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拆解】線下活動該如何做好用戶體驗?
編輯導讀:馬上又要過年了,年輕人準備好相親了嗎?隨著單身男女人數的增多,不少平臺看中了這一市場,紛紛舉行線下的相親活動。那么多平臺,用戶會如何選擇?關鍵在于用戶體驗。線下活動該如何做好用戶體驗呢?本文將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隨著996、大小周企業文化的蔓延,社畜被“剝削壓榨”得沒有過多個人時間,越來越多大齡剩男剩女就這樣被“生產”出來。剩男剩女想脫單只能靠介紹,這種介紹要么來自朋友/同事/親戚的介紹,要么花錢請相親公司完成一條龍服務,相親服務和相親活動在大的互聯網背景下變得剛需。
市場大了誰都想來分蛋糕,市面上便涌現出不少線上線下相親平臺,線上以探探、伊對、二狗等為主,線下以世紀佳緣、珍愛網及各地本土的相親平臺為主。
對用戶而言,用戶選擇在哪個平臺脫單,關鍵點在于平臺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服務質量如何,脫單概率有多大?
對平臺而言,只有更多的高質量單身會員加入,平臺才能擁有更高的競爭壁壘。用戶與平臺間如何雙贏?我認為關鍵點在于產品的用戶體驗。
本篇將圍繞周末參加的一場單身活動進行案例拆解,探索相親產品/線下活動可以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和平臺服務質量。
【活動案例】
先來看看我參與的這場單身派對活動整體的活動流程設計,小伙伴們可以先花10分鐘思考下這個設計存在什么用戶體驗問題?
一、什么是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UX)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純主觀感受。后又補充定義為“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系統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和成就等各個方面。”
用戶體驗說白了就是用戶的感受,產品如何讓用戶感受到爽、感受到好,是每位產品經理和運營人員核心要考慮的問題。
二、什么是相親產品/活動的用戶體驗點,該如何抓?
相親活動也是一款產品,有參加過相親活動的用戶應該能感同身受——相親“產品”最難的點以及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最痛并最迫切解決的點,是相親對象彼此之間應該如何化解尷尬場面快速進入到正常溝通流程,最終勾搭上想要認識的人。這種尷尬既來自于雙方由于不認識所帶來的陌生感或社恐感,也來自于對方是否是那個你想要繼續有“售(追)后(求)”服務的人。
因此,相親產品只有圍繞用戶痛點進行產品功能和用戶體驗點設計,才能更好的服務用戶、提升用戶轉化率,筑起產品護城河。這也是相親產品最關鍵的一環。
在相親過程中,哪些是產品可以化解用戶尷尬感的必備功能、期望功能和魅力功能?哪些功能(環節)對用戶而言是無差別功能或反向功能?可以使用kano模型將功能點列舉出來。
三、相親產品/活動的用戶體驗地圖
我們常說產品和運營不能用上帝視角去設計產品和活動,因為這樣的產品即使被設計出來用戶也不愿意買單。只有清晰地知道用戶在使用產品或參加活動時的整體鏈路、行為、想法、情緒、關鍵點等,才能挖掘出更多機會點。
無論什么產品,用戶體驗流程都可分成三部分——體驗前,體驗中,體驗后。一款好的產品或者一場好的活動,必須要密切關注這三個流程,在過程中挖掘用戶痛點并有效解決之。
一個用戶在使用相親產品時整個用戶體驗地圖是怎樣的呢?如下圖所示,這是我在使用一款相親產品時整體旅程圖:
四、【案例分析】盤點相親活動的用戶體驗問題
好的用戶體驗主要表現在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5要素上。
大家對比開篇我分享的活動案例與我的個人用戶體驗地圖,回歸到案例本身,這場單身派對活動究竟存在什么產品設計&用戶體驗問題?下面我主要圍繞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三個核心要素分析:
1. 結構層
結構層是用來設計用戶通過怎樣的流程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并且要考慮他們完成事情之后能夠去哪里。
在單身派對上,用戶的主要需求是什么?是認識他人。而往往在單身派對上阻止用戶認識他人的最大絆腳石是——彼此之間由于相互間的不認識所帶來的尷尬感。案例中的活動在結構層設計上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活動流程不對
萬圣節單身派對第一個最大的問題點就是活動流程設計有問題。
將3分鐘自由交談時間放在最后一個流程,化妝舞會放在第一個流程。彼此間在缺少自我介紹的前提下,就直接cue流程進入到舞會環節,活動場面一度陷入尷尬。你連對方姓甚名誰來自哪里都不清楚,你敢去牽對方的手跳舞嗎?
第二,互動活動設計太復雜,且階段不對。當晚主要設計了3種互動游戲,如下:
1、深情的望著對方,雙方對視20秒以上
2、雙方背對背,一起擠爆3個氣球
3、男女雙方相互用30秒時間稱贊對方的優點
前面兩項不重點分析,最后一項簡直是反用戶體驗設計。在沒有自我介紹前提下,這項游戲等于變相考驗一個人尬尬的語文詞匯量水平。結果不言而喻,現場用戶的詞匯量不外乎帥、美、白、高、會打扮、厚重……怎么說都是3秒鐘即可說完的詞匯量,硬生生被拉長到30秒,中間27秒的烏鴉叫聲顯得額外響亮。
其實第三項活動設計本身沒有問題,只是階段不對就變得有問題。稱贊對方優缺點這類活動,最好設計在雙方對彼此都已經有一點了解的基礎上較為穩妥。
第三、沒有做好用戶分層。代際這個詞一點不陌生,現階段5年就是大的年紀代溝。一場好的活動體驗,在活動開始前必須要做好用戶分層分組,按年紀/按興趣偏好/按區域等都可,避免現場出現無法交流的情況。(現場年齡差距十幾歲就很難溝通了,更何況很多人就是奔著萬圣節變裝噱頭去的,比如我)
用戶市場垂直細分,精細化運營是每個行業無法避免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 框架層
框架層主要考慮產品的界面、導航和信息的設計。
單身派對活動在框架層上最大的問題點在于導航設計,導航設計主要體現在活動規則設計上引導不清楚。
很多活動設計方認為當場宣布活動規則可以給用戶帶來驚喜,這是一把雙刃劍,風險跟驚喜同在。當現場用戶聽不懂你的活動規則,就容易出現不配合、不服從甚至是開溜的情況。個人比較建議在活動現場能有KT板或小紙條介紹活動規則,讓用戶心理有預期,用戶體驗也變得更好;
或者是采用經典的活動玩法,降低活動操作難度。(畢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用戶參與進來,而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經典活動玩法可見之前推文“爆款活動策略”)
第二,一場活動的開始和結束引導很重要。峰終效應告訴我們,高潮和結尾是最加深用戶記憶的關鍵點,能直接反轉用戶對產品的體驗感受。好的活動絕對不能忽略收尾。
萬圣節單身派對則忽略了峰終小細節,在第三個游戲結束之后直接到了茶歇環節,但現場并未告知用戶今晚整場活動已經全部結束,用戶主動詢問才被告知已經結束10分鐘。
第三,沒有關注到用戶后續需求。比如如果當場沒加到中意之人的聯系方式,后續可以如何勾搭?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通過一個社群搭建就能解決的問題,還能起到承上啟下作用。
3. 表現層
表現層主要是視覺層面上的問題。拋開活動現場的視覺設計,場地的挑選就能減分不少。當晚在露天陽臺上舉辦活動,但活動當天風很大,現場沒有燈光設計。用戶借著對面高樓投射下來的燈光,才能依稀看清坐在旁邊的小哥哥小姐姐大概什么輪廓。
場地設計是一個用戶最先能感受到活動質量高低好壞的因素,線下活動設計者絕對不能馬虎對待哇。
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場單身派對活動就能讓人反思不少,怎樣做好用戶體驗設計?關鍵在于對用戶的研究和洞察。當你跟用戶感同身受了,同頻同道用戶自然愿意買單。
希望經常做線下活動的小伙伴,在流程設計上要多考慮用戶體驗和用戶轉化問題,也歡迎和卡卡一起拆解案例。
#專欄作家#
卡卡,微信公眾號:卡卡的產品札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8年大型互聯網產品運營經驗。曾負責過稻殼兒、手機主題等產品,對IP字體的打造引領了行業風向標。既當過業務操盤手,也當過自媒體創作者,對產品運營、內容運營有自己的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卡卡,微信公眾號:卡卡的產品札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8年大型互聯網產品運營經驗。曾負責過稻殼兒、手機主題等產品,對IP字體的打造引領了行業風向標。既當過業務操盤手,也當過自媒體創作者,對產品運營、內容運營有自己的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這活動太尷尬了,還是現場才宣布這種規則,我覺得我要是在現場,可能已經腳趾扣地想要逃跑了。
是的,賊尷尬,很多人都半路就溜走了
下一篇文章想看卡卡梳理設計的線下相親活動流程
哈哈哈,記下了下一次安排上
至少要營造出浪漫舒適的氛圍,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加用戶體驗吧~
是的,但是現場并沒有,黑漆漆一篇,所以整體用戶體驗超級差,真是難為單身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