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思考 | 運營轉化的抽絲剝繭
編輯導語:企業做運營轉化,載體很多。當下盛行的私域概念,抖音、視頻號各類視頻,社群、公號、APP都是企業重要的連接用戶的橋梁。怎么更好地把這些平臺的流量打通,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作者結合這段時間在企業運營當中的實踐,梳理了一些思考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APP
1. 裂變
APP產品裂變比較關鍵的2個點:種子用戶、禮品誘餌。如果APP內部有專門的關于APP拉新的裂變活動??梢試L試在APP首頁banner投放,結合用戶數據來分析用戶的分享意愿,對哪種類型禮品感興趣。同時關注APP裂變成本數據。只要調控禮品獲取難易度就可以控制裂變獲客成本。
2. 引流
工具類APP產品的主要收入來源一般來自廣告。轉變思路,APP每天有不少用戶因為工具使用這樣的剛需來體驗我們的產品。雖然沒有產生直接轉化,但是留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是用戶的聯系方式。
目前的運營環境是獲客成本相當高,客戶因為剛需來體驗產品卻可以比較輕松拿到用戶信息。APP產品內部的各類業務都可以拿到用戶信息。在做SEM的時候,有家電商公司為了研究怎么獲客,專門開發了一款APP,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客,然后人工鏈接。
3. 認知
工具產品的核心功能是其優勢所在。但是APP本身并不局限在單點功能,怎么讓用戶對一款APP產品有新的認識。新的產品認知,也是品牌升級的過程。借助日常與用戶的1對1溝通,公號內容輸出,宣傳物料。強化“平臺”這個點。找到我們的用戶能理解的詞,不是站在固有的思維里面去推廣和宣傳產品。
4. 價值
APP天然具有很高的門檻,也是重要的運營壁壘。對技術,對研發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這是優勢,但也容易成為不足的地方。圍繞APP/公號/社群可以讓用戶對我們有更加立體的認識。把APP的流量導入公號/社群。
二、社群
1. 去中心化
社群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橋梁,如何理解。拼多多借助裂變實現了下沉市場的沉淀,那是不是每家平臺都可以借助APP產品實現下沉市場沉淀呢?要看實際情況。
對我們的用戶來說,APP本身就不是那么好理解的產品,再讓他們在上面做很多他們不熟悉的操作,難度較大。
社群是用戶可以跟平臺建立1對1鏈接的場所。用戶是有自己的發言權的,我們也能看到。在社群,平臺方不再是唯一的中心,可以聽到更多用戶的聲音和反饋,是很好的產品需求搜集和優化的重要來源。
2. 雙重服務
社群服務跟線下商務與客戶的對接是否沖突?不沖突。線上線下雙重服務,更貼心。社群也是做好私域的重要載體。極致服務!即使我們的產品沒有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但至少不會影響平臺的口碑。從用戶問題答疑群里面對接的幾個客戶,4筆投訴,完成了2單轉化。
用戶其實是有這個需求,但是不清楚平臺的操作流程,有些用戶也比較急躁。通過線上社群的連接,用戶找到了我們。反過來何嘗不是我們在找用戶。
3. 價值挖掘
下沉市場,為什么說社群是很好的鏈接。想想老家的村大隊群,家人群。群有著天然的某種屬性:同類相聚。從我們平臺的視角出發,我們把有著某類需求的用戶聚攏在一起。比如充值電費/話費。定期地告知一下這些用戶。其實并不需要用戶在群里特別活躍,只要用戶愿意關注我們,社群某種程度上就有價值。
從平臺拉取用戶信息,添加到個人微信,再拉到企業微信群。這么長的流程,最后愿意沉淀到社群里面的用戶,如果他真的不認可群價值,自己會走。一直在里面呆著,而我們又能輸出一些內容、活動給到這些人,潛移默化的去影響用戶。
4. 問題梳理
(1)問題答疑群:目的和價值(解決用戶問題)
1.1 加用戶微信,完成拉新
1.2 解決問題,后續留存和復購;
1.3 根本目的是解決用戶問題,讓用戶信任我們;
1.4 提升平臺的口碑價值;
(2)用戶為什么來找我們:話費為例(遇到問題)
2.1 充值慢:慢充業內標準72小時內,快充24小時內;
2.2 快要停機:著急可以快充,不著急可以慢充;
2.3 不相信平臺:正規平臺,保證資金的安全,充值不成功也會全額退款;
用戶找我們是因為遇到了問題,要做的是找到用戶問題的根源,針對解決。
(3)怎么處理:加強體驗、增強信任
3.1 主動積極溝通,快客戶一步,體驗分+1;
3.2 加私人微信,私聊處理;
3.3 不要用官話回復用戶,顯得非常搪塞;
3.4 把用戶當作正常人溝通,注意一些敬詞使用;
客戶問題也是運營中的一個環節,通過解決問題來增強用戶的信任和體驗。平臺業務核心優勢是正規安全。
三、公號
1. 內容沉淀
大量的內容輸出,結合一些關鍵詞排名技巧做排名。每篇公號內容都是一次品牌對外展示的機會。文字內容有特別的價值,能夠順利閱讀文字的人,首先得認識字。好的內容確實能夠在腦海中產生特別的聯想,也能夠讓別人記住。特別是品牌類的內容,宣傳平臺價值的文章。公號內容的分享、收藏、點贊。都是用戶對一篇文章的評價。
2. 價值輸出
公號作為自媒體,雖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媒體平臺。通過內容輸出,也是強調某個公號的調性。
最近在做的一個測試,只有幾十個閱讀數據的新號,通過社群,朋友圈分發,也能夠達到將近2000的閱讀。包括日常在群里推內容,都會有用戶主動添加企業微信小號。
借助公號自媒體內容去分發社群和朋友圈,能夠增加一定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媒體說的消息,用戶更愿意相信。個人輸出的內容,要么人設很穩,要么內容有價值,要么用戶很了解你。而且也不好轉發你的內容,即使轉發了,也不會主動留個人的聯系方式。公號的內容是可以加上很多品牌方信息的。內容中植入二維碼,APP下載,活動引導都會更自然。
3. 流量遷移
公號的用戶,有些有消費需求的,可以引導去對應的社群,做用戶分層。比如某項產品推送內容,可以文章中增加一個溝通服務群,把有類似需求的用戶圈在一起。方便集中管理和問題答疑。有些針對性的服務。
公號的文章可以為社群、朋友圈提供內容素材,APP的線上流量可以為社群導流。線上直接轉化的,比如充值話費,完成即可。如果能把公號當中有需求,APP上面有需求的用戶引導進入社群。進一步拉近了用戶跟平臺的距離。也是對用戶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營卷到最后,特別是私域的概念。對產品、服務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專業。
#專欄作家#
胡先務,筆名文力,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獨立思考,專注用戶增長實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文章寫的很棒,有很多時候確實是我們在尋找用戶的同時,用戶也在尋找我們,這就是雙向奔赴吧。
通過線上社群的連接,用戶找到了我們。反過來何嘗不是我們在找用戶。的確如此
首先APP、社群、公眾號平臺調性不同,差異化運營是有必要的。
還是APP、社群、公眾號做轉化的場景比較多,要搭建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