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式讓你成倍提升產品銷售額

1 評論 15545 瀏覽 44 收藏 8 分鐘

從流量到轉化,再到客單價的提升,三個方位全面提高產品最終實現的價值。

任何商業的本質都是賺錢,一切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商業行為都是耍流氓。亞當斯密在《國富論》里說:“每個人都試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產品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進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個人的利益,但當他這樣做的時候,就會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達到另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絕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于追逐他個人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效益時所得到的效果更大”。

情懷要有但不能只販賣情懷,當你把自己的生意做好了,你就是在幫社會解決就業、財政收入、促進GDP增長等社會福利。好了,扯遠了,回到賺錢的話題上了,賺錢無非就是有更多的用戶,賣出更多的商品。

用一個簡單的銷售公式概括就是:

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流量從哪里來?

大家都在說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移動用戶流量增長紅利基本結束,流量已經牢牢掌握在幾大互聯網巨頭手里了,頭部應用已經占用了用戶大部分的時間,眾多的長尾產品流量獲取越來越難,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目前來看在垂直細分領域深耕,找準目標用戶群,精準化高質量滿足其需求反而能獲得更高質量的流量。

建社群

準確定位并找到你的目標用戶群,用一個載體(可以是微信群、公眾號、微博甚至自己的APP等)聚集這群人,然后為他們提供最符合他們需求的優質商品。

病毒式傳播

找到最具有爆發力的那個點位,引爆傳播也是帶來流量的好方法。但是這個點位的形成需要依托外部環境和一定的運氣因素,需要相關人員具有明銳的嗅覺和足夠優秀的能力去把握機會。格拉德維爾在《引爆點》里提出了引爆的三個法則:

法則一:個別人物法則,聯系員、內行、推銷員三類人是三種個別人物,聯系員什么人都認識,具有強大的跨界傳達能力,內行具有專業的理論水準和行業內的信服力,推銷員喜歡把好東西推薦給周圍的人,什么人都能說服。這三類人是很好的傳染源,要讓信息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被更多的人關注。比如前段時間引爆訊飛輸入法的羅永浩。

法則二:附著力因素法則,有一些特別的方式能夠使一條具有傳染性的信息被人記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辭和表達上做一些簡單的修改,就能在影響力上收到顯著不同的效果。要讓信息自帶磁性,與用戶產生關聯和建立共鳴,觸動用戶的痛點,滿足用戶的需求。比如“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法則三:環境威力法則,傳統觀念認為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其行為模式。按照這種思路推理,之所以有人犯罪是因為其本性惡劣。但其實這是錯誤的,環境對于人的影響要遠遠大于所謂的“性格”。“破窗”理論很好地詮釋了這點。如果一個窗戶被打破了,過了很久也沒有人來把他修好,行人就會以此推斷,這是個沒人關心、沒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破,然后無政府主義就開始從這棟樓向相鄰的街道蔓延。

如果身邊的人都在朋友圈刷某件事,你也會好奇的去了解,大部分人都有從眾心理,當一件事情在環境中流行,就會引爆。當一款產品在一個很小的群體里推廣到一定用戶的時候,剩下的用戶因為受到環境影響,會不得不被迫也加入到這個產品中來,這就是環境威力法則。

如何提升轉化率?

有了流量只是讓潛在用戶進入你的銷售漏斗模型,如果只是虛假繁榮不能形成購買力轉化,引流也就失去了意義。如果你的產品轉化率不高,要么產品沒那么好,要么就是運營沒有做到位。

拋開產品本身、購買和支付流程等影響轉化率的因素不講,口碑經濟是很好的提升用戶轉化率的方法。通常通過口碑帶來的用戶留存率也比較高,產生購買行為的可能性也更大。如果你的產品能夠讓用戶忍不住去發朋友圈,這將會顯著提升用戶轉化率。那么怎么做才能讓用戶忍不住幫你傳播呢?

首先,要了解你的核心用戶的痛點需求,了解他們使用產品的動機和成本,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做好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并使產品盡量易用好用。

其次,可以刻意加上一些值得傳播的東西。比如展現用戶生活品味,體現社會責任感或同情心,滿足炫耀心理等。

最后,適當使用一些激勵政策,比如分享或邀請新用戶給予免費體驗獎勵,贈送用戶等級積分、優惠卷和紅包等。

如何提高客單價?

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個客戶。通過提高消費者重復購買率或增加每訂單的購買金額來讓每位顧客的總體銷售額提升也是增加銷售額的有效途徑。

與用戶建立連接,提升客戶的忠誠度。隨時了解用戶需求和對產品的意見和建議,確保促銷優惠能及時送達給老用戶,對于老客戶給予區別對待,建立對比幸福感增加客戶粘性。

滿足關聯需求,根據聚類群體的購物能力、消費習慣為其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老客戶每個時期會有新的需求,主動開發和推薦同品類和相近品類產品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和服務。但是如果跨品類要謹慎,如果與你原來的產品定位不太匹配,滿足跨品類的用戶需求時可能引起用戶的反感。

 

作者: felixxiao,個人微信公眾號:PMfelix,個人微信:chelsearealinter

本文由 @felixxia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復購率沒有算進去。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