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的鎧甲即軟肋
編輯導語:萬事萬物都是一個相互轉化的過程,看似優勢項在某些場景下也會弱化,成為軟肋。小到個人,大到品牌、公司,亦然。本文將以自媒體平臺小紅書為例,談談它自身背后的優勢價值及不足處。一起來看看。
一個人的優勢,在某些場景容易成為軟肋。過往成功的經驗,常常成為瓶頸期的主要卡點。換到做產品,做公司,規律亦然。
一、鎧甲
2022年,如果一個沒有創作經驗的普通人想嘗試自媒體——注意,這里我們討論的普通人不是職業創作者、職業經理人、資深專家——這時候,相對靠譜的MCN培訓導師大概率會推薦你試一試小紅書。
為什么呢?
這得從自媒體的商業邏輯說起??雌饋矶荚诰W上分享內容,但其實自媒體成長和盈利模式大有不同。
從我觀察到的案例,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是內容創作者,在有流量的平臺持續創作,積累關注者,有穩定可觀的閱讀和互動量,就有機會掙廣告主的錢,甚至和平臺分成、簽約,如半佛仙人、何同學;
一類是自媒體+自商業,不僅從事內容創作,也自帶生意,售賣具體的產品,或是商業顧問、知識付費課程等服務,將自媒體作為生意的流量入口和品牌IP展示窗口,如商業顧問劉潤、影視颶風;
還有一類是將自媒體作為商業模式的mvp試驗方式,需要大量的市場案例驗證商業模式的成立,再進一步擴大發展規模。比如說這兩年興起的大廠相親平臺,最早通過公司內部論壇、微信公號驗證了商業潛力,后來才將其作為創業項目,開發獨立APP。
所以,如果從以終為始的角度來看,適合普通人的自媒體模式多數是第一類,至少在初期會主要依賴廣告收入。
而小紅書恰好可以比較好滿足這類型創作者的需求:流量方面,新人冷啟動友好。平臺倡導普通人分享實用的生活經驗,一篇筆記如果在首輪點開率、互動效果不錯,進入下一輪平臺流量池推薦,依此類推。同時,實用型內容也會在用戶的搜索行為中獲得長尾流量。
在變現方面,小紅書KOC資源較受廣告主重視。
“遇事不決就搜小紅書”,平臺在年輕群體和女性群體中建立了較強的生活消費決策心智。在社區內,KOC(關鍵意見消費者)的真實體驗和分享有利于產品在成長期樹立口碑,影響更多的年輕消費者行為,用戶的分享也會反向影響品牌及其他用戶,形成一個良好的營銷互動場域,加之完美日記等新消費品牌出圈的標桿案例,小紅書由此成為近年來廣告主投放KOC的當紅流量洼地。
2021年,小紅書用戶筆記發布量同比增長100%。其中,生活記錄類筆記發布量增長684%,興趣愛好同比增長267%,教育同比增長213%,體育運動與健身同比增長202%,科技數碼同比增長128%。創作領域的拓展和內容的增長也暗示著用戶消費習慣的變化,小紅書正在更大范圍地覆蓋用戶在出游、購物、找工作、結婚、生孩子等生活大小決策,并在細分和長尾領域的覆蓋做得非常細致。
根據微播易發布的《2020年度KOL社交媒體投放分析報告》,2020年小紅書廣告主的投放金額增長了119.42%。
另外,小紅書的廣告制作也相對簡單,制作周期短。通常情況,一個小紅書創作者積累了幾百、幾千粉絲,就會有廣告主主動來談置換廣告或其他商務合作了,如圖文筆記大約是1-3小時左右工作量。但如果在抖音、B站,可能需要至少10萬、20萬粉絲才會有一些商單,且這兩個平臺的廣告主多為KOL投放思路。微信公眾號的粉絲門檻會更高,生產一篇圖文或視頻的工作量從1天到1周不等。
Tech星球報道曾提到,業內流傳著一條不成文的鄙視鏈:平臺粉絲價值排序是,微信公眾號>小紅書>B站>抖音>快手>知乎>微博。粉絲價值越高,博主收入越高。以“半佛仙人”為例,他在微信公眾號粉絲量170萬,報價17萬,在知乎170萬粉絲,報價5.5萬,在微博170萬粉絲,報價5萬。在B站600多萬粉絲,長圖文報價是17萬,與微信公眾號報價持平。雖然沒有涉及抖音、快手、小紅書三個平臺的數據,但也大致印證了排序的情況。
對普通人來說,抖音算法是“喜新厭舊”的,隨著眾多專業創作者和MCN機構的入局,流量競爭如同軍備競賽;B站和微信公眾號相當考驗創作者的內容和資源功底;視頻號處在快速成長期,但廣告主仍在觀望中。
而在小紅書上,新人創作者可以敏捷試錯,快速得到流量和收入層面的正反饋,分享主題垂直于人群,但并不一定會垂直于特定的美食、美妝、個人成長等常見的領域,相對來說題材更靈活。所以你會發現,有些小紅書kol經?!按_”,而這在B站和抖音來說,是非常容易影響流量推薦的。
最早標榜創作平權、貼上普通人標簽的其實并不是小紅書,而是快手,隨后,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平臺紛紛跟進。內容行業發展到今天,無論是新聞資訊、短視頻、社區等類型的內容平臺已經不缺乏職業生產內容(OGC,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家生產內容(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
普通人生產內容(UGC,user-generated content)雖然得到一些釋放,但因大多數人缺乏專業創作經驗、時間精力有限、創作工具限制、投入產出比等原因,普通人的個體經驗和知識分享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也是內容大平臺渴求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相較其他內容平臺,小紅書的優勢在于對社區內容的敏銳洞察,錨定了“實用的生活經驗”這個價值點,以及持續扎實的內容生態治理,為普通人分享創造了較好的冷啟動和變現環境,在內容巨頭林立的格局中另辟蹊徑,成為新貴。
二、軟肋
一如文章開頭提及,鎧甲亦有可能成為一個人的軟肋。關于小紅書的濾鏡、消費主義、營銷感、商業閉環缺失等爭議已經比較多,今天我們來試著探討一些別的視角。
如果進一步觀察小紅書的創作生態,我們會發現幾個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小紅書原生kol,抖音、B站用戶可能不買帳。其他平臺的頭部創作者在小紅書難以成為絕對頭部。
去年年底,刺猬公社報道了4個在2021年迅速成長起來的小紅書創作者,分別是@丑窮女孩陳浪浪、@活力少女阿珍、@住在樓上的阿美、@小染當家。這類型的報道一般是平臺官方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創作者案例,與媒體合作進行公關宣傳。
表格數據統計于2022年2月15日,不難發現,小紅書原生kol在其他平臺容易水土不服。抖音尤為考驗前3秒能否抓住用戶注意力以及視頻的完讀率、互動率,B站則更考驗如何激發用戶互動,這也是up主常常提醒“一鍵三連”的原因。
小紅書上動輒幾十萬粉的創作者,中腰部作者生態相當繁榮,但很少有百萬粉、千萬粉內容創作者。
如果我們從小紅書較為優勢的健身、美食、醫學健康領域,抽取B站對應的年度百大UP主名單來看,今年登上榜單的健身博主@帥soserious、美食博主@綿羊料理、科普創作者@兔叭咯,盡管在全網已經是百萬、千萬粉絲量級,但在小紅書上,粉絲均未超過百萬。
從變現角度來說,小紅書對成長期的創作者更友好,但變現天花板更低。博主達到幾十萬粉絲量后,粉絲增長對廣告價格變動的影響并不大,甚至成為知名kol反倒不利于做“KOC式廣告”。
所以,在富媒體時代,以內容創作為生,希望成長為垂直領域頭部kol的職業化、專業化創作者,大都不會優選小紅書發家,更多將其作為一個分發陣地。
第二,小紅書上,爆款是重復的。
熟悉內容創作的從業者都知道,爆款內容的底層元素是相通的,也是重復出現的,比如職場、親密關系等,通常在不同平臺上會有內容、表現形式上的微創新或其他創意元素組合。比如說抖音上一些很火的劇情類短視頻,是根據知乎高熱回答進行改編和演繹的。
不過,這個規律在小紅書上呈現出一種特性,同個關鍵詞搜索出來的筆記內容即便多數比例是重復的,這些內容都有機會獲得平臺的流量推薦,成為新一篇爆款。
某MCN機構負責人曾在一次自媒體公開課中提到,寫小紅書需要的創作能力是入門級別,更依賴“編輯”思維而非“創作”思維。
在小紅書上,比較受歡迎的筆記多數是“清單類”、“合集類”、“推薦類”、“攻略類”題材,多使用生活化短語表達,這些泛知識類內容具有實用價值,但其本身更難引發公共討論以及話題出圈。而在知乎,這種泛知識體現為道理,在抖音、B站更多是見聞、談資。
綜合來看,對于普通人創作者和品牌廣告主而言,這個規律指向了一條創作捷徑;但對有信息流消費習慣的用戶來說,搜索的關鍵詞越多,越有可能獲得同類型的內容推薦,刷到“重復”的內容并不是很好的體驗。
盡管社區一直被認為是小紅書的基石,不過,從有限的個體使用經驗來看,小紅書“搜”的體感比“刷”要更好,也就是工具屬性體驗在這部分人群中優于社區屬性體驗。我是在2020年初開始對小紅書路轉粉,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日活用戶,還向不少身邊朋友推薦使用。但最近,我已經變成了周活用戶,圍繞特定問題的“搜索”式消費逐漸取代了“刷信息流”式消費,只會在有疑問的時候搜搜。和幾個從事互聯網的女性朋友聊天,發現她們也有類似的感受。
這些軟肋,也是由小紅書平權文化帶來的附加效應。
三、未來
一般來說,品牌形象代言都會有強引導性,也釋放著平臺新一年的扶持信號。
快手早期主攻“普通人創作”這一方向時,品牌廣告中的角色以普通快手用戶為主。
以2019年跨年營銷戰役“在快手,看見每一種生活”為例,雖然邀請了具有國民知肚明的明星黃渤、謝娜,但從品牌廣告片和線下為100位普通人刷街營銷來看,無用發明家手工耿、經營特產松茸的藏族姑娘卓瑪、邊走變唱的情侶小蓉大兵等普通人作為快手的“主角”,分享真實多元的生活。
而在小紅書最近發布的2022版生活指南中,劉昊然、谷愛凌作為廣告代言人,品牌廣告釋放的核心信息是“2億人的生活經驗,都在小紅書”。
這支廣告,也是小紅書在最近2年期間,第一次較為清晰地面向創作者、用戶以及行業梳理了“我是誰”以及“我有什么價值”,不是搜索工具,不是種草社區,不是年輕人社區,而是緊扣“生活經驗”,但并沒有將普通人作為主角。
聚焦于人,或聚焦于內容,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容價值觀,也會影響平臺未來的走向,不同類型創作者的投入度,用戶的體量和粘性,以及商業潛力。
總的來說,主打“實用價值參考”,以及持續優化社區生態、內容治理,仍是小紅書重要的基本功和護城河。未來的增量空間,也將取決于小紅書在變化的競爭環境中如何看待自己的優勢和軟肋。
#專欄作家#
貓毛卯帽,微信公眾號:hirollingmolly,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反文藝寫作者,苦行僧與求索者。音樂旋律中與籃球共舞,見習咖啡品鑒生,期待與大家一起成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小紅書首頁內容推送會重復,感覺優質內容量并不太多
用慣小紅書的用戶就會習慣小紅書的方式,想找什么內容搜索一下就會找到許多意見反饋,也會推送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小紅書對成長期的創作者更友好,變現天花板也更低,粉絲也相對值錢,適合素人作為發展自媒體的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