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運營:如何才能做好社群運營?

1 評論 35163 瀏覽 112 收藏 11 分鐘

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社群是下個互聯網的風口,然后一個緊接著一個往風口上湊,掌握了很多社群的運營方法和手段,滿懷期待地大展身手,但是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發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在商業變現,缺乏著行而有效的方法,就像是人生已經掌握了無數的大道理,但是最后發現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文章將按以下導圖展開:

社群的解讀

社群其實就是一群人為了相同價值或者類似價值,聚合在一起,為了相互之間的利益互換,當然這部分的利益不單單是物質方面的,有可能是因為的情感價值,即便社群內價值傳遞不太好,但是依舊愿意花時間去采集歸納。

社群并不是一個產品,也不是一群人聚在一塊就叫做社群。社群對于產品運營的重要性,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拉新、活躍、留存和轉化

拉新用戶

成熟的社群具有IP效應,能用最少成本、最快時間來驅動用戶進行傳播和引流。

活躍用戶

利用社群做好用戶的載體,建立用戶傳播觸達點。若是社群用戶粘性高且活躍度高,這樣的社群是極具有傳播力量。

留存用戶

對于低頻消費行業,可以基于用戶關注點來利用社群留住用戶。

轉化用戶

社群就是圍繞一個價值點凝聚的結果,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價值最大化。

而社群我對它的定義就是去中心化、興趣化,并具有中心固定、邊緣分散的特點。當然,這邊有些朋友可能會對于社群和社區產生些疑問,到底如何去分辨社群和社區?從參與者的角度,社群和社區的差別在于:

  • 社群是熟人社交和強關系,社群能實現自組織、自運行,個體進入社群是為了獲得人脈,建立信任。
  • 而社區是陌生人社交、弱關系,重度依賴管理者(版主)的組織,個體進入社區主要目的是看內容,寫作者則獲得名聲。

所以,在了解對于社群和社群運營的準則之后,然后思考如何進行社群的精細化運營?

社群的精細化運營

運營一個社群,若是總往大的方向進行統籌決策,很難精準把握社群的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反而浪費資源,所以針對社群的精細化運營分為了五大點進行闡述

1.引導性

很多人談論社群都會想到是否設置門檻,首先得區分社群屬性,屬于什么類別的社群,有時候為了設置高價值分享,社群受眾很明確,其實可以進行門檻的設置。

但若是你僅僅為了保證價值傳播,但少了相對于的引導,比如說是建立個技術社群,為了實時分享高效的價值文章,而將大部分的用戶禁言,少了分享與交流,其實這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對于社群的精細化運營,需要的往往不是規則,而是引導,這里也可是適當的加入些獎懲機制。比如說在社群的某個活動,可以是話題討論或者是嘉賓分享,根據用戶的表現情況,予以些產品周邊獎勵,逐漸引導用戶的積極性。

若是用戶接受到社群的規定,比如是比允許私自拉人、發公告鏈接等,我們可以通過小助手@管理員,指出問題并引導其他的用戶在面對該類情況,也進行同樣的操作,營造良好的社群生態。

2.數據性

這里數據主要針對對象可以是新用戶的進入、老用戶流失,或者社群內發起的活動人數,比如說是每日簽到,通過數據化,可以直觀反應現有問題產生的原因。

  • 哪些類型的渠道我們獲取的用戶數最多
  • 哪一平臺發布推文得到的轉化率最高
  • 文案的風格是否影響到數據
  • 活動展開是否達到預期

通過數據得知,就可以針對這些情況做些戰略部署,并且在必要時進行復盤,算出本次的投入產出比。

也可以通過下圖漏斗對比,對用戶畫像進行描述,數據區分活躍人群中占各類別的比重,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改善。

通過每日簽到的例子,來詳細說明下其數據在社群運營中真實的應用。當我們在進行社群運營的時候,有時會通過簽到活躍,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時得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簽到完成什么目標,設置簽到時間和手段。若是我們僅僅通過主觀臆斷決定,最后很難完成項目指標。

所以,這里建議大家,以數據為基點,組織進行社群運營戰略的制定??梢酝ㄟ^后臺數據,比如簽到時間集中度,判斷后續活動推送,還要設置簽到總天數由“用戶場景”出發,可以是14天,用戶既不會為花費大量精力煩惱,也可以形成用戶習慣。

3.社群必須經過沉淀

在互聯網勢頭依舊迅猛時期下,作為一個社群,即便擁有著大流量,但總是一成不變,也不會走太遠。所以,運營社群快速沉淀其價值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種精細化、垂直化的沉淀,當別人談到會聯想到社群運營在你手中的發光之處。

當其他用戶進入你的社群,能夠準確找到其尋找的價值,形成價值符合,強的價值關系鏈,說明沉淀十分精準到位的。

4.社群必須具備供需性

用戶獲取社群的原因在于存在需求,一開始可能是最基本的學習需求,但是通過社群的運營這種需求可能被升華,到達彼此尊重的需求,例如前段時間,我運營的學生交流群中,大一的孩子們都處在剛入大學的迷茫期和異地他鄉的思念期,會遭遇很多的心理問題。

這時,他們需求的就是種互相尊重、互相認可,希望自身發展得到更多啟迪,希望年紀差不多或者稍大點的,彼此坦誠相待,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尊重需求。通過尊重需求,慢慢得渴望提升,逐漸上升到自我實現,情感利益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和利益,可以在社群中體現,而不是單純尋找感情上的寄托。

當然,這只是社群運營當中的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光靠弱關系鏈維持的社群,是不利于長遠發展的,需要的是較為精準的利益鏈,從而實現用戶的個人實現。

簡單概括來,就是用戶對于社群從中歸屬感,慢慢上升到了榮譽感,為了價值得到更多的體現,也會形成社群的一種傳播,再也不是單方面的需求關系。

5.社群要具備可成長性

一直堅信社群是一定恰合實事不斷成長,無論你社群基于微信、QQ還是其他平臺,做的不僅僅是基于平臺下社群生態的成長,也是其以外社群形態的摸索,不至于平臺會影響到社群,所以社群的成長性也是關注的要點。

社群運營新征程

介紹完社群的艱辛之旅后,對于接下來社群運營的現狀分為兩部分進行描述,產品型社群功能型社群。

產品型社群

1.社群功能化(豆瓣、脈脈)

2.功能社群(我廚網)

其中豆瓣為主的產品,功能上就存在社群,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用戶粘性,增加社交需求,這也是延緩社群衰老的技巧;而功能社群,我廚網會將第一次購買的用戶拉進群,并不斷增加,每期會發布產品鏈接到群內,促進其二次購買,把社群當作功能來去做。

服務型社群

1.社群服務化

2.服務社群

有些社群僅僅是作為服務和流程的工具,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群,加入社群之后加上線上的宣講,偽社群但是達到了產品運營上的需求;而服務社群其實就是把社群作為一個服務性的產品,更好的進行業內交流,并不斷進行內容產出,服務于社群,達到一個社群運營的目的。

結論

社群運營門檻不高,但是真正運營好的卻很少,社群的本質是需求,如果沒有解決價值和需求問題,之后的運營、變現問題也很難解決,唯有把根本問題想透了,其他一些“術”也就好實現了。

 

作者:四季,微信公眾號:四季說運營

本文由 @四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個人覺得文末舉例豆瓣和脈脈應屬于功能社群化的范疇,這兩個產品是從功能出發去賦予產品的社交屬性,而我廚網,把社群當做功能來做,應屬于社群功能化范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