年,是轉型的10年,也是激蕩的10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行業的衰落,也會看到一些新興行業的興起。對于已經工作了3年以上的運營人員,要固定周期的關注行業的走勢、資本的走向、政治的風向以及科技走向。
這些行業的走向決定了一個產業的發展,在當前的工作中去思考如何能夠匹配新興的行業和產品,也需要思考如何鍛煉可以移植的能力,這份能力不局限于運營。
假如,隨著社會的變革,運營這個職位在顛覆的行業中消失了,我們又將何去何從?
那就是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不確定的是未來消費互聯網的市場規模,但它絕對不會消失;不確定的是技術與行業的融合會產生什么樣的新反應,但它會提升社會效率;不確定的是運營這個職位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但它的底層能力一定會傳承。
運營一直被稱為打雜的,在打雜中鍛煉自己想要鍛煉的能力,提升自我的核心價值,不會出現在動蕩中丟失自我,甚至是丟失工作。
那么,運營人在工作中要鍛煉的底層能力有哪些呢?
今天這篇文章偏宏觀思考運營人的出路,在下一篇文章中會介紹運營人員的能力進階模型,方向是這個方向,至于標題還沒有想好。到時候會細化主要的能力模型,也會拋出運營的底層能力,歡迎關注“運營官張沐”,預定下一節的內容。
其實,消費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用互聯網技術反哺實體行業發展,包括工業、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等,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互聯網+,而是實體行業需要從底層進行自我“革命”,積極的擁抱科技、擁抱未來。
而運營人員也需要融合到新的變革中,到一線去,到產業中去,用運營思維加持,提高科技在各個行業中的落地,從而通過SaaS的產品和先進的方法論體系,快速提升應用在中小型企業中的落地,優化產業結構,提升人的效率,提高生產效率。
拋棄通用型的技能想法,和產業結合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專欄作家#
張沐,《運營思維》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7年互聯網產品運營經驗,微信公眾號:運營官張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想向您咨詢一下,進入一個剛剛成立的b端項目團隊,公司沒有給預算團隊也沒有銷售和市場人員,在沒有人帶的情況下如何做運營呢
消費互聯網達到頂端并逐漸的縮小,這句話不太理解,能舉個以前火熱的行業后來消失的例子嗎,更形象些?順便問一下搜索時代94-00年,那么現在搜索技術應該已經成熟了,但這個行業仍然有大量的工程師需求呀?求解
作者的文章好深奧呀,看不懂
傘兵
聽君一席話 如聽一陣風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人被殺就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