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提高參與度運營——用戶之間的距離
編輯導語:隨著社交媒體的演進、營銷方式的多樣化等等變化,人們的注意力被極度分散,產品要想維系用戶、提高用戶粘性,則又增添了一層難度。而這就要求產品開始思考,如何在當下找到拉近產品和用戶距離的有效方式。
過去的PC互聯網時代,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官網,那時,需要了解一個企業最主要的途徑就是企業官網,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PC互聯網最大的變化就是碎片化,過去一個官網承載企業所有,現在企業想發聲,途徑太多了,短視頻、某眾號、直播、種草等等。
選擇變得多元化,不用千軍萬馬擠官網SEO/SEM的獨木橋了,從而用戶注意力分散了,想抓住客戶的難度也增加了。
一、社交媒體拉近了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2021年期間,微信用戶超12億,微博的月活躍用戶達5.3億,雙微平臺依舊是企業建設品牌形象、開展社會化營銷的主要陣地之一。
從新流量平臺側觀察,2021年,抖音企業號品牌發布的短視頻播放量在Q2環比增速達174%;快手電商品牌自播在前11個月GMV增長841%;小紅書則迎來超6.5萬企業號入局,社會化營銷格局正迅速由“雙微一抖”轉變為“微抖快紅”。
而諸如知乎、B站、閑魚這類從前相對小眾、甚至與社交毫不搭邊的平臺也正因新消費人群、新消費場景的崛起而進入品牌營銷人的視野,
有搜索意味著有流量,抓住搜索入口的流量,就比同行競品更有競爭力,那么如何抓住搜索的流量呢?必然涉及到做關鍵詞排名與SEO優化,
通過關鍵詞排名解決拉新問題,關鍵詞排名是一個必須耐得住寂寞的工作,而做的每一項工作都不會有即時的到數據反饋。
如果說生命就是在走向死亡過程中,綻放出絢爛的煙火,那么所有產品都有生命周期,而運營數據就是在產品從上線奔向停運過程中,綻放出絢爛的煙火,
1. 產品研發階段
當一個產品誕生之前,也就是研發階段,運營是不需要介入的,很多公司在這個階段是沒有招運營的,就算招了也多是在養著,不是因為錢多,而是的確沒啥事可做。
就像出生前的小寶,對世界無感知,也無法與外界溝通,只有等呱呱墜地,發出第一聲啼哭的時候,才正式與世界有了聯系,生命正式開始,相較于產品的上線,產品運營才正式登上運營的舞臺。
2. 產品進入調優階段
運營的主要工作都是圍繞著優化產品來的,推出的1.0版本產品都一定不是完善的,bug不斷,功能處于面向市場化的更新迭代。就像一個人從小慢慢長大,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也可能會走彎路,被不良少年帶歪,要及時地糾正,這樣才能健康茁壯地長大。
產品調優則涉及到用戶運營和數據運營。如何發現產品存在的問題,自然是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的。如何收集到用戶的真實需求,那就是通過用戶運營的問卷調查來完成了。
到了這里,會落地到具體的事情上,看似簡單乏味的工作,卻是運營過程中最絢爛的時刻,就像生命中吃的每一頓飯,看的每一場電影,游覽的每一處古跡,都為整個生命添上了濃濃一筆。
3. 產品進入維護階段
產品優化得差不多了,就像人到了二三十歲,該會的都會了,接下來如何活得精彩,產品如何運營得更好是未來很長時間的訴求。
如果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五年,調優半年,后期半年,中間的四年都屬于維護期。維護期做的也是運營四大基礎工作,數據、活動、內容、用戶。
維護階段比較沉悶,運營進入常態化狀態,因為這種常態化的無聊,很多人會選擇離開,覺得沒啥意思,沒激情了。一個完整的產品觀,就像我們通過電視、書籍知道人的一生有哪些階段,我們就知道了未來自己有哪些事需要去面對,提前做好規劃。
4. 產品進入后期階段
就像人的衰老,誰都想永葆青春,到了后期,公司大概率是開發新品,做新老產品的交接。產品后期做老用戶的召回和流失用戶的激活是主旋律,就像現在的電商APP,也搞拉活,說白了就是流量沒有了,只能搞老用戶了,一個產品到了這個階段,不能說馬上就倒吧,反正上升的勢頭是沒有了。
一個人的生命周期是一百年,一個烏龜的生命周期是一萬年,一個果蠅的生命周期是十幾天,運營的產品生命周期也是不同的,做APP運營的感覺不到生命周期,因為它的周期確實可長可短。
二、營銷進入新轉折點
消費者的的數字化應用程度也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時,如大數據、LBS、AI、虛擬商店、物聯網等高科技不斷滲透人們的生活場景。然而,國內品牌的數字化能力、精細化運營能力不斷提升。
品牌營銷討論最多的是如何證實ROI的經營問題,也讓產品運營陷入了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困境:如何最小化成本,控制整合營銷和市場活動的預算花費,實際數據層面可獲得的,可能只是粉絲量、關注度、轉發率等這些比較直觀的數據,而這些數據的內在價值與營收收入并無一目了然的聯系。
社媒徹底碎片化了,受眾也從大眾變成了分眾,進而因身份、階層、興趣、話題等標簽徹底“部落化”。
媒介與受眾的關系從單向輸出,到互動參與經濟形態;從商品經濟進入到體驗經濟,追求企業創造的體驗價值,在很多領域從一種附加價值正在演變為一種剛需。
內容營銷從1.0到2.0的變化,背后是內容分發形式的巨大變革。
從內容1.0時代是編輯推薦,品牌內容是通過投放到內容版面特定的位置(廣告位或廣告時段),來向用戶展示。
內容2.0時代是算法推薦,品牌內容基于用戶行為和畫像,通過算法精準推薦給特定的用戶,實現精準觸達,進而讓“品效合一”更大程度上發生。這就是為什么投放到抖音的廣告ROI高的原因。
讀者在篩選內容,內容同樣也在挑選受眾,因瀏覽、觀看不同內容形成的受眾群落,彼此之間形成了可能全然不想不理解的“部落格”,而因為算法的應用,導致了內容交互平臺的千人千面。
- 產品化——創造了一種機制和用戶的體驗;
- 新奇感——我能不能創造一種新奇感,是大家沒有見過的,吸引人們去探究的欲望;
- 規模感——創造的是一種驚嘆;
- 平臺化——設計用戶留存和沉淀的環節。
本文由 @小鑷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最終還是需要真正了解用戶的需求,拉近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建立與用戶的聯系
感謝作者分享?。?!趕緊碼住?。?!get到新知識點“社媒徹底碎片化了,受眾也從大眾變成了分眾,進而因身份、階層、興趣、話題等標簽徹底“部落化”。”
最最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建立產品與顧客之間的聯系,要抓住顧客的真實需求
數據也是事實或觀察的結果,是對客觀事物的邏輯歸納,是用于表示客觀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