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方法論:如何找到運營抓手,把業(yè)務“抬”起來?
編輯導語:“抓手”一詞是互聯(lián)網黑話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語,但與大部分讓人云里霧里的黑話不同,“抓手”在運營工作有著實際意義,找到了正確的抓手,可以驅動業(yè)務高效運轉,拿到理想的結果;找不到抓手或者找錯了,則往往會陷入閉門造車的窘境。本文將解析運營抓手的含義和它的重要性,以及身為運營,該如何找到抓手,讓業(yè)務又好又快發(fā)展。一起跟著作者來看看吧!
一、什么是抓手?
想要找到抓手,就得先理解它到底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對于“抓手”一詞,是這樣定義的:
簡單地理解,抓手是一項業(yè)務的“著力點”,也是實現(xiàn)目標的關鍵點。想象一下,握住抓手,就會有一種掌控感,就可以把業(yè)務“抬”起來。
而在工作實踐中,我們需要結合業(yè)務的全貌思考其重要性。
如果把一項業(yè)務從宏觀到微觀,逐一拆開,會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業(yè)務,從上到下都有三個層面:
頂層是目標,是所有運營工作的落腳點,包括營銷收入,用戶增長,提升效率。
中層是策略,是對于如何實現(xiàn)目標,解決問題的規(guī)劃和思路,比如拉新促活,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精細化運營等等。
底層是執(zhí)行,是更具體的事項,比如撰寫文案,設計海報,資源位投放,商務BD等等。
所有的運營也無非是這樣,圍繞業(yè)務目標,明確已有資源,制定運營策略、達成路徑,然后一件一件事地向前推進,中間復盤調整,最后取得或好或壞的結果
而運營抓手,則介于策略和執(zhí)行之間,它是策略的降維,是確保策略跑通的手段;也是執(zhí)行的升維,讓具體的執(zhí)行工作可以始終對齊運營策略。
不管一項業(yè)務,一個活動還是一個需求,不論大小,總有抓手,大到國民級營銷活動雙十一,它的運營抓手可以歸結為平時難得的售賣折扣和優(yōu)惠;小到APP的某一條消息推送,抓手可以是吸引眼球的文案,或是與用戶相關的利益點設置。
那么,我們該如何找到運營的抓手,驅動業(yè)務高效運轉呢?
二、如何找到運營抓手?
1. 從人性切入
何為運營?
我認為,一頭連著用戶,一頭連著業(yè)務,通過種種手段和方式,讓用戶和業(yè)務之間產生某種關系,這就是運營。
而用戶,也就是人,永遠是非理性的動物。
梁寧曾在自己的產品思維課里說:
“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機,情緒就是最底層的操作系統(tǒng),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的版本號還不太一樣。人們后天學習的只是技能,都是安裝在底層操作系統(tǒng)上的,一個一個的APP。但是我們后天學習的東西,都是非常理性的,真正驅動一個人的,其實是他內在的感受,是在的情緒?!?/div>有一張流傳甚廣的“當代互聯(lián)網七宗罪”的梗圖,雖然只是段子,但也說明了一些現(xiàn)實。
好的運營,懂得順著人性做功。
這里介紹幾種洞察人性,找到運營抓手,調動用戶的切入點。
2. 激勵&福利
經濟學十大原理中有一條,“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利之所在,人之所驅,通過設置激勵手段或福利,可以大大調動用戶的參與積極性。
激勵可以是物質的,比如現(xiàn)金紅包,實體禮品,你一定參與過“掃五?!钡眉t包,或者螞蟻森林種樹的活動;它還可以是一些虛擬的商品,比如用戶裂變中常用的福利鉤子——調研報告,案例合集等網盤資料。
激勵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通過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來激勵用戶。它既可以是用戶積分或者會員等級體系,也可以是排行榜,虛擬證書;它甚至可以是一種特權,那些高價值的用戶往往會有差異化的身份標識,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算法推薦或利益分配上的傾斜。
3. 制造稀缺
因為“稀”,商品就有了價值;因為“缺”,引發(fā)了人們的損失厭惡,用戶會擔心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從而也就有了用戶動因。
不論這種稀缺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人為營造出來的,一旦稀缺出現(xiàn),人們就有緊迫感,就有想要付費擁有的意愿。而運營要做的,就是制造某種現(xiàn)象,讓用戶相信。
稀缺既可以數量上的,也可以是時間上的。比如,很多活動頁面都有“倒計時XX天”“名額還剩XX個”的字樣;很多營銷活動都會打著”搶購“的旗號,刻意限制售賣數量,搞”饑餓營銷“,通過引入競爭購買的方式,來營造氛圍,從而觸發(fā)用戶心中的“稀缺效應”,同時這種稀缺也會給商品加持,讓原本普通的東西有了一層光環(huán),更具價值感。
4. 低成本
人腦的帶寬是有限的,對于外部復雜的信息輸入,大腦總是要耗費更多的能量去處理。因此,基因決定了,人類天生就喜歡簡單的,秒懂的信息和操作。
就像《不要讓我思考》這本書中所說,“作為一名用戶,我永遠都不應該花一毫秒的時間去思考內容是否可以點擊。”
最好的案例是抖音,上下滑動的傻瓜式,讓多少用戶沉浸在“奶頭樂”中,以至于忘了時間。
所以在運營中,我們需要審視,在流程上,不要給用戶制造多余的操作阻力,讓用戶能無腦地點擊,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呈現(xiàn)形式上,不管是文案,還是海報,不要讓用戶感到有理解壓力,刪去任何無關字眼并盡量簡化。
5. 炫耀攀比
愛炫耀是人的內心渴望被關注被肯定的表現(xiàn),人們喜歡通過炫耀來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或是借以表達自己理想中的狀態(tài)。
從人類進化角度看,男性的炫耀,背后同樣存在著吸引伴侶,繁衍生息的深層動機。女性的炫耀行為,則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同樣達到吸引伴侶的動力。
每年年底,朋友圈都有一個固定節(jié)目,那就是曬“年終總結”,又或者是“年終報告”,比如網易云年終總結,微信讀書年終報告;之所以成為固定節(jié)目,在于滿足用戶內心的兩個需求,一方面,看到APP各種自己相關的行為數據和分析,感到新奇好玩,另一方面,從內容上看到了自己的有趣的一面,所以就產生了分享的動力。
6. 跟風效應
《烏合之眾》有個著名的論斷,個體組成群體后,個體擁有的智力、品質、理性全都會消失,無意識情緒占了上風,群體就變得缺乏獨立推理判斷能力,容易受人暗示而采取行動。
人們不是沒有理性的判斷,也不是懶于分析,而是心智的不安全感,讓我們覺得別人都買了這個,那么我購買這個應該不會有錯,從而降低自己的選擇風險。
在運營場景中,很經典的應用,莫過于社群運營中的轉化環(huán)節(jié),運營人員會通過“水軍”,制造轉化的繁榮假象,一張又一張的付費截圖接連甩出,一個又一個對話和問答,制造緊張氛圍,同時還有購買用戶接龍,每一個手段,都是為了驅動正在觀望中的用戶付費下單。
又比如很多產品售前頁,都有”已有XX人參與“”XX剛剛購買“等不斷跳動的字樣,一下一下,刺激用戶的感官。
以上,都是寫在基因里的人性特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下用戶類型越來越細分垂直,每一個圈層內容的用戶,都有各自隱秘的痛點和情緒,比如專屬的回憶,某種的困惑,強烈的憎恨等等。如果能捕捉并激發(fā)這些情緒,引起用戶共鳴,則可以成為引爆傳播的運營抓手。
7. 深入用戶場景
除了從“人”本身找答案,“人”和外部世界所發(fā)生的關系,也是運營的突破口。我們叫它“場景”。
所謂“場景”,就是用戶+時間+環(huán)境+行為或狀態(tài)的要素組合,也是就說,什么人在什么時間段什么環(huán)境下可能會有什么樣的行為或者處于某種狀態(tài)下。
這四個要素可以拆解開來:
用戶有千面,界定越清晰,就越容易找到可以擊中他們的點。
這四要素中的每一項都可以細化成更多項,也就產生了更多的場景,單一的場景并沒有意義,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挖掘并找出某個場景下用戶的真需求。
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分為五種:
- 生理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
- 安全需求:包括人生安全、健康保障、資源財產所有性等;
- 情感和歸屬需求: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互動等,如愛情、友情;
- 尊重需求:人人都希望個人能力獲得認可,包括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 自我實現(xiàn):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有的需求是明確的,顯性的,而有的需求,用戶自己也無法察覺,就像喬布斯所說,“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東西,除非你拿到他面前?!边@就需要我們深入場景,甚至成為用戶。
而無論哪一種需求,都可以有解決方案,由此,我們也就找到很多運營上的切入點和抓手。
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當屬各類APP的消息推送——總是會基于當下的時間,用戶所處的地點,推測用戶的狀態(tài),恰當地推送某條信息,?比如——
- 某音樂APP:基于時間的推送,比如深夜容易emo的時刻,推送安靜,有點憂郁的歌單;
- 某外賣APP:臨近中午,推送外賣優(yōu)惠券;下午,則是茶飲相關的信息;周五,推測你可能準備和同事外出聚餐,介紹幾家本地的餐館;
- 某招聘APP:金三銀四求職季,不僅提醒你投簡歷,還有提供“面試指導”和“簡歷優(yōu)化”的付費服務;
過去,是用戶需要主動尋找所需的服務,并自行判斷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基于場景做運營,就是主動推送并觸達。而這其中就有大量的運營抓手,大有可為。
8. 拆解數據指標
找到運營抓手的第三個方法,是拆解數據指標
工作中經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老板提出了一個業(yè)務目標——
- “這個月要拉到20萬用戶?!?/li>
- “要盡快讓ROI為正。”
- “APRU值下一階段需要達到16元。”
- ……
然后呢?然后就沒有了。
很多運營人面對這樣的情況,經常感到一片空白,無從下手。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說
“如果你無法度量它,就無法管理它?!?/div>不論是從零到一起盤一項新業(yè)務,還是提升一項既有業(yè)務,首先要做的,是必須摸清每項業(yè)務背后的構成及其之間關系。
著手做的第一步,就是拆解數據指標。將宏觀的業(yè)務目標,逐級拆解成一個個更具體數據指標,形成一個數學算式,從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待提升的指標,而這些指標背后都有一些影響指標的關鍵事項,找到了它們,就找到了運營的抓手。
業(yè)務各有不同,有增長,有變現(xiàn),有用戶生命價值最大化,但不管形態(tài)如何,拆解的邏輯是相同的,一般而言常見的有兩類:
9. 乘法式拆解
算式 X=A*B*C
X是需要提升的數據,ABC是拆解后的關鍵指標。
乘法式拆解又可分為兩種不同的拆解方式——用戶路徑拆解法和數學邏輯拆解法。
10. 用戶路徑拆解法
前文提到,運營一頭連著用戶,一頭連著產品,而運營就是讓用戶和產品發(fā)生某種關系,比如點擊、瀏覽、留存、付費、流失等等,這個流程中,用戶行動的每一步連起來,就是用戶路徑。凡是運營,必有用戶路徑,而其中一定會產生種種行為數據。
同時,每向前一步,都必然有一部分用戶流失,這個整體數據,就叫“數據漏斗”。我們找到數據的可提升之處,并繼續(xù)拆解,找到其中關鍵項,就是我們要找的“運營抓手”,就能更好驅動指標提升和達成。
這里以某訓練營課程為例,從前到后,從用戶看到招募頁,到最后付費購買課程的整個用戶路徑,可以簡單歸納為下面這幅圖。
課程付費用戶數=售前頁瀏覽人數*售前頁點擊率*加好友率*進群率*學習率*群內付費率
我們找到其中數據較差的部分,假設是售前頁點擊率,也就找到了可提升數據的運營抓手,進一步思考:
- 整體頁面設計是否合理且突出重點?
- 文案有無足夠的吸引力,還有沒有進一步優(yōu)化的空間?
- 頁面設置上,打開速度是否夠快?
- ……
對照上面的公式,在其他幾個因子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只需要把售前頁點擊率提升兩倍,則課程轉化人數,也就提升了兩倍。其他的因子也是同理。
11. 數學邏輯拆解法
顧名思義,即通過簡單的數學邏輯判斷,拆解其中指標。
還是這一款訓練營課程,現(xiàn)在目標是銷售額提升兩倍,我們通過判斷,可得出簡單的公式:
銷售額=付費人數*客單價
繼續(xù)拆解,可以得出二級公式:
銷售額=訪客數x轉化率x客單價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xù)拆解出三級,四級公式,限于篇幅就不繼續(xù)了。
那么這時候“運營抓手”也就出來了,提升訪客數/轉化率/客單價三者其一,就可以提升銷售額。
12. 加法式拆解
算式:X=A+B+C
如果一項業(yè)務涉及到不同的品類和來源,那我們可以采用加法式拆解法,將整體業(yè)務,按某個相同的邏輯,拆解成一塊塊更小的組成部分。
假如還是這一款訓練營課程,想要提升課程總體收入,按加法式拆解,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課程總收入=新用戶收入+老用戶收入
選擇其中提升潛力的用戶類型即可。我們還可以繼續(xù)細化拆解:
課程總收入=新用戶流量*轉化率*客單價+老用戶*續(xù)保率*客單價
如此就完成了整個課程總收入的拆解,選擇其中一個做功,便可提升整體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兩種拆解邏輯并不是孤立的,兩者可以融合使用。
有了這樣的公式,就等于有了一張行軍打戰(zhàn)地圖,該去哪,怎么走,都有憑據可依。特別是在紛繁冗雜的運營工作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理清思路,錨定前行的方向和目標,
三、寫在最后
從“人”“場景”“數據”三個角度切入,就是找到“運營抓手”的方法。當然,真正的運營實戰(zhàn),面對的情況遠比文中的案例更加復雜,但是無論東西南北風,只要抓住核心的三要素,就能找到解決之道。
本文由 @林嘉誠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666
結構化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