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一文看懂用戶運營之增長八卦模型
編輯導語:用戶運營需要運用到的模型之一有增長八卦模型,如何才能夠看懂這個模型呢?本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用戶運營之增長八卦模型,運用案例詳細解說了如何根據這個模型做好用戶運營,推薦想要學習用戶運營的群體閱讀。
增長八卦模型用一句話來描述就是,以供需分析為基礎,從用戶的全生命周期來尋找增長點的增長方法論。
核心:啊哈時刻,就是產品讓人尖叫的點,也就是真正吸引到用戶的點。
外圈:需求側,也就是用戶端。把用戶的生命周期分成八個部分,分別是認知、接觸、使用、首單、復購、習慣、分享和流失。
內圈:供給側,也就是產品運營方,就是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環節里邊遇到的增長問題。
一、認知—如何讓營銷部門從花錢到賺錢
認知是什么呢?就是讓用戶在沒有接觸到產品的時候,就知道產品。一般是用品牌的方式來實現用戶認知。
1. 品牌的目的
核心問題:做品牌的目的什么?服務于什么?在增長的邏輯里,品牌的目的是服務于增長的核心邏輯,而增長的核心邏輯就是北極星指標。也就是說,做品牌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圍繞北極星指標去做。
2. 品牌的定位
定位理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牌塑造方式。定位理論約等于品類理論,如果企業能把自己的品牌約等于某個品類,那么定位幾乎就成功了。當我們在做定位的時候,要做到三封殺(封殺品類、封殺特性、封殺場景)之一。
格力某種程度上封殺了空調這個品類在開長途車喝飲料這個場景里,基本就被紅牛給封殺掉了女生夜間打車需要考慮安全性時,想起的是神州,這就叫封殺特性,我們在選擇細分品類的時候,要符合細分、聚焦和狹窄的原則,因為成本會更低,用戶認知的成本也更低。
二、接觸—裂變,拼團背后更重要的是什么
接觸就是產品跟用戶相遇。這個環節用到的方法論叫做流量運營。
1. 三種流量方式
(1)贏得流量:指不怎么花錢或花很少的費用來獲取流量的方式:裂變、分銷、免費、拼團、砍價、分發、SEO等。
(2)購買流量:花錢去買流量的方式:購買流量有很多渠道,比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大的平臺,還有很多網絡聯盟買流量的時候要符合一個標準,就是用戶全生命周期創造的利潤(LTV)要大于用戶獲取成本(CAC),越大越好。
一般的生意都要滿足LTV大于三倍的CAC在購買流量的時候,需要考慮四個維度:成本、效率、規模、精準程度。
(3)私域流量:獲得流量之后如何運營自己的流量池,就叫做私域流量運營。私域流量無需付費,可自由利用,是沉淀在自有APP、公眾號、微信群、個人微信號等私密渠道的用戶。
相對淘寶、京東、百度、微博這些公域流量平臺,它屬于商家“私有化資產”。
2. 怎么通過裂變獲取流量
(1)驅動增長最重要的要素
什么才是驅動增長最重要的要素?兩個字:紅利。最常見的增長方式——裂變,來自于微信的社交紅利。
(2)裂變的四要素
參與動因:要分析誰會有動力來參加這個活動,它一定是某個特定的人群。
激勵誘餌:拿什么去刺激這個特定的人群呢?是拿金錢還是榮譽,還是其他能夠刺激他的一些要素呢?
種子用戶:冷啟動的時候先驅動哪個人群去幫忙發起活動。
邏輯閉環:邏輯閉環能實現一個目標,就是新用戶可以變成老用戶,重新發起活動再邀請新用戶。
(3)裂變工具
三、使用—如何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
1. 用戶行為三角模型
如果一個用戶對一個行為有很強的動因,同時他也有能力完成,再加上有一個觸發物能夠刺激他,這個用戶就有極大的可能去使用這個產品。
2. 增強用戶動因的七種方法
更多的情況是,用戶其實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動因有問題。例如產品對用戶來說不是剛需,用戶用不用都行,這時候需要做的就叫做增強用戶的動因。
(1)對比效應:舉個例子,假如你想減肥,但是動力不足,但是,在網上看了一個人減肥前到減肥后的變化過程的視頻之后,你馬上就增強了動因,這就叫對比效應。
(2)環境壓力:這是基于一個心理學效應,叫做從眾效應。舉個例子來說,滴滴有一句廣告詞“四個小伙伴三個有滴滴”,就是給用戶創造一個環境壓力,讓人感覺到“更多人在使用我們,你也來使用我們吧”。
(3)標桿效應:標桿效應指的是利用那些超級用戶、KOL或者明星來吸引用戶。例如一個商學院里推文:“這次已經報名本次商學院且成功通過面試的人有俞敏洪、邱晨、胡漸彪……”
(4)互惠效應:互惠效應基于一個心理,叫做:人總是不愿意虧欠對方,人總是愿意給對自己好的人以回報。例如宗教募捐的時候有一個技巧:在請人捐錢之前,往往先送給別人一些東西,統計數據發現,先送一個花再獲得募捐的金額,比直接去要求對方募捐獲得的金額要大得多。
(5)59秒效應:馬拉松比賽統計有一個數據發現,在3小時59分完成的人遠遠多于4小時01分完成的人。用法:給用戶一個小小的任務。這個任務是只要他稍微努點力就能夠完成。例如“再加2塊送一個小菜”。
(6)角色刺激:當我們做一個自然人的時候,可能對某一個商品是沒有感覺的。但是,被代入到某一個角色里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感知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角色刺激的作用。例如某房產廣告:“孩子的童年就這么幾年,你不讓他住得好一點嗎?” ,這樣用戶把自己作為父親這個角色代入進去之后,對房子的決策就多了一個維度。
(7)制造稀缺:制造稀缺是利用“物以稀為貴”的消費心理,制造供不應求的現象,從而引起用戶動力的提升。舉例來說:小賣店進白糖進多了賣不出去,牌子上寫了八個字:白糖限購,每家兩斤。結果,沒到兩天白糖就賣光了。
四、首單—怎么讓用戶掏錢,降價嗎
如果用戶對產品有動因,但是他不買,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個——用戶還有顧慮。
所以,首單環節的底層思維是排除用戶的顧慮。用戶有且只有兩種顧慮,第一種叫價格顧慮,第二種叫信任顧慮。
1. 價格顧慮排除
我們在解決用戶的價格顧慮的時候,除了降價促銷,還可以利用一些用戶心理效應。
(1)心理賬戶
女生去買菜的時候會計較一塊錢、兩塊錢。但是買奢侈品的時候,100塊、200塊也不計較。為什么呢?是因為它在不同的心理賬戶里邊。商家要做的是,把產品放到用戶愿意花錢的心理賬戶里邊。
(2)損失規避
人們同時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無論先后),損失帶來的負效用遠超收益帶來的正效用。用戶總是本能地回避損失。當我們去買瓜子的時候,同樣是稱一斤瓜子,一個老板是先少給你點瓜子,然后慢慢往里加。另外一個老板是多給你一些,然后往下去扒拉瓜子。
我們對這個老板的認知是不一樣的。我們會認為那個少給一些,往里去添加瓜子的老板更加厚道。
(3)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時間、金錢、精力或情感等,已經發生、不可回收的成本。沉沒成本越高,用戶越難離開。案例:有人到海南旅游,一時沖動看上一個房子,交2000塊錢的購買定金,回家就后悔了,因為很少去海南,很難去用到這個房子。但是,如果不買這個房子,那2000塊錢就浪費掉了,所以多花了50萬去買了這個房子。
(4)比例偏見
人們對比例的感知,比對數值本身的感知更敏感。
打折適用于總價值不高的產品,比如衣服、書籍等,因為打6、7折用戶顧客比較有感覺。直降/立減適用于總價值稍微高一點的產品,比如手機、家電等。直降的范圍有時候跟打9折沒有區別。
但是,打折的話顧客沒感覺,如果說是直降了多少就比較有感覺。預付適用于總價大的商品,比如房子、豪車等。假設買房子預存5000元到時候換5萬。其實這5000的總價值,連房子的零頭都不夠,但5000漲了10倍顧客就比較有感覺。
(5)價格錨點
用戶很難判斷一個商品的絕對價值,往往通過對比其他商品價格來判斷該產品的價格區間。舉例來,銷售價值一千元的體檢產品時,告訴顧客說:“你給你的車一年做保養都要花六千塊錢,給你自己做一個體檢花一千塊錢。”
這時候就多了一個錨點,顧客會覺得一千塊錢也就沒那么貴了。
2. 信任顧慮排除
消除用戶的信任顧慮有以下三個方法:
(1)品牌承諾
品牌承諾就是做一個承諾,然后實現它。例如秦國典故商鞅南門立木。
(2)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是讓用戶通過其他用戶的有效參考信息,或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來消除信任顧慮。例如大眾點評通過用戶的評價去影響新的用戶群體,促進真正的購買。
(3)第三方背書
第三方背書是指,用戶因為信任一個第三方,進而信任第三方推薦的產品。第三方背書包括熟人背書和權威背書(分為KOL背書、機構背書)。
五、復購—讓用戶復購的六大方法論
如果用戶再買,也只有兩種情況:買我們的產品或買競品的產品。所以,在復購這個環節,基礎方法論就是增加用戶的替換成本。下面分享六種增加用戶的替換成本的方法
1. 價值預留
價值預留就是為用戶第二次消費預留鉤子。舉個例子,有一些茶室會給顧客提供存茶的服務,有一些酒店也會提供存酒的服務。
2. 會員價值
會員價值的方法的就是會員制。一般來說,設立會員制有兩個原則:第一,權益,給予會員的權益要有足夠的吸引力。第二,回報,會員要能夠帶來更多的銷售額和利潤。
3. 圈層滿足
圈層滿足是指,針對某一圈層用戶不同類型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也就是給同一個人群賣盡量多的產品。舉例:虎撲錨定的是喜歡體育的一些直男人群,它可以給這個人群賣球票、賣運動鞋等一系列相關產品。
4. 用戶成長
用戶成長是指在產品體系里植入用戶成長機制,刺激用戶對高等級的擁有感,并因此難以離開。
例如keep就提供了很好的用戶成長體系,它會告訴用戶,已經連續健身多少天了,健身已經達到什么樣的級別了。這樣的一個用戶成長體系會綁住用戶,讓人很難離開它。
5. 網絡效應
微信就是一個有網絡效應的產品,越多用戶用,對其他用戶就越有價值。當一個人的好友越多的時候,要離開這個產品就越難。
6. 峰終定律
用戶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時與結束時的感覺。所以希望給用戶留下好的印象,讓他下次有更大的可能性再來體驗產品,就要特別用心地去設計用戶離開的那個環節,例如宜家應用峰終定律——用戶走的時候可以一塊錢拿走一個冰淇淋。
六、習慣—如何設計習慣回路,讓用戶不斷購買
(1)習慣回路模型
如何讓用戶形成習慣呢?在用戶對產品有基礎的渴望的前提下,通過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等三種方式讓用戶形成習慣。
(2)暗示
可以是視覺圖像或聲音、某個地點、時間、情緒,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并決定使用哪種習慣。
(3)慣常行為
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蓮碗s可簡單。
(4)獎賞
某種讓你快樂的東西,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該記下這個回路,以備將來之用。
案例:為什么頭條能讓你上癮?
同樣是新聞客戶端,為什么很多人用今日頭條就有上癮的感覺?但是用新浪或者搜狐就沒有上癮的感覺呢?
當用戶看到一個新聞之后,今日頭條的機制是推送更多用戶喜歡的新聞。而新浪、搜狐它的機制不是用戶關注的它推送,而是編輯關注的它推送。
編輯認為重要的新聞它推送,但是編輯關注的未必是用戶喜歡的,所以用戶就很難形成習慣,很難上癮。今日頭條的廣告:不管前面加一句什么話,后邊都跟五個字叫:看今日頭條。
比如:今天休息一下,看今日頭條;今天車上好多人,看今日頭條;今天男朋友來看我,看今日頭條;今天好無聊,看今日頭條。目的就是讓用戶形成一個習慣:當某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看今日頭條
七、分享—如何讓用戶主動分享
分享,也就是轉介紹。
1. 什么是凈推薦值
凈推薦值(NPS值)指的是平均一個用戶推薦了多少新用戶。如果平均兩個用戶能幫我們推薦一個用戶的話,那我們的NPS值就是0.5。舉例:上一增長周期老用戶合計10000人,本期有500新增付費用戶來自用戶推薦,所以NPS值是0.05。注意:做凈推薦值計算的時候,一定要以全部的用戶為基數。
2. 長效分享機制
一般來說,在以下三種情況下,用戶會幫助我們轉介紹:
(1)主動分享
要讓用戶主動分享,我們需要準備好三步,分別是:梳理轉發時刻、創造轉發內容、轉發工具賦能。
梳理轉發時刻第一是小白時刻,就是用戶剛來的時候他很新鮮,覺得什么都很好奇,非常容易轉介紹。
第二榮光時刻,就是用戶在感到榮耀的時候也會轉發。創造轉發內容在小白時刻,創造各種體驗產品,創造各種讓用戶轉發的場景。在榮光時刻,可以創造大量能讓用戶感覺榮光的內容,來刺激用戶自發的轉發。
轉發工具賦能通過工具讓用戶轉介紹的動作更加簡單,最好一鍵就能轉發。在轉發的時候,最好有相關的二維碼,讓感興趣的用戶掃碼進來,實現引流的作用。
(2)利益刺激
例如趣頭條,看文章就可以賺錢,轉發文章也可以賺錢。
(3)社交貨幣
轉發產品鏈接,也是我們在朋友圈里的一種社交展示行為。案例:支付寶集五福的社交活動,我們其實是在朋友互動,這是一個社交行為。
3. 爆點分享機制
如果希望一個活動能夠快速形成爆點,可以使用瘋傳三法則。
(1)個別人物法則
我們的周圍總是有些大佬或者超級連接者,當他們幫我們轉介紹或傳播一個事件的時候,會很容易形成爆點事件。
(2)附著力法則
用戶在轉介紹或轉發的時候,往往不是因為產品功能本身,還有一些附著力的東西。比如我們在聊江小白的時候,往往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純粹的白酒,而是一種青春感。
(3)環境威力法則
例如公司本身沒有什么熱度,但是公司產品上了微博熱搜,就會有很多人認為這個事情好像真的很火熱一樣,就受到了影響。
八、流失——挽留用戶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1. 強化損失厭惡
在做用戶流失管理的時候,怎么讓用戶不離開?就是讓用戶產生損失厭惡感,讓他想起你的好,而且是讓用戶自己想起來。
2. 刷新啊哈時刻
第二個防止用戶流失的方法,叫刷新啊哈時刻,就是讓用戶體會到新的啊哈時刻。用戶喜歡我們的產品,是因為他們體會到我們產品的啊哈時刻。
但后來為什么走了呢?一定是有很多的用戶覺得,原來的啊哈時刻對他來說,已經不再啊哈了,所以他要離開。
怎么再次讓用戶體會到你的啊哈時刻呢?
一個最常用的辦法是抓住超級用戶超級用戶之所以成為超級用戶,成為忠實粉絲,一定是有很多連企業都不知道的啊哈時刻吸引著他。
對這些超級用戶做調查,知道是什么吸引他們之后,把那些時刻提煉出來,再設計推送文案,觸達那些即將流失的用戶,讓他們盡量地體會到這些啊哈時刻,才能夠留住他們。
本文由 @諸葛i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內容很全面。如果能夠圍繞一個行業甚至一個產品來舉例,則此文的價值更大,實用性更強。
”讓用戶產生損失厭惡感,讓他想起你的好,而且是讓用戶自己想起來。“這句話讓我想到了一個朋友,她做大健康,私域玩的很牛,給每個用戶提供了很高的價值。如作者所說,不繼續買她的產品都會有厭惡感。
這篇文章用戶運營的收獲應該挺多的,一整篇文章真的是滿滿的干貨,沒有深入思考過時寫不出來這樣的文章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