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不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帶貨上

5 評論 2245 瀏覽 4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語:微信視頻號的發展,致使很多曾經唱衰的人都開始大面積倒戈,直言微信視頻號將會是下一個流量入口。但微信視頻號沒有在帶貨的路上努力,是它不適合還是在徘徊?作者對微信視頻號的發力點進行分析,一起來看看。

今年以來,我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不看好視頻號的人,在大面積地倒戈,在各種場合(包括但不限于社交網絡)看好視頻號。尤其是電商行業的朋友,幾乎是一邊倒地鼓吹視頻號能成為下一個直播帶貨主戰場。以下言論全部摘自我的微信朋友圈:

  • “微信視頻號一定能成為最大的帶貨平臺。”
  • “如果不是張小龍沉迷于演唱會,視頻號帶貨早就做起來了?!?/li>
  • “視頻號就是十年前的天貓、五年前的拼多多,任何商家都應投入重兵?!?/li>
  • “電商內容可能是視頻號唯一真正有效的突破口?!?/li>
  • ……

我當然能理解電商行業的朋友,尤其是做私域流量的朋友,對視頻號帶貨的渴望。多年以來,各種各樣的商家、MCN、淘寶客,都在努力尋找把電商平臺的公域流量無縫轉移到私域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把電商平臺的流量導到微信的方法。

現在視頻號起來了,視頻號帶貨已經逐漸走入主流了,他們當然會興奮不已。在視頻號賣貨、建立粉絲盤,然后導流到微信群、企業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是一條非常順暢而且經過驗證的道路。既然拼多多早已證明了微信私域場景可以高效運用于電商,那么這一套完全可以在視頻號時代再試一次。

所以,當電商從業者發現視頻號似乎沒有專心致志于帶貨,沒有把帶貨作為首要戰略方向,反而在其他方向上“浪費精力”(例如演唱會、垂類內容、游戲直播、知識類直播)時,失望情緒不免溢于言表。

由此產生了所謂“張小龍沉迷于演唱會,錯過電商機遇”的說法,竟然令人不知道是調侃還是認真的。平心而論,視頻號確實在電商方面投入了一些兵力,例如去年的雙十一和今年的618;只是這種投入完全無法與抖音、快手等同行相比而已。

我的觀點很簡單:在短期內,視頻號不會,也不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帶貨上。在這一點上,騰訊的選擇是正確的,關鍵不在于它想不想,而在于條件是否允許。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列出視頻號不應該聚焦于帶貨的幾個理由:

  • 帶貨將招來巨大的售后服務和法務壓力,超出了騰訊現階段能承受的范圍。
  • 帶貨的發展將導向供應鏈等履約能力的建設,而騰訊現階段同樣無法承擔。
  • 帶貨的商業化必須以高度發達的廣告體系為基礎,而視頻號目前尚未做到。

對于第一條,凡是在電商平臺工作過的人都很容易理解:電商是售后和合規問題的重災區,直播帶貨則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絕大部分顧客投訴和合規問題是因為直播帶貨發生的。尤其是那些建立了“電商交易閉環”的平臺,需要為貨物質量和商家資質全面背書,其面臨的壓力是外人難以想象的。

顯然,使用過騰訊客服(無論是旗下哪一款產品的客服)的用戶,就會承認客服是騰訊的一個弱項。最大的問題是人力不足;其次是實體電商的客服要求過于復雜,遠遠超過了游戲等虛擬產品。在互聯網行業裁員成風、急于控制成本的情況下,騰訊不太可能逆市擴張客服、商品審核及合規團隊。即便人力足夠,要達到主流電商平臺的售后服務要求也需要花費極長的時間。

可以想象,如果視頻號帶貨規模再擴大十倍,由此帶來的售后糾紛及商品合規風險可能會擴大一百倍。在目前的宏觀環境下,像騰訊這樣規模的互聯網公司普遍處于風險厭惡的狀態,因此現在絕不是主動招惹風險的時候。

第二條也很容易理解:履約能力已經成為電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任何平臺都必須對基礎設施有一定的掌控。在這方面,阿里和京東的投入最大、重視程度最高;拼多多也在大力迎頭趕上;抖音和快手的缺點恰恰在于基礎設施不足,而微信視頻號在這方面比它們還要落后一些。

在理論上,騰訊可以通過收購或自建供應鏈的方式,去解決履約能力問題。但是在當前的宏觀環境下,貿然開始大規模的供應鏈投資,無疑是事半功倍之舉。更重要的是,自從2013年以來,騰訊就放棄了重資產經營電商業務的道路;如果現在要從頭再走這條道路,那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轉折,這種決策不太可能在目前的時間點做出。

事實上,像微信這樣的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究竟需不需要自建物流等基礎設施,還是應該盡可能依靠第三方、不比拼平臺自身的履約能力,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只能等待時間去回答,因此我猜測騰訊將耐心地等待答案逐漸揭曉,再決定要不要投入賭注。

第三條相對比較容易解決,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眾所周知,快手、抖音電商的主要貨幣化模式是鼓勵商家進行廣告投放,為自己的直播活動買量。

在紙面上,快手、抖音可以向商家收取GMV的一個百分比作為“技術服務費”;可是在執行中,大部分“技術服務費”都被豁免了。前一段時間異軍突起的新東方甄選、趣店預制菜,均在抖音平臺進行了大規模的買量投放。

如果不先建立一個成熟有效的廣告系統,帶貨對平臺而言就沒有商業意義。這恰恰是視頻號的軟肋:它的廣告業務只是剛剛展開,供創作者自我買量的“內容加熱”功能也僅僅鋪開了半年多而已。站在戰略視角,騰訊并不急于讓視頻號進行廣告變現,很多人期盼的視頻號信息流廣告可能還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這對于電商帶貨而言,卻談不上什么好消息。

在我看來,視頻號首先需要把“內容加熱”功能做好,做成“微信的Dou+”;其次需要把互選廣告功能做完善,做成“微信的星圖平臺”;這個過程大概還要花上一年多。屆時,商家和頭部KOL可以借助“內容加熱”為自己買量,垂類達人則可以通過互選廣告為自己接到帶貨訂單,視頻號的帶貨功能才算真正確立起來。

如果當前的經濟形勢像2017年那樣良好,互聯網行業的格局像2019-20年那樣蓬勃發展,那么騰訊完全可以在視頻號帶貨方面投入大量資源,采取高風險、高收益、快節奏的發展路徑;不僅如此,視頻號還可以在其他多個內容方向上齊頭并進,大規模試錯。問題在于,現在是2022年,任何人都不能按照三至五年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如果視頻號能夠不斷地提升用戶黏性,在微信生態當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那么無論什么時候做帶貨,總歸是不晚的。考慮到“微信視頻號+公眾號+小程序+微信群+企業微信”這五位一體的強大用戶經營能力,在長期,微信做不成電商才是令人奇怪的事情。因此,微信官方完全等得起,樂意先把重點放在擴大內容品類、建立多元化的用戶基礎上。既然時間站在它這一邊,那么它做什么都是對的。

對于電商從業者而言,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今年的零售電商行業實在令人失望,傳統電商平臺的增速已經趨近于零,新興直播電商平臺留給商家的利潤率又太低。很多人都指望著依靠微信視頻號打開新的增長天花板,以解燃眉之急。很可惜,他們注定是要失望的;他們必須先依靠自己的力量熬過這個寒冬,然后才有望看到視頻號電商生態的大爆發。

 

來源公眾號:互聯網怪盜團,互聯網行業觀察者及研究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互聯網怪盜團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視頻號如果一個勁的搞那些帶貨,就是微商系列了,那太讓人厭煩了

    來自云南 回復
  2. 之前很多人做帶貨都是搬運視頻,目前視頻號已經在打擊搬運,扶持原創了。

    來自四川 回復
  3. 微信視頻號目前還不能接廣告,視頻號想留住部分用戶,就只能另尋商機,帶貨就是一個商機。

    來自四川 回復
  4. 視頻號帶貨是短期就能看到成效的項目,它能留住部分用戶。

    來自四川 回復
  5. 如果視頻號能夠不斷地提升用戶黏性,在微信生態當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那么無論什么時候做帶貨,總歸是不晚的。

    來自吉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