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公式”——知乎最大的秘密
編輯導語:運營人員或創作人員若想讓內容受到更多關注,則可以了解一下平臺是如何進行內容推薦的。而在知乎,也許你可以結合威爾遜公式來了解知乎的算法推薦。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對威爾遜公式及知乎運營做了一番解讀,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都知道,自媒體人通過在平臺輸出內容,從而吸引用戶關注,完成流量變現,因此,很多人認為平臺是自媒體人與用戶之間溝通的橋梁。
這種觀點其實沒錯,但更準確地說,自媒體人從來不是在和用戶交流,而是在和平臺博弈。
為什么說博弈呢?
因為任何一個平臺都有其固定的機制算法,自媒體人要做的事情,是不斷讓自己的內容往平臺算法上靠近,不斷去觸發平臺的推薦機制。
我以知乎為例,很多人應該聽過知乎的“威爾遜公式”,但具體不是特別理解,也不知道這個公式到底是如何計算的。
這里,我為大家詳細科普一下,希望對一些從事知乎運營的朋友有所幫助。
首先需要了解,如果我們把運營知乎比喻成一個打怪游戲,那算法就是一份詳細的攻略秘籍,它能告訴我們怪獸的要害是什么,以及下一步要如何走,這份攻略能讓我們在打怪升級的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
簡單說,知乎算法的具象表現形式,就是個人的內容搜索排名。
運營人通過算法得到的數值越大,搜索排名就越靠前,曝光量就越高,相應得到的反饋就越多,而我們運營知乎的本質,就是想發設發的讓我們得到的這個數值盡可能的大。
其次,在討論具體公式之前,我們需要先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你是知乎平臺的運營人,你會傾向于保留哪些用戶呢?
答案很簡單,凡是對平臺建設能產生積極作用的人,平臺自然要給出相應的回報,予以獎勵。
這是一個平臺想要長遠發展的基礎要求之一,不需要通過數據來證明。
而對用戶而言,輸出專業知識、篩選優質內容、提升社區活躍度、增加知乎影響力、維護平臺秩序等等,都屬于可以落地的平臺建設操作。
所以,在我們不斷產生這些行為的過程中,就是在為知乎不斷賦能,也就理所應當的得到更高的算法數值。
理解這個概念之后,我們再來具體分析一下知乎的官方算法機制,算法中提到的各項數值,以及其執導意義和閉坑指南。
這里給出一個公式,即【威爾遜公式】:
其中u為加權贊同票數,v為加權反對票數,za為參數。
下面這張圖可以比較直觀地顯示威爾遜公式的幾個重要特性。
為了方便談論,依次稱左圖中up-vote,down-vote,score對應的軸為x、y、z軸,右圖為左圖的等高線圖。
左圖的整體曲面形狀,與通常理解中贊同票、反對票和回答質量的對應關系是相符的,這是知乎官方認可的算法機制。
加權贊同票指的是其他人點贊所賦予內容的數值,但要注意,每個人的點贊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這取決于點贊者在當下領域的權重。
很多人精心寫了一篇文章,然后發布在知乎回答里,以為接下來就可以獲得千贊、萬贊,成為知乎大v,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回答點贊數寥寥,甚至連一條反對的評論都沒有。
這時,他們開始失望了,認為自己沒有所謂的自媒體天賦,甚至不適合知乎運營。
這其實是一個誤區,你的回答反饋不足,并不代表你的內容有問題,更不意味著這篇回答會一直無人問津。
事實上,從長遠運營經驗來看,一篇有價值的文章,就算一開始沒什么反饋,也會在未來某一段時間里突然爆發,之所以現在沒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是因為你的賬號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比如,你寫了一篇回答,一個十萬粉的大v和一個幾百粉的小號給你點贊,所帶來的影響差距是很大的,這就是“加權”的概念。
同樣,反對也是存在加權的,反對者的權重越高,我們的分數下降幅度也就越大。
這個公式看起來比較麻煩,大家剛開始看不懂也很正常,我把它精簡一下,大家可以通過另一個公式來判斷自己的權重。
即:s=點贊*收藏*喜歡*初始權重*評論*反對。
在這些影響因素中,除了領域下權重之外,其它因素都是通過用戶之間的交互來實現的,也就是說,一篇文章的排名到底有多靠前,最終是通過其它用戶來決定的。
除此之外,點贊、收藏和喜歡會提升回答的分值,而反對則會減少相應的分值。
到這里,有人會說了,你早這么說我就明白了,放這個威爾遜公式有什么作用呢?
還真有用,因為威爾遜公式除了能表達各個因素之間的對應關系外,還能簡潔地表達因素變化后的發展過程。
具體表現為:
- 固定反對票,贊同票越多得分越高;
- 固定贊同票,反對票越多得分越低;
- 固定贊同與反對的比例,總票數越高得分越高。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就不多做說明了。
總投票數較少時,回答如果獲得投票,得分會快速增加,總票數越大增加速度越慢,這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在運營知乎的過程中,會經常發現有些十幾個贊同的回答排在很靠前的位置,而排在他之后的回答可能有幾千幾萬個贊同。
這就是這條規則的意義。
知乎對于剛剛創作的內容,系統會根據創作者當下領域的權重給到內容一個加權基礎分,以便其得到更大的曝光。
這一點是很合理的,因為相對于很早之前的回答來說,新回答如果沒有一定的初始曝光,那它連被評判的資格都沒有。
在系統賦予基礎曝光的前提下,如果它能夠得到第一批用戶的認可,那系統就會判定這是個有潛力的內容,就會推送給更多的人,促成一個短時間內的爆發。
在這段時間里,雖然它的贊同數不如其它回答,但獲贊速率很高,這就使得它能迅速提升排名,在一段時間內穩定在靠前的位置。
贊同數較高的回答,開始獲得反對票時,得分會快速下降,總反對數越大,下降速度越慢,這一點與第二條原理有些相似。
關于這一點要如何理解呢?
試想一下,我們現實社會中的一個人,只要他的熱度足夠高,那就一定會出現爭議,因為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總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但有了這些爭議,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壞人,他只是熱度夠高而已。
所以,當一篇內容的贊同數足夠高,使它能被更多人看到的時候,就一定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而在這個階段,內容的得分會迅速下降,直到和贊同形成一個穩定的比例關系。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開始得到反對的那個階段,才會有大幅度的分數變化,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得到的反對次數越多,每個反對所造成的影響就越小。
那回到第二個公式上,即:s=點贊*收藏*喜歡*初始權重*評論*反對
從這個公式以及長期的運營經驗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六個重要原則:
- 所有用戶看到的排序是相同的;
- 在其它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獲得贊同會使回答的排序上升,獲得反對則會下降;
- 用戶在某個領域下創作的內容所造成的影響力,會提高用戶在這個領域下的權重,也就是說,初始權重能夠影響到內容得分,而內容最終得分又會反過來增強我們當下領域的權重;
- 領域下高權重用戶的投票對排序有更重大的影響,這個投票包括點贊和反對,當然,高權重用戶自己在回答相關問題時,由于初始權重的加持,其回答在開始時的位置會比較靠前;
- 使用匿名身份投票或答題時,不會計算用戶的權重;
- 當前沒有得到好的反饋的內容,不代表之后就沒有成為高贊的可能。
根據威爾遜公式圖像可以推斷,一篇好的內容最后一定能夠得到認可,只是時間會有所偏差,可能在開始的時候受到初始權重或者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使它沒有得到更多的曝光,但總會有一個時間點被人發現,并得到認可,這也是知乎分發機制的調控作用之一。
所以,內容是非常重要的,那句“內容為王”也絕不是空穴來風。
在完整地了解知乎的算法之后,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重要信息呢?
或者說,我們應該如何最大化利用這份官方規則呢?
可以稍微總結一下,有如下兩點:
- 在明白知乎的算法機制后,我們在創作一篇新的回答前,千萬不要隨心所欲地回答問題,而是要先思考自己的垂直領域是什么,然后再有選擇地去尋找問題。
- 創作的過程中,要學會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些好玩的、容易被吐槽的點,也就是我常說的自媒體人要不斷觸碰用戶的“痛點”和“爽點”,目的是主動與更多的用戶產生交互。
當然,也有一些主動性的行為,比如在文章的最后,直接提醒讀者點贊,甚至誘導讀者點贊,這些都是增加交互行為的常見方式。
我之前有跟一些朋友說過,自媒體人有三大境界。
一是表達自我,這是很多初級自媒體人普遍會犯的毛病,把知乎當做一個表達自己的平臺,甚至是情感樹洞。
這是錯誤的運營方式,你表達自我沒錯,但如果你想的是曝光,想的是流量,以及后續的變現,那就不應該一味地表達自我。
二是服務用戶,很多自媒體人已經有所體會,在寫自媒體文章時,不是為了自己而寫,而是為了用戶而寫,自媒體人更多的是充當一個媒介作用,把用戶想要看到想要說出的觀點給更好地表達及羅列出來。
三是觸發平臺規則,自媒體人為什么要為用戶寫文章呢?
本質上,當然不是為了讓用戶滿意,而是通過用戶的滿意來觸發平臺的規則,從而讓自己的回答能得到更高的曝光,進入更大的流量池里面。
這就很好地說明了,自媒體從來不是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爭斗,而是創作者與平臺的相互博弈。
感謝閱讀~
作者:江寒;微信公眾號:江寒的號
本文由 @江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