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別自欺欺人!

0 評論 5321 瀏覽 2 收藏 17 分鐘

PC時代的絕對利潤掌握在CPU上,我國科學家好像還研究過很久,立志打破帝國主義的壟斷。印象中出過龍芯什么的,并沒有看到市場的真實驗證。而現在出CUP已經晚了,不管是PC端還是移動端,真正的比拼已不是運算能力的高低,而是平臺的競爭。

多數產品,如果加上移動化布局的概念即如虎添翼。手機雖然在科技上難有突破,但它從大哥大時代的土豪專屬奢侈品已經普及到現在任何人身邊的必需品,它從僅僅滿足通話短信功能上已經過渡為一臺強大的智能終端。它的參數已經過剩,作為社會鏈接設備足矣,唯一的興奮或許只有殺價。

競爭乏力則眺望另一塊的生意,可穿戴設備便迎來了聚焦。無數期待套利的生意人推波助瀾,消費者也需要這種高潮來達到激情的平衡。但這似乎并不是“大風吹”,除了概念性的東西滿天飛,晴空依然萬里無云。

一,要研究富人群體,而不是面對屌絲。

我覺得任何產品都是相通的,不是功能上,而是發展上??纱┐髟O備畢竟屬于一項創新性產品,它不是必需品而是可替代品。

記得幾十年代初期,“大哥大”不僅想一塊磚頭一樣笨拙,而且只有基本的通話功能,網絡還不是很好,但價格至少在1萬塊以上。當時的1萬頂的上現在的多少萬不去計算。但“大哥大”那是在生意人以及富人群體里面流行,他們享受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支付產品費用,提出產品需求,讓產品不斷完善。

但你可以觀察到的是,今天無論是手機也好汽車也好,在20年前,他的流行群體一定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而在當時的那個時代,這些東西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只有已經解決溫飽并擁有享受資本的人,會使用可替代品的產品,并提出真正的需求,讓產品走得更好。以致最后需求穩健增加,企業真正投入,市場機制發揮效應,產品最終走向通路人群。

就我個人的眼界,目前看到佩戴可穿戴設備的這些人群,都是一些企業VP級別高管??纱┐髟O備的產品賣點就現在而言更多的是關注健康。按照經濟學原理的成本核算,年薪10萬的人和年薪100萬的人,時間的概念是一樣的,健康的指數是一樣的,但時間使用的成本和健康要求的成本一定是不同。

24小時的火車路程飛機需要2個小時就搞定,但比火車貴1000元。如果一個日薪300的人做火車,那他實際是賺到700元。但如果日薪換算超過1000元的朋友也去做24小時火車,那他賬面上是賺了1000元,實際上一定是虧損的。

也就是說,先富起來的群體和還在奮斗中的人,他們對享受的要求是大大的不同。但畢竟市場是通路的天下,要想降低成本,必須要有巨大的銷量支撐。大陸缺乏優秀的科技創造案例,但從來不缺賺快錢的通路二道販子。

即使這個時間點移動終端已經稍微疲憊,但還是有很多需要探索挖掘,并且人們基本的鏈接(溫飽)需求已經解決??纱┐髟O備這種革新性產品現在這個階段,去盯著通路的人群,貌似為時尚早。

而從產品的定價就可以鎖定其消費的人群,我真不知道一款定價在1000元以下的搭載著安卓優化系統的產品,它的未來具備怎樣的想象力,有怎樣的需求和利潤支撐讓產品能推陳出新,并且不斷優化自己。

我跟一位最近國內風頭非常勁的智能手表創始人在聊過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我的這個產品定價已經夠貴的了(1000以下),還不可以嗎?不好意思,不是說按照你的這個定價去拔高,而是要你針對1萬元的需求,去開發真正能夠得到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群所認可的產品。

美國一直是科技的引領著,國內TMT行業更是喜歡關注美國,一旦發現什么在美國流行的東西,立馬就組隊在中國復制。就美國的可穿戴這杯看,真正帶來開始的震撼是GoogleGlass的出現。

我有次大會碰上雷軍,問過他對可穿戴設備的看法。他提到GoogleGlass,指著同行的張宏江博士其有用過。但那個東西可以戴兩個禮拜,要是一直戴下去,目前仍然受不了。

即使就GoogleGlass來說,其吸引的群體,也是抱著對酷的追捧等獵奇心態。當帶上GoogleGlass以后,你仿佛有一種即將要變身鋼鐵俠的感覺。這種感覺每個人都不排斥,但它目前看一定不是持續的。且通路人群還在想著房子怎么買得起,他做不了鋼鐵俠。

就目前拿到投資的一些國內智能穿戴設備,多將精力投入到手表上。且一出來就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噱頭。什么世界最薄,世界第一款。我雖不是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但肯定說是,草根通路人群,也不是這種噱頭的需求。

手表現在本身就已經不是必需品,通路人群如果緊緊需要帶手表顯示一下自己的時間觀念,天梭或歐米伽等品牌完全匹配需求,且搭配更加協調。如果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專業的電子表亦是其第一選擇。而面對醫療等數據收集,血壓測量等專業醫療腕帶設備,早就開始普及,適用在專屬的醫療人群中。

如果智能設備僅僅是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領域,它很可能是被硬著推上戰場,但實際根本沒有機會。那些定價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實際能夠解決什么問題,它的真正擁捧人群在哪里,亦是沒有很好解釋,更沒有足夠支撐的持續力。

當然,一定是針對需求去開發產品,然后根據價位段的市場比拼,去定價銷售。你不可能拿一款500元的產品,硬了拉到1萬元的定價去賣。至少在科技市場,任何東西都可以模塊化的領域,這種品牌溢價很難呈現。

簡單一個設想:找到近年來上了福布斯富豪排行的前100位大陸富豪,深入了解其需求,開發出一款產品來,定價肯定不是問題,主要是讓這些富豪認可這個產品?;蛟S,一段時間后,后面的一些富豪開始跟進消費,然后順延下來。

手機能夠普及是因為它的所有零件都標準化了,拼湊兼容即可,后面是平臺開發。但智能設備是一片蔚藍,基礎的東西是相當不完善。而且針對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從高端人群開始開拓顯然更匹配一些。

二,它不需屏幕,是一個終端數據收集。

如果你不是一個可以與外界隔絕的人,你的家里應該有的是電視,PC,筆記本,平板,手機等屏幕。你每天隨處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屏幕,上不了網的事情也不是大概率事件。那么,我一直疑惑的是為什么還有一些公司去不停的研發各種智能設備的屏幕,甚至喊出要代替手機出行。

手機的APP無法查閱天氣情況,手機的新聞閱讀體驗會比一塊火柴盒大小的屏幕要差?甚至如果你的wifi密碼是數字加字母加字符的話,在一塊火柴盒大小的屏幕上,你的手指到底有多風騷才能把這個wifi密碼輸入到你的智能手表上去?

所以,除了眼鏡以外,可穿戴設備似乎并不需要一個屏幕再去給消費者提供視覺服務。

還是如JawboneUP,它是一個手環,但就目前的普及度來看,其做得應該算是佼佼者。UP戴在手腕上,收集著主人的睡眠質量,卡路里攝取量以及運動量等數據,你通過對接手機的APP,就可以查看到這些數據。

這些數據的展示,在一個大屏幕下會更細微和直觀。本身的智能設備則應該作為一個數據收集終端,但不要再配上一個屏幕。因為你不可能比手機的屏幕體驗更好,且手機上也容易讓客戶產生社交分享。

我們沒有必要再去稀釋客戶的精力,去研究穿戴設備的屏幕。它的未來一定不是手表這么簡單,而是讓使用它的人更加了解自己,以便做出合理的時間資源配置。它只需要做一個功能性產品,把工業設計的外觀弄得足夠棒就好。而一些數據的反饋,則可以交給手機和電腦去體現。

從產品營銷角度看,還在想著靠一個產品通殺市場的品牌,這個時候必定還沒有到成熟的時機?;蛟S智能腕帶是你最棒的產品,但腳帶以及耳環和指環就不一定是。所有能佩戴在身上的,可以作為裝飾物品的都可以衍化為智能穿戴設備。而在一個時機還沒有完全成熟,且需求不是特別明確的情況下,一撮而就的產品并不具備這樣的土壤。

而比如說盛大旗下的果殼電子,針對1999價位段開發的智能手表產品,在價位段上顯然是有主動的。果殼電子的營銷鋪天蓋地,但1999的產品定價應該可以支撐其繼續研發的利潤。但面對通路人群,顯然可以再去遐想的不會太多。

而認真細看果殼電子還沒有發力的則是其有布局的兩款手機產品,應該屬于順勢銷售。但新時代的銷售一定不是單一產品的成本獲取利潤,這也一定不能抓住個性化彰顯的客戶。而如果讓智能設備變成一個個人自身數據收集的終端,配合手機或者PC的運算來顯示,這或許又另有一番看點。

手機現在隨便到廣東的一個工廠組裝,貼個牌就可以出來。但做智能設備的朋友是否考慮去布局一下。因為你一個手表或者一個手環的力量實在太弱,客戶是形不成深入的鏈接。三星在note3發布后順勢發布了Gear是一種順延,Gear在所有做可穿戴設備的人眼中,多是一個雞肋性產品。但從操盤的角度看,三星Galaxy系列的拉力會讓這款小弟產品,即使丑陋無比也能有相對很好銷售。

但三星畢竟是那么龐大的一個王國,且Gear嚴格意義上說只是一個預測性旗子罷了。所以,真正智能設備的研究,特別是可穿戴設備,還是不要去研究用怎樣的屏幕,怎樣讓客戶更好鏈接wifi去瀏覽新聞。這些都是重復的需求,而穿戴設備的魅力在于,它將開啟你對自身更深層的了解,以便得到更好的個性化服務。

三,做品牌,做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布局。

品牌亦是不同的人群,通過不同的體驗,聚集起來的一種歸屬感。而時代的變化,享受更是開始多種多樣。你用解決溫飽的思想去開拓個性化的群體,必然難以適應。

谷歌Glass三星Gear就不用說了,本身有很強大的品牌做后盾。Jawbone一定有國內的朋友不了解,其也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藍牙設備設計制造公司,JawboneUP僅僅是其一個產品而已。

而前段在Gear發布日,王峰主導的T-Watch(主打世界最?。┲悄苁直?,在微信殺價行動效果貌似不錯。我當時是沒有什么興奮的,世界最薄并沒有解決太多問題。但真正的觀察到土曼的公司后,發現其好玩的其它電子設備還真不少,手表或許就目前看只是其一款明星產品而已。觀察土曼的產品你會發現他們亦是一群對設備要求極高的人,近日亦是引來了歌手胡海泉的投資。

如果移動化的社會,手機有絕對的標準,那么在功能化的世界里,智能設備依然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可言。社會化的風潮能夠突然聚焦在某一個熱點,推高某一個產品,但那并不能證明持續性。

而真正的去經營品牌,凝聚品牌,或許能讓智能設備的開發更順暢一些。就上一節的觀點看,智能設備應該開發的是多種多樣的產品,針對不同的需求。而只有品牌的構建,才能在客戶購買的最初期,解決對一個新產品的信任問題。

你可以開發腕帶,腰帶,皮帶,項鏈,耳環,但一定要樹立起一個品牌,用品牌的力量去召喚客戶。在這種無限散漫的市場內,一個熱點很容易創造,同樣也容易消退。針對客戶的需求,研究專屬的產品,亦是持續的關鍵。

當然,滿篇的文字,視乎在詮釋著對現有大陸研發的可穿戴設備的不信任感。但從產品的角度看,目前確實沒有理由證明通路人群,有明確的需求去消費可穿戴設備。

而只有針對先富起來的那部分的需求研究,去針對專屬的產品。在精英人群里流行開來后,經過不斷的推陳出新,或許有一天才能通路。但即使是通路起來,手機仍然是必需品存在。穿戴設備或者并不需要再加上一個屏幕去詮釋什么,它只需要不斷的滿足各類小眾需求后,樹立自己的品牌即可。

功能化產品的可穿戴設備視乎踩到了風火輪,但實際仍然沒有真的大浪來襲。毫無標準化的市場本身就是一片混亂,注定難以期盼一劍封喉的產品。所以,僅從對海市蜃樓的眺望,而踏上發現的旅程,這是勇者的智力游戲。

 

 

源:i黑馬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