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張同學」?

10 評論 11969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語:曾火遍抖音的張同學,不出意外也開始了直播帶貨,然而張同學并沒有選擇在最火的時候開始帶貨,那么現在入局選對時機了嗎?現在直播行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一起來看看作者的分析吧。

鐵打的平臺、流水的主播,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里,直播帶貨行業變幻莫測。雖然李佳琦、羅永浩幾個超頭部主播紛紛退場,但江湖不乏新秀崛起,喧囂熱鬧依舊。

近半個月來,東方甄選、董宇輝一躍成為新的帶貨流量;6月25日,去年年底大火的“張同學”也開啟了首次直播帶貨。

張同學是抖音的現象級紅人創作者,曾2個月漲粉1600多萬。不過,一場3小時的帶貨首秀結束,作為擁有1900多萬粉絲的頭部主播,張同學成績相對平淡:共賣出農特產超9萬單,總GMV超342萬元。

此外,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張同學已經開始帶貨了。

相比較董宇輝,張同學自帶流量,更有基礎,卻為何反響平平?在張同學和董宇輝帶貨現象的背后,更值得思考的是,面對第一代超頭部主播的退場,直播行業將發生哪些變化?還會產生新一代的超頭部主播嗎?

一、掉粉10萬后,入局帶貨選對時機了嗎?

2021年12月,張同學在抖音走紅后迅速破圈,在平臺外也引起大量關注和討論,憑借著高頻快剪的視頻風格,他在兩個月內迅速吸粉1600多萬。

作為內容型主播,張同學曾拒絕了MCN開出的2000萬簽約價,并稱暫時不會帶貨。但網紅的盡頭是帶貨,張同學也未能免俗。

不過,相比較大多數網紅,作為三農領域的頭部創作者,張同學不出意外地選擇了農產品帶貨,并且主推家鄉特產,包括大米、海參、裙帶菜等。這一點較為符合其內容風格。

不過,相比較半年前的流量巔峰,現在的張同學在熱度有明顯的消退,短視頻內容的點贊評也有下滑趨勢。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灰豚數據統計,過去一個月,張同學掉粉十萬,幾乎每天都有數千粉絲取關,其中,6月25日直播時增加的4.4萬粉絲,抵消了一部分負增長。

誰還記得「張同學」?

雖然張同學幾個月前就開始為這場直播做準備,親自考察選品廠家的規模、生產、倉儲;本次直播也找來了短視頻中常出現的人物、粉絲熟悉的面孔撐場。但整體而言,幾位主播直播技巧生疏、并沒有自己的特色。張同學似乎沒趕上最好的時機。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訪時,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認為,張同學帶貨首播GMV較低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1. 與直播帶貨頻次和時長有關。張同學剛開始直播帶貨,直播帶貨頻次和時長尚不穩定。一些直播間如東方甄選等前期直播帶貨情況也不理想;
  2. 與農產品自身屬性有關。農產品與服裝、3C等產品相比,價格、毛利率等指標都比較低;
  3. 與農產品品牌有關。張同學直播帶貨的營口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高,不像東北大米、陽澄湖大閘蟹等消費者耳熟能詳的產品。

領悟時代數字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唐樹源也表示,強個人品牌(IP)并不代表著強帶貨。也就是帶貨好壞的因素并不是只有IP的大小,還有帶貨技巧、直播技術、粉絲定位等多方面。有些主播粉絲很少,但帶貨能力卻很高,這說明粉絲定位更為清晰,更適合去賣貨。

二、吆喝式賣貨失效,內容型直播將更吃香?

從東方甄選到張同學,兩位直播帶貨行業的新秀,均選擇了農產品品類,或許是農產品更適合其內容風格、結合背景因素來講故事、講情懷。其中張同學的直播內容主要涉及鄉村日常生活,有人稱其為“男版李子柒”,從直播到直播帶貨,領域變化不大。

但農產品因為特殊性,也有一定的門檻。洪勇認為,農產品直播門檻在于農產品品牌、農產品物流和農產品標準等因素。

一是農產品品牌,我國農產品類別繁多,然而擁有區域性乃至全國性品牌的商品較少;二是農產品物流,一些頭部主播,包括羅永浩、東方甄選等都因為物流配送問題導致產品變質;三是農產品標準,農產品與工業品相比標準化程度較低,標準化難度較大。

張同學也在媒體采訪中提到,農產品的把控可能會很難。接下來也許會選擇,做成深加工的標準化的農產品,以讓初級農產品增值。

不過在農產品帶貨這個品類上,還未形成絕對的超級頭部主播。農產品賽道是直播帶貨的藍海,相比服裝、美妝、3C等,未來還存在較大機會。

相比較薇婭、李佳琦等超頭部主播的純賣貨式直播,現階段,內容型、特色化的主播正在暫露頭角。

“未來的直播帶貨可能會越來越專業,每個垂類都會成長出來一個頭部主播?!币晃粯I內人士向新浪科技分析。

那么還會有新的超頭部主播出現嗎?洪勇認為,預計還會出現——在互聯網領域,存在“二八法則”,排名前20%的主播銷售80%的產品。由于出現嚴監管和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新一代的超頭部主播出現的時間將會較長。

唐樹源也認為,必然會出現新一代的超頭部主播,互聯網就是這樣,更新頻率極快,人們往往容易“喜新厭舊”,沒有哪個主播能夠一直紅火下去,隨著典型事件和包裝運作后,新的頭部主播就會產生。但總流量是有限的,固有的主播必然就失去競爭優勢。

三、低價仍有優勢,但不是唯一選項

過去一年,直播帶貨行業經歷了新一輪的調整和規劃。這個疫情以來迅速膨脹,亂象頻出,又被大力整頓過的風口行業,正在走向平靜和常態化運作。

洪勇認為,未來直播帶貨有三個方面的新趨勢。

一是直播帶貨行業更加重視合規。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發布了一系列規范直播的文件。行業進入規范化發展時代。

二是,消費者更加重視品牌和品質。直播帶貨正在從“拼價格”向“品牌和品質”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實際上,此前在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時,新東方在線CEO孫東旭也提到,如果商業發展到后面,還在拼誰是全網最低價,其實不是一個好現象,會逼得很多品牌不得不推出一些低成本的產品。

而很多時候消費者在買最低價產品的時候,也會陷入一種非理性消費,已經不看品質只看價格了。

“我認為大家到后面,在一個直播間買東西應該是順便買,就跟旅游和逛街一樣?!睂O東旭表示。

洪勇指出,此外,消費者會更加關注內容產出。直播內容吸引人決定了消費者是否進入直播間、是否留在直播間以及是否購買產品。

唐樹源也指出,直播帶貨行業更加注重內容建設、合規生態的建立、注重長期主義,以及更加理性和健康的交易規則。

與其賣東西,不如說是賣東西的那個人是大家喜愛、支持的對象??窟汉?、沒內涵、沖動型的帶貨已經不行了,所以未來帶貨主播的綜合能力和特色亮點就顯得更為重要。

當然,低價仍有優勢,可以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總體而言,直播帶貨行業整體的質量在上升,以前可能是純粹的以賣貨為主,通過有競爭力的價格吸引消費,但隨著大家對內容、專業度有了更多的要求和追求,垂直領域專業型、內容型主播可能會更有機會。

 

作者:楊雪梅;公眾號:新浪科技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phGMOWI-05lu3YYGZextZg

本文由 @新浪科技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喜歡看張同學的視頻,感覺很親切,總是讓我想起我老家的生活,希望他越來越好吧

    來自廣東 回復
  2. 現在很多主播選擇的流量變現的方式都是直播帶貨,張同學可能不適合這個方式吧

    來自廣東 回復
    1. 張同學也是大主播 可能他的風頭過了 如果在正火的那會帶貨 會比現在好很多

      來自浙江 回復
  3. 我感覺是他沒有選對時機,如果是他最火的時候開始直播,效果可能會好一點

    來自廣東 回復
  4. 他視頻確實拍得不錯,蠻有意思的,轉為直播了我反而不太適應

    來自江蘇 回復
  5. 人家拍的確實很有感覺,我能說我還記得張同學么,他起來的時候當時身邊就有人一直關注著,從幾萬粉絲到1000多萬。

    來自河南 回復
  6. 張同學之前的短視頻拍的挺好的呀,是因為突然轉向直播不太適應嗎

    來自江西 回復
  7. 張同學的視頻內容吸引人并不代表大家就會愿意看他的直播,買他所帶的產品

    來自河南 回復
  8. 之前有段時間張同學是真的很火,感覺看的文章都是關于他的

    來自江西 回復
  9. “鐵打的平臺,流水的主播”說的一點沒錯,要有優質內容才是真本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