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的摸魚法則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國美通報了一批工作時間摸魚的員工,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網易云音樂隨機抓住這一機會,連夜推出“摸魚計算器”,一度在朋友圈刷屏。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摸魚這種事,古人有講究。
摸得不好,那史書上倒霉的王侯將相都是前車之鑒,摸好了,還能像蘇東坡一樣引發一番哲學思考。蘇東坡寫過一首《司命宮楊道士息軒》,里面有兩句: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大概就是說你要沒事干你就靜坐,發呆思考人生,這樣下來一天過去就好比過了兩天,等你到七十歲時就好比活了一百四十歲。妙哉!職場普通人的摸魚表面上是在混時間,實則是在無趣的工作之余找尋樂趣,找到了則生命增矣。
到了明朝有位戲曲家李漁在《閑情偶寄》里把蘇東坡那幾句詩改了改:吾在此靜睡,起來常過午;便活七十年,止當三十五。
李漁覺得不務正業干啥都行,就是睡覺不太好,總是一睡睡到午時過后,那七十年的人生基本就打對折了。
所以上班摸魚,無論你是看騰訊視頻,刷抖音快手,逛拼多多,聽網易云都大差不差,只要你沒有在睡覺,你的生命就是在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延長,盡管這種方式你的老板可能不認同。
有摸魚的人自然也有摸魚的公司,而且這些摸魚公司中以網易云為典型代表。在一個狼環虎伺的音樂圈,財不大氣不粗的網易云一直以自己獨特的摸魚方式在延長著公司的生命線,盡管這種方式投資人不一定認同。
還從來沒有一個音樂軟件將自己做成了社區,也從來沒有一個社區能在情緒調動方面如此得心應手。
除了內容生產者,老板說員工看視頻、刷微博算摸魚可能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唯獨聽歌除外。對一些人而言,工作中沒有音樂宛如吃餃子不沾醋,音樂不僅不會阻礙工作反而會提升效率。
當然現在的音樂軟件功能泛濫,從電臺、視頻、直播到交友、購物一應俱全,誰也不知道被國美通報那個員工到底用網易云干了什么才能造出22.5個G的流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深愛著網易云(專業詞匯謂之用戶粘性),否則網易云和其他聽歌軟件也沒有多大區別了。
細數網易云這些年走過的歷程,基本都在“不務正業”的邊緣徘徊,會蹭熱點,會吵架,會社交,會吸粉,會直播……就是battle不贏廠商。
缺錢不是它的錯,錯的是這個世界,總是逼著它摸魚。
01 在線的emo,在線的魚
針對國美通報員工的事件,網易云來了一波反向營銷,連夜推出“摸魚計算器”,純屬娛樂。有網友就曬出了自己通過摸魚計算器算出的時間并表示自己平時基本不用網易云聽歌,卻還是有約3G的摸魚流量。
當一邊生活一邊emo成為常態,我們就需要允許在深夜痛哭的成年人試圖去挽留眼睛里逐漸黯淡的光。
對于多數基層員工而言,真正能稱得上尸位素餐的人很少,螺絲釘的作用有限。本來好好的在上班,可能突然就emo了,原本打算今天寫完的東西,到下班發現只是打開了word文檔。個體變化并不會動搖到整個大公司的生存,尤其是很多流程已經非常成熟的企業。
網易云深諳此理,它明白自家用戶早已被培養了在平臺上聽歌的習慣,因此它也不妨摸魚,上點直播,賣點東西,推點游戲,這些都不會影響那些資深的聽歌用戶,畢竟邊角料的影響有限。
一個員工在崗位上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摸魚,多少時間認真工作其實很難算清楚。打開網易云的用戶到底花多少時間在聽歌,多少時間看評論區逛直播間,外界都無從得知。只要還在云村,我們就是盈虧與共的好朋友。
在線音樂行業早已過了賣情懷的時代,人們看見在蝦米化身的界碑上寫著一句老生常談的道理,即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根據網易云招股書公布的數據,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在線音樂服務、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兩部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占比分別為89.4%、76.6%和53.6%,呈下降趨勢,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收入占比為10.6%、23.4%和46.4%,呈上升趨勢。
表面上看來網易云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占比在下降,平臺也屢有用戶抱怨“看著收藏夾一點點變灰”,但網易云依然保持著15%的付費率,相應的騰訊音樂集團Q3最新公布的用戶付費率在11.2%。15%的付費率對應的是2429萬的付費用戶,這個數字略多于騰訊音樂集團上市時的2330萬(彼時付費率3.8%),如今騰訊音樂的付費用戶已達7120萬,但愿網易云在付費用戶超過7000萬時依然能保持這種領先。
眼下騰訊音樂集團已經實現連續盈利,網易云在招股書中表示到2023年12月31日公司都還將處于虧損狀態。到2023年,剛好是網易云成立十年的時間,花十年時間探索發展對任何一家大公司來說都不算長。
為了生存,網易云確實變得越來越不專一,它已經變了,不再是那個純粹的音樂平臺。國內移動互聯網的臃腫毛病它一應俱全,功能太多太雜,仿佛忘了初心。
網易云的初心就是那張播放頁面的黑膠唱片,當年的音樂發燒友第一次看到這個頁面時是很驚艷的,它象征著一種聽歌的儀式感,盡管也被有些人認為很傻,但不影響后來不少音樂平臺都開始效仿這一特效。
如今儀式感被遺忘,聽歌也很難回到最初的純粹。歌單推薦隨處可見“評論過萬”的標簽,網易云將法國音樂家費提斯那句名言演繹得淋漓盡致:音樂不只是表達的藝術,它還是能引起激動的藝術。
人只要一激動,人際交往就開始了。
02 總有些隨風,有些入夢
王小波曾經說:東西方精神的最大區別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東方人精于人與人的關系;前者從征服中得到滿足,后者從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中汲取幸福。
很難想象在spotify、Apple music等音樂軟件上衍生出一片活躍的社區,也很難想象國內任何一個影音平臺缺乏優秀的互動情境要怎么活下去。
中國人很容易在人際關系里找到樂趣,這種人際關系不是單純指互聯網所謂的社交,而是一種建立在人與人有聯系這一基礎上的情感流動。
現代社會看似交通便捷了,實則多數時候還是將人規制在流水線、格子間,原本需要打理的鄰里親友關系可能變成了淡漠無味的職場生存法則。情緒找不到落腳點,所以只好借一切能與人建立聯系的路徑來發泄,比如在微信群里灌水,在社交論壇上灌水,在音樂軟件上聽歌,在視頻平臺追劇。
如果說要找一個平臺融音樂、視頻、直播和社交論壇于一體,那只有網易云了,這是網易云在進行業務摸魚中的意外收獲,可能幸可能不幸。
幸運的地方在于它如此不專一竟然還沒有被用戶拋棄,可見很多需求是事實性的存在;不幸的地方在于它繼續這么靠翻唱撐起版權半邊天很可能離被拋棄不遠了。
網易云和其他聽歌軟件最大的不同在于有人際交往感,其本質上是一種情感的流動。這種情感不止有負面的悲傷的,也有很多積極正能量的,只是前者更容易被聚焦。
但以上兩種情感都不是網易云這個音樂社區的核心氛圍,網易云既不是抑郁癥患者的自留地,也不是熱血青少年的樂園,它更多的是未經世事的人對風花雪月的幻想。
評論區的確不乏負面情緒散播者,但能夠上熱評的永遠是名句、臺詞、詩句、小說摘錄……這一點和大部分內容平臺沒有區別,熱評永遠人均文學家。
網抑云一稱背后帶著一點偏見,一種認為悲傷是病,抑郁是想不開的偏見。網易云上超9成活躍用戶為90后和00后,恰是一個最易傷春悲秋、無病呻吟的年齡段。盡管時過境遷,這些用戶回過頭來看當年的留言未免中二,卻可能也惋惜此生再沒有那么文采斐然的時刻。
那種情緒未見得需要拯救,正如《海上鋼琴師》里1900抱著精心制作的黑膠唱片站在大雨滂沱里等The girl,唱片最終也沒有送出去。如《立秋》歌里所唱:總有些隨風,有些入夢,有些長留心中,于是有時瘋狂,有時迷惘。
03 摸魚不是目的,養魚才是
猶記得2018年,網易云在發布年度聽歌報告時在報告末位設置了一個小彩蛋。小彩蛋使得用戶可以在6億網易云音樂用戶中選擇聽歌品味最匹配的那個人,一起互動聊天。
從那以后大家對網易云的社交屬性認識愈加深刻,“音樂社交”一概念再也沒能離開網易云。
音樂平臺需要的社交不可能是一對一或一對多,永遠是多對多的,好比廣場。主打一對一或一對多社交的最后都會成為soul或探探,多對多的社交即B站、微博這些。
比起很多社交軟件上,用戶需要逐一聊天認識了解,音樂社區幾乎省略了認識了解這一步驟,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很容易因為音樂喚起的情感而拉近。所謂“只要你聽周杰倫,我們就是好朋友”。當你發現一個魚塘里都是你的朋友時,很可能你就愿意呆在這片池子里不走了。
愛摸魚的員工不一定受老板歡迎,卻一定為娛樂消費所喜。網易云巴不得大家摸魚,大家越摸魚,平臺的活躍指數就越高,同時它還希望這群摸魚大戶能夠給自己帶來驚喜。
知乎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說”就是用戶給知乎帶去的意外驚喜,盡管這種意外一定程度遭到了知乎原生用戶的吐槽和嫌棄,但不排除一些人就是為了在知乎看小說而選擇了付費訂閱。
互聯網上很多的優秀產品一開始其實都是因為意外,比如B站、比如快手,這些平臺誕生之初的用途和含義和如今都有了非常大的區別,誰又能保證,熱衷摸魚不務正業的網易云不會收獲類似的驚喜呢?
網易云鼓勵用戶翻唱、錄歌,表面上看似在增強娛樂性和互動性,其實是在養魚,說不準未來某一天這些翻唱素人就會成為新網紅。
軟件里紛繁復雜的功能也像網易云養的魚,它們都有獨自美麗的可能。
因此,公司不妨摸魚,職場打工人不妨摸魚,只要你摸的魚夠多,你就可能會看見新天地。
作者:風千語
本文由 @科技復聯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網易云可真會,上班摸魚才是正確操作,尤其是帶薪拉粑粑,爽的一批。
看完文章,這下是要邊上班,邊摸魚,邊“網抑”了嗎?
你的老板讀了你的文章并默默的把你的名字記在了小本本上
哈哈哈哈哈,我老板說:沒事
網易云真的是!啥火他出什么,而且還都整的挺文藝的,我一精神小伙都感覺挺有那味的
不是說不讓摸魚了嗎?大家還在摸魚,哈哈哈哈,看來我要好好借鑒一下網易的摸魚,加入摸魚大軍,早日充當將軍。哈哈哈哈
摸魚一時爽,一直摸魚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