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信息洪流中突圍而出,需給內容加四種料
做運營的過程中,不斷去體驗更多,甚至是那些特別難的事,然后讓更多新的感受沖進自己的思維,這對于運營個人能力提升來說,還是蠻重要的。小圓覺得運營是需要不斷去更新的,運營所形成的固有思維也需要不斷增加一些“料”去刺激,打破,重組。
內容運營都希望生產管理的內容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突圍而出,給用戶帶來刺激,轉化出相應的價值。但是在這些內容中,有多少是因為過于平淡而被用戶忽略的呢?那是不是可以給內容加點“料”,讓他變得吸引人呢?
內容運營們正在用力去對內容做運作,是希望用戶接收到信息之后,可以有運營指標方面的轉化。但是在這種大量信息充斥的環境中,即使內容足夠用力也不一定就能發揮效用,特別是平淡無奇的內容。
雖然每天呈現在用戶面前的信息非常多,但實際上用戶卻是信息饑荒的。沒有個性、沒有利益沖擊,表現太無趣……都可能會讓用戶對內容直接忽略。其實,用戶需要加了點“料”的內容,而不是寡淡無味的信息推送。
但是大部分內容運營在平衡KPI、執著品牌逼格之類的局面下,只是在做著信息的搬運或者文字堆砌的工作,過度在意內容中對條條框框的平衡,而忽略了內容在用戶中表現出的“味道”。
沒有用戶希望接觸重復的內容,也沒有用戶想浪費時間去接收無關的信息,對于枯燥無趣的內容更加是毫無耐心。信息流轉越來越快速,用戶對于那些需要他投入時間精力去消費的內容,做出選擇的決策會更加難去激活。所以,想要讓內容在這個信息的洪流中突圍而出,真的給內容加點“料”。
1、加點“感情”
大家都意識到了,有“感情”投入的內容會更受用。只是在追求內容投入情感的時候,會出現一種近乎標準的套路,首先給品牌定性,然后擬人化,繼而做有趣的內容。這并沒有錯,只是最終出來的效果卻不如想象。為什么會這樣呢?明明已經把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了,明明已經做得足夠煽情了,為什么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都是以品牌的角度去發聲,內容并沒有跳出廣播式的傳播,只是從客套生硬的語言變成了接地氣活潑的語言而已。很多內容信息并沒有從用戶的角度去著陸,而真正融入情感的內容是,站在恰當的角色位置上與用戶“真正”對話起來,還可以是投入到用戶的思考過程中,貼切用戶的邏輯思維的方向跟過程。所以,給內容加點“情感”料的時候可以想想:是在用什么角色去加“料”?在哪個思考過程點中加“料”?
- 正面的情感優于負面的
- 對話要有代入感
- 強化情感的爆發點
很多段子手的內容能被大量傳播,除了好玩之外,傳播的價值觀也是正面的,特別是那些對現狀的自我調侃。感情一旦到位的捕捉跟投入,內容會牽動人心,最典型的就是這兩天刷屏的捐款事件,不過小圓就不深入討論了。那就說說前一段時間朋友圈在刷的薛之謙H5吧,除了覺得每一幀都是表情圖之外,其實也是一種自娛自樂情感的代入。
除了這個H5展現內容之外,對于薛之謙在這個H5拍攝過程的用心也做了延伸展現,整合起來成為了情感的發酵跟感染的過程。不得不說,小圓看完H5覺得很有趣,但是看完拍攝過程相關的內容,覺得很感動,對薛之謙瞬間路轉粉?。?/strong>
2、加點“表現”
內容不僅僅是文字,還包括內容加工后形式的展現。從直播那么火這個事情上,大概可以看得出用戶對于內容的消費習慣改變。從前從視覺、聽覺、觸覺單一維度去接收信息,看書、聽音樂,變成了現在多種感官一起并行去接觸信息,甚至還會根據用戶“變懶”的趨勢自我篩選出個感受先后。
幸好,現在技術手段可以達成的內容表現方式更豐富了,所以對于最新的內容展現方式跟技術,內容運營人除了要及時知道之外,還需要靈活的重組應用。不要再局限在文字,也不要把太多寄托加在圖片上,內容豐富的表現形式,除了達到讓用戶更快速的理解內容的目的,還延伸出讓用戶產生沉浸感的需要,沉浸其中,進一步去傳達接觸的可能性才會更大。就像很多VR的內容除了在內容端做優化之外,同時也會在硬件設備上不斷升級。
例子還是很多,但是印象深刻的是前段時間韓寒的一個H5,內容表現的手法還是蠻有趣的,也做了一些創新。除了內容上跟韓寒知名博主的身份做了關聯外,內容的布局已經延伸到微博上的內容,對于內容的體驗已經不僅僅是當下H5在屏幕上此時此刻所展現的,而是把內容的套路做得更深了。有多少人是看完H5之后,又狠狠的刷了一遍韓寒的微博,然后又看到了廣告內容的?
3、加點“想法”
內容運營需要不斷加入自己的想法才可以(當然,各個工作都需要有一些想法,就是實際運用的多跟少的差別),這些想法包括“是不是在用戶的角色上去思考內容的邏輯”,“是不是可以通過一些優化去提高內容的表現力”……做內容運營,如果一旦落入文字堆砌的角色中,就很失去了對用戶心理的把握度,也失去了對內容加入更多的想法跟創意的動力。
小圓最怕遇到不投入自己想法的內容運營。當然大家可以說是因為小圓懶,只是小圓真不想去做不必要的二次想法投入,當然優化想法的投入很必要。那些沒有想法的內容運營,不投入對專業的理解,也不思考內容的價值怎么去提煉跟打造。其實內容有沒有投入想法,直接看內容就可以知道。
這里小圓就不截圖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很多內容邏輯混亂,標識凌亂,圖片粗糙…..更不用說那些動用了很大的費用成本,卻做出了一個不好不壞的內容,這也是想法缺席的一種表現。
4、加點“標識”
互聯網的內容有一些特征,或者說對于內容價值有幫助的特點,包括標簽聚合,交互展現等等。要在那么多信息中顯現出來,除了需要添加特定的標識做流量聚合之外,還需要通過標識重復多次運用,讓用戶逐漸形成印象。
IP化運營是內容顯化標識的一種比較常用的標識方法。做內容運營,需要有IP的意識存在,對內容做IP的融入,并且不斷做大影響力很重要。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同道大叔的卡通形象,每一個內容都通過這個卡通形象去展現,即使內容被“洗”到其他地方,反而成了加強IP印象的方式。
除了用標簽來做流量聚合之外,另外對于標識的添加形式還可以是同類內容做重復展現來強化。同一類內容堅持繼續做下去,慢慢就會出現內容需求用戶,出現粉絲,做出特色。
同道大叔偶爾會基于12星座做穩定的系列主題,例如“地球人眼中的處女座”“地球人眼中的巨蟹座”等等。只要好的主題堅持做下去,總會沉淀出一批忠實的粉絲用戶。特別是帶有粉絲屬性的歸類的系列,更加能夠快速的獲取到第一批高粘度的粉絲。
給內容加點“料”的方式還有很多很多,而且還有更多有創意的方式?;蛘呤莾热葸壿嬚宫F方面的改變,或者是硬件的改變推動內容的變化,也可能是用戶對話的角色變化導致了內容的情感發生變化。
不管是哪種,需要不斷變化,不做廢話。在讓內容具備價值的前提下,再開始給內容加點“料”,解決用戶需要的前提下,再去豐滿用戶享受內容的過程。
#專欄作家#
粉小圓,微信公眾號:粉小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近9年的時間專注在互聯網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