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的“流量密碼”從何而來?
編輯導語:《甄嬛傳》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甄嬛傳的流量密碼究竟從何而來?如果你對此有疑惑的話,不妨來看看本篇文章的作者究竟是如何解答的吧,推薦想要了解如何增長流量的群體閱讀。
近幾年,社交媒體及短視頻平臺定期會掀起一股“文藝復興”風潮來對一批經典影視劇進行溫習,而被稱為“宮斗劇天花板”的《甄嬛傳》可以說是互聯網的流量洼地。《甄嬛傳》播出至今,豆瓣評分高達9.3分,它不僅是一部經典影視劇,更是如同人們桌上的一道精美菜肴。
北京冬奧會與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雪容融”跳舞視頻,被網友戲稱與“冰上飛燕”安陵容深神似,微博話題#雪容融的容不會是安陵容的容吧#累計閱讀量達到1.9億,《甄嬛傳》與冬奧會的這波夢幻聯動再次穩穩拿捏了“流量密碼”。
而在互聯網平臺上,對《甄嬛傳》的細節如數家珍、進行二度創作的“甄學家”們,更是加速了《甄嬛傳》的病毒式傳播。頻頻刷屏,十年不衰,《甄嬛傳》這部現象級影視劇究竟具有怎樣的流量密碼呢?
雪容融與安陵容的夢幻聯動(圖源網絡)
一、多樣載體:《甄嬛傳》的網絡二次創作
互聯網時代下,社交可供性大大提升了用戶與影視劇的互動,用戶從“被動觀看”逐漸走向“主動創作”,熱門影視劇的二次創作熱度空前繁榮。社交可供性是媒介可供性理論框架之一,主要包括可致意、可傳情、可協調和可連接四個方面。[1]綜合來看,用戶對《甄嬛傳》的二次加工創作,可大致分為以下類型。
1. 劇情解說
劇情解說類型以短視頻的形式存在,最早起源于2015年谷阿莫“X分鐘帶你看完X電影”系列解說視頻,其主要是運用剪輯技術對影視作品進行解說,具有較為強烈的風格化和主觀性特征。解說類短視頻的關鍵是提取精華,保留重要場景的原聲與原畫面,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情節。
對于《甄嬛傳》(共76集)這類劇集較長的影視劇進行解讀,可以節約受眾的時間成本,極大滿足受眾需求。除劇情提要解說外,也有部分自媒體偏向于對《甄嬛傳》細節進行深挖與解讀,比如視頻博主“辣醬陳小寶”對《甄嬛傳》劇中的端妃、葉瀾依、浣碧等經典角色的深度解讀與吐槽。
《甄嬛傳》解說片段(圖源抖音)
2. 素人翻拍
隨著短視頻不斷向垂直領域發展,經典劇集的素人翻拍視頻大量涌現。大眾化的短視頻創作者以傳統經典影視作品為基礎進行二度創作,將曾經紅極一時的連續劇、電影等影視題材的作品融合全新的場景、表演形式、剪輯特效。在此過程中,這類翻拍還會配合段子、表情包、顏文字、網絡流行語等新興網絡元素,以惡搞、戲謔、扮演等方式進行表演。[2]
素人翻拍大多選擇宿舍、家庭起居室等日常生活場景,服裝道具也較為簡陋,成本較為低廉,因而具有可模仿性、心理接近性。例如,視頻博主“四阿哥li”就以幾個男生翻拍《甄嬛傳》經典橋段走紅網絡。
3. 音樂剪輯
音樂剪輯類短視頻也同樣具有低成本性、草根性和易傳播屬性。部分短視頻以“皇上&甄嬛”“甄嬛&果子貍(允禮)”等CP為情感故事主線,搭配音樂進行創作。也有部分短視頻以音樂為主線,使得劇情充分貼和音樂歌詞本身進行創作。
例如,“一只花栗鼠”將周杰倫歌曲《陽光宅男》與《甄嬛傳》情節進行了融合改編創作。熱門音樂、應景音樂與《甄嬛傳》視頻內容的聲畫結合,不同符號的碰撞會產生獨特的搭配效果,從而吸引了網絡用戶的觀看、傳播。
《陽光宅男》MV《甄嬛傳》版本(圖源抖音)
4. 彈幕段子
彈幕是對劇情的即時評論,現階段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即興創作的段子。例如,劇中皇后得知甄嬛在甘露寺有了身孕后,彈幕出現“您的墮了么訂單已經超出配送范圍”;祺貴人、安嬪與皇后一同講話時,用戶發表了“不孕不育三人組”“安祺拉三人組”的評論,其將影視劇與現實世界相結合,由此產生了多元情境疊加的趣味性效果,極易形成病毒式傳播。
同時,用戶通過發布實時彈幕進行“身體的非物理在場”的屏幕空間互動,有效延展了影視劇的意義空間和交往空間,縫合了用戶與影視劇之間的天然距離。廣大用戶以彈幕惡搞、吐槽等方式解構劇情,將自我與劇集融為一體,使得《甄嬛傳》生發出更加豐富多元的意義。
《甄嬛傳》彈幕評論(圖源網絡)
5. 表情包
表情包是網絡文化的主要載體之一,呈現出強烈的草根性和娛樂性,作為網絡交流過程中的形象再造,具有搞笑、惡搞、調侃、諷刺等多種類型。2021年中國青年報的調查數據顯示 ,87.41%的大學生經常使用表情包,有60%的大學生認為“沒有表情包就失去了靈魂”。[3]
現如今,除了基本的表意功能,表情包被賦予了更多文化屬性,某一類表情包的應用會折射出某一類群體亞文化的特點。網友依照復雜的交流語境對于《甄嬛傳》進行多種組合,消解了圖形的原有意義,賦予其新的含義。相關表情包的廣泛使用、傳播,也賦予了《甄嬛傳》新的生命力。
《甄嬛傳》表情包(圖源網絡)
二、核心人群:“為愛發電”的網絡趣緣群體“甄學家”
隨著媒介技術的更迭,互動性強的社交軟件使得人類社會“重新部落化”?!罢鐚W家”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趣緣群體,由邊緣逐漸走進中心,這是影視劇與青年亞文化不斷破壁的必然結果?!罢鐚W家”最早來源于豆瓣小組,主要是指N刷《甄嬛傳》、對劇情及細節都了如指掌的網絡群體。
《甄嬛傳》豆瓣小組(圖源網絡)
正是這類核心人群的存在,《甄嬛傳》的二次創作和網絡傳播有了源源不斷的推動力?!罢鐚W家”的存在,既促進了影視文化和網絡文化的融合,也反哺了影視劇產業本身。樂視視頻APP數據顯示,《甄嬛傳》的月度播放量均在千萬量級,平臺累計播放量已超124.3億次。[4]
“甄學家”群體具有鮮明的行為特質,這在二次創作過程中充分體現,這些特質促使《甄嬛傳》在網絡中得以不斷衍生、經久不衰。
1. 拼貼
約翰·菲斯克認為,“拼貼式一種即興或改編的文化過程,將其包含的行為、符號等轉移到具有差別的價值系統與文化背景之中,以此獲得新的含義”。[5]“甄學家”將影視劇的各類圖文元素從原有語境中抽離出來進行母本拼貼,重新賦予其新的意義。
他們出于熱愛、興趣和創作快感,會對《甄嬛傳》進行“八倍鏡”式觀看,對劇中經典表情進行解構并搭配網絡語言加以“梗化”重構,以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以《甄嬛傳》為素材的五花八門的網絡表情包,便是這種拼貼手法的產物。
2. 戲仿
戲仿主要是運用夸張的手法來表演主體的立場、語氣、動作,刻意營造出一種戲劇效果。互聯網的匿名性激發了用戶的自我表露欲望,尤其是互聯網的高接受度和文化包容性,為“甄學家”提供了更多自我展露空間。
例如,《甄嬛傳》“滴血驗親”片段中甄嬛驚險過關,成功扳倒祺貴人、挫敗皇后陰謀,這一精彩橋段被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和“甄學家”大量翻拍。“甄學家”通過表演,可以暫時脫離現實,代入角色狀態,獲得身心上的滿足感、愉悅感。
《甄嬛傳》“滴血驗親”表演片段(圖源抖音)
3. 狂歡
巴赫金的狂歡化詩學理論認為,狂歡包括脫離體制、脫離常規、對立的婚姻、粗鄙化狂歡??駳g注重詼諧化,其與統治階級的官方文化相對立。“甄學家”對《甄嬛傳》進行的二次創作,皆具有插科打諢、調侃的性質。
比如“有了額娘,弘歷就不再是沒有額娘的野孩子了”的臺詞被改編成“有了弘歷,額娘也不再是沒有兒子的野額娘了”,彰顯出參與者獨特的個性化風格和創造力,呈現出人性的快樂和自由。高度符號化的視聽語言通過模因化實踐不斷進行繁衍,使得《甄嬛傳》的傳播效果愈發強大。
三、流量密碼:快樂梗源+女性視角+社交貨幣
1. 造梗接梗的模因傳播
道金斯認為,在語言、觀念、信仰和行為方式的傳遞之中不斷的被復制、模仿、創造與擴散的基因,就是模因?!罢鐚W家”在不斷的對劇情進行推敲和交流的過程之中,形成了包括表情包、段子以及素人翻拍等二次創作形式,并經由互聯網平臺的病毒式傳播,從而促進公眾廣泛參與。《甄嬛傳》的模因傳播,具有“造梗-接?!钡纳a傳播邏輯。
(1)基因型模因傳播
基因型模因傳播主要是對原始信息的直接復制或者簡單變形,比如諧音、音形變異等。“長得有幾分像她,已經是你的福氣了”“熹貴妃,你的福氣還在后頭”“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等劇中經典臺詞被網友接梗到各大社交媒體之中,使得大眾對于《甄嬛傳》的記憶可以被加強、喚起。更有微博網友笑稱:不論是廢話文學還是詩詞接梗,yyds的《甄嬛傳》都能hold住,果然是一部接梗神??!
網友評論(圖源抖音)
(2)表現型模因傳播
表現型模因傳播主要是根據個體情境需要,臨時創造出新的語句來融進網絡語境之中?!墩鐙謧鳌犯鶕磉_的需要,臨時創造出新的語句和二次創作作品,融合到網絡話語和現實語境中,建構一種獨特、新穎的的表達方式。比如《甄嬛傳》之中瓜爾佳氏被稱為瓜6,是因為瓜爾佳氏的諧音是瓜2+4即瓜6。
年氏說唱(圖源B站)
2. 女性成長的儀式建構
菲爾德說“人物是電影劇本的基礎,是故事的心臟、靈魂和神經系統”。[6]受傳統父權社會“男主外,女主內”價值影響,一直以來,東方大眾傳媒符號所建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賢妻良母”“端莊賢良”。
法國女性主義者露西·伊瑞格瑞曾說:“在男權理性化社會中,女性是神經質的、不可理解的、惶恐不安的和腦子奇思怪想的?!倍耙晞 墩鐙謧鳌吠黄屏藗鹘y男性審美的藩籬,為受眾臨摹了一群特色分明的女性群像。
《甄嬛傳》顛覆了以往角色形象塑造的二元對立模式,將人性的復雜刻畫得淋漓盡致。甄嬛初入宮時是“愿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的純樸少女,一路以來歷經坎坷、“升級打怪”。甄嬛命運跌宕起伏,從備受寵愛的貴人跌落谷底,后回宮殺出一條復仇之路,最終失去了自由、姐妹、愛情,在宮中寂苦一生。
從“小白兔”到“大女主”,甄嬛象征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觀眾也在生產與再生產過程之中完成對甄嬛成長儀式的建構。
3. 情感共鳴的社交貨幣
喬納·博格認為,人們在與其他人交流時,并不僅僅想傳達某種交流信息,還想傳播與自己相關的信息。在潛意識中, 人們想通過與他人談論的信息來完成自我的“標簽化”, 成為別人眼中理想的自己。這些令人們覺得可以凸顯自我獨特性的信息, 便是“社交貨幣”。[7
“甄學家”所創造的表情包、動圖等,不僅可以將劇情場景和情態“可視化”呈現,而且其中的社交性和幽默性可以使人更好地展示自我,打開社交話題、化解社交尷尬,構建了“影視劇+社交”的傳播癥候。
《甄嬛傳》的劇情層層相扣,人物立體復雜,具有高度可探討性和長期觀賞性,至今還有很多細節津津樂道。而看似一部宮廷劇,其中包含著許多人生哲理和職場法則,例如“記住,永遠不要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費時間、費心力。”這使得《甄嬛傳》具有了更為深遠的意義空間。而今,《甄嬛傳》不單是一檔電視劇,而是作為一種情感共情置身于整個網絡生態。
《甄嬛傳》(圖源網絡)
《甄嬛傳》席卷了網民的社交空間,成為了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甄學家”對《甄嬛傳》的深度解讀與二次創作,既是對劇集充分肯定,也是現今網絡亞文化不斷進行經典解構、意義重構、模因化制作傳播的突出表現。
同時,《甄嬛傳》用戶的二次創作在不斷解讀文本的過程中,也削弱了認知能力和深度閱讀能力,使人們面臨表意匱乏的文字失語現象?!熬拖褚粋€脫口秀選手依賴著提詞器,離開電子媒介裝置自動生成的一套語言,進入需要自我生成語言的現實生活或創作場景,便嚴重失語”。[8]
當我們一張口就是“宛宛類卿”“臣妾做不到”,網絡碎片化的表情包、梗、段子取代了我們的現實表達,我們就陷入了一種文化失語。我們看似更有表達欲,但其實我們的表達越來越貧瘠。
正如2011年美國《哈佛商業評論》原執行主編尼古拉斯·卡爾在《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The Shallows)中所說,“互聯網讓我們變得淺薄”。因此,用戶對影視劇的二次創作所帶來的影響、價值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 [1]喻國明,趙睿.媒體可供性視角下“四全媒體”產業格局與增長空間[J].學術界,2019(07):37-44.
- [2]楊光,石磊.短視頻中的經典影視劇翻拍現象探析——基于文化消費的視角[J].編輯之友,2021(10):80-86.
- [3]中國青年網.大學生表情包使用調查:超九成大學生在聊天中使用表情包[EB/OL]. [2021-01-25]. http://txs.youth.cn/yc/202101/t20210125_12679638.html
- [4]北青網娛樂.暑期經典,還有哪部劇能超越樂視視頻《甄嬛傳》[EB/OL]. [2021-08-11].http://ent.ynet.com/2021/08/11/3345241t1254.html
- [5]胡疆鋒.亞文化的風格:抵抗與收編[D].首都師范大學,2007.
- [6]孫瑋,王軍峰.異域空間的展演:“新紅色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與國家形象[J].東南傳播,2019(01):38-39.
- [7]王寅.如何利用“社交貨幣”做好微傳播——以微信訂閱號平臺為例[J].對外傳播,2015(09):63-64.
- [8]光明網.拿什么拯救被“?!弊〉摹拔淖质дZ者”[EB/OL].[2021-09-02].https://m.gmw.cn/baijia/2021-09/02/1302529887.html
作者:李彤;編輯:曾潤喜,陳迪安;微信公眾號:羊村傳播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gGYMcNbCa5KVCeeej9vKBg
本文由 @羊村傳播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我從來沒看過甄嬛傳,以前大學宿舍只有我沒看過,全宿舍仿佛對我開啟了加密對話
沒看過甄嬛傳,但是也能熟讀并背誦他的梗了哈哈,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
甄嬛傳真是下飯神劇,我看一百遍都不會膩,尤其在現在這些電視劇的對比下,真是全靠同行襯托
不看甄嬛傳的人的身邊都是甄學家,而且到處都是它的表情包和段子,都感覺自己無意中看了一遍了
最近關于這部劇的流量越來越多,可惜了我沒看過,我也不喜歡這種劇情。
甄嬛傳真經典啊,好看到年年刷一遍,最近小紅書微博等各大網站又刷起了一波甄嬛傳熱
毫不夸張地說,我就是甄嬛傳十級學者!甄嬛傳是真的好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