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時,如何搭建增長體系?| 復盤
編輯導讀:增長是懸在每一個品牌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即使現在獲客成本越來越貴,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尋找增長方法。本文作者根據自身工作經經驗,通過分析一些具體案例,分享如何搭建增長體系,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前團隊進行了品牌投放的復盤,一直沒時間寫。目前種草的大環境不友好,分享下我們服務品牌體系化增長具體案例,在流量變貴,行業內卷之際,讓大家幾條腿走路,實現體系化增長。
內容都來自于服務品牌的心得,無法每個點都展開,希望能啟發大家的思考。
一、增長坐標
平臺流量越來越貴,達人每個月漲價,小紅書商業化環境惡劣,只靠種草帶來增長,實現品牌盈利是遠遠不夠的。一條腿走路,是走不遠的。尤其是小紅書官方重拳打擊廣告,想把商家一條腿打斷。
說到增長,99%的品牌會想到篩選MCN,找達人種草、主播直播,然后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名單,砍價,審核內容,發布。碰到靠譜的機構還好,要是不靠譜,錢是為達人的勞斯萊斯添磚加瓦。其實,種草投放,是體系化增長里很重要一部分,品牌方不能把種草當成增長全部。
沒有體系化增長,只有種草投放,最后很可能變成拼預算。更多體系化內容,可以點擊:《7000字,打造品牌內容增長體系!》
品牌體系化、良性增長,離不開拉新獲客和復購。
從根本而言,可持續增長取決于2個關鍵因素:
- 拉新獲客
- 復購
一個產品凈增長+復購率高于行業均值,這才說明產品處于良性發展中。根據上述2個關鍵因素,產品可能會存在以下4種狀態:
漏桶:一直持續凈增長,復購特別差。這種也是很多新銳品牌的打法,營銷費用砸的狠,帶來不可持續的GMV,漏桶效應非常明顯,一旦營銷費用降低,就無力回天。
無力回天:拉新復購都不行,這樣的產品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這種愿意出現,基本就是團隊不行,產品不行,預算也不夠,啥都不行。
小市場:增長正在放緩,但產品仍然有一小部分用戶保持活躍。這種問題要分析產品階段。
如果是營銷不行導致的拉新負增長,那就可以加大投入,畢竟產品力是ok的,如果是產品后期階段,營銷預算也沒減少,那可能就是營銷效率的問題。
可持續增長:用戶在增長,產品有高復購,整個生意模式非常的健康和可持續,這樣的品牌是時間的朋友,基本是越做越好。
二、品牌背景
這個品牌所在寵物賽道,非常卷,卷到什么程度?
- 人群特定,但小紅書半年新增100多家競品;
- 廝殺嚴重,價格戰;
- 供應鏈成熟,產品同質化;
- 基本不存在技術、原材料的突破創新
真的,服務母嬰,食品,滋補品等類目,也沒這么卷。
成績:
種草平臺,以小紅書為主。2022年,小紅書的商業化環境愈發惡劣,動不動就是禁言、封號。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我們依舊通過較少的預算,做到了不錯的增長。
(品牌詞搜索)
(投放前,萬相臺淘寶客TOP)
(投放后,品牌詞搜索TOP)
(訪客數超過同行同層優秀水平)
三、體系化增長
對于一個新消費品牌來說,不能只通過種草帶來GMV的增長,增長路徑太單一,很可能收到各種因素干擾,影響效果,影響盈利。
體系化的增長模型,關鍵是做好4大步:
- 定位;
- 產品;
- 拉新:種草、創始人IP、轉化、定價等;
- 復購:私域,會員體系等;
1. 定位
這個品牌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在紅海賽道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聚焦,力氣都用在1個點。很多品牌沒想清楚,就希望種草帶來流量,賣貨,哎,有錢也不是這么花的。
越是新產品,越要清晰的告訴消費者,我們是誰,我們能為消費者提供什么利益。
因為這個行業供應鏈非常成熟,不存在技術壁壘,所以品牌和產品定位,其實競品們幾乎都說過,只是多數品牌,沒有當成核心點去說。
確實無法另辟蹊徑的時候,聚焦一個點,持續的說,這個點就是你的,大家想到你,就會想到這個定位。
這個品牌的定位,從剛開始的時候,就想的非常清楚,延伸到產品的開發,核心賣點的提煉等等,都圍繞定位在進行,通過定位做到差異化。
定位,同時要體現在包裝,詳情頁上,做到統一,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時才高效,形成記憶。
關于定位,寫過的文章,可以再看看《為什么定位了,還不是品牌?》《品牌拆解05期:稀物集的10W+月銷和破圈營銷》
2. 產品開發
產品是品牌的起點,也是營銷推廣的起點。
好的產品開發,要想好產品定位,預埋好產品賣點、差異化、種草的傳播點等。
產品的差異化、內容的差異化,才會極大提高投放和轉化的效率。尤其是預算不多的品牌,更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產品開發階段。
營銷推廣,絕對不是拿個產品就開始找達人、主播合作,硬生生砸出GMV,最后一算可能是虧的。
競爭紅海時,差異化是成功的前提,當從技術、功能層面很難建立差異化時,產品內容的差異化就尤為重要。所以,在產品定義階段,我們就介入,和創始人一起摸底行業現狀、競品的優劣勢、定價。確定了品牌和產品的定位、定價、產品包裝、推廣預埋的內容點等。
上品后,事實證明,在品牌0-1階段,產品有競爭力、有內容點,營銷效率會事半功倍。
3. 拉新
3.1 定價
定價,真是一門學問??!多維度綜合考慮結果,可以單獨成文。定高了不好賣,定低沒利潤。
要考慮:
- 毛利率:通過毛利率可以確定一個價格區間。預算范圍:如果預算充足,高客單價其實也不怕,只要產品立得住。
- 團隊的推廣能力。
- 行業的競爭情況。
- 用戶的心智認知。
- 用戶可感知性。
可感知性,重點說一說,很多時候,創始人確實舍得用好東西,所以價格不可避免的貴,但如果消費者感知不到,其實再貴的投入,其實也很難在定價上得到體現。
產品是賣給消費者的,一定不要忘記了他們的感受。
3.2 種草
下一篇,我會單獨寫小紅書種草的核心邏輯,敬請關注。
以下每個點做好,不用大力,也可能出奇跡。
首先,知己知彼:要了解自己的產品、競品、差異化、優劣勢,只有團隊清楚,在和達人溝通時候,才會說的明白,提高溝通效率,對于達人出文也有很大幫助;
就算差異化確實能找到,但容易有2個踩坑點:
- 面對多種差異化時,如何精簡,聚焦?
- 找到的差異化,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否是購買理由?
其實找到差異化有時候不難,難的是內容化。
第二、通過內容,突出和可視化賣點:相比于文字,圖片和短視頻的信息獲取更快,更直接;
第三、內容試錯調整聚焦:剛開始可能會走一些彎路,在測試過程中,從高互動,達人的溝通中發現消費者關心的點;
第四、內容精細化:小紅書本身就是內容平臺,筆記的封面,標題等都是要花心思的。在很卷的類目,封面,標題越來越同質化,最后消費者點擊欲望都漸漸消失。所以,創新型的封面圖、標題、內容形式,越來越重要,值得花時間研究。
第五、精細化的執行,達人篩選。小紅書現在刷數據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稍不注意,錢就打水漂了,所以,好的效果一定是從源頭開始。
最后一點,平臺聚焦:如果預算不多,就不要貪心了。20萬以內的,完全可以把預算傾斜在一個平臺。量變才會引起質變,通過內容的千人千面重復觸達,才會形成記憶心智,打透一個平臺,都是蜻蜓點水,看過一遍就忘記了,不可能有效果。
3.3 創始人IP
我們合作的這個創始人,是一個有專業背景、愿意嘗試短視頻的創始人,創始人真誠的分享,潛移默化的會擴大品牌聲量,制造品牌好感度。
創始人的IP,對于品牌好處是非常大的,雖然直到現在,漲粉都不算快,但是持續的輸出觀點、理念,慢慢開始收獲粉絲的認可,對于新銳品牌來說,這樣的流量更是難能可貴。
舉個直接的例子:有個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出現問題,但是會和創始人抖音私信,表示對品牌信任,同時提供優化建議。這個是非常難得的。
試想下,如果沒有IP,是不是馬上流失,甚至還有負面差評。
3.4 轉化
拉新,是推廣的開始,必須要考慮店鋪的承接和轉化。每個流量,都非常寶貴。
總有人說詳情頁不重要,扯淡。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發現店鋪進來流量,品牌詞的轉化率低于店鋪平均轉化率,造成流失的因素,有價格,有評論區,也有詳情頁。既然價格不能動,評論區也沒有負面,那就從詳情頁下手。
剛開始的詳情頁,和類目里其他品牌詳情頁差不多,產品賣點+報告+成分說明等。后來,對詳情頁進行了升級,增加一些情感類的內容,讓消費者能了解到產品別后的人、故事。同時,對于內容賣點進行了展開。
對于這個詳情頁長期的轉化率會持續跟蹤,未來,不排除詳情頁繼續升級,迭代。
4. 復購
增長核心2點,拉新+復購。維護一個老用戶的成本,是拉新成本的1/5。所以,做好復購,對于一個創業型消費品公司來說,是多么重要。
復購2個大點:
- 會員體系;
- 私域;
尤其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最早購買的消費者,不僅僅是消費者,是品牌和產品的共創者,更是傳播者。
希望大家好好考慮清楚。
設計好的運營機制,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只顧著拉新,忘記了復購運營。
當然,有內容能力,官方自媒體的微信,小紅書千萬不要放棄。其實有內容點的產品,通過種草,不一定能很好的進行情感表達,但是故事性的內容可以做到。
體系化的增長,只有剛才這些嗎?當然不是,娛樂營銷,事件傳播,公關pr都是體系化營銷里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是這些體系化,更加考驗團隊的能力,這里就不展開了。
四、總結
大部分新銳品牌,沒有先發優勢,在資金、渠道、成本、團隊上都不如友商。那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境里勝出呢?
一定不是PK那有限的市場預算,是在好的產品力上的體系化增長,只有體系化的增長,才能形成良性的造血。
新消費品賽道,不是TMT,靠規模取勝,不要疲于比較,靜下心來,好好練好內容,做好體系化的增長建設。對于創始人、操盤手而言,不要只盯著GMV了,有利潤,才是生意本質。
#專欄作家#
營銷老王,微信公眾號:營銷老王(ID:wltx-201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阿里營銷專家,關注營銷側流量/裂變/三四線下沉市場;擅長品牌營銷,用戶增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只有體系化的增長,才能形成良性的造血?!边@句話說得有道理
“對于創始人、操盤手而言,不要只盯著GMV了,有利潤,才是生意本質。”內卷環境下,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