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1,日活過千,GMV過3萬的一些心得
編輯導語:本文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介紹了產品在營銷層面零費用的推廣下從0-1,日活過千,GMV過3萬的心得體會,總結了七點寶貴的精華,對于剛開始創業以及團隊正在開辟新戰線的朋友來說,很有實質性的參考意義,一起來看看吧。
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長。
今天是一個開心的日子,我們做的一款產品,在營銷層面零費用的推廣下邁向了一個新臺階。
日活從不過百,到現在的過千,付費用戶單日超過200人,流水也超過了3萬元。
這個數據對于各位見過大風大浪的人,或者是看了抖音各路大神成功經歷來說,完全不值一提。
但僅從村長個人來說,這款產品完全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一個完整的產品周期。
而且還是面對有行業龍頭的情況下決定來做的,因為業務的特殊性和避免廣告之嫌,具體產品就先不說了。
核心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做這個產品這三個月來的一些真實感受。
我覺得對于剛開始創業的朋友以及團隊正在開辟新戰線的朋友來說,更有實質性的參考意義。
一、現有的許多產品都不夠好
以我們辦公為例,我們目前常用的工具如石墨、飛書、釘釘、企微、即時、星球等產品,看起來已經是行業里面的寡頭了。
但是這些產品真的非常好用嗎?真的連基礎的問題都沒有嘛?
完全不是這樣的,舉個例子,我們常用的釘釘、企微,在特定的人群中,它最常用的功能就是考勤打卡,其他的功能就完全用不到了。
而對于老板來說,這類工具除了審批外,幾乎沒啥用,都是給人事、財務用的。
再如前段時間,我們研究了一個微商行業的工具,幾乎不能再簡陋了,但用戶沒得選。
還有,關于抖音相關的直播工具大家都會想起蟬媽媽、飛瓜,而這些產品依然有很多功能上的不足。
所以去年我有一個朋友開始創業做直播相關的工具,目前已經完成兩輪融資了,最近又推出了直播選品相關的新產品。
正是因為現有的產品不好,才給了后來者諸多的創新、挑戰機會。
二、找到產品突破的核心
說起來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問題,那是不是就一定有機會入局呢?
這當然是否定的!
比如你覺得微信群聊沒有禁言功能,微信群內不能設置打賞,如果因此你再去做一個聊天的工具,那必死無疑,因為這不是微信的核心。
有很多產品或者領域,之所以行業里面有巨頭,你還有入局的機會。
一定是你入局的角度是獨一無二的。
比如BOSS直聘入局招聘市場,的確打破了傳統招聘中人事一刀切的場景,尤其是對中小初創企業來說。
BOSS直聘讓企業的每一個核心人員都有機會成為了招聘者,讓求職者和部門的負責人、老板有直接溝通的機會。
再如認養一頭牛這幾年火起來了,它的火真的是因為牛奶比所有的品牌都好嗎?
那肯定不是的,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在技術、奶源、傳統渠道上都比認養一頭牛強,但為什么認養一頭牛冒出來了?
還是因為渠道啊!在產品具備一定競爭力的前提下,認養一頭牛牢牢抓住了互聯網的創新銷售渠道。
從早期的微商、社交電商再到淘客、社群團購以及現如今的直播,在這些場景,之前是看不到傳統大品牌身影的。
除此外,包括各位現在手機里常用的一些工具性APP,很多可能都是近一兩年來才新出的產品,他們之所以能快速走向市場。
要么是定位、功能的獨創性,要么是在市場渠道、資源能力等方面有優勢,否則只是單純的功能優化,是不足以重新再做一個APP的。
但目前絕大多數失敗的產品,都陷入了這樣的誤區,創始團隊以為優化一兩個使用不方便的功能,增加幾個小模塊,就能打敗對手了。
三、找到產品的精準客戶
以多數互聯網產品為例,千萬不要去做大而全的產品,比如微信、抖音、頭條。
這種產品對于團隊的要求能力太高了,產品、運營、資金、市場等等。
應該更聚焦在細分的場景、行業中,解決部分用戶的使用需求和痛點。
比如去年最火的電商小程序就是群接龍,解決微信群內團購的問題。
再如稿定設計,讓普通的運營都能自己快速作圖。
再如各種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器,這些都有比較具體的場景和使用人群。
前段時間村長還看到一個更有意思的產品,是基于微信文章里面添加文檔報告的一個小工具,直接在文章中就可以點擊下載,無需掃碼、復制鏈接等等,這其實解決了很多博主的使用需求。
現在這個時候,去做大而全的產品,實在是太難了,對于團隊所有人來說其實都是無從下手的。
還不如聚焦在某一個方面,先站穩腳跟。
四、制定合理的目標
發現一個很無奈的現象,包括村長歷經了這么多項目、團隊中,許多老板在定目標的時候總是過于的理想化。
這其中原因很多:
其一老板對于自己的產品、團隊、市場過于自信了,忽略很多突發性的一些問題。
其二有時候處于迫不得已的處境,比如拿到更漂亮的數據,拿到融資保住項目等。
很多團隊,每個月都在定目標,但每個月都沒有實現目標。
不管是何種原因,依舊要提醒的是,與其夸大,不如腳踏實地一點。
你能不能達到目標,并不會因為你設定了一個大目標就成功了。
更多的在于你基于什么樣的場景、資源下,來設定的。
比如村長之前給產品定的目標是第一個月就要完成1000名的付費用戶,看起來是不是極其簡單?
但從團隊的招募、客戶的溝通,使用、產品的調整等,毫不意外的,第一月的目標沒有實現。
太虛高的目標,不僅不利于自己對整個產品的管理,也不利于團隊的成長。
五、找到核心客戶價值更大
這幾年做社群、淘客以及業余時間更新十里村,有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找到大客戶。
這個”大客戶”有多種含義:
其一,“大客戶”可能指渠道:如果你是偏向渠道推廣類的產品,那么找到一個持續產生訂單、流量的渠道就很關鍵。這個渠道也許是微信群、也許是抖音,也許是線下的某些機構。
比如村長之前分享的一個實操案例中,10000字復盤,看不起眼的傳統項目,如何一年做到1000萬盈利?我們很大部分客戶就來自小區、寫字樓、車站附近停車場,我們只要基于這個渠道大量鋪點就行了。
其二,“大客戶”可能指形式:比如一個朋友想做美食賬號,但是抖音上教人做飯的賬號太多了,那通過什么樣的形式能夠脫穎而出呢?
是獨自漂泊的單身少女,還是身手不凡的大咖廚師,還是夫妻、父子、兄妹、姐弟等組合人設?
其三:“大客戶”可能指KOCKOL:我們之前在招募各種團隊長的時候,就發現了找到一個有效的團隊長遠比與和100個普通的代理聊天更有成效。
所以,我們在做產品、內容推廣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花時間、資源去找自己的大客戶。
村長一直和團隊強調,寧愿花一個月去搞定兩三個客戶,也不要每天去聊幾十個概率很小的潛在客戶。
六、預留一定的試錯周期
失敗的產品,一定是因為產品不行嗎?
并不是,很多時候是因為太著急想要達到一個目標。
而忽略了一些產品在市場中獲得反饋,是需要一些發酵時間的。
去年,村長見過一個團隊,一年的時間里面做了3個小程序產品。
每個產品推廣的時間最長還不到半年,創始人就覺得不行了,得立馬換方向了。
所以整整一年,一直在換產品方向的路上。
另外,預留一定的試錯周期或者叫市場培育期,是需要具備一定實力的。
自己做一款產品,能不能在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預留出半年的費用預算出來,保證這個項目順利得到推廣,再來下結論。
當然,有些項目的培育期甚至更長,但這種項目一般都只適合有母公司現金流的前提下才能做的。
比如村長以前在方太廚具,從2015年就推出洗碗機產品了,到現在整整7年時間了,方太的洗碗機才算慢慢占據高端市場。
去年我們也和一個國內的千億級大企業合作過一個項目,經過我們的試點測算,一個點位要盈利至少要經歷半年的市場培育期,前期每個點位的投入至少在100萬。
但合作方覺得速度太慢,沒有做了。而中途另一個玩家加入一直做到現在,現在已經全線盈利了。
所以,太過于著急想要得到一個結果的,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七、深度基于客戶場景考慮問題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許多公司的產品經理根本就沒有資格做產品。
因為都不是產品的使用者,之前也不是從業者,甚至連基礎的體驗者都算不上。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說產品經理也要具備用戶思維,但很多公司的產品都是產品個人意志或者叫老板意志,并不是真正為客戶所創造的產品。
絕大多數的產品調研都是流于形式、個人待在辦公室里面想象出來的場景、功能。
這不僅對產品經理提出要求,包括創始團隊、市場人員等等,都要充分站在用戶的使用場景中來思考怎么做產品、設計什么樣的活動、制定什么樣的套餐策略。
比如說一個文字大小調整的功能,這是絕大多數的產品都不具備的。
但如果站在中老年的人角度去思考一下,無論是微信聊天對話、還是看頭條新聞,以及支付寶,其實老年人特別需要這樣的功能,他們使用產品的次數一點都不低。
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團隊專門做土味歌曲、廣場舞視頻的,為了方便老年人可以聽清楚歌曲,視頻的聲音特地放大了一倍以后再發布的。
考慮到老年人不太會搜索,所以把收藏的按鈕就做的很大。
還有為了方便老年人看清楚內容,每個視頻必須配上字幕,字體也專門做了放大處理。
這些很細微的功能,都是真正和老年人待在一起,深入了解做出來的。
也許站在一些產品、設計的角度,覺得很不美觀,比例不協調等等,但事實用戶就是關心這個。
好了,村長今天就分享到此,期待各位轉發、評論、點贊。
#專欄作家#
十里村,微信公眾號:十里村(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