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避這三點,縱有百萬粉絲也枉然

7 評論 2923 瀏覽 13 收藏 18 分鐘

編輯導語:在短視頻運營中,當我們以“粉絲為王”為目標時,我們會迎來什么樣的局面?辛辛苦苦搞來的一百萬粉絲,但是作品播放量還是會有低迷的時候。其實,我們在一開始運營的時候,方向就錯了。作者總結了3個誤區,帶你走出短視頻運營的迷霧。

來,一起笑,哈哈哈:

事實上,很多事情,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當下的失敗。

思考總結了短視頻運營三大誤區,如果你覺得不對,那么你是對的:

一、粉絲為王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從開始運營賬號就犯了第一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粉絲為王。

準確的說是:“粉絲量為王,唯粉絲量至上,粉絲在手,天下我有,先搞它一百萬粉絲?!?/p>

我把“粉絲增長”指標放在最第一位,沒錯,我潛意識里認為只要有粉絲,就會有流量,將來也就能“為所欲為”的變現。

這種粉絲為王的背后,更多是受微博、公眾號時代的影響而遺留下來的。

而且,在用戶眼里,一個抖音有 100 萬粉絲的博主天然就比 1 千個粉絲更能讓人產生“信任感”,更具有“說服力”。

呵呵呵。

所以,為了粉絲量的增長,我會去做一些蹭熱點的內容,碰巧踩到點上了,爆幾個上百萬、千萬播放的作品,粉絲的增長,總讓人激動的寢食難安。

U see see,很多認知層面的東西,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不可能成功(變現)。

在短視頻時代,準確來講,在算法推薦為主流的當下,粉絲量相比作品,并沒什么卵用,也沒太大的參考價值。

正如我在《短視頻“內容”搞流量的六大難題》中論述和舉過的例子:

假設你的公眾號有 100 萬粉絲,你的每次推送都是 100% 觸達粉絲。

可以確定的是,倘若你的標題取的好,哪怕內容是垃圾,也能篇篇 10 萬+,而且僅僅依靠,每篇文章中的,廣告主收益,就實現月入十萬了。

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坐擁 11 萬粉絲的賬號,作品播放量 300、600、900也并不少見;

是的,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最低 378 播放;

究其原因,是兩個內容平臺的流量分發邏輯不同:

公眾號是基于“粉絲量”進行內容分發。

而抖音是基于“內容”本身由“算法”進行基于內容、用戶標簽進行分發,而非粉絲量。

算法每次分發內容時,粉絲觀看量占比很少(如 10%),剩下的都是推送公域流量池,根據內容標簽和用戶標簽進行匹配。

不是粉絲不愛看,而是粉絲可能根本,就刷不到你的內容。

另外,用戶可能關注了一萬個博主,怎么還會記得你啊。

這就是算法推薦下的不可預測性,也是為什么短視頻平臺的粉絲不值錢、粘性差的原因。一切都是“算法”使然。

某網站截圖

否則,你看這么多賬號,為什么會被創作者交易掉?

無它,因為無法持續產生收益,只能交易。

SO,我想表達的是:

粉絲量沒用,我們運營賬號的目的就是變現,而非做爆款、漲粉。

所以,先明確【目的】:搞錢、變現;

爆款、漲粉、做好內容都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一切都為目的而服務。

如果我也在開始前就懂得這個道理,自然就不會在意“粉絲量”了(可誰以前還不是個孫子?。?。

如果不能變現,作品的更新會不可持續,你也沒有動力和耐心。

如果不能變現,就無法有效閉環。

如果不能變現,更沒有創作方向,甚至都不知道你應該圍繞什么去產出核心內容。

反而會被徒有其表的粉絲量給帶偏,去附和粉絲,去蹭熱點,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來的泛流量,打亂賬號標簽,最終把辛辛苦苦做起來的賬號作死。

說到這里,想起一位朋友,他做線下生意。

去年通過短視頻渠道(只有不到 2K 粉絲)成功觸達并建立合作關系(去年增加百萬額外收入)。

類似于這種賬號,平臺上或許有幾十萬個,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但這種賬號的變現能力,秒殺一百萬泛粉的賬號。

我不敢想象,如果他有一百萬精準粉絲,收益會怎樣逆天?

我也徹底明白,短視頻也僅僅是一個獲客渠道,引流渠道,賦能工具,業務發大器,而非全部。

而他早就懂了底層邏輯,也玩明白了。

二、追求爆款

是啊,但凡運營過短視頻賬號的同學也都清楚和了解,賬號粉絲量的增長全靠爆款。

記得某位大佬分享過:

內容很少有中間態,短視頻還是“一條定終身”邏輯,一條大爆,抵上一般的 100 條。

比如英語雪梨老師之前發過一條 10 年體的視頻爆了,產生了 1000 多萬 GMV。從這個角度來說,內容行業,只有三個分數,0 分,60 分,100 分。

0 分就是無用,60 分就是始終一般,100 分就是大爆。

為了粉絲增長,我做賬號也是奔著爆款,甚至執著于追求爆款。

但,正如我在《爆款內容就一定是優質內容嗎?》中分享過:

爆款的特點就是:流量大,但是泛。

流量非常大,用戶覆蓋從 18 歲到 88 歲,男女老少通吃,但,這同樣意味著流量不精準。

所以一般而言,一個有千萬或百萬播放量的爆款作品,往往都是具有“最大公約數”的特質內容,比如春晚、奧運會等全民皆可參與事件。

而且,更可怕的是,泛流量會嚴重打亂你的賬號用戶畫像。

人群不精準,不夠垂直。

好比你是賣絲襪的商家,找了一個大熊長腿顏值美女拍作品,拍段子。

流量是比較大,但你想象一下,吸引過來的都是什么流量?

精準推薦是算法的核心和優勢 。

但精準推薦反而讓作品成功避開了目標用戶。

驚不驚喜?

這樣的色批流量,商家賣絲襪能賣出來嗎?

爆款的播放量沒有任何意義,雖然很誘人,但,千萬不要迷戀爆款。

當然有人會反駁: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搞爆款就有流量。

而臣妾以為:轉化才是生意的本質,爆款解決的只是流量自身,你還必須先找到用于承接和轉化的商品、產品,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堆集流量才有意義。

幾百萬、上千萬播放量的搞笑段子多了去了,沒有轉化,只是虛假繁榮。

別再盲目追求爆款,而忽略轉化問題。

說到這里,再舉幾個例子:

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這視頻好 low ??!

是的,原來,我會說,這太 low 了,這會有人看嗎?我拍的絕對比這個好。

這也是我剛開始會批判的作品。但,這種作品真的就 low 或者垃圾嗎?

現在我以為,作為引流短視頻,太【優質】了。

這樣的作品,表現形式雖然簡單、粗暴,但不等于 low 或垃圾。

因為它吸引的流量非常精準。

短視頻不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它的唯一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可轉化)流量。

NO 爆款,NO 段子,NO 劇情,NO 黑絲。

就像波波老師說的:從此刻開始,忘掉爆款,忘掉播放量,圍繞你的商品,踏踏實實的做垂直內容,并持續不斷的輸出內容。

如果你是賣酒的,那你就好好的,圍繞你的酒做內容。

比如說:10 萬塊的茅臺酒,是哪一年的,如何挑選,如何鑒別,茅臺酒的品種、茅臺文化等(有 1600 多種茅臺酒夠你慢慢講,內容的可持續性、選題壓根不是問題)。

記?。悍毫髁坎恢靛X,精準流量才值錢。

三、長期主義

長期主義沒有錯,甚至這個世界的運行,所有人都在教你學會和奉行“長期主義”。

但,在短視頻賽道里,請務必“短期主義”。

原本我天真的以為:等我干到一百萬粉絲了,我就可以接廣告,開直播,帶貨,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搞錢了。

嘿,大兄 dei,wake up。

我記得有一次黑牛老師做了個比喻,不能同意更多:

“短視頻必須是撈魚思維,而不能是養魚思維。養魚思維是把魚養大,長肥了再撈。但,短視頻必須是撈魚思維,即魚來了,馬上就得撈?!?/p>

有媒體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一位頭部主播操盤手透露,不少現象級主播最后悔的事就是沒有趁熱變現,在抖音不要相信情懷和養成,要堅定地今朝有酒今朝醉。

平臺流量傾斜機制高速變動,試圖押注明天的想法實屬幼稚。

“抖音不同于微信公眾號、淘寶店、小紅書等平臺,需要的不是長期積累,而是需要運營者在最短時間內將流量變現。一旦錯過窗口期,抖音的粉絲量就沒有任何意義,歸根到底抖音就是一個”快錢戰場。”

而賺快錢成了眾多短視頻創作者的共識。

抖音頭部知識主播李一舟在直播間,不止一次提及抖音就是一個賺快錢的平臺,平臺政策變動很大,一定要快速搞錢。

如果爆火的那波流量你沒有變現,機會也就沒有了。

無論多么紅極一時的“頂流”,也逃不開被算法拋棄的命運。

比如,張同學(恐怕有人都忘記他了),倘若在年初漲粉期帶貨的話(可能會被網友罵割韭菜),恐怕單場直播遠不止 300 萬 GMV。

天知道張同學是否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會拍斷大腿,捫心自問:

為什么沒在巔峰時選擇帶貨?

但,依然有老鐵會有疑問,抖音、快手不都上了鐵粉嗎?

鐵粉不就讓創作者長期主義嗎?

是的,但,人性是善變的。

我在《抖音鐵粉系統上線,私域要成了》中分享過:

鐵粉對于創作者而言都非常有挑戰,如何創新內容以及面對鐵粉用戶的審美疲勞和極致內卷的算法帶來的壓力,都讓創作者夜不能寐。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我以為鐵粉機制是平臺用來分散頭部博主的流量的(聽懂掌聲)。

迅速爆紅,光速過氣,永遠有頭部,但沒有永遠的頭部。

于是,你看,連甩頭變裝頭部網紅:刀小刀,變裝變的都審美疲勞了,也在主動謀求轉型。

“如果說被看見是命運給予你的機遇,那么如何破解稍縱即逝、曇花一現的宿命,則是另一道命運賦予你的難題?!?/p>

而最有效的解法只能是:短期主義,賺快錢。

但,短期與長期并不沖突。

這又是指什么呢?

我們要學會把短期做成長期:

比如在短期項目中學會爆款創作、卡點剪輯、達人帶貨、直播帶貨、全網引流、私域沉淀以及精細化運營等等。

這些關鍵能力是長期的,永久伴隨你的。

做到這些,所有的短期,都是在磨練長期能力。

最后,小結一下:

  1. 搞錢先行,圍繞引流私域亦或帶貨作品去創作;
  2. 追求目標用戶的精準,而非泛流量;
  3. 在短期項目中,培養自己的長期能力。

所以, 基于以上三點,我會在接下來對我運營的所有賬號進行重新定位,慢慢校正用戶畫像。

這個過程會掉粉,播放量創造新低,但這都是轉型的代價。

同時再起了個新號,去驗證我的想法,別說,立桿見影。

最最最后,看到一句話,覺得有點意思,作為結尾吧:

愛他,就讓他搞短視頻,因為這里是流量的天堂;

恨他,就讓他搞短視頻,因為這里是卷死人的地獄!

以上。

資料參考:

1.《甩頭發換裝”爆紅的第三年,“刀小刀sama”決定轉型》,新榜;

2.《抖音“頂流”,涼了之后去哪了》,毒眸;

3.《直播不行了還能干什么?》,波波日記號;

#專欄作家#

孟大偉,微信公眾號:大偉說電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百度高級產品經理。持續關注電商/短視頻/引流及變現,駕馭世界不斷向前。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做博主真的需要不斷內容創新,不然大家會產生審美疲勞

    來自江蘇 回復
  2. 電商平臺帶貨最重要的就是口碑和流量,不容小覷

    回復
  3. 感覺好像割韭菜,一茬又一茬的,當洪水褪去,互聯網真正記得住誰呢

    回復
  4. 懂了!有流量但是沒有消費群體,真正有消費能力的群體才是首要目標

    回復
  5. 感覺文章寫的很詳細啊,不能一味的追求流量,而且還是要長遠發展,不能只局限在當下

    來自河南 回復
  6. 在算法機制下,永遠有頭部,但沒有永遠的頭部,真是鐵打的平臺,流水的網紅啊

    來自廣東 回復
  7. 龐大的粉絲數量很吸引人,但如果要圍繞產品變現來運營,太雜太泛的粉絲畫像反而是個阻礙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