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定價高低不齊——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風向標

1 評論 8536 瀏覽 27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語:商品定位對于企業來說十分重要,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本篇文章作者講述了有關商品定價的內容,從定價的因素到定價的相關理論都有所提及,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飛輪理論:

貝佐斯在一次采訪中說,他把世界上的公司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傳教士類的(Missionaries),另外一種是唯利是圖(Mercenaries)的,唯利是圖的公司將銷售額、利潤等指標列為重中之重;而傳教士類的公司則從心底里相信他們的產品。

一、定價的因素(產品的成本)

產品價格的主要構成部分就是成本,是影響定價的基本因素,用簡單點的說法就是:

成本+利潤+稅金=產品的基本價格

為了能保證產品的持續生產,必須控制商品價格來彌補生產商品所需要的成本,除了產品成本以外,還要保證自身能獲得的凈利潤,實現盈利。

成本又分為兩個方面,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 固定成本指的是:在固定的生產循環內,市場是固定需求,產線是固定的產能,成本相對固定;
  • 變動成本指的是:市場需求變大,產能增加就會導致整個生產線成本增加,價格上浮。

就好像產能需要增加,工人就需要加班,正常來說加班的工資是平時的1.5倍,就導致人力成本的增加,就引起了產品整體生產成本的上浮。

價格——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也是構成價格的因素之一,通俗點講市場需求就等于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的需求也決定了產品價格的高低。

消費者代表的是需求,而品牌代表的是供給,消費者與品牌之間就形成了一種供求關系:

有好的產品,特別火爆、供不應求,消費者的需求特別大,價格就會相應的高一點,但是供過于求的時候,產品市場反應平平淡淡,消費者對這個產品也沒有太大的需求,價格自然就相對的低一點,所以品牌的定價取決于消費者。

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另一個方面是需求強度,也就是指消費者對產品的購買欲望,最后一方面就是需求層次。

需求層次就是指:消費者購買產品是為了自己哪方面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二、產品定價與品牌形象的關聯點

假如說名創優品,大多數人腦海里可能就會出現“低價、便宜、生活用品”之類的詞匯,如果我再說阿瑪尼,這些人腦海里就會出現“昂貴、買不起、奢飾品”之類的詞匯。

不用刻意去想,聽到品牌名后這些詞匯自然而然的出現在腦海里,這就是這個品牌在你腦海里的形象,而這些形象又是靠什么去完成的?就是價格與市場錨點。

為什么說價格影響品牌形象,就比如說LV,這個品牌做的是奢飾品,走的高端路線,可是如果LV說我們的包10塊錢一個,你會覺得它高端嗎?會在心里把這個品牌定義為奢飾品嗎?

品牌形象首先要在消費者心中去建立一個價格認知,而這種認知是要通過很長時間去建立,

如果你想讓消費者在心中把你的品牌形象定義為奢飾品,首先你就要給他一個價格不菲的心理暗示,讓自己的產品經常出現在高端場合。比如做服裝的,讓自己的產品經常出現在高端的走秀現場,出現在上流社會的名人身上。

久而久之多數人心里都會把你的品牌認定為高端產品,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給你的產品一個符合“身份”的定價,否則就會出現我剛剛說的那種情況。

所有人都認定你是奢飾品的時候,問你多少錢,你開口說十塊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之前讓人們心中形成的品牌形象蕩然無存。

三、定價對客流造成的關聯點

現在社會存在一種現象就是定價越高追捧的人群反而越多,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曾提出過: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暢銷。

凡勃倫效應指出: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愿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消費者反而越愿意購買消費。

在奢飾品行業中,品牌產品經常出現在高端場合,出現在上流社會的圈子里,塑造出了奢飾品牌。當這種品牌的形象走進了每個人的認知中,已經深入人心時,大眾都覺得你的品牌象征著上流社會,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這時候由于人的虛榮心作祟,反而開始不再注重產品本身的實用性,而是覺得擁有這件商品能使自己的社會地位得到提升,能讓自己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那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件物品就是具有性價比的。因為它滿足了消費者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

產品所擁有的含義,已經超過產品本身的價值,這個時候如果你的定價低了,消費者反而會不買賬,同一個品牌生產出的不同產品,價位不同,所產生的影響就不同。

尤其是奢飾品牌偶爾會出限量版產品,而擁有這種全球限量的產品,更會讓人產生優越感。雖然是同系列產品,我的是限量版,你的是普通款式,我的比你貴,那我就比你優秀高你一等。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當發現自己混的不如別人時,就會去購買更高價的奢飾品。

看似只是一個價格,卻能影響到自身品牌的定位、影響到品牌在大眾心里的認知。想要把品牌打造成什么樣的形象,定價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1. “人貨場”理論

大多數公司都是以利潤為核心指標來運營的,產品電商本質上就是一個在線的大商場,負責招商,獲得足夠數量質量的貨品,然后吸引人流來消費,其中在線商城由于有距離限制,不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又出現了物流和交易信任的問題,因此又引入了支付方式的改變和快遞。通過人貨場來創造用戶價值,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

2. “利潤轉化公式理論”

人貨場簡單易懂,但是其中“人”、“貨”、“場”三個概念都是雜駁的,理論層面看似合理,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斷層,以一種更加清晰結構化的方式,從一個“唯利是圖”的公司的角度出發來刨析電商產品運營,稱之為利潤公式理論。

1)逛街感主要思路是有海量的SKU和商家,讓用戶的行走路徑邊長,東挑調西看看,貨比三家最終形成轉化,像淘寶首頁有各種各樣場景化的入口,而且在不同的場景里還會交叉導流,用戶就像進入一個迷宮商場無限繞。

2)搶購感的打造則直接得多,一個詞“價格”。價格是供需理論中最關鍵的一個變量,足夠低的價格可以激起用戶的需求。像拼多多的首頁則簡介得多,整個體驗圍繞單件商品的交易打造,甚至沒有購物車功能。給用戶的言外之意“這件商品這么便宜,現在就買不要猶豫了!”

從效果看,拼多多的訂單量馬上要超過淘寶,五環內的人也逃不過真香定律;每個平臺之間的核心商業模式,各有利有弊。

#專欄作家#

小鑷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養成挖掘性的思考習慣、綜合、市場、運營、技術、設計、數據、擅長跨境電商,綜合電商與商業模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蘋果從傳教士變成了唯利是圖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