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門口的百果園,靠數字化運營410萬企微用戶,單個用戶月均消費提升7倍

0 評論 10330 瀏覽 35 收藏 48 分鐘

編輯導語:如今,私域遍布互聯網,私域能提供的價值具體是多少?又該如何衡量?本文以百果園為例,總結了其可復用的私域方法論,我們一起來看看百果園是如何靠數字化運營打造私域群體的。

怎么才能算是「理想」的私域?

私域具體能提供多少「價值」,如何衡量價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找到了擁有超過 16000 個企業微信社群,近 5000 家門店,平均每個門店組建的社群人數近 1000 人私域流量池的百果園。

以今年初至今百果園的私域新動作 ——從個人微信運營體系遷移至企業微信運營體系為例,他們做了兩件事:

  1. 導流。通過門店引導、手動加好友等方式,截止到8月,他們已有企微社群用戶 410 余萬人;
  2. 運營。流量進群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月消費拉升 7 倍:本來一個月消費 50 塊,進群后一個月消費 350 塊。

圖源:百果園

對 410 余萬的私域流量進行各個維度復盤之后,百果園已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論,并且仍然在進化。

今天這一篇是對百果園私域的全面拆解解讀:

在戰術上,從管理部署到運營細節、0到100的各個關鍵節點、從私域需要什么人到需要什么能力、成本核算與收益……

在戰略上,對中高層管理者而言,企業構建私域的價值是什么?如果搭建私域僅僅是為了賺點小錢,它不可能會成為生存無憂的大企業的戰略核心。

換句話講,一個理想的私域,究竟會對企業的產品、品牌、渠道、公關、供應鏈等等帶來怎樣的影響?

為了挖透百果園,我們請來了百果科技技術研發總監、優鮮互聯總經理姚楊(注:優鮮互聯是百果園旗下子公司),并跟他進行了接近 4 小時的對話,最后實錄出來接近 6 萬字,后續再花費了近一周的時間濃縮為這篇文章。

我們從兩個角度出發讓大家更清晰、更快速地 Get 到百果園的方法論:

  1. 我們總結的關于百果園的可復用私域方法論
  2. 我們與百果園姚楊老師的對話,是關于私域行業、私域數字化的個人見解

從企業到行業,從戰略到戰術,從數據低潮到增長,完成全面的拆解。

一、百果園的可復用私域方法論

1. 打造真實的消費場景

消費場景是什么?

零售業的發展總是圍繞著「人、貨、場」,而其中的「場」,往往被認為是交易場所,但它們距離真實消費場景,仍有距離。

例如,閑來無事去超市逛逛,如果沒有明確需求,即便超市準備了幾萬個 SKU 也不一定能起到作用。

場景只是場景,場景里沒有需求,就代表沒有消費。

隱藏著決策動機的場景才是真實的消費場景,消費場景非「真實」,獲客就是碰運氣。

用戶表面是在消費場景里晃悠,實際上他們在尋找/等待一個真正能夠讓自己消費的場景,他們需要被引導,或者說:給消費者一個合理掏錢的理由。

百果園是怎么打造真實場景的?舉 2 個例子:

① 門店場景

關于百果園為什么可以做好私域,在旁觀者看來,依靠近 5000 家線下社區門店的龐大觸點就足夠,這誠然是其他水果品牌無法比擬的優勢,然而百果園近 5000 家線下門店,410 余萬社群用戶。

這意味著每家店起碼為自身經營的社群導流近 1000 個用戶,作為門店,他們的流量來源固然是線下,這里首先涉及的第一個真實的消費場景、決策場景是:如何讓用戶到店(場景)里?

先來做個小調查:在你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上開了一家新店,第多少次經過你會發現?第多少次經過你會感興趣?第多少次經過你會獨自進去?很難得出答案,基于三個原因:手機黨、社恐(陌生區域)、習慣性線上購買。

已有門店,但要打破僵局,百果園的做法是——在新店裝修期間,在門外擺一個小桌子送水果、品牌周邊(如百果園水果刀),哪怕是一瓶礦泉水,既然你沒有注意我,那我自己送上門,你只需要選擇接受與否。而獲取這些產品的條件就是:進群。

到了開店的時候,店長會提前在群里提醒開店日期,并發布活動吸引大家關注,一直到開店期間,持續在群里發布訊息,為用戶創造購買理由。

這跟我們現在提前做好「蓄水池」是一個道理。百果園數據顯示,提前「蓄水」私域的門店銷售額增長明顯快于沒有私域的門店的增長,甚至能夠縮減投資回報周期。

② 直播場景

首先需要說明,我們認為,用戶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非常想消費的人,另一部分是沒有需求的人,在這二者中間有一堵墻,而騎在墻上的這些用戶則是第三部分人——可買可不買的人。如果能讓這部分人從墻上下來(被轉移為消費用戶),增量就有了。

百果園直播充當的就是「把人從墻上拉下來」的作用。直播作為線上各種形態下的電商,是最能引發沖動消費的動作——不斷產生決策場景,且有氛圍感。這也是門店及其導購的意義所在,門店裝修陳列的氛圍美感與導購的游說,能夠讓用戶加快決策落實。

在直播間里,主播的話語引導決策產生、直播間打造氛圍,能把墻上的人扯下,更重要的一點就在于直播的「實時」,一在于實時進行的緊迫感,催促用戶決策進行;二在于實時互動,除了主播,直播間還存在粉絲,他們的發言、立場和觀點,往往也是在幫助企業去把這些墻上的人拉住,氛圍感本身,也是營造從眾效應。(具體可參考喜茶門前的排隊隊伍)在百果園,直播是每個門店必備的營銷動作。

所以,滿足「真實的消費場景」需要哪些條件?

  1. 送上門
  2. 創造購買理由
  3. 不斷生產決策場景
  4. 打造氛圍感

圖源:百果園,一些店內的場景布置

百果園私域處處都是「真實的消費場景」,例如群聊中的接龍/秒殺環節:店長通常會在群里主動發起新品優惠接龍購買活動(數量有限),參與接龍的人實時營造氛圍感,刺激用戶需求。

比如說榴蓮促銷,店長會把每個榴蓮的重量、價格、圖片發在群里,讓大家接龍,而我作為一個百果園的用戶,看著接龍隊伍越來越長榴蓮越來越少心情越來越著急,本來沒有購買需求的我也總在最后一刻參上一腳,然后心里暗爽地看著晚來的人在群里哭唧唧求加單。

等到第二天接龍再次來臨,昨天想買而沒買到的人就會毫不猶豫下單。

百果園基于微信生態構建用戶會員管理體系,店員利用優惠券,一元購、積分換物等福利引導用戶注冊會員并加入社群,成功融入三公里生活圈;同時拼團活動是她的裂變法寶,百果園每個門店有 2-3 個社群,一個社群是 400-500 人,通過上萬個群,覆蓋了數百萬會員,這就構建了社群用戶的基礎。

有些同學可能會想:為什么用戶不愿意加微信?為什么加了微信就靜默?為什么群不活躍?為什么轉化率不高?是用戶不愛打字?是用戶不看手機?還是用戶太忙?

「真實的消費場景」的產生,無非是因為消費者更懶了。你應該也有相似的經歷,但凡需要思考的點多一點,如果非必要,都可能會放棄;但凡路徑稍長一點,都有可能造成跳失。

這也是為什么博主們總是能夠收割粉絲紅利的原因:將經驗直接喂到用戶嘴里,甚至有可能還幫用戶做好決策,消費者需要做的只是付款。

塑造「真實」最好還能加點讓氛圍更緊迫一點,例如,某品牌請一幫人來排隊。

營銷學經典《定位》提到,「品牌越來越多,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來搶占用戶心智」,但現在的情況是,不只清晰的定位,作為賣方,我們還需要把「定位」推在用戶眼前(這也是私域最大的價值),讓用戶縮短決策時間與范圍,讓他們真真實實地站在決策的中心,而非在「偽」消費場景中徘徊靜默。

所以這里不僅僅是私域了,在處理所有營銷場景時,請先問一句:這消費場景到底是真是假?

當然,不管是門店社群還是直播,百果園都賦能門店店長進行管理,顧客關系的維護、業務的跟進、履約等等統統都由門店店長進行維護,畢竟最懂用戶的人往往是用戶自己或是——在他身邊的人。

問題又來了,我知道什么是真實的消費場景,我也知道該如何打造真實的消費場景,但問題是,在決策場景之中,怎么讓用戶產生決策的理由?

2. 極致的需求洞察

真實消費場景的打造相當于一個引流的過程,即用戶進入私域的過程,然而這距離我們受到顧客青睞還有很長的路:解決了流量,怎么觸達?

當我在百度輸入「有了流量下一步做什么?」,熱心網友的回答讓我的笑容凝固:「下一步就是想辦法促進成交呀!」

3. 流量、用戶→ ?→成交、流量

怎么成交?1v1 私聊?相信不少同學都做過,成效如何?1v1 私聊如果基于與用戶關系好,那可以,如果關系一般,對用戶而言是 1v1 騷擾。

不急,我們先來看看百果園做了什么。這是來自官方的表述:

① 觀察消費者消費習慣,在產品包裝、份數大小等細節上進行了人性化的改進,并推出試吃果品、小份果品、組合果品等銷售形式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② 關聯和打通相關數據,建立客戶畫像,用以支撐營銷決策,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個性化、更加貼心的服務。

從字面上理解,百果園做的是用戶畫像的分析,完成以 「產品」為核心到「客戶體驗」為核心的轉變。

然而,如若百果園只做了這些「表面功夫」,那么他們得知的信息應該是:用戶A喜歡購買價格較高的某品種的蘋果,而從來不購買檸檬,可以判斷他對價格不敏感,應優先給他推送新品種蘋果的產品信息,而非促銷信息。

假設有一天這名用戶突然買了某種實惠雪梨,那么這個畫像面臨下崗。

數字化時代,這類但凡每年付個幾千塊買個 SaaS 都能解決的問題,為什么就沒有第二家“百果園”產生?

因此這并不是簡單的「畫像」,百果園解決的是:這名用戶為什么喜歡這款蘋果?也即——用戶出于什么「需求」購買?

是因為口感更脆,或是不愛削皮而這款皮薄,還是單純喜歡「甜」而不喜歡檸檬的「酸」?這些特別具象化的用戶對口感、體驗、味道等等的偏好,難以被常規的大數據所識。

而百果園針對每一種水果本身正逐步利用人工智能布局架構化數據,例如:甜和脆的「量級」是多少,是 7 分、8 分、還是 9 分?銷量/售價的函數關系如何?和其他品種的數據對比,用戶對甜和脆的偏好度有多高?

回到用戶與蘋果的問題,假設用戶購買的雪梨與這款蘋果的數據相似,都是「偏甜、爽口、水分多」,通過精準的用戶數據分析:下一次給TA推薦蓮霧,購買概率也會相當高,因為蓮霧偏甜、爽口且水分多。

數據維度更廣更深,顆粒度更細,也就意味著得出的用戶洞察越細致,越接近用戶的消費需求。這當中所產生的營銷有效性每提升 1%,都將產生直接的營收增長——用戶「為什么不」與為什么「可」的理由你都知道了。

圖源:百果園

在屬性標簽、行為標簽已成常規操作的情況下,洞察用戶需求是破局之舉。

這是不是算一種內卷?

未必。百果園「利用人工智能建立了架構化數據」并不適合大部分企業,畢竟他們的前提是需要較大資金投入來構造自己的 IT 系統以及外購技術服務,就算是王健林,也要先設個小目標。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運營的精細化。

用轉化過程中的運營場景話術舉個例子,一個簡單的需求洞察過程:

話術①:當我們知道用戶喜歡吃榴蓮:「要不要買榴蓮?」

話術②:當我們知道用戶喜歡吃榴蓮并愛瞎聊:「今天好熱啊,要不要買榴蓮?」

話術③:當我們知道用戶喜歡吃榴蓮并愛瞎聊還怕熱:「今天好熱啊,把榴蓮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樣!」

話術④:當我們知道用戶喜歡吃榴蓮并愛瞎聊還怕熱,上次還買過某款貓山王:「今天好熱啊,把榴蓮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樣!你上次買的貓山王又到貨了~」

話術⑤:當我們知道用戶喜歡吃榴蓮并愛瞎聊還怕熱,上次還買過某款貓山王,她喜歡的原因是那款貓山王「甜」:「今天好熱啊,把榴蓮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樣!你上次買的貓山王又到貨了,我嘗過了,這次的更甜一些?!?/p>

話術⑥:當我們知道用戶喜歡吃榴蓮并愛瞎聊還怕熱,上次還買過某款貓山王,她喜歡的原因是那款貓山王「甜」,而且都是在周五買:周一到周五只發朋友圈,周五晚對她說,「今天好熱啊,把榴蓮冰一冰再吃像吃雪糕一樣!你上次買的貓山王又到貨了,我嘗過了,這次的更甜一些。今晚給你留了哦~」

精細化程度到話術④,其實是大多數企業的現狀,借助企微即可完成。

此處引用了《千億零售企業「私域運營方案」公開:這3個知識點值得抄!》中的企微畫像參考圖。

這里不得不提到喬布斯的一句話——「我們站在了人文與科技的交叉口」,人文代表需求,科技代表能力,任何一個市場成立的前提都需要需求與能力匹配。

而當下無論數據、技術(能力)亦或是人才,壁壘差距并不大。

工具可以買,人才可以找,真正的壟斷并不存在。

然而在私域的場景中,需求側的力量應當更大。簡單而言,大家都彼此彼此的情況下,差異化其實就源于業務,源于需求。

那么,為什么是百果園跑出來了?

把運營精細化到極致,0距離直接面對用戶的需求,百果園不過做好了這一點。

所以,拋開那些營銷黑話,或是天花亂墜的分析,先回答上這兩個問題:

① 作為運營者,我們看到多少需求?

② 作為運營者,我們能滿足到多少「需求」?

我們一直提倡做復盤方案,為了什么?身為打工人 同樣為優化需求及業務,不斷精細化運營過程,最后達到「一擊即中用戶的心」。

答應我:解決了流量,也要解決運營。

有了流量之后一定要玩起來,不然對系統而言只是負擔。

4. 「分布式」企業文化

將百果園的成功歸功于真實的消費場景和極致的消費洞察,顯然是不夠的,沒有一家企業可以擺脫「文化」存活 , 除非我現在就不想寫了 。

在對百果園進行了沉浸式的挖掘之后,得出一個結論: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一定是分布式的。

百度解釋:「分布式,即系統由若干個獨立的功能節點組成,并且依靠網絡連接?!箍梢院唵卫斫鉃闃錉顖D模式,主干+若干分支,主干分支互為支撐。

這棵擁有 410 余萬私域用戶的大樹,分支不多——管理、利益,兩個大杈。

從前我們一直落點到運營的細微之處,然而從這個小點抽出來之后,卻發現讓操盤者窒息的是高層對于「操盤」這件事的不理解以及無法看清那些細微之處背后的真章。

例如,老板可能并沒意識到當下的線上趨勢已經往私域方向靠攏,需要增加的私域份額也許還在公域耗著,也許是在別的渠道上耗著,如開發 App 等等,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擁有社交屬性的小程序來得更直接。

但當我們接觸企業越多,發現更大的問題其實是——老板看清了趨勢,但在管理上的窟窿大到女媧都補不來,如組織架構、管理閉環、價值挖掘等等管理能力并沒有通透,導致私域最終無法真正落地。

我們曾接觸過一個典型案例:公司營銷部門背著私域 KPI,但是企業微信用戶數卻掛在另一個部門,營銷部門想,這不相當于為別人做了嫁衣?

在利益及行動不一致的情況下,又如何互相賦能?

互相制衡還差不多。

于是,百果園采用了平臺+合伙人模式為例:讓店長成為投資主體并負責店面經營,最大程度的激發店長積極性,這是屬于百果園特有的特許加盟模式,同時規避了直營和傳統加盟模式的弊端。

細化下去,你會發現百果園是「剛柔并濟」。

「剛」在群發型任務,必須讓員工執行群發任務(即公司政策任務)而這背后會統計數據,進行嚴格把控,以驅動員工執行公司策略(這一點下面展開);

「柔」在鼓勵店長發揮經營活性,比如,今天百果園內部組織分享了小程序直播怎么做、為什么要做等等,把企業內部做得好的案例分享出來,鼓勵大家嘗試,然后再次「收集案例→分享」形成良性循環。

比如,百果園直播在初期也經過了多次摸索試錯,例如試過由總部直播,由總部總控直播的節奏,效果不明顯;也試過打造某公司高層的 IP,效果一般,因為高層不是明星,于用戶而言并不屬于「the one」,這個人,可有可無。

最后發現某店店長直播的時候,彈個小吉他,數據竟然比公司高層還要高個好幾倍。這是個意外驚喜!

公司開始鼓勵門店自己直播,一是基于門店店員是對于門店區域的用戶而言,是獨特的;二是,熟悉感、信任感,而且在線上下單還能被迅速履約,信任感加倍。

又比如,百果園的社群經營,同樣是門店操刀。而且用戶真正在跟品牌互動的群,都以門店為主,同樣采取分布式運營的結構。

讓加盟商成為利益共同體,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享受相應的利潤回報,很難不成。

你可以發現,每個百果園門店的社群、直播、促銷、進貨方式雖有大體相同,卻又有各自特色。在總部與自身利益共同體的情況下,各自精彩。

在這里也建議,要想私域經營好,開始之初就需厘清實際私域經營者是誰、實際私域經營者與總部的利益結構,不管是 KPI 亦或是激勵,利益掛鉤之后,激勵兌換之后,立場才能真正一致。私域才能真正順起來。

百果園內部人員表示,「外購 IT VS 自建 IT」的難題無法繞開。

外購 IT 也即外采的軟件,而軟件乙方想要賺錢提供的 90% 都是通用需求,而非定制化需求,否則無法盈利(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證實,虧得要命),反過來思考——通用需求意味著,只能跟所有企業一樣,無法定制與自身完全契合的工具,無法擁有「壁壘」。

還存在另一種情況,最初采購 IT 時線上線下負責部門不同,采購系統不同,最后發現無法打通,例如 A 系統無法用 Excel,B 系統只能用 Excel,那他們用什么語言溝通呢?白忙活。

百果園接近 600 人的 IT 團隊,如果有足夠的預算,固然二者兼具。此前百果園也面臨社群用戶遷移企業微信的「壯舉」,幸運的是進程快見效快,在運營精細化和數字化的幫助下,短短 6 個月完成 400 多萬用戶的轉移,新客月消費拉升 7 倍。

但對于無法「外購+自建」的小商家而言呢?姚楊老師建議:

① 私域里最基本的兩件套不能少:企業微信(企業微信是私域的具體軟件表現)、小程序(交付能力);

② 最好從私域搭建之初就落實會員數字化,把用戶 ID 和各個系統打通,后續的運營精細化才能如期,也即前端、中臺、后端及三方能力(企業微信等技術工具)也應從開始就考慮,而非中途下車加油。

圖源:百果園 百果園私域系統架構圖

7000 字可復用私域方法論到此為止,用一段話、一張圖總結:

在私域運營當中,對內需要梳理厘清實際私域運營人與總部之間的關系(管理配置)、利益結構,同時以 IT 為底層,打好私域數字化底層,保證后續步伐一致。

對外,在與用戶「交手」之初就必須打造「池」內環境,真實的消費場景是流量第一步,而運營精細化則為高質量私域用戶服務。

這一部分,完全就是一張掃除私域運營中的迷惑的地圖。而下面的 Part 2,是百果園私域的成長歷程和做私域的關鍵,這一部分會更加細致,細節到——哪些節點產生增長。

二、對話姚楊,關于私域成長、私域數字化

1. 百果園私域成長歷程

零一裂變:百果園在做私域的過程中,最關鍵和印象最深的一些決策是什么?

百果科技-姚楊:第一,自建 IT 團隊。當時是 15、16 年的時候,自建 IT 對于零售行業來說是很大的投入,需要很大的魄力,但這為了未來我們做自研數字化體系打下了一個很堅實的基礎,如果當時還是以外購 IT 為主,做不到現在這么堅實;

第二,all in 小程序。小程序把需求跟交易、貨架放在一起了。社交代表需求,貨架代表交易能力,原來是什么?

原來是我在聊天軟件中聊出了需求,然后我想去做對應的事情,如打個車、買東西,我就得跳到對應的 App 里,而小程序則滿足了消費者跟品牌的連接,路徑短了,基于社交邏輯建立信任的這個點,小程序還能在群聊、私聊運用,這是最大的價值。

目前百果園是做了 App 跟微信小程序,微信小程序還是稍微遲一些才上的,雖然我們17年就在嘗試,但真正 all in 小程序是在 2019 年。一開始我們還是對自己的 App 有挺強執念的,所以轉變相對慢。

第三,all in 企業微信。其實我們只用了五六個月的時間的嘗試,我們就大力度的決定要把整個營銷陣地要往企業微信中轉。

百果園這兩年開始以私域為營銷核心陣地,所以在私域的一些配置上是會越來越全的。

零一裂變:為什么決定 all in 企業微信?

百果科技-姚楊:2020 年底我們開始用企業微信,在三、四月份的時候我們在拉新,當時還沒有看到結果。

因為我們當時目標還是在南京的某個小片區做拉新,四、五月份,我們就看到相關用戶已經開始出現了,新客進群的和沒進群的差異非常明顯,消費金額明顯的提高了。

我們只犧牲了個位數的毛利拉升了單店 GMV 10 倍的 ROI,這還是還沒有完全轉移到企業微信之前。

第一次的數據分析是進群的新客和不進群的新客,單月銷費金額差了 7 倍,這就給我們內部高管和加盟商建立了信心,那在這個信心之上,最后就確定企業微信是今年的主要的營銷陣地。所以我們今年很多的活動投放都會兼顧到私域里。

目前有 60-70% 的門店是認同這個事兒(企微私域)的,但是現在能把它玩轉的只有 10-20% 的門店。所以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是什呢?就是復制優秀店在群中的玩法給到其他的店,這是我們現在在聚焦的方向。

零一裂變:“玩轉、玩得好”,在你們這里的這個好的程度是什么?

百果科技-姚楊:單店銷售額直接翻 3 倍。另外有一個過程指標,群活躍度,也就是群里的聊天的情況,關于群活躍度我們有一個正向相關的邏輯:

①群活躍度越高,GMV 拉升越高;

②群滲透率,以本來沒有群之前在這家店買過的用戶數作為分母(也即店活躍用戶數作為分母),進群的用戶數作為分子,算出來就是群滲透率。群滲透率越高, GMV 拉升也越高。

企業怎么樣去把私域這筆賬能夠算好,那么再結合商業模型的業態以及出單的成本,這里邊你會給到哪些思考和建議?

零一裂變:您提到在 App 和小程序做取舍的時候,但我看你們目前應該還是以 App 作為主要陣地吧?

百果科技-姚楊:目前百果園小程序產生的月 GMV 和 App 的 GMV,總體占 20% 左右,App 跟小程序各占一半。

我們原來的 App 戰略導致了小程序功能跟 App 功能是有差異的,App 的功能會更全?,F在我們會慢慢的把小程序的功能拉齊,甚至小程序未來可能會是優先上新功能的地方。

零一裂變:當時你們在做關于企業微信的各種測試的過程中,主要發現了哪些變量才讓你們快速 all in 到企業微信上面?

百果科技-姚楊:主要是新客的客單價的提升。其實我們分析的時候不只是分析新客,所有的客戶分層都做了分析。分析核心是,看不同層次、不同消費量的用戶在整個私域、在群中和非群中的消費表現。

具體表現在于,比如說,客單。我們統計周期購買頻次、客單購買頻次、總消費額(當然,這些都是帶了毛利去算的)這幾個核心指標都是呈上升趨勢,然后又繼續測試了兩、三個月,就更加堅定了信心,因為小數據量不一定是對的嘛。因此,從開始測到穩定,其實花了五個月的時間。

2. 私域數字化的關鍵

零一裂變:做企業微信脫離不了私域的數字化,基于此,構建好私域數字化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構建這些能力之后,會員的數字化能力在整個私域中所擔當的價值是怎么樣的?

百果科技-姚楊:首先不管私域與否,但凡一個企業的商業邏輯是要基于復購、LTV 盈利,而不是基于單次售賣賺錢的商業邏輯,就一定要做會員數字化。

比如說汽車,這類品牌肯定希望你對品牌忠誠,但說白了,他們只賣你一輛車基本上也賺錢,這種是單商品邏輯,單商品邏輯不一定要考慮復購。

比如說水果,因為開一個店是很重的一個成本,那我們肯定是希望能讓一個顧客的生命周期長,長期在企業中消費,去提供價值。那這種的話,就需要會員做長周期服務。

業態決定了企業是否要做會員數字化。而會員數字化的核心,是基于企業對于會員的吸引力。表現在商品力和服務力的差異,最后轉變成會員的忠誠及信任。

不是說誰應該玩私域就玩私域,玩會員數字化,只要業務、業態具備這類先決條件就應該去做。

接著說私域里面要具備哪些能力。

第一,要具備這個交付能力。所謂交付能力就是交易和交互(服務),假設你是一個賣商品的,那在私域中需要能夠承載交易的載體,比如說小程序。如果你是做服務的,那在私域中,你至少要有預約功能。

第二,會員精細化能力。一定要有會員精細化、信息化的能力,運營能力也是一種系統能力,運營能力表現在什么呢?例如,以不同的維度來去區分自己的用戶,不管是以會員生命周期的維度,新客幾次消費、享受過什么服務等等。

舉個例子,孩子王的會員屬性十分強,而且他們的會員 LTV 是固定的。因為當孩子長大了之后,就會脫離孩子王,不再需要孩子王所提供的那些嬰幼兒產品和服務了,也就是說,孩子王需要在每一個用戶還在其生命周期內的時候,盡量去挖掘用戶價值潛力,這是按用戶的成長路徑來劃分的。

包括如果企業有分商品維度,那商品跟會員就存在一個會員偏好維度,在運營上就必須具備這樣的精細化的思維。

最后是群分和觸達的能力,具體體現在標簽的邏輯,不管他是不是用標簽實現的,他也可以用目錄,就類似于操作系統文件夾的這種概念也可以,但他要能群分會員,分完之后,他又能按照不同的會員來去觸達,然后觸發完之后他要按不同的會員來去分析,就是這是系統上要具備的能力。

零一裂變:百果園做私域數字化過程中比較關鍵的節點、經驗?

百果科技-姚楊:首先是要做會員。

第一,盡快引入會員。以百果園為例。百果園是一個水果店,但好在我們很早就開始推充值,而推充值本身給用戶就建立一個印象:百果園跟普通的水果店不太一樣。

對比夫妻水果店,此前,如果夫妻店要求你辦個會員充值,會覺得很突兀。因為這個行業,沒有這種先例,可能健身、美發這些需要會員,但買水果為什么需要會員?

所以,如果我們在開始的時候是一家沒有會員概念的企業,尤其對于水果這種低客單、日常的零售行業,突然做會員其實會比較突兀。用戶對于品牌會員這個設計的認知建立,雖然可以循序漸進做品牌引導,但就需要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去做引導。

第二,品牌最好把自己升級成新品牌、年輕化品牌。尤其是門店裝修、陳列、線上品牌文案等等,年輕化品牌要做會員其實很“合理”,這是很奇怪的一個點,但是它的確是符合用戶預期的。

就比如說,大家去喜茶,喜茶要求小程序下單,你會覺得很正常,因為它是新品牌,所有的形式包括支付都是新的,所以他要求用戶,用戶也同意。所以自然而然的,在線上下單的時候就已經注冊了數字會員。

總結來說就是,如果要做私域數字化第一步是“會員合理化”,首先就是讓用戶對你做數字化會員的預期合理,提供用戶需要的會員服務和權益,否則他會有抵觸情緒。

其次是 IT。百果園做會員數字化中間其實經歷過傳統企業數字化的一個困擾,就是 IT 系統,傳統企業原來用的都是不具備高并發性的 ERP(一般就是外購),這時候常常會遇到 2 個問題:

比如,會員權益并沒有線上線下打通、線上下一體化。如果用戶充了值,在門店充的值,卻不能在線上用,這不合理,所以會員信息要打通;又比如商品庫存沒打通,用戶買的貨,如果是從門店發的,那門店的庫存就得跟電商庫存打通,不打通可能會超賣,門店已經沒這個貨了,但是線上還能下單,這時候就會引起反感。

但會員打通/庫存打通,就意味著對于 ERP 會產生請求壓力,如果 ERP 不具備高并發性,甚至可能都不敢每周推廣,因為一推可能 ERP 就崩潰了,所以,做會員對 IT 系統是有挑戰的,就在尤其是會員、ERP 庫存上。

只有把這類系統的瓶頸解決之后,會員權益線上線下一體化之后,才能說是初步完成了會員數字化。

但是要把它這個真正的做出味道來還有一個點,數字化運營。這個就是整個企業的 pdca (plan/do/check/act)的過程,就是自己要不斷的去設一些問題,假設一些東西,然后來去把自己的引導去做得更精準一些。

以百果園的「會員四次」為例。

這是從游戲行業發現的一個經驗,游戲行業會在你前面幾次操功能的時候,會有一個很細的引導,再往之后就沒有引導了。同樣的,在前面幾次你做任務的時候,會有很明顯的激勵邏輯,不管音效、畫面、積獎勵,前期都會做一些區別于已有穩定用戶的習慣培養。

消費也一樣,消費的習慣其實也就是我們培養用戶對于企業了解的過程,況且用戶對于品牌的認識也并不是一次兩次能建立起來的。

「會員四次」是百果園在分析歷史數據分析出來一個拐點,怎么分析?

看自己用戶流失,用戶流失跟用戶下單頻次的關系,可以形成一個 x、y 軸坐標,x 軸是用戶歷史下單數量,y 軸是留存率(留存率可能每個企業不一樣,比如說月留存、日留存、周留存,會跟企業業態的不一樣而不同)。

設計出來之后就會發現一個拐點,拐點就是在多少次之后這個流失率就不會那么高了:假設買一次的時候流失率 80%,買第二次的時候用戶流失率相對低一些,60%,然后可能到某一次之后突然有個拐點,這個流失率就降下來了,30%……以此類推。

這就是用戶對于品牌認知所需的次數,有了次數之后,企業可以圍繞著這個次數來去做營銷。

比如,百果園是四次,那么我們就把這四次劃分為四個階段,那么我們就要分析,用戶產生四次頻次背后的消費邏輯是怎么樣的?

就需要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做匹配的運營,拐點出現之后我們要不斷的去嘗試,以兩個假設的點(① 怎么切分用戶?② 怎么營銷?)

不斷匹配運營邏輯,不斷在自己會員身上做的實驗:

新客怎么玩好,老客怎么玩好、某商品的偏好者怎么玩更好?把這些體系建立起來之后,就是會員數字化營銷的一套完整體系了。

零一裂變:私域跟私域數字化,您認為這里面會有差別嗎?

百果科技-姚楊:我覺得私域和私域數字化,是相關聯概念。

私域尤其是以公眾號、社群、私聊為代表的核心通道,私域強就強在「精細化」,也就說我不需要面對 1000 萬用戶用同樣的策略。

如果你用同樣的策略對待所有用戶,營銷成本高而轉化很低。例如,用戶很不喜歡吃榴蓮,你企業卻非要給他推榴蓮,對于那些錯誤營銷的用戶而言,這完全就是勸退。

精細化是數字營銷能做到的,精細化的前提一定是數字化。所以我個人覺得,私域、私域數字化、精準營銷,其實是相關聯的概念,只做私域,不做數字化,不做精準營銷,那就沒必要了。

零一裂變:私域數字化能力維度,可以展開講講嗎?

百果科技-姚楊:私域數字化會隨著 IT 供應商的深入而變化的。

但是截止到現在,大量的第三方做的功能還是比較淺。第一,他們只把企業微信的功能包裝了一下,只是打通了整個產品的流量路徑,什么意思?

就是用戶雖然能落到你的私域里了,但是他們還做不到精細化,他們可能把群、企業微信的群發接口調通了就給了企業,但這中間有很多管理過程要跟進,以及群發形式、群發標簽等等這些事情都沒做細,那又如何做私域?如何做到私域的核心(精細化運營用戶)?

那不就相當于只解決了流量,沒解決運營,沒解決觸達。作用不大。這是現在大量的三方工具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但凡要做到會員數字化的時候,第三方尤其是 SaaS 化的第三方會比較難。因為很多中大型企業他不太愿意把會員扔到 SaaS 上。

而且,每個企業的會員的精細化、細分的邏輯、統計的指標都不一樣,不僅僅是 GMV、LTV,而是:下鉆的邏輯是什么?「下鉆」是一個數據分析的概念,但基于企業管理結構、管理訴求不相同,下鉆邏輯就不一樣了,這才是企業要真正面對的,而不僅僅是數據的問題。

最后的一點,也是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很多公司不止是工具的問題,它還有運營、組織、戰略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沒解決,單靠一個工具也根本沒辦法完成。

零一在這里面,非常具有優勢的一點就在于能幫企業解決運營問題??梢跃唧w到某個階段的某個具體問題,真真切切地把問題解決。尤其是很擅長流量側的運營,零一當然也離不開工具,但是在運營階段,幫助企業完成一個全周期的運營閉環,才是最落地、最有保障的。

三、結語

百果園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企業,同時通過私域流量,轉型成數字化新零售企業,它的很多做法在業內甚至全域成為典范,百果園成了一個“高瞻遠矚”的企業。但通過這次與姚楊的對話,通過對百果園的全面拆解后,才發現我們“誤解”它了。

這個「傳統企業轉型成為領域引領者」的故事,同樣是「十年功與一分鐘」的故事:發現機會、入局、嘗試、失敗、復盤到增長,百果園也經歷過無數次,更為此交過不少學費,他們做的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復盤和推倒重來。

同樣破除“誤解”的還有——從前很多人說起百果園的時候必定繞不開它的數字化如何先進,然而一番對話之后才發現數字化的內核還是老生常談的運營,而數據不過是運營的底層部分。

 

本文由 @零一裂變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