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型產品商業化增長方法,原來so easy

2 評論 4202 瀏覽 23 收藏 17 分鐘

導讀:不知不覺,交易型產品其實已經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覆蓋了我們的衣食住行,例如淘寶、京東、美團、餓了么、在線租房的貝殼、滴滴等,通過交易,人貨場因為互聯網而充分鏈接了起來。作者通過研究接觸交易型產品,基于初步對交易型產品的了解,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交易型產品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

一、交易型產品定義和商業化分析

交易即用戶直接為所獲得的商品/服務/虛擬商品而付費,可以理解為在市場上有買賣雙方,通過平臺建立交易關系,產生信息流、資金流、甚至物流。如下圖人貨場模型:

1.1 平臺與供給側之間實現商業化建設

交易型產品即類似“場”的平臺,大多數盈利模型則是傭金模式,實質是撮合交易,因為產生交易流水,即可獲得傭金,本文重點說明傭金模式交易型產品的商業化方法。例如:保險中介互聯網平臺,則是通過成功撮合保險交易,獲得交易傭金;攜程代理供應商的機票、酒店等產品,當促成交易后,供應商會按照約定好的傭金支付給攜程。平臺與供給側之間,當供給側較多時,通過一些TOB增值服務,以獲得收入,例如淘寶提供賣家“直通車”服務,以根據用戶行為推薦商品,提升賣家商品曝光度,還有搜索推薦;再例如餓了么提供門店商品的數據服務,讓店家了解推出的外賣商品的曝光量、進店的顧客數量、下單量;

1.2 人與貨之間常常也會伴隨物流、支付服務,同樣可以獲得一定營收,實現商業化

例如京東物流、美團外賣配送、支付寶。

1.3 交易型產品的商業化與用戶的關系

傭金模式的交易型產品的商業價值約等于用戶生命周期價值,即利潤累計總和應和所有用戶生命周期價值相當。為提升利潤,需要降低成本例如獲客成本,需要盡可能的少,例如代金券要少、要低;另外可通過提升LTV(Life Time Value),即用戶終身價值或用戶生命周期價值,例如獲取一個用戶后,用戶為平臺帶來的價值,例如產生交易,給賣家、平臺帶來收入,或者瀏覽一定的廣告,為平臺帶來廣告收入,再或者通過分享拉新,為平臺帶來新流量。

1.4 傭金模式的交易型產品的考核指標GMV

傭金模式的交易型產品比較關鍵一關鍵指標是GMV,即業務量(消費量)*客均單價(ARPU)。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平均每用戶收入,計算公式為:ARPU 值=總收入 / 用戶數

但是,ARPU值是有時間屬性的,可以講7日ARPU值、10日ARPU值、月ARPU等,不指明時間周期的話,那默認就是月ARPU值,計算的時候就是對應周期內的總收入 / 用戶數 ,另外需考慮一些無效沒有意義的用戶,例如已流失用戶和沉默用戶,可將用戶分為不同的類型,總收入也是對應分層用戶的總收入。例如可以將用戶分為不同渠道來源、是否會員用戶、通過使用頻次劃分等。

業務量(消費量)=流程*轉化率,達成交易付款,即意味轉化。下面部分將基于用戶交易視角,提供GMV提升的方法。

二、基于用戶交易視角的商業化思路

第1:獲客,一個平臺外的用戶,由于存在獲客成本(代金券),平臺沒有該用戶的營收,因此利潤會是負的,例如注冊領現金、注冊領券、廣告費用等獲客成本,獲客成本越低越好;

第2:激活,對于平臺而言,用戶在平臺產生交易訂單,即完成激活,因此需要越早激活越好。

第3:變現,每個訂單的價格越高越好,即單個訂單的收入需要盡可能的高;

第4:留存,用戶在平臺的停留時長越長越好

第5:推薦/獲客–>第1

2.1 從激活角度,提升GMV

2.1.1 漏斗分析

漏斗分析的關鍵是“遍歷所有交易型產品的路徑”,即達成交易的所有轉化路徑,例如,從廣義角度看,交易型產品的轉化路徑模型如下:

由于用戶每經歷一個層級就會減少一部分流量,所以為確保撮合交易成果,應盡可能建設漏掉層級,確保在每個環節讓用戶感受到“此時此刻”就要。為減少用戶交易的層級,即減少到支付環節,用戶所經歷的系統頁面,要讓用戶少走路,盡可能的接近支付環節。

case1.微信小程序支付環節,是否有必要讓用戶進入支付收銀臺,讓用戶選擇使用“微信支付”?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是微信小程序,若直接調用微信支付頁面,用戶輸入支付密碼即可,這樣用戶就少走了一步,舉例支付就更近了,如下圖所示:

case2.淘寶購物漏斗分析

在用戶購物目標明確的情況下,整個交易歷經如下漏斗層級:

1)搜索商品

2)商品詳情

此環節具備減少購物流程步驟的操作,為讓用戶快速下單,提供{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2個操作,用戶可通過{立即購買}進行直接進入第4個環節“信息填寫”頁面,用戶可設置商品相關人員信息;

3)通過購物車下單

4)信息填寫

此環節具備減少購物流程步驟的操作,通過顯示默認收貨信息,大部分場景下可避免用戶手工去添加人員;

5)提交訂單支付

此環節具備減少購物流程步驟的操作,例如勾選了默認免密支付,無需跳轉到支付收銀臺、無需輸入密碼,同時規避了用戶輸入密碼環節終止交易的風險,一舉多得,即減少了用戶操作步驟,又保障了平臺期望的交易結果。

以上是關于減少用戶操作路徑的漏斗設計說明,另外,可通過幫助用戶降低使用門檻、加強緊迫感來促進用戶下定決心交易:

1)降低使用門檻

eg1.第4環節“信息填寫”環節,創建新地址時,“詳細地址”通過調用定位信息快速選擇;

eg2.第5環節“提交訂單并支付”環節,以最低的價格為用戶自動選擇可用優惠券,避免用戶主動識別用哪個券;

eg3.很多平臺若需要錄入證件信息時,提供OCR能力

2)加強緊迫感

eg1.庫存緊迫感,例如酒店預定的交易平臺“80%房間已被預定”、賣票交易平臺的“余票數量”顯示

eg2.時間緊迫感,例如機票的未來價格預測、淘寶聚劃算“限時折扣”

eg3.制造競爭,例如**正在瀏覽、**已經購買、**件已售、搶購操作

2.1.2 設計補充路徑

設計補充路徑,主要是在搜索無結果時,為用戶提供替代方案,避免用戶因看不到結果而退出程序。具體例如:

eg1.當滴滴出行運力不足時,提供急速拼車;

eg2.購買飛機票時,當沒有直達飛機時,提供換乘路線,以供選擇,并且做推薦時,從價格、時間維度匹配用戶偏好。

也就是說,若無法為用戶提供正常流程結果時,可能導致交易中斷,需要考慮從其他角度為用戶繼續提供商品。

2.1.3 業務創新

基于已有交易場景,開拓新的交易場景:

eg1.商家針對新品進行預售,提供交定金功能,用預定購買-補齊余款的方式撮合交易;

eg2.機票火車票余票不足時,提供自動搶票功能,有提前預付、搶到以后再付錢的交易路徑,用戶可自行選擇

eg3.機票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價格很便宜,可進行低價預約;

2.2 從變現角度,提升ARPU,進而提高GMV

簡單一句話,目標是可盡能每一筆訂單總額最大,保證較高的客單價。有如下3種常常使用的方法:

2.2.1 做好路徑規劃

eg1.超市在收銀臺旁邊會放置口香糖、巧克力,用戶在排隊結賬過程,就可能有購入的想法;超市的新鮮果蔬,往往需要路過各種吃的、喝的、用的,因為新鮮果蔬是購物目標,為什么放在最里面,相信我不說,大家其實也知道。

eg2.電商的購物車設計,其實就是希望用戶把喜歡的物品放進購物車,并一起結算;

eg3.滿減代金券,例如,當我們看到訂單即將接近滿減金額時,一般也會順帶買點其他,以湊滿減;

2.2.2 組合商品

eg1.OTA平臺,支持機票+(低價)酒店一起預定;支持“機票+乘機提醒+意外險”一起下單;

eg2.每日優鮮下單頁面,平臺推薦低于日常單獨購買價的商品,以吸引用戶增加新的購入商品;

2.2.3 利用好錨定效應

制造錨定點,加速用戶決策;

例如相同權益的前提下,付費會員購買套餐:單月會員、半年會員、整年會員,并且會折算到XX元/天;一般整年會員折算成天的時候,會看上去實惠很多,而按單月購買的套餐,按天折算最貴,那么單月會員套餐其實就是錨定點,給用戶提供判斷商品性價比的基礎依據。之所以設計不同套餐,是希望用戶在對比的情況下,按照平臺期望,選擇套餐。

2.3 從留存角度,提升GMV

常用手段是付費會員體系,我體會最深的是,在美團外賣訂單下單頁面,平臺推薦購買一個月內有效的代金券,例如花5元,可以獲得8張8元的代金券,并且,當前訂單也支持代金券支付。我心想,花5元,減8元,好賺啊,所以,購買了很對次了。現在從留存角度,美團用8張8元代金券,鎖定了我一個月的留存,一旦訂外賣,非美團莫屬。

所以,付費型會員的重點是“讓我感覺賺到了,省了很多錢”,其權益設計最好使用固定權益+增長型權益,例如阿里88會員卡,固定權益是會員擁有阿里系應用會員等,例如優酷會員,但是,用戶在淘寶消費適用阿里88會員卡的商品時,訂單總額便可以打折,消費越多,打折越多。

2.4 從推薦/獲客角度,提升GMV

eg1.外賣訂單支付完成后,顯示分享領紅包的彈窗;

eg2.在拼多多平臺,若商品沒有拼單的人,第一個人可以發起拼單,分享給好友起拼單;

以上例子本質是“場景分享+利益刺激”,愿意通過分享的人,因為當時當刻的利益刺激,自然會分享出去,為平臺提供1-N流量裂變。若想通過分享獲客,平臺需要在用戶路徑種確定“分享”的環節,并在該環節提供一定的利益。

三、基于產業鏈的商業化設計

3.1 單業務延申

平臺所屬行業的上下游玩家,其實和平臺利益息息相關,平臺若想生存,肯定要提升收入,降低成本,GMV提升則收入提升,那么成本也有降低的方法。平臺可以把成本轉嫁給其他玩家。

平臺和供應商談好合作,例如OTA平臺從航司拿到價格會更低,品質更好的產品,就像昆明機場的云南任意飛產品;線上下單時搭配機場服務,提供貴賓室、快速安檢服務;

3.2 多業務平臺型產品進行商業化交叉

若平臺同時經營多條交易商品,那么需要今早做交叉,達到流量共享,分攤獲客成本,整體原則是向高利潤業務線傾斜,規劃好導流方向。

eg1.就像我前單位,應對一個客戶業務場景時,業務線A、業務線B都可以提供差不多的解決方案,但是有業務線B賺錢多,公司規定,優先推薦業務線B給客戶,所以業務線A只能為客戶提供一部分服務,剩下的則有業務線B提供。

eg2.OTA導流:火車票–>機票–>酒店

因為火車票時12306定價,平臺時不賺錢的,但是平臺之所以所火車票訂購,主要是為了獲得流量。智慧場景,平臺想讓用戶購買機票時,火車票流量用戶被引流導機票購買頁面,會給與一定專享價。

另外,發券與售券要相結合,發券是小面額,售券是大面額,例如商品組合頁面,加贈小面額的酒店代金券,而選購的為大面額代金券。

四、總結

做交易型產品,提升商業化價值的方法,其實很多,每個交易平臺乃至實體行業都有可以借鑒的成功思路,以上則是筆者結合最近學習內容以及自己的個人想法總結而成,有更多商業化小方法小技巧的可以留言給我,希望我們做撮合交易的PM,可以一起取其精髓,提升自己~

 

本文由 @Tania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作為入門學習很不錯,感謝樓主分享

    來自北京 回復
    1. 客氣啦~我其實就是邊工作邊學習~學到好東西就很樂意分享,能讓你學到東西我也很開心~可以的話,希望你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產品星球世界),說不定有驚喜呢~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