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總結:運營人眼中沒有“容易”二字!

1 評論 3223 瀏覽 12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由點及面的一個過程,作為一個運營人也是。運營人的水平不同,會使得各個項目結果千差萬別?;仡?021年,互聯網整體的大環境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運營人也遇到了不小的難題。本篇文章作者結合自身經驗帶你走進運營人的成長,一起來看一下。

“疫情” “雙減” “裁員” ,可能是每個做教育的運營人,在2021年感知最深刻的外部大環境!

而“艱難”“壓力”甚至是“迷?!眲t應該是每個運營人自身的感觸~

如果用一句話去總結2021年的感受的話,那么就是:運營是一場修行,我們都是這個修行路上的“苦行僧”,辛苦快樂都在其中,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 !

如果你覺得去年是最難的一年,請放心,今年可能會更難!我們要做的就是克難攻堅!

01

知乎上《人在什么情況下成長最快?》,有一個高贊回答提到:人成長最快的時候,是一個場景,三個條件。

  • 一個場景:牽頭做事,承擔責任
  • 三個條件:有動力也有壓力,有支持也有勸誡,有認真也有放開

如果回顧2021年,對這篇回答,我覺得感同身受。(詳細內容大家可以直接在知乎搜索)

如果要給自己的2021年做一個總結,那就叫“成長”!最終讓自己印象深刻且促進自己成長的,我覺得有7件大事:

  1. 年初的業務上的1個決策,從全年的角度按照自己的預期的路徑運行了下去,且在資源和經驗上形成了有效積累,在22年將發揮其力量
  2. 運營上有了3個突破,流量積累、內容和運營模式
  3. 團隊中的人,見證了努力和成長,以及運營人的成長速度和潛力
  4. 再一次經歷了變化中的調整,并且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適應
  5. 參加了一個公司內部持續1個季度的管理培訓,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新的認知和思考
  6. 出現過兩次心態上的低迷和郁悶,但是同樣也是快速想通并調整
  7. 經歷過1次迷茫,但一覺醒來有了新的思路

當然生活上,也是完成了兩件人生大事,還是蠻有成就感的,有時候還是會默默的自我驕傲一番!

以上的事件,都促進了自己的“成長”,這些成長要素概括為“責任”“壓力”“思考”“心態”4個關鍵詞。

02

一是“責任”,正如開頭《人在什么情況下成長最快?》里提到的“牽頭做事,承擔責任”。

往大了說,你只要是業務1號位,往小了說,你牽頭或者獨立推進的一件具體的事兒,你就得結果成敗負責,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而是為了自己的責任感。

因此,不管有沒有KPI考核,不管有沒有來自領導和外界壓力,你得去主動思考這件事的成敗、結果,以及里面的利害關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其推下去。

在2021年第4季度參與了公司內部的一個管理培訓,持續了1個季度,分小組進行過組長輪換,帶領小組完成一個創新項目的任務,在這里有一個最大感受就是牽頭做事和配合做事的區別:

  • 視角不同:組員習慣看局部,思考自己承擔的那部分任務;組長是你必須要看到全貌,思考全局,對整體成敗,毀譽的是負責
  • 心態不同:當整體問題出現時,可能組長不急,我就不急;組長時整體急,局部也得急
  • 壓力不同:組員時候總想著有組長頂著,組長時候得自己來頂,因為成敗,毀譽先看的是你
  • 自我要求不同:以身作則,形成示范,全員監督,不可懈怠

我們做運營時,何嘗不是如此,當你負責一塊業務,就得逼著自己以一個業務1號位的視角去思考大事需要責任,小事也需要責任,工作需要責任,生活也需要責任。有責任感的運營才是能夠快速成長的運營!

二是“壓力”,有壓力才有意識,有壓力才有驅動力。

不單是2021年,從20年開始,為了解決業務問題,驅動業務發展,活生生把自己從不善言辭到對外做商務談判,找合作,談老師,積累人脈資源;對內與各個業務線負責人持續建立溝通聯系,內外部搞資源,甚至要跳脫常規去解決一些棘手問題。

壓力之下必有所突破,正如歷史文章中提到的《如何突破思維的墻?》,壓力之下才能突破舒適區,才能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

對于很多運營來說,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深度思考的習慣”。你以為你的業務思路,模式是1-2天就能想清楚的?當然不是,一定是在實踐中持續思考。

所以,別人的方案之所以驚艷,是因為他們思考的比你久,比你深,而你只是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單次的任務。

很簡單的一些例子:

  • 如果你的周報思路、匯報思路始終按照固定模板一成不變
  • 如果你的活動玩法,持續跟前一次無太大區別
  • 如果你用同一種手段和方式,毫無變化的去重復做同一件事情
  • 如果你持續的拖延,無節點意識,對應的任務無閉環,無最終的交付結果,或者應付了事
  • 如果你的負責的業務,始終都是按照同一個思路每年都持續的按部就班

那么,你可能是沒面臨讓你不安的壓力,求穩不求“變”,深度思考意識并未激發出來。很多時候,你具備的深度思考能力,都是被逼到墻角的產物!

三是“思考”,這一年思考了很多,且想透了很多。

1. 做運營到一定程度,什么才是壁壘?

  • 1年運營可能看: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看自我驅動力。
  • 3年運營可能看:方法論,技巧以及落地實踐能力。
  • 5年運營可能看:系統化思維,決策判斷,經驗和執行落地的能力。
  • 8年以上的運營可能看:對行業和所在領域的理解和資源積累,而這時候就需要打破運營的邊界。

做運營到最后,不在乎你對運營理論和模型,攻略技巧掌握的有多透徹。

不管是AARRR理論、CRM模型,還是漏斗模型,用戶金字塔模型,即使你不知道它們是什么,仍然不影響你能夠有效的解決業務問題、運營問題。

因為這個時候你可以是理論或者模型的總結者,你有你自己的積累和思考,有自己的方法體系!

2. 如果運營的能力有境界話,“道””法”“術””器”再合適不過了

  • 學會用各種運營工具、了解平臺規則去做事,是為入門,達到“器”的層面;
  • 運用之后有初步的認知和總結,形成自己的經驗,初步有了運營的感覺,達到“術”的層面;
  • 總結規律,形成方法并且可復制,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體系,則進入到了一定境界,是為“法”;
  • 掌握最底層邏輯思維、規律、方向、框架。那么你就找到做運營的“道”,而如果你在所在行業有深入的理解和足夠的積累,包括資源,而這個時候運營已經不再局限于運營。

這個跟最近看的小說《將夜》里面對修行者的境界劃分很像,正如開頭提到“運營是一場修行”,不斷的從“初識”、“感知”、“不惑”、“洞玄” ,最終進入“知命”。每一次認知和能力的突破都是一次成功破鏡。

3. 解決運營問題,找到“杠桿”并不容易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杠桿,我能撬動地球”,我說“如果有一個杠桿,可以輕松解決運營中很多問題”,但是找到這個“杠桿”并不容易。

做運營,最難的不是要想出一堆達成目標的方法和手段,而是諸多手段中找到能起決定性的那一個,果斷取舍和做聚焦。

同樣,找到自己和負責的業務中最篤定的優勢和劣勢也不容易,因為我們常常高估自己的優勢,而看不到自己的短板。

有些道理并不是大家不知道,而是大家不相信或者說不甘心,覺得自己需要去驗證一下,嘗試一下,親身驗證后才相信。

所以經常會出現前赴后繼的嘗試,重復去驗證某一個玩法或者模式。

最終的結果是,投入了精力,嘗試了一番,發現原來真是如此!別人說被刀子劃了很痛,你非要割了肉,露出了骨頭后,才發現,原來真的很痛的。

哪有那么多的天時地利與人和,以及萬事俱備?我們始終都是在諸多限制中,去選擇做性價比最高的事。

每一個走到最后的運營,都會經歷面面俱到,羅列手段到最后的聚焦,找關鍵策略和破局點。

經歷了這個變化后,再回過頭來再看時候,發現明明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且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回顧自己從剛開始工作到現在,明顯的一個變化在于,以前在思考方案和策略時,會以最全的方式來羅列。

比如,做外部拉新生怕漏掉了每一個可能的渠道;一次性恨不得同時推出好幾個課程,或者十幾個學科同時推進。經歷了試錯后,又不得不做減法,繼續聚焦。

如果讓大家回顧2021年做的最重要,或者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的話,一定就那么幾個,如果你感覺這一年做了很多事兒,但是又想不起來做了什么事,那是非??膳碌囊患?。

4. 深度思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是印在骨子里的事情

2021年看過很多人的總結,也參與過一些人的述職答辯,經常會在下一階段規劃中這樣寫道:

  • 我要優化提升銷轉效率
  • 繼續做內容打磨迭代
  • 探索新的獲客渠道
  • ……

如果對自己下一步規劃思考是這樣的話,基本離失敗不遠了。因為這對于在線教育項目來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廢話。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

  1. 大家是到了做總結或者做述職的時候,才想自己下一步該怎么做。
  2. 第二個大家并沒深入去思考,還是停留在how to do層面,而未跳出來去思考why和what。

當目標確定時候,我們來思考達成目標的核心策略時,需要考慮:

  • 為什么你覺得它是核心策略?目的和價值是什么?
  • 對目標達成能起到多大貢獻?時間、數量和質量考慮是什么?
  • 憑什么能做件事?時機,篤定的優勢是否具備?

定位最核心的問題,明確自己最篤定的優勢,再來考慮認為最有效的策略和手段,業務模式和運營模式,這個不是臨時想出來的,而是在上一階段持續實踐驗證和持續思考的結果!

經常有人說自己負責的教育項目教研能力是優勢,仔細去看才發現,可能只是掌握了系統思路和經驗,在教研人力投入上可能連競品的零頭都不夠。

怎樣才能算作優勢?其實就是壁壘和門檻,短期別人無法復制和抄襲的能力。

比如,當競品都在靠外投獲取流量,且在虧損做投放時,你有自有流量,這個時候流量就是我們的核心優勢,省去了流量成本,在教研和服務上就有空間去投入競品幾倍的成本去做教研和服務投入,這就是優勢。

5. 價值,還是價值,時刻不忘思考自己能在公司發揮什么樣的價值?

經常性的去思考一下自己的這個崗位在公司存在的意義,自己能夠為公司帶來什么樣的價值?

經常跟團隊的小伙伴說的一句話:”要考慮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負責的工作內容,隨便一個人就能夠替代,那么你離危險就不遠了”。

實際上相當一部分運營所做的工作,如果將其標準化和流程化后,實習生就可以代替。

前面提到,做運營到一定程度,什么才是壁壘?如果你對一個行業有足夠的積累,遠高于其他人的理解,并且積累了有效的資源的話,這個就是你的價值。

如果你是剛入行,或者做運營不久,你首先要確保給公司帶來的收益至少能夠覆蓋自己的成本,正常情況下,你給公司帶來的收益是3倍于公司在你身上投入的成本?!安唤o自己設定邊界”,這個很重要。

比如你是做學科運營,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負責的學科,需要考慮的是在自己負責的學科上形成的經驗和能力,能否復制到其他學科,能否對業務整體產出貢獻?

四是“心態”,一看遠,二看開,三看淡!

“人想做成事,必須很認真,有擔當。殫精竭慮,竭盡全力,把事情扛在肩上,放在心里?!?/strong>特別認同這兩句話,但“有認真也有放開”。我們可以焦慮,但不能持續焦慮,情緒宣泄后要做的還是解決問題。

有人問“為什么你的心態可以這么好!”我回答“心態不好,對解決問題無益”。

“下班之后,就不要再去想那些愁人的工作,該玩游戲玩游戲,該看小說看小說,該追劇的追劇,問題總得你在上班的時候才能解決”;

“只要天塌不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

也許2021年很多人都有抱怨過,郁悶過,覺得運氣不好,不對等,不公平。但這些抱怨都沒任何用,對于職場人來說,影響你的不僅僅是能力,也包括機遇和選擇。

但機遇這東西,不是說你想來就能來的,你所能做的就是持續積累,提升能力,當機遇來臨時你能把握住。

對于運營來說:

  • 結果是王道;背后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在沒結果前都是扯淡。
  • 做出結果,你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給你施以光環。

在公司沒有絕對的公平,也不要刻意追求公平。所有的決策和你所面臨的問題,都是“資源投入預期產出最大化原則”,當內部有兩個團隊做相同的時,最終一定是把資源投入最有可能的團隊上。

當兩個團隊都沒有確定的結果時,那一定是投入到成熟團隊上,因為這個時候希望和機會更大。別指望在企業中公平環境去競爭,如果不是資源投入核心,那么只能在不公平情況下去競爭,求生存,做出結果,體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在做出結果之前,要學會忍耐,“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不為別人,只為自己,蓄積能力,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03

所有的成長不外乎:

把“責任”放在心里,并付諸行動把“壓力”變成動力,把動力變成結果。

把“思考”變成常態,把一些牛逼的思維變成骨肉。

把“心態”從消極變成積極,從低迷變的高漲,讓自己日益強大在“實踐”積累經驗和新的認知,形成思考,磨煉心智。

#專欄作家#

超哥Jason,微信公眾號:超運營思維,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后續持續從運營思維、認知、分析、學習、實踐、總結、成長7個方面進行分享輸出!大廠某教育產品線業務負責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每一個成功的平臺,都離不開機遇、挑戰、創新、互動和堅持。把心態放好,才是最重要的。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