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刀”虛假筆記,小紅書急于擺脫“種草”困局
編輯導語:小紅書又一次向虛假筆記“揮刀”,這次將刀口對準通告平臺和MCN機構。本文根據近日小紅書對多家MCN機構以及通告平臺的訴訟情況,對小紅書“內容+電商”的運營模式進行有效性分析。其中包括此次小紅書打擊灰產營銷、整治“內容”亂象、未來營銷的前景等方面,推薦感興趣的童鞋閱讀交流。
不久前,小紅書正式對云媒易、群量、盛世麒麟等3家通告平臺和MCN機構提起訴訟。小紅書方面表示,這些機構從事“代寫代發”虛假種草筆記的業務,幫助商家及博主進行虛假推廣,對平臺內容生態和平臺信譽造成極大傷害,同時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
為此,小紅書要求上述機構立即停止針對小紅書的虛假推廣交易等行為,并賠償小紅書經濟損失1000萬元,賠償金將用于平臺虛假種草治理。
小紅書通告接單平臺
這并非小紅書的第一次“揮刀”行動。早在1月份,小紅書就對微媒通告、成寶、南京貽貝等4家通告平臺和MCN機構提起過訴訟。去年小紅書還接連打擊了多家品牌營銷“虛假筆記”等。
而這一切的背后反映出,小紅書正在嚴格治理虛假種草,且重視程度“空前絕后”。
一、小紅書決心斬斷灰產營銷
在這次決定起訴通告平臺和MCN機構之前,小紅書已經針對不同的虛假筆記內容,有過數次“大整治”。
Morketing了解到,在2020年9月23日,小紅書就啟動了“啄木鳥”計劃,針對虛假推廣行為進行專項打擊,項目啟動首月就處置賬號7383個,筆記21.3萬篇。
隨后,2021年12月,小紅書啟動新一輪“虛假營銷”治理專項,首批29個涉嫌虛假營銷的品牌被封禁。在小紅書平臺內容搜索多芬、半畝花田、老金磨方等品牌名,都顯示“該品牌涉嫌虛假營銷,相關內容不予展示”。
而小紅書對品牌發布的虛假內容進行治理,其實背后是“越來越多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決策前,都會瀏覽小紅書的筆記,以此來進行產品分析”。
甚至網上流傳著這樣的新品牌傳播公式,“5000篇素人小紅書筆記+薇婭、李佳琦直播間+1000篇知乎問答”,就可以成功被外界看見。
特別對于急缺流量曝光的品牌來說,開始鋌而走險,通過外部中介平臺和接單平臺,以產品置換和現金結算的方式尋找大量的素人,在小紅書平臺一次性鋪設大量的虛假營銷內容,往往很多素人連產品都沒有用過,就分享種草筆記,促使內容極具誘導性。
除了中介平臺和不合規的品牌營銷被打擊,醫美機構也是“難逃一劫”。
自2月17日起,小紅書會分批次取消包括醫美機構、醫美平臺和醫美服務商等在內的共計216家私立機構的認證。并最終處罰違規賬號16.8萬個;處置了違規筆記27.9萬篇,其中下架站內涉嫌營銷引流的醫美筆記14.2萬篇。
可以說這是小紅書有史以來最大力度、最嚴格的醫美專項整治行動。
這兩年多,數次的治理行動,也表明“虛假種草”的治理是一場持久戰,亦是小紅書不能輸的戰爭。
二、從“種草”到“拔草”,還有多遠
從小紅書自身來講,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筆記種草的屬性,已讓小紅書成為了現在影響新一代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重要平臺。目前小紅書目前月活用戶超過2億,其中超7成用戶是90后,估值攀升至200億美元。
但美好之下,也有隱憂。對于內容平臺來說,惡意營銷內容、虛假信息、“黑醫美”亂象等灰產內容,這些如同平臺的“雜草”一般,需要定期來清除,不然這部分“雜草”就會肆意生長,最終影響整個平臺的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
整治背后,其實也是對小紅書平臺未來盈利能力的考量。
擺在平臺治理者面前的首要問題:什么是“種草”內容?什么是真實的內容分享?什么又是商業廣告?
但在小紅書上,真實內容和廣告的區分界限模糊,甚至因為有虛假種草筆記的存在,導致很多用戶看完內容,被引導到電商平臺交易后,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也有以前一些小紅書的忠實用戶表示“以前買東西,都參照小紅書推薦來買,現在感覺越來越不可信,可信任度直線下降”。
再加上,在《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到“互聯網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能夠使消費者辨明其為廣告”。
可以說,小紅書的整治行動,本身事關平臺生存。另外,整治完后,小紅書該如何發展?
根據《 2021年小紅書品牌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小紅書的收入主要由廣告和電商兩部分組成,二者的份額占比分別為80%和20%。
一方面,在廣告收入面前,電商的占比很小,廣告才是小紅書增加收入的重頭。
為了禁止品牌、廣告主與達人的“私下交易”,導致平臺沒有收入。小紅書在2019年1月推出“品牌合作人平臺”,品牌方、內容機構、博主在這個平臺上交易,等于是雙方的內容撮合交易平臺,2021年1月該平臺更名為“蒲公英”。根據協議內容,小紅書會從交易商單中抽取10%的服務費。
另一方面,整個互聯網環境,以及各大平臺戰略布局,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電商閉環生態”。即將創作者與品牌的合作引導到官方平臺完成,用戶從“種草“到“拔草“環節都可以在小紅書主站完成,這幾乎每一個內容平臺夢想,實現“閉環生態”。
比如抖音早就斬斷外鏈,直播帶貨交易通過抖音小店來完成;快手前幾天也是宣布斬斷淘寶、京東外鏈,采用快手小店完成賣貨交易;B站也在直播間上線“小黃車”功能,讓用戶能邊看直播邊下單購物。
為了跑通“種草+電商”的形態,雖然小紅書電商多次變陣,但就是收入占比提不上去。小紅書目前更多還是在完成內容價值,用戶因內容來到小紅書平臺,完成內容獲取后,最終的交易環節還是回到傳統電商平臺,比如淘寶、京東等平臺完成交易。
為此,小紅書很早之前就成立了“小紅書福利社”,這塊業務主要是做跨境電商,但后來因為跨境電商供應鏈不完善等問題,網上也充斥著大量關于“小紅書福利社”產品的真假討論,后來小紅書作了戰略調整,2018年6月,撤下了電商業務。
但小紅書的“電商夢”還在繼續。2019年2月,小紅書將獨立的電商部門中的“三方電商”業務并入社區品牌(商業化)體系,自營電商業務依舊還存在小紅書APP的重要位置上;2020年,在直播電商最火的時候,小紅書順勢而為將直播中加入商品鏈接功能。
然而時至今日,電商仍是小紅書最大的挑戰。
三、在小紅書上,還值得做品牌營銷嗎?
面對灰產行為,小紅書的數次整治行動,不僅是打擊了惡意營銷者,甚至有媒體報道,一些創作者也在這次行動中被“誤傷”。
原因是小紅書對于沒有走官方平臺報備的合作內容,還有商業推廣內容的判定標準較為模糊,比如探店內容、開箱測評內容、好物推薦內容,這里面會涉及到有沒有收商家費用、有沒有收品牌費用、產品是否是自己買的等問題。
因為這些交易,小紅書平臺無從知曉,所以就會導致,經常有一些創作者探店、開箱、好物推薦的內容,在發布后被“限流”。
那么,當前擺在創作者、品牌等面前,小紅書的品牌營銷還值得做嗎?
一位從事電商直播帶貨的人士向Morketing透露:“對比其他內容創作平臺,小紅書可能是對普通創作者比較友好的平臺了,抖音上幾十萬粉絲的價值甚至抵不過小紅書上幾萬粉絲的價值,甚至很多中介推廣公司,只要你小紅書有上萬的粉絲數量,就能接到推廣需求?!?/p>
從內容創作行業流傳的鄙視鏈來看,平臺粉絲價值排序是,微信公眾號>小紅書>B站>抖音>快手>知乎>微博。足以可見,小紅書的粉絲價值排在前列,而粉絲價值越高,博主收入也就越高。
小紅書官方層面也開始意識到引導創作者、品牌在小紅書上正確的“營銷姿勢”。
在小紅書商業生態大會上,小紅書CMO之恒提出“我們的商業化愿景是助力每一個好產品生長”,隨著更多生活方式的破圈,小紅書正從商業角度探索多元生活方式。
于是,Morketing看到“大整治”的同時,小紅書在商業化層面做了新的升級,對外發布三階段營銷方法論,平臺將營銷分為內容摸索期、聲量提升期和心智打造期。
比如在內容探索期,要注重產品賣點、素材等;在聲量提升期,要在細分賽道內持續深耕;在心智打造期,要具備品類賽道爭先實力。這些小紅書營銷方法論,正在普及給創作者和品牌們。
四、結語
如此來看,對于此次小紅書對灰產營銷的重拳出擊,證明了平臺內容自我凈化的能力,但也側面印證小紅書在內容與電商之間的“搖擺不定”,本身以“種草”出圈,但平臺商業化進展,又困于“種草”之中。
總之,小紅書要繼續構建“內容+電商”的模式,就必須要厘清“種草”與商業推廣的內容邊界,并且公布清晰的標準,加大在電商基礎設施上的投入,若沒有這個基礎,小紅書從“種草”到“拔草”,距離依舊還很遙遠。
作者:Toby Lu,微信公眾號:Morketing
本文由 @Morketi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幾年前小紅書上月入過百萬、二十歲開蘭博基尼的帖子鋪天蓋地,整改以后雖然好一些,但是營銷風興起
平臺粉絲價值排序是,微信公眾號>小紅書>B站>抖音>快手>知乎>微博,知乎的粉絲被拍到這個位置我很不認同,從我多年經驗來看,知乎粉絲含金量應該是最高的,在知乎上想要擁有1萬粉絲都非常困難,大概是文人相輕。
確實可以整治一下,一搜索相關內容全是廣告營銷
不僅是小紅書,大部分的新媒體app都需要政治一些虛假信息,以免欺騙消費者。
像我們做評測的一點流量都沒有……也是醉了
笑死我了,又想起去年的小紅書翻車事件,實在是,牛!是該好好整頓了
小紅書、抖音現在都很少去刷了,基本都是假推廣,假測試
小紅書、抖音、B站都有假種草,太難了真是。買東西都找不到參考
到處都是廣告都是托真的讓人很難相信小紅書了,趕緊徹底整治吧
就應該這樣重拳出擊,平臺自我整治才能讓更多用戶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
啊啊啊啊,不得不說,現在的小紅書還真的是挺讓人心寒的呢,之前一直都還挺喜歡看的,但是現在好多都是廣告,甚是氣人。
我也是,每次想要購買商品時,都會去小紅書搜索一下,也無功無過吧
大眾點評是不是也該清理一下
只能說一句“干得漂亮!”太多的虛假不僅容易造成用戶信任感缺失,也影響平臺的形象,與其定位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