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真是你的搖錢樹嗎?小心沒割到韭菜反被當成韭菜割了!
編輯導語:近幾年來,“私域運營”這個概念非?;馃幔簧倨髽I嘗到了甜頭,私域運營真的就是財富密碼嗎?本文作者從不同行業的角度分析了私域運營的作用,講述了自己關于私域運營紅利期的看法,推薦正在做私域運營的童鞋閱讀。
這兩年的電商圈,真的沒有比私域運營更火的詞了。
鼓吹者層出不窮,xx公司用私域流量一年做了1個億、10個億、甚至100個億,聽到這些好多人把私域運營當成一個逆風翻盤的巨大紅利,一頭就扎了進去,但有幾個人真正想過是不是任何行業都適合做私域?
私域運營到底是商家的搖錢樹,還是一些培訓、代運營行業收割韭菜的鐮刀?
直接給結論:
- 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做私域運營。
- 私域運營還有1-2年的紅利期,過了這段時間一定會涼。
下面我就上面兩點詳細來說。
一、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適合做私域運營
先劃定一個范圍,本文說的私域運營只限于to C行業,按照產品的消費頻率和價格兩個維度來劃分,可以得到四個象限,四個象限代表四種行業類型:
A.高頻高價格(奢侈品、高端美妝/護膚品、教育類產品…)
B.高頻低價格(食品、日化護理、餐飲…)
C.低頻高價格(家電、房產、交通工具、建材、旅游…)
D.低頻低價格(氣門芯、釘子、指甲刀…)
D和C當中很多行業就不適合做私域運營,而剩下的行業當中,私域的玩法也是各不相同,不同行業和產品做私域運營的目的和側重點也不同。
例如A當中的奢侈品行業,這個行業私域運營的玩法重服務體驗、品牌文化輸出、會員制管理…總的來說更注重看不見摸不到的“虛”的東西。
而B當中的大部分行業,它們私域運營更重促銷、口碑傳播,輕互動…總的來說更注重實際的變現。
所以,先理解你的產品,再看看它到底適不適合做私域運營,適合什么樣的私域玩法?
二、私域運營只剩1-2年的紅利期
先簡單說一下什么是私域流量。所謂私域流量就是屬于自己的,有一定信任基礎的,可以隨時、自由、免費觸達的流量,是不是有點眼熟?
回憶一下,以前還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我們家附近的大藥房每個月都會打電話提醒我們明天有滿減活動、后天是會員日,我們買過東西的淘寶店,不定期也會短信通知我們一些優惠活動。
沒錯,私域運營是個新叫法,但并不是個新物種,只是在現代新技術和工具的加持下有了一些新的玩法并且更加的系統化,其實CRM、會員系統、積分體系都是它的親兄弟。
從某種角度而言,私域運營就是對老客戶的運營,其目的就是通過對老客戶施加一些運營手段,提高老客戶的復購頻率、客單價,最大化LTV(用戶終生價值),并提高其品牌忠誠度、美譽度、傳播度。
留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上面說的這些本來就是一個商家經營的核心能力之一,但現在的私域運營是結合了一些新的現代技術工具和方法論的系統化工程,所以對商家的數據化思維、流程化思維、運營思維等多種能力產生了新的挑戰,所以門檻就隨之產生了。
門檻+需求=生意,所以各種培訓機構、代運營機構就誕生了,因為處在市場初期,市場的巨大紅利吸引了大批濫竽充數的假專家,他們過分鼓吹私域運營的作用,仿佛做了私域運營就像練成了武林絕學一樣可以獨步武林。
不過客觀的說,現階段因為各種原因,很多商家并沒有做好,甚至并沒有開始做私域運營,這就給了先吃螃蟹的商家巨大的紅利。就像從早期的SEO到中期的博客、SNS,再到現階段的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各種運營手段,無不如此。
說回私域運營,因為單個消費者對一個品類的消費金額處在一個穩定的區間內(例如我每月大約買水果花費300元,如果沒有什么特殊需求的情況下,我可能因為商家的價格刺激每月花在水果上600元,但絕不會花2000元)。
按照“營業額=客單價×客戶數量”來看,那么客單價穩定的情況下,營業額就取決于消費者的數量,消費者的來源就只有公域和私域,如果公域流量處于穩定狀態,對私域流量的反復利用,不光會導致營業額的增長,還會直接影響市場占有率的變化,因為一個成熟行業的消費者總量也是穩定的,所以市場占有率的變化是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自家的增長必然導致其他家的降低。
這就是為什么我說私域運營還有紅利期,但為什么是1-2年呢?并且為什么之后私域一定涼呢?
有人說私域運營不僅是商家的護城河,更是無法逾越的巨大城墻,這點我不認可,沒有永遠無法逾越的護城河和城墻,重兵把守的銅墻鐵壁也有被攻破的時候,只是時間問題,何況私域運營比起一些獨家的高精尖科技(例如:光刻機)來,無論是自己來做,還是外包,想要做好的難度也并不是特別大。
所以私域運營還有多久的紅利期?
應該不會太久,我個人猜測大約1-2年。
就像小米當年拿手的微博營銷和社群營銷多么炙手可熱,到如今早已無人提起,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時限性。
隨著絕大多數商家對自身私域運營的補足,因為初期私域運營而拉開的差距也會慢慢消失,整個行業也會回歸到最初都沒有做私域運營時候的狀態。就像一個電影院里,如果前排有個人為了更好的視野站了起來,確實一開始他得到了,但為此他后排的人必須也站起來才能看得到,到最后除了第一排的人,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站起來看電影了,誰的觀影體驗都沒有變得更好,但是都累的夠嗆。這就是電影院效應,也是我們常說的“內卷”。
以上說的是理論狀態,現實中,私域運營會成為衡量商家綜合能力當中的一項,依然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其他的還有產品的設計、品質、物流、性價比、營銷策略等諸多的因素,從而形成一個雷達表。
大多數行業如果過度迷信私域運營,不重視其他能力建設,單純做私域的話必死!
就拿一個來舉例,私域運營有個自帶的弱點,它沒有新的流量,嚴謹的說就是用戶流失速度遠大于新用戶補充速度,就像我們小學數學里放水的游泳池。
很多讀者可能會反駁我:私域怎么沒有新流量?私域運營中重要的一個版塊就是用戶裂變啊。
沒錯,但是一切脫離數據的斷言就是耍流氓,裂變看什么?裂變系數,即平均每個人帶來新用戶的數量,如果是裂變系數是1的話,就是1個老用戶帶來1個新用戶。
反駁我的人又會說:我們做的病毒營銷,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指數級增長,即使10個初始種子用戶經過幾次裂變就有成千上萬。
不要以為它叫病毒營銷就真的會像病毒一樣裂變,現實世界中影響裂變的因素多如牛毛,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兩年看了眾多盤子下來,裂變系數做到1那就是神級,能做到0.1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即10個老用戶帶來一個新用戶。
所以絕大多數行業做私域運營離不開從公域流量引流,不要覺得有的商家不打廣告、不開直通車就沒有從公域引流,短視頻等自媒體平臺的流量、有實體店的自然進店的客流,這都是公域流量,所以現在大多數商家開始拍短視頻玩自媒體,開實體店稍微有點實力還是很注重選址,就是為了引流公域流量。
也別再說xx做私域賺了1個億、10個億了,你有沒有去考證過它是否真的做了那么多營業額?那么多營業額是否是單純靠私域運營做起來的?除了私域運營他是否有意或者無意地隱藏了其他的關鍵因素?
就像小米成功了之后,有的說它成功是靠風口,有的說靠微博營銷,有的說靠饑餓營銷,各種觀點層出不窮,都有其道理但都不全面,就像盲人摸象里的一個個的盲人。
我承認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其特別擅長的一項或幾項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核心競爭力,但基于木桶理論,除那幾種之外的其他能力也不會太差,因為一個企業的經營本身就是一項系統化工程,每項工作都有其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價值,即使對各種能力厚此薄彼都只是階段性策略。
最后總結一下,私域運營是好東西,只要適合做的行業必須要做。但要根據自己的切身狀況制定好屬于自己的運營目標和計劃,有選擇地對各種能力進行搭配組合。
本文由 @公式運營—大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不同行業的私域運營方式皆不相同,我們要分情況來看 不能盲從
“先理解你的產品,再看看它到底適不適合做私域運營,適合什么樣的私域玩法”這句話說得對
私域運營還有一點劣勢就是很難拓展新用戶,新用戶得不到發展,只能不斷壓榨老用戶的價值
不同行業做私域運營的方式不同,還得總結出背后的思維邏輯,好歸為己用
不能一味的把私域當做搖錢樹,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找到自己真正的核心所在。
私域被帶的太火,很多品牌沉迷其中,卻忘了,不管是公域還是私域,本質都是你提供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