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資本寒冬下,“精益”更加重要|「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
當我們天天埋頭于繁忙的工作,瑣碎的事項,開始變得麻木,感到疲憊時,別忘了,我們還可以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放松一下自己,在閱讀中汲取養分,充實自己。
為了迎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上周「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戳此了解策劃了一場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我們以書會友,邀請到了4位在產品、運營、營銷、創業領域都非常資深的大咖。
他們分別是東獅品牌咨詢CEO@魏家東老師、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老師、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起點課堂運營院長、高鼎健康??運營合伙人@潘至鵬老師,這些老師都在各自領域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們出過書,授過課,有一套自己成體系的,可復用的方法論。
本期直播,我們將以每位老師的書籍為切入點,請老師就書中的內容觀點跟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分享他們讀過的好書,與直播間同學進行互動答疑。
本文是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的直播精華內容整理,老師將結合他的書籍《精益商業思維》,從創業的角度和我們聊聊為什么資本寒冬下,“精益“更加重要。
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書籍《精益商業思維》的內容探討,第二部分是是直播間互動答疑環節,第三部分是程浩老師推薦書單。
其余老師的文章也在陸續整理中,大家敬請期待。文章底部還有驚喜,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哦~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
中國互聯網行業最早的從業者和開拓者,產品、科技圈公認的前輩
成功的創業者——創辦迅雷并率領團隊成功將下載、搜索等核心業務線做到上億用戶規模
ToB領域的資深投資人一——投資圈中為數不多的既具有行業洞見,又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人
《精益商業思維》書籍內容討論環節
問題1:怎么理解“回歸常識,保持聚焦”?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什么叫常識?常識包括很多種。舉個例子,我們講的規模效應,“量越大,成本就越低,就越能盈利”,這是常識。對于創業公司,一個重要的常識就是保持聚焦。因為前期沒多少錢,也沒多少桿槍,就必須聚焦一點,把核心業務吃透。
迅雷早年創業的時候,我們就是專注一款產品,一直不斷迭代優化,慢慢地把產品做得更好。
當時,騰訊出了一個我們的競品—QQ旋風,雖然那時候騰訊有幾千人,但是做下載產品相關業務的人其實并不比我們的人多,這就給了我們機會。所以,聚焦非常重要,可以說聚焦是創業公司抵御大公司最核心的武器。
再給大家舉個反面例子。2014、2015年的時候,樂視如日中天,樂視搞“生態化反”,做了好多業務,包括手機、視頻門戶、電視、打車等等業務,這些業務都有幾個共同點:
- 第一點:在每個賽道里面,樂視都不是第一名;
- 第二點:每個業務都非常燒錢;
- 第三點:業務之間的聯系很弱,只有樂視電視跟視頻業務有交叉點的,其它業務幾乎都沒有交叉點。
當時我聽了樂視搞的“生態化反”之后,是很懷疑的,因為這跟我知道的常識不相符。常識是創業要先把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做到絕對的number one ,有了充足的現金流業務之后再去擴張,才能夠把其它的業務做起來。
BAT都是這樣做起來的,百度是搜索引擎做到了number one,賺了大錢之后,再做的別的業務,騰訊是即時通訊,阿里是電商。而樂視沒有這樣做,所以在2014、2015年的時候,大家都質疑我們的理論是不是錯了。但最終結果證明我們是對的,還是得回歸常識。
問題2:怎么判斷是不是剛需?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判斷一個東西是不是剛需,主要看三點。
第一點,是不是極大地提升了效率。舉個例子,在沒有迅雷之前,下載一部電影要一個小時,有了迅雷之后,用迅雷下載電影十分鐘就能搞定,這就是極大地提升了效率。
第二點,是不是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Elon Musk(馬斯克)的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做的衛星發射,為什么能夠大規模地降低成本?因為它的火箭是可以回收反復使用的。包括我們遠望資本目前投資了很多機器人項目。這些機器人的商業化前景,說白了就是為了大規模降低人力成本。
長期趨勢來看,人力只會越來越貴,而機器人會越來越便宜。今天機器人可能相對于人力成本的二分之一,但是,隨著人力成本越來越貴,機器人成本越來越便宜,明年可能就變成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了。
第三點,是不是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舉個例子,在互聯網誕生之前,以前買東西,買到假貨了,消費者也沒法退,甚至那些流動的商家早都沒影了。淘寶出來了之后,買什么東西,基本上都可以七天無理由退貨,淘寶替消費者做擔保。如果覺著東西不好或者賣家態度不好,消費者還可以直接給差評。這對于消費者來講,就是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
這三點的關鍵在于提升的幅度夠不夠大。
舉個例子,做了一個創新產品,但是效率只提升了10%,成本只降低了15%,意義其實很小,特別是微創新。為什么呢?因為在競爭特別激烈的情況下,你的微創新三分鐘就被行業頭部企業抄走了,你想顛覆他們根本沒可能。所以,我覺得這種微創新的意義不大。
再舉個例子,做ToB的產品,你跟客戶說我的產品價格比你們在用的產品低10%,我覺得客戶根本不會理你,低20%都不行,因為客戶前期已付出了大量的實施和學習成本。
但是,如果你的產品比對方低了60%,客戶如果不考慮你,他也是有很大壓力的。因為不用你,他老板也會問為什么不用,他得有一套非常好的說辭來應付老板。所以,幅度大很重要。
問題3:如何判斷商業模式或產品真的可行?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判斷商業模式可不可行,老實說沒有靈丹妙藥,就算把馬化騰請過來,他也判斷不了。精益創業是一套方法論,沒法直接判斷行不行,只能通過低成本試錯來判斷行不行。
判斷商業模式是否可行分兩步走。
第一步,初步驗證。舉個例子,你發現了一個痛點,通過自己的琢磨、跟小伙伴的交流討論、以及對潛在的核心用戶的訪談,再加上一些嘗試來初步判斷到底是不是痛點。
第二步,實踐驗證。舉個例子,MVP,MVP的全稱是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產品) 。你做一個產品需要做10個功能,其中的9個功能是十拿九穩的,但是有一個核心功能無法確定,不確定用戶到底有沒有這需求,或者能不能做到,那怎么辦呢?
就做一個MVP ,MVP只做這個不確定的功能,把這個功能上線給用戶用,如果用戶不買單,覺得沒這需求,那剩下的9個功能也都不用做了。如果MVP放上去,用戶的反饋很好,那再把剩下的9個功能都做一下。
以上就是精益創業的架構,能夠幫助創業者低成本、高效率地判斷商業模式是否可行。
問題4:項目發展受挫,需要轉型,如何轉型?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轉型是特別常見的,很少有公司能一蹴而就。第一天做的就是最后成功的事兒,這個概率是很低的。
項目受挫需要轉型,通常有這兩個原因:
第一個,市場原因。市場不夠成熟,做的太早就會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舉個例子,迅雷最早做的分布式郵箱,沒做成功,確實是當時的市場不太成熟,做早了。還有一個是市場太小,總共就巴掌大,你公司就算全拿下也沒什么意思。
第二個,競爭原因。市場是挺不錯的,但是你沒別人做的好,領頭羊甩你一大截,這種情況下也得考慮轉型。
通常在轉型的過程中,先看同一領域有沒有新的細分賽道。為什么講究同一領域呢?因為同一領域可以通用之前的積累。我舉兩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例1:迅雷最早是做分布式郵箱,后來轉型做下載,表面上看這兩個東西好像不太相干,其實底層是相通的,都是分布式計算。
例2:曲線智能,這個公司以前做家具噴涂,現在轉型做汽車噴涂,這就叫同一個領域的新的細分賽道。
如果找不到同一領域的細分賽道,可能就需要換領域,甚至換行業,這種情況相對比較少。如果換行業,一定不要哪行熱做哪行,而是找到一個自己有優勢并且熱愛的行業。如果找不到同一領域的細分賽道,也沒找到好的行業,那項目就別做了,把錢還給投資人,找個班上,休養生息一下。
總之,轉型不能太著急,給自己一些深度思考的時間,想清楚了再做,磨刀不誤砍柴工。
直播互動答疑環節
直播間小伙伴都非常熱情,跟程浩老師提了很多問題,老師抽取部分回答如下:
問題1:有很多人在產品失敗,創業失敗的時候,會去歸因,說我運氣不好,這個問題還挺想聽老師展開聊聊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運氣永遠都很重要,不光對創業者重要,對于投資人也很重要。舉個例子,去年的雙減,像新東方、好未來這么優秀的公司,市值都跌了90%,生意基本就沒了,某種程度上就是運氣不好。那作為創業者,如何提高創業成功率呢?
在真正開始創業之前,先靈魂拷問自己五個問題,想清楚了再去做。
第一個問題,這東西是不是剛需?如果不是剛需,可替代性多,生意就很難做起來。
第二個問題,市場有多大,天花板在哪?如果市場總共就只有五個億,就算都拿下來也沒什么意思。市場趨勢怎么樣,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如果是夕陽行業,現在市場很大,但未來市場會越來越小,你是很難受的。
第三個問題,怎么賺錢?未來是打算ToC收費,還是ToB收費?是SaaS訂閱收入,還是傳統訂單收入?
第四個問題,你的優勢在哪?為什么是你做,而不是其他人做,你比別人的優勢在哪。
第五個問題,你的護城河在哪?假設你只領先別人三個月,然后賽道蜂擁殺進來十家,如果完全沒有護城河,就會陷入同質化競爭,最后誰也不賺錢。
另外還有一點,提高創業成功率靠的是戰略。選一個高發展、有紅利的行業,那就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如果選擇的行業沒有紅利,往往就會“事倍功半”。
最后我想說的是,準備的再好,運氣因素仍然很重要。
問題2:從高頻低價的商品去做引流,在什么樣的階段去切低頻高價的商品會比較好?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我個人建議,等高頻業務真的能夠站穩,做到行業領先的時候,再引入低頻的服務或者是增值的產品?;颈P穩了之后再考慮做高毛利的東西。如果基本盤出現動搖了,還去做高毛利的東西,是很難持久的。換句話說,競爭對手很可能就把你老巢偷了。
舉個例子,俞永福剛接手高德地圖的時候,就清楚地區分了高低頻的業務。
當時他剛接手的時候,高德地圖上有一堆O2O的業務。他就總結了一下,O2O肯定是低頻的,但能帶來高毛利。導航加油也好,導航去某個餐廳吃飯也好,這都屬于低頻,但是相對高毛利。而比較基礎且高頻的業務是導航本身。
所以,俞永福接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掉了所有的O2O業務。因為他覺得基礎的、高頻的業務還沒有做的足夠好,跟百度地圖打的還很焦灼,暫時沒有精力做低頻高毛利的業務。他就花了一兩年把高德地圖基礎高頻的導航功能做好了,之后再慢慢衍生出的其它業務。
一定是要先把高頻的業務做好,哪怕不賺錢。高頻業務做好成為流量入口之后,再去考慮其它的生意。
問題3:創業中有哪些致命的隱性成本?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隱性成本很難精確計量。相對來講,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等等這些顯性成本容易計算。隱性成本因為不容易計算,導致很多創業者干脆就不去考慮隱性成本了。這肯定是不行的,因為隱性成本對一個公司的發展影響很大。
舉個例子,團隊磨合的隱性成本。一個成建制的、相互合作了3年的團隊,和一個剛剛組建的新團隊,哪個效率高?肯定是前者效率更高,而且要高好多,但是具體高多少很難講,這就是隱性成本。
很多創業公司面對招老手還是招畢業生這個問題時,往往只考慮了顯性成本,而忽略了隱性成本。招一個老手得兩萬塊錢,招一個畢業生八千塊錢,一對比顯性成本,很多創業者就會選擇招畢業生,卻忽略了隱性成本。相比于畢業生,老手效率高,更有團隊精神,抗挫折能力也更強。老實說,我覺得創業公司挑戰太大,不應該招畢業生,只有大公司才能負擔得起畢業生的培養責任。
隱性成本還包括溝通成本。假設現在要做一個產品,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和遠程線上的溝通交流,這兩者的效率肯定是不一樣的。
線下面對面,有啥需求跟問題都可以及時反饋,反饋周期短。如果是遠程線上,反饋周期就會大幅變長。
如果一個在北京公司,一個在美國公司,溝通起來就更麻煩了。因為每天雙方都在線的時間可能只有三個小時,這三個小時可以及時接收到彼此的反饋,過了這三個小時,就得等到第二天對方醒來,周期就會變得非常長,效率就會很低。
所以,在早期不要輕易開分公司,特別是不能圖地方政府給你點好處,你就立刻去開個分公司??傊?,在創業中千萬不要忽視隱性成本。
問題4:您會建議現在的產品經理,運營總監出來創業嗎?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現在正是資本寒冬,很多人可能被嚇住了,會想到底要不要在這個時候創業。
我的觀點是資本寒冬對創業影響并不大。資本寒冬對創業有不利的一面,融資會比以前困難,以前能融資一百萬,現在只能融五十萬了。但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幫你篩掉很多意志不堅定的競爭對手。如果你真的是非常有能力的創業者,我想反而可以抓住資本寒冬這個機會。
如果你是互聯網產品經理想出來創業,我的建議是要懂垂直行業。
產品經理的優勢是離用戶近,但是如果只是懂互聯網產品,這個優勢基本忽略不計。為什么呢?因為互聯網產品就是純App的創業,純App創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從我16年做投資開始到現在,有幾個做純App的獨角獸?基本沒有。
所以在后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人特別是互聯網產品經理,要想創業必須得懂垂直行業。如果不懂垂直行業,面前的路就太窄了。
怎么懂垂直行業呢?第一種方法,多看書,多跟垂直行業里的人交流;第二種方法,先去一個垂直賽道的公司干兩年,對垂直賽道有深入的了解之后,再去創業;第三種方法,找一個在垂直賽道干了很多年,對該賽道非常特別了解的人,跟他合伙,你做COO ,他當CEO。
我覺得這都是可行的方案,供大家參考哈。
問題5:有什么信念,習慣或者行為改變了你的生活的呢?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我覺得是探索新事物。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保持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探索新事物為的是提升認知。我個人有兩種方法提升認知。
第一種方法就是看書,相對來說,看書系統性更強。但是只看書是不夠的,因為書的內容通常有半年甚至幾年的滯后性。
第二種方法是跟如果你需要最新的信息,跟看書同等重要的方法是跟行業里的牛人交流。你獲取到的信息可能相對碎片化、不夠體系,但絕對是最新的信息。
在跟牛人交流之前,可以拿個小本本記錄一下今天打算問的問題,這樣就不會跑偏,變成聊大天。像美團的CEO王興就經常跟行業里面的牛人以及創業者交流。多去跟牛人交流、探索新事物、提升自己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6:互聯網的下半場還有什么機會嗎?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過去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基本是商業模式驅動。但未來我覺得更多的是科技驅動,或者叫商業模式驅動+科技驅動,純商業模式驅動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分享幾個我比較關注且長期看好的領域給大家。
第一個,企業服務,SaaS。美國在這方面領先中國很多年,美國百億美金以上的企業服務公司、SaaS公司至少幾十個了,但中國百億美金以上的SaaS公司屈指可數。隨著中國人力成本越來越貴,中國的企業服務未來肯定是有機會的。
第二個,機器人賽道,在未來肯定是大趨勢。從長期來看,機器人賽道的價值是非常大的,因為人力成本會越來越高。特別是對于中國這個最大的制造業國家,現在跟東南亞拼人力成本誰更便宜,咱拼不過,那如何維護我們的競爭優勢呢?機器人在未來肯定是大趨勢。
第三個,新能源肯定是長期賽道。俄烏戰爭一打,各個國家的油價都漲了,所以,電動車變得更好賣了。還有腦科學、基因科學,這些都是長期賽道。
最終選哪個?取決于你有沒有興趣,是不是擅長。千萬不能哪個熱就跟風做哪個。
問題7:怎么看智慧城市?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我覺得智慧城市太大了。如果一個創業公司說自己是做智慧城市的,那我覺得這跟沒說一樣。
智慧城市雖然大,但也有很多細分的商業和商業模式。為智慧城市買單的一般都是政府,跟政府做智慧城市業務的一般都是云公司,像騰訊云、阿里云等等。
當然它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做了,但是會作為總包商賣云業務。那細分領域怎么辦呢?對于細分賽道,它們會找一堆小伙伴,做SaaS的、做AI的等等,就是打群架的模式。
至于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運營商做智慧城市有天然的優勢,因為本身離業務近。但運營商做云業務的優勢是比較有限的,長期來看,我不認為運營商未來在非常商業化的云計算市場中能勝出。
問題8:跨境電商未來還有機會嗎?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老實說我們也投了一兩個跨境電商的項目??缇畴娚炭隙ㄊ怯袡C會的,中國生產的東西又好又便宜,大家在國內互相內卷沒什么意思,干嘛不賣給其他國家。
跨境電商有很多細分賽道。是ToC做品牌到海外去賣,還是ToB做基礎設施, 或者做代運營,這都是不同的細分賽道??梢哉业阶约焊信d趣且擅長的細分賽道去發力。
但今天跨境電商競爭是很激烈的,已經是一片紅海了。如果你要做,先靈魂拷問自己5個問題,市場夠不夠大?怎么賺錢?為什么是你做,不是別人做?護城河在哪里?這5個問題拷問完,自個覺得OK了,再去融資創業。
問題9:創業者需要具備的4種能力?
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迅雷創始人@程浩老師:
第一個是創業精神。創業就是九九八十一難,能不能一路打怪升級一直堅持到最后取得真經,這考驗你的創業精神。
第二個是執行力。沒有執行力一切都白搭。
第三個是學習能力。我們投資人有3個判斷創業者學習能力的標準問題:
- 第一個問題:平??床豢磿瑦劭词裁磿咳绻@人特別喜歡看書,那一般學習能力是可以的;
- 第二個問題:學歷怎么樣?如果這人清華北大畢業的,一般默認他學習能力不錯,否則他也考不進去;
- 第三個問題:大學畢業去的什么公司?如果是大學畢業就去了BAT、字節跳動這種一線公司工作,那大學的自學能力是可以的,否則也進不去。
- 第四個是領導力。帶團隊肯定得有一定的領導力。
程浩老師推薦書單
第一本書:埃里克·萊斯(Eric Rice)的《精益創業》The Lean Startup。建議大家去看英文原版,中文版翻得不是特別好。
第二本書:《增長黑客》,這本書是我寫的序?!对鲩L黑客》跟《精益創業》可以理解為互為姊妹篇?!毒鎰摌I》更多講的是0到1,《增長黑客》更多的是1到10。怎么獲客,怎么運營用戶,怎么做全生命周期管理,怎么召回用戶,病毒式傳播怎么做,這些是《增長黑客》里面講的事兒。看完《精益創業》可以順手把《增長黑客》一起看了。
第三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雖然跟商業沒有直接關系,但我非常推薦大家去讀一讀。這本書解釋了非常多的事情,為什么地理位置這么重要?為什么是歐洲人征服美洲,而不是美洲人征服歐洲?為什么歐亞大陸馴化的動植物最多?我就不劇透了,大家自己去看。
以上就是程浩老師的直播內容精華,感謝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經驗分享。
世界讀書日直播精華內容合集
如何正確判斷需求、痛點?如何打造爆款?|「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賈偉老師精華內容整理
本場直播全程有回放,加入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的小伙伴們可以點擊下方鏈接,免費觀看所有往期直播哦~
往期回看入口:https://vip.qidianla.com/course/detail/2h2v8.html
「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介紹
「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直播欄目,是2022互聯網人破圈計劃的權益之一,全年30場直播,每月3場(按照目前的頻率,全年肯定超過30期),圍繞行業揭秘、副業探索、職場精進3大內容板塊展開,策劃互聯網人感興趣的話題內容,邀請嘉賓分享!(來聽過的人,都說好!? )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