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播放量超過2億的建造視頻聊起

2 評論 3009 瀏覽 2 收藏 20 分鐘

編輯導語:你有看過“原始建造”類型的視頻嗎?在這類視頻中,沒有任何華麗的剪輯技巧,也沒有炫彩的視頻渲染,只有不斷勞動的人和停不下來的動作,本文作者通過分析“原始建造”類視頻,向我們分享了有關現代人的厭倦與懷鄉的思考,一起來看看吧。

一、播放量驚人的建造視頻

最近我們在Youtube上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視頻類型,這里姑且把它們稱作“原始建造”。

在這些視頻里面,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人出鏡。這個孤獨的建造者在一片密林之中找到一片空地,然后用極其簡單的工具做出標記、丈量大致的尺寸、再不知疲憊地向下挖鑿。通過后期的剪輯,視頻的長度或許只有十多二十分鐘,但濃縮的是連續幾十天的辛勤工作。最后的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甚至讓人感到心馳神往。

在賬號Mr. Tfue上傳的《六十天建造一個地下帶游泳池的房子》里,最終建成的地下庇護所有平直的樓梯、竹筒鋪設的凉床、帶顏料上色的泳池。

視頻想要呈現給觀眾一種原始并且幾乎笨拙的構筑過程——從頭到尾只有這么一個精壯的、赤裸上身的東南亞長相的男人在艷陽下不停工作,他只有一把始終沒有換過的鏟狀工具,他沒有其他人的幫助,更沒有任何現代性、機械化的工具輔助。

從播發量超過2億的建造視頻聊起

在空地上的標記與丈量

在最后一個階段,Mr. Tfue肩扛一個水缸,從他的“工地”走到附近的池塘,把水缸裝滿水,再步行回到泳池,把水倒出。視頻通過剪輯告訴我們,為了把泳池裝滿水,這個重復性的取水動作持續了好幾天時間。

建造結束以后,這個唯一的勞作者與居住者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在竹席床上小憩,享受他幾十天來的辛勤成果。這個向下挖出來的小房子簡單、并不豪華,但空間是生動的,也在每一個細節處充盈著建造的樂趣。

從播發量超過2億的建造視頻聊起

重復取水倒水數天,直到泳池蓄滿了水

這樣的視頻不只有剛才描述的這一條,另外的有些是二人協作(不過過程中也基本沒有交談),還有些在視頻中間,也就是建造的中途串剪了一些烹飪簡單食物的小片段……但總體大同小異,主題都是”原始建造”。

這一系列視頻不只是內容讓人覺得有趣,它造成的傳播量也讓人驚訝。譬如剛才提及的那一條視頻上傳于2020年2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它已經收獲了超過2億次播放量。

點進這個賬號的主頁能看見,他共上傳了14條視頻,加起來的播放量超過6.4億。這個數據高過了同一平臺上許多運營十年,上傳過上千條視頻的“頂流賬號”。

從播發量超過2億的建造視頻聊起

二、視頻傳播的四個配方

因為自己也做“互聯網創作”,時間久了,我們會下意識地去思考一些爆火現象或者病毒式傳播內容的內在原因——他們獲得公眾性的理由是什么?這四種類型似乎比較成熟和常見:

  1. 流行文化
  2. 消費主義
  3. 視覺奇景
  4. 知識信息

這些類型分別有各自吸引人點擊和觀看的強大理由。

比方說第一類“流行文化”,它包括了流行音樂/舞蹈、體育/游戲賽事、喜劇、訪談和惡搞等。很大程度上,這些內容在互聯網視頻平臺興起之前就已經是大眾傳媒里面的頂梁柱了,Youtube給了它們更方便觀看和傳播的渠道。當然“Vlog(視頻日志)”也是屬于這一類的重要部分——它的迷人之處在于如何把私生活變成公共觀賞的一部分,不過和今天的文章不完全有關,先不展開。

第二類“消費主義”包括“Unboxing(開箱視頻,尤以電子產品為典型)”和美妝。電子產品和美妝產品,可能在性別上各有側重,已經融入和成為現代都市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了,即擁有什么產品定義著自己的身份。視頻內容制造者通過推薦、比較和演示這些產品來滿足這一部分現代社會居民們的胃口。

第三類“視覺奇景”包括蹦迪、跳傘、速降、滑板、潛水等等,這些極限運動往往用第一視角刺激人的神經和感官;當然,也包括視覺游戲、魔術等等。

這些視頻最大程度挖掘視頻這個媒介本身的優勢,為觀看者帶來游戲化的、超越平庸生活的沖擊。換句話說,找到普通人平常三點一線的日常作息里看不到的東西,滿足好奇心,也滿足腎上腺素的過癮需要。

從播發量超過2億的建造視頻聊起

動圖節選自Youtube賬號Josh Neuman。他的滑板速降視頻總是選在山間的公路上,拍攝一鏡到底、速度極快、危險系數極高。他最高一條視頻有8000多萬次播放量。

第四類“知識信息”包括“XXX, explained”,“How to XXX”等等??梢允墙忉屇硞€現象(什么是厄爾尼諾?),演示某個過程(怎樣快速安裝窗簾?),可以是高校里面正經八百的某個高質量課程的兩小時錄播,或者是簡化和娛樂化的,在一分鐘內講解完兩小時的電影……

中文互聯網中常說“販賣知識焦慮”,英文互聯網中也常說“FOMO”,這個新造的詞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縮寫,意思是“害怕錯過”。我想知識信息類的內容中,可能不乏深邃和杜絕浮夸風氣的優質內容,但其中真正傳播量高的,仍然有意或無意滿足了現代社會居民們“FOMO”的心理。

雖然沙丘研究所發視頻還并不多,我們也并沒有計劃依賴這個“新賽道”來爆火,但在自己觀看其他視頻的過程中,這四種類型似乎有比較好的解釋效果。不管在哪個平臺上看到了播放量極高的視頻,這四條好像可以作為基本原則,幫助找找其背后暗合了用戶群體的哪些心理需要。

三、第五種模式

回到Mr. Tfue的“原始建造”視頻上,我們在觀看時覺得有趣,不僅是因為屏幕上的內容,也因為它獲得了可怕的播放量,但又似乎并不能完全放到之前的“公式”里面來簡單解釋。或許它可以被放到“視覺奇景”的類型里面,但說實在的,視頻也并不完全強調高節奏、第一視角或者腎上腺素的飆升。我后知后覺地意識到它或許應當被算作是第五個類型,“建造和制造”——

首先,這個類型里不止有Mr. Tfue。在一些視頻里面,粗糙的一截原木被一步步打磨成了一個極其漂亮的木杯;在另一些視頻里面,建筑學生在自己后院里花一個暑假時間制作了一個極其逼真的微縮模型。

這些最后建成、制成的產品,大都非常美觀、精致、無與倫比的,但是并不算是“視覺奇景”——在視頻里看到一個巧奪天工的杯子,其視覺刺激的程度還遠遠無法達到從第一視角看見“自己”從懸崖上跳下去又飛起來的一刻。

這些視頻也往往強調產品出現之前循序漸進甚至漫長的生產過程,這些部分很難說有什么驚心動魄的地方。當然,“建造和制造”視頻也有一定“知識信息”方面的意義的,但很難完全等同于視頻教程。大多數觀眾并不想要通過看這一視頻,學會怎么在亞馬遜叢林里建一個地宮,或者把一塊枝丫凌亂的木頭打磨成自己可以用來喝水的杯子。

但是,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想要觀看一段建造和制造的過程?

從播發量超過2億的建造視頻聊起

截圖選自Youtube賬號Matt Jordan的視頻。此條視頻播放量超過了6000萬次

四、“技藝人”是自由的

這類視頻的魅力,或者說其傳播的內生動力,就在于建造和制造的過程本身。一堆無序的、來自自然界的元素——石頭、泥土、木頭——通過我們雙手的勞作變成了“人造物”——建筑和杯子——這個過程被馬克思稱作“生產性的勞動”(productive labor),在阿倫特的理論體系里面,她把這個過程與“勞動”(labor)作了區別,而稱為“工作”(work)。

在“勞動”、“工作”和“行動”的三元劃分中,對她而言,只有工作的人,即“技藝人”,是自由的。

做飯、打水、清理客廳、整理臥室……這些行為都是“勞動”,勞動的過程抵抗了“熵增”,維系了我們自身的生命以及身體上的需要。阿倫特稱從事這些行為的人為“勞動動物”(animal laborans)。他們處在強制性的重復當中,為了吃飯就必須勞動,為了勞動就必須吃飯……“勞動”沒有開端也沒有結局,只是一個永遠循環往復的圓圈。

上街、抗議、爭取法令的修訂、飛向月球、創造新的生活方式……這些是“行動”(action)。他們是“行動者”(zoon politikon),但行動者并不完全地控制著行動——“行動雖有一個明確的開端,卻從來沒有一個可預見的終結。”群眾被發動起來了,不是想停下來就能停下來;星際的探索開始了,我們并不知道人類文明究竟會因為這個決定而去向何方。

惟有“技藝人(homo faber)”,工作的人,完全地控制著工作的進程。當他要建造的時候,這個過程在他腦子出現一個“型相”(idea)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完成了它的時候結束。它有開端也有終結,甚至也可以逆轉——他可以在中途把修建一半的東西破壞掉。

我再次在文章中提到阿倫特,因為她的見解能夠幫助我們解釋,為什么Mr. Tfue的視頻獲得了公眾極大的興趣。Mr. Tfue就是一個純粹的“技藝人”,他所展示的就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工作”過程。

很不幸,在工業革命和現代化以后,因為自動化和勞動分工,“技藝人”變得無比稀少了。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一個巨大到任何單個個體無法完全理解的系統的運作當中,完成著沒有盡頭的,一個接一個的“任務”,它們既沒有明確開端,也沒有明確結尾。

在辦公室隔間里,在電子郵件無窮往復的沼澤里,我們并不能控制任何東西,也不能在這些進程中取得一絲一毫精神上的自由。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有職業——都有工作,但這個工作不再是阿倫特筆下定義的那個原始和基本的“工作”。

或許正因如此,在屏幕上看見這些毫不花哨的、來自真實的雙手的建造、營造和打造,這個過程如此原始,但又離我們職場上的實際生活如此遙遠;它看著如此叫人熟悉,熟悉到讓人不禁懷想起一些童年暑假無所事事做的小玩意,又如此陌生,因為這些建造和制造過程中緩慢、平靜、冥想般的狀態,已經變成了現代“打工人”不再能享有的一種奢侈。

所以在這個意味上,這些建造和制造視頻至少看著讓人覺得十分減壓。在屏幕上,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品慢慢孕育出來,此情此景就顯得如此美妙,如此充滿魅力和魔力。

五、現代人的厭倦與懷鄉

“原始建造”視頻連接起了兩個看似已經相隔十分遙遠的主題——今天的屏幕時代和人類最古老的建筑活動。在這里我門并不十分想要去深挖這些視頻的幕后制作——不難想象這一看似古老和原始的建造表演的背后,或許有一個充滿經驗的視頻策劃團隊;在通過后期剪輯而跳過的部分,現代的挖掘工具或許幫Mr. Tfue完成了絕大部分的工作。

我們也無意去剖析這些建造成果是否確實在建筑學的意義上成立——視頻中的土壤和地層或許充滿了破綻,最后的成果和考古發現的真正的原始洞穴也沒什么太大關系……

我們仍然對這一系列視頻持一種正面和積極的態度,因為它觸及到了一些真正重要的命題。

它巨大的傳播量印證到,這種古老建造的圖像捕捉到了我們,也就是現代社會、城市居民的某種共同感受。無論Mr. Tfue的狀態(無論真假)是否充分稱得上是海德格爾所言的“詩意的棲居”,他至少擊中了我們的某種特殊的“懷鄉之情”(nostalgia)——

對生活在鋼鐵森林里的,疲憊、焦慮、茫然不知所終的人們來說,這個一聲不吭勞作的人至少從事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工作”。他生產了一個持久存在的東西,而不是消耗在某個無盡又虛無的消費循環里的東西。

他赤裸的雙腳踩在土地上,雙手觸碰到堅實平坦的墻壁,通過長時間烈日下的營造,一個美觀的“人造物”出現在大自然當中,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建筑還將繼續存在下去,即便是受損或者坍塌,但至少還會剩下一片可以辨認的遺跡……

Mr. Tfue愚公移山一般的建造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計算著Excel報表,調試著PPT報告的我們,因為他真正創造了一個建筑物,它毋庸置疑地存在在那里??梢韵胂?,Mr. Tfue是幸福的。

對很多20世紀的思想家來說,現代性(modernity)是那個最重大的問題。機械與效率對他們來說是可疑的,現代化的都市生活也并沒有帶來真正使人們產生歸屬的幸福感。

在都市里,我們身邊豐富的商品和多彩的圖像似乎未能完全滿足我們的心靈,甚至恰恰相反,這樣復雜多樣的事物過于強烈地刺激了我們的神經,以至于我們產生了持久的、齊美爾所說的“厭倦”(blasé)和空虛,或者,不得不用一種冷漠的態度面對過多的刺激。

一定程度上,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必須強調理性的大腦而非感性的心靈,強調抽象的概念和結構而非具體的事物和身體?,F代主義建筑師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里這樣說:”如果我們從心靈和精神上消除一切關于住宅的已死的概念。我們應該得到‘住宅機器’…量產的住宅,健康(道德上也同樣)而美麗,就像所有工具和儀器一樣。”

然而,城市作為一個由無數高效的、機械化的房屋構成的巨大機器,似乎已經成為了無法從單一視角窺其全貌的巨型迷宮。在20世紀末,它逐漸成為一種圖像、一個奇觀和欲望的化身,而在21世紀,互聯網或許也是如此。

我們必須承認,人似乎不能將柯布西耶口中“已死”的概念完全從心靈和精神上消除。我們仍然對于城市和互聯網帶來的過多刺激感到疲倦,很多時候,對更“原始”的生活和創造有著本能的熱愛。當我們在午休吃飯或者午夜臨睡前打開視頻網站,一邊吃著零食一邊觀看著Mr. Tfue一點一滴的建造,可能這個過程,也就是在反觀一個我們已經失去了的自己。

 

作者:陳飛樾,公眾號:沙丘研究所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2yKbPnc8eXnyeUjlRMBPuA

本文由 @沙丘研究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所以現在的我是在勞動,而不是工作,終于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拼積木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感覺受益匪淺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