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視頻會是長視頻的救星嗎?
編輯導語:如今,大家都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但面對這些壓力,總要有一個發泄口,于是看減壓視頻成為了現代人一個新型解壓方式。本文對這些新型解壓方式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
銷售員的壓力有多大?
電影《世界奇妙物語》中有這么一個片段:一銷售員的業績壓力過大而自殺,生前他特別羨慕站著就有客戶的販賣機的他,死后如愿變成了一臺販賣機。
如果當時的他活在現實世界,并接觸到現代人的新型解壓方式后,他興許不會自殺,甚至能得到壓力的完全釋放。
一、奇葩的釋壓方式
第一次刷到減壓視頻是在2018年,在這個長達20多分鐘的視頻中,我見到了車胎軋水果、手握壓榨、果凍氣球、千斤頂壓東西,還有破爛攪拌機,修驢蹄、掏耳朵、擠黑頭…我著了魔似的盯著這些“反社會”行為,手不自覺的點向關注。
譬如B站搜索“修驢蹄子”,出來的視頻最高播放量達到287萬。
搜索“減壓視頻”,助眠視頻排行第一達到1666萬的播放量,甚至不需用眼,只需帶上兩只耳機便能享受“洗頭、按摩、掏耳”的快感。
就連在短視頻沖擊下蕭條的長視頻選手愛奇藝的播放列表中,減壓視頻的數量達到了近40萬個。
從抖音數據播放量來看,切太空沙及刮肥皂的播放量普遍高于其他品類,切沙專業戶“沙語”的一則切沙視頻達到了169萬的播放量,粉絲數幾近破百萬。
到這里的案例似乎還算正常,但疏通下水管道、拔毛、甚至清理“40年沒擠過黑頭的大叔臉”…除了有點反胃,但越看越爽是多數人的心理歷程。
夜里12點是這些視頻點擊率最高的時段,因此也有不少直播間搶占這個時間段進行猛烈輸出,甚至晝夜更替,只做“暗夜生意”。
近兩年來注冊名中含有“減壓”、“壓力釋放”等標簽的視頻創作者打下了短視頻的一方小天地,于是他們將觸手伸去了長視頻區域。
本以為1小時的時長已是極限產出,沒想到15個小時49分鐘的“荒野冥想”贏得了時長冠軍。
要問這些視頻何來這么多的播放量,除了“看著爽”,高中的心理課程就有說過:解壓最好的方式就是轉移注意力,當你完全沉浸在另一件你感興趣的事情上時,你便會忘記自己的壓力,達到釋壓的效果。
有精神分析師分析稱:我們的生活是一個不斷蓄集和卸載的過程,而此類視頻便是一個規則的毀滅與秩序的坍塌,造成的視覺效果可以讓人瞬間卸載壓力。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視頻中出現的水晶泥、太空沙、指尖陀螺全部樂于指尖感受,這類行為在西方心理學研究中被稱為stim behavior(自我刺激行為),是兒童發展領域的研究,因為小孩子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在負面情緒(尤其是焦慮)產生時,手邊有一些小玩具就能幫助緩解這種情緒。
像是近年來突然興起的“星空館二代”減壓發泄館,除了可以漫天拋撒大把“鈔票”,還可以大肆摔碗,在尖叫屋中放肆尖叫,甚至可以在砸瓶屋中肆意揮灑球棒打碎酒瓶。
不知何時,壓力成了人人都有,且人人都需要被釋放的東西。
蔚優就曾通過一次壓力營銷將隱形壓力人口解壓站送進了地鐵站,只需1元即可領取一份“慰問禮”:一瓶簡單的純牛奶。
而劉畊宏健身直播的爆紅除了“云健身”的成功建設,還有疫情之下大家封控在家,無聊及沉悶的生活節奏被健身的趣味性沖散,一掃情緒陰霾,轉移了大家關注困境的注意力,更是釋放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可現如今的人們,壓力遠不止這些。
二、給自己打個“預防針”!
無數電影中都出現過這樣一個場面:男主人下了班后開車回家,到家后卻在停車場里坐了很久,不愿上樓。
這是很多現實家庭的真實寫照,都說男人最大的壓力來自于社會及家庭對他的認可,但這些同樣女人也有。
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的勞動力市場數據,中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達61.5%,高于美國(55.74%)、日本(50.5%)和法國(50.56%)等高收入國家,且“辦公室生活”正在極大的影響著她們的健康。
而在職業壓力排行榜中,中國公務員的壓力為最低,礦工和播音員的壓力指數最高。盡管這份排行榜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是他們有目共睹的。
譬如很多人都羨慕的職業:教師、醫生護士、編輯記者,在2019年一次權威的報告中被稱為“三大最不和諧職業”。
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行業正被逐漸認可為“服務業”;醫生12小時在崗,醫患關系的緊張、學術的鉆研都成了他們的壓力來源;曾是“無冕之王”的記者行業更是考驗腦力與體力,無處不在的競爭促使自己的神經需要時刻緊繃。
大到生存,小到日常生活。本就無處釋放的壓力被“標題黨”們夸大其詞的字眼一折騰,更是雪上加霜,無處躲藏。
我曾看到一個公眾號每天的推送都是這樣的:你知道得了感冒會死嗎?你知道你敷的面膜會讓你毀容嗎?你知道喝白開水會致癌嗎?你知道……
看到這些標題我只想去翻翻修驢蹄子的視頻,發泄一下自己連生活方式都不被認可的情緒。
據《柳葉刀》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8歲以上人群中,大概有16.6%的人至少會遭遇一種精神疾病。
也就是說,在焦慮無處不在的大環境下,幾乎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其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便與焦慮、情緒有關。
這個數據雖然是《柳葉刀》公布的,但是是康寧醫院放出來的,曾經的“精神病院第一股”現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精神病專科醫院。
根據康寧醫院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2020年,營業收入持續攀升,分別為4.15億元、6.66億元、7.46億元、8.6億元、10.26億元,這代表著我國精神健康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
在人的一生中,壓力其實是生活的正常組成部分,但若它持續時間過長,強度過大,便會對你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在長跑后人會嘔吐,在考試前后很多人容易拉稀,食欲不好等等。
以解壓館為例,砸碗、砸酒瓶、尖叫…這是否是一種正向的情緒引導?解壓館販賣“情緒”賺到錢了嗎?
其實這是一個失敗的案例,在眾多光鮮亮麗的營銷里,解壓館呼喚年輕人“減壓不如湊個熱鬧”,盡管場景多樣可玩性很高,但多數解壓館的成本被壓縮至只能聘請兼職人員,而缺少了專業人員的帶動,很多場景并沒有發揮出它真正的氣氛價值。
減壓視頻似乎完美避開了“高成本、氛圍、是否正向”的雷區,流量為王的時代,對變現操之過急反而會適得其反,大賺旅客的錢不如小賺平臺流量的錢,經濟共享遠比單打獨斗更能實現共贏。
在中國,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是總人口的第5位死因,而這些人當中,只有9%的人在精神科就診過,他們選擇自己默默承受生活帶給他們的一切重擔。
有需求就有市場,雖不知道減壓視頻對于這類人群是否能起到一絲一毫的作用,但至少對于當下的我們來說,當它是個預防針也不錯。
參考:
- “減壓發泄館”走紅!“壓力山大”到底應該怎么緩解?——中國江蘇網
- 地鐵站出現火爆“隱形壓力人口”販賣機,瞬間成為打卡圣地——數英
- 你被綁架了,廣告文案中的“販賣恐懼”——廣告匠
- 不“煲雞湯”不販賣焦慮,職場女性健康如何維護?——川觀新聞
來源公眾號:互聯網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尋商業邏輯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互聯網那些事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解壓視頻一直都很受網友歡迎,點贊量都很高,平時刷到了也會停下來看
身邊就有個朋友喜歡看吃冰長視頻,說很解壓,但解壓視頻難成救星
這類減壓視頻我偶爾會看看,但是作為長視頻一直看的話很少
減壓視頻,我還是更喜歡短一點的吧,我不認為長視頻的減壓視頻會很好。
現在這個快節奏時代,大多數人心理急需緩解,這種減壓視頻就很有幫助。
減壓視頻確實適合長視頻,短視頻看不夠啊哈哈
長視頻看下去的耐心確實比看減壓視頻要少很多
不是吧。主要太長沒耐心看除非特備感興趣,現在專注力很重要
社會太卷了,壓力就成了人人都有,且人人都需要被釋放的東西。
減壓視頻還是有一定市場需求的,不過它是不是長視頻的救星還有待商榷。
減壓視頻看著確實挺爽的,不過它的內容其實很枯燥,而且可以隨看隨停,那是長視頻還是短視頻就不重要了。
確實,長視頻的一個突破口在減壓上,畢竟大家都喜歡看長一點的減壓視頻
即使減壓視頻可能成為長視頻的一種救星,但個人感覺還是不太行,畢竟當一種視頻多了,大家都會疲憊。
我本人了哈哈哈哈,我每次看這種減壓視頻都喜歡它再長點長點,不然不夠看阿阿阿阿阿阿
救命,這篇文章好像在說我哈哈哈,我就是很喜歡看解壓視頻,還有催眠視頻,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這種長視頻有三個特點很明顯:一是隨時可以看隨時可以停、二是很多內容沒必要看第二遍、三是我可以只聽不看??雌饋砗芟袷裁矗?/p>
短暫的快樂,來的快,去的也快,看多了大腦的好奇心容易被萎縮,民眾也有覺醒的時刻。
這類型的視頻我一律當成asmr來看,催眠用的哈哈哈
怎么說呢,我自己有體會,一段長視頻很難有耐心看完,但是像減壓類的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stim behavior(自我刺激行為)學到了一個新詞,其實一些習慣性動作也是減壓的一種方式吧。對于個人而言,通過培養興趣來減壓可能相對來說回更好一點
減壓視頻看起來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很棒,也確實能做到解壓的效果我還是挺看好的
減壓視頻到底是用于解決焦慮的產物還是制造焦慮的源頭?這種減壓視頻其實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只是為了消耗時間而消耗時間
有需求就有市場,雖不知道減壓視頻對于這類人群是否能起到一絲一毫的作用,但至少對于當下的我們來說,當它是個預防針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