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給你500瀏覽,內容創作如何提高關鍵數據

1 評論 2789 瀏覽 13 收藏 17 分鐘

如今,內容平臺四處雄起,受眾注意力被分散,流量獲取難,在有限的流量中,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內容創作力,提升各大數據指標?作者分享了幾點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主要圍繞流量展開,面對當前內容平臺新起,受眾的注意力被分散,如果獲取大量流量已成為一個難點,那么在有限的流量內,如何高效率的進行使用呢?

作為一個某音資深用戶,日常會有大量的時間刷短視頻,什么樣的內容會讓我點贊,讓我評論,讓我收藏,讓我轉發,因為身在其中,之前對于覺得不錯的模式都有簡單的靈感記錄,下面抽象提煉一部分,主要涉及兩個要點進行展開淺淺談下自己的思考。

  1. 點贊,評論,收藏,轉發的側重性
  2. 內容平臺的屬性匹配與分發策略

一、點贊,評論,收藏,轉發的側重性

這四個動作作為用戶的關鍵動作,每一個數據都可以側面反映內容的調性,當然也有部分平臺有新的指標,例如喜歡,贊同等,以下先附上一些例子,大家可以比對看下這類用戶,你第一個想做的關鍵動作是什么。

  • 畫面(狂風暴雨,一朵朵花落敗,路燈下一對對情侶分道揚鑣,海面上各種波濤澎湃)+BGM(音量很高,震撼人心)
  • 畫面(朋友街邊搞笑尷尬的劇情創作)+BGM(搞笑)
  • 畫面(國家重點事項的轉播)+BGM(嚴肅)
  • 畫面(社會焦點事宜的陳述,例如騎手與顧客的故事,商家與顧客的故事,學生與輔導員的故事)+BGM(一般為人聲)
  • 畫面(顏值極高的明星/素人表演)+BGM(與表演者有關的歌曲)
  • 畫面(干貨分享+案例拆解)+BGM(一般為人聲)

這些內容在某音上面都很常見,我也經常刷到,甚至有些話題的內容重復度極高,簡要說下我下意識可能會進行的操作。

case1 不會做動作,但是會看多遍,間接提升創作者的完播率。

case2 可能會轉發給朋友(前不久我朋友也剛轉發給我類似的內容)。

case3 和 4 視事件本身的正向性/負向性,如果是喜聞樂見的國家大事,可能會點贊;其他事件的話可能后續會再次搜索關注后續;如果事件本身具有教育/科普意義,可能會收藏。

case5 點贊或轉發。

case6 收藏,如果分享的足夠細致,可能會連續看多遍來學會這一技能,如果連續刷到多次這樣的干貨內容,那么會考慮直接關注賬號。

基于個人角度來說,上面關鍵動作整體對于內容的要求會略高,因為同質化的內容的確見的比較多,但是創作者們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好的內容,依舊會是用戶選擇這個平臺,選擇這個創作者的重要理由,接下來簡要說下這四個動作背后的內容側重。

1. 點贊可參考的內容技巧

內容正向類:例如終于獲得XXX機會,遇到XXX問題積極需求向上溝通獲得滿意結果,XXX充實的一天。

畫面精美類:例如明星舞臺,綜藝,高顏值素人的剪輯,可愛的寵物,好看的壁紙等。

2. 評論可參考的內容技巧

評論我認為是這四個數據中,最能體現作品互動性的數據。一個好的評論,有時候比作品本身的點贊量都高,這就意味著當用戶看到這條作品擁有極多的評論時,往往會點開評論區查看究竟。

如果說作品本身是流量的第一個承接池,那么評論就是作品自然衍生出來的第一個高流量池,適合的品牌甚至能在評論區直接做推廣(以某部分博主而言,每次發布視頻,評論區都是一堆品牌在那邊評論抽獎,整體的流量非常高,品牌贈送的福利直接帶動用戶更快更多的涌入評論區)那么如何提升作品評論呢?

1. 視頻中直接引導,例如一些搞笑視頻,一部分創作者會告知用戶評論區艾特自己的閨蜜/對象一起來看,或者打出XXX字母,看下你們打出的詞語是什么。

2. 視頻中存在一些特別好用的小東西或者小技巧,引導用戶自主在評論區發問(例如視頻本身是vlog類,會有用戶問第XX秒出現的那個杯子是什么牌子的;也有部分比較直接的,例如視頻本身就是壁紙或者小說推薦,那么評論區就會存在用戶問具體的內容)。

3. 前后反轉類,這里直接舉例說明,例如之前有一類視頻,前面為負面的基調,說別人看了自己的照片都問我為什么要把XXX修圖修成這樣,可是自己明明沒有修,然后結尾快速的放出了照片并配上搞笑的音樂,點開評論區后,大多數都是:安慰的話卡在一半/別人說得對。

抽象總結一下,就是需要讓用戶在看了你的視頻后,有想說話的欲望,這個說可以是和創作者說,例如好物安利,也可以是和用戶自己的朋友說,例如一起來看等。還有一些創作者,會在視頻中植入一些簡易但出錯的片段,引發用戶的槽點討論,例如“真希望跳進視頻來幫你炒菜等”,創作者在發布內容的時候可以先自行預判一下,結合過往的內容調性與自身IP調性,用戶可能會評論什么,這樣事件久了,對于內容的數據也會養成基本的認知

3. 收藏可參考的內容技巧

收藏這個動作,對于內容的“利他性”要求更高,因為如果是點贊,評論等,都是用戶此時此刻看到你的內容留下的即時動作,后面基本不會回顧,但是收藏這個動作,大概率是因為用戶想多次瀏覽你的內容,判斷這個內容可能對于之后有用,所以放入收藏夾之后繼續瀏覽觀看,那么如何提升作品收藏量呢?

1. 如果是干貨分享,保證一個基本的素材完整(例如問題+過程+解決方案),這樣用戶收藏的就是一個完整的作品,之后回顧的時候,一個視頻就能解決一類問題。

2. 如果是舞臺剪輯/影視剪輯這類作品,有時候也會獲得很高的流量,重點可以考慮瞬時狀態的驚艷和多個短片的提煉匯總,這部分內容會比較考驗剪輯/匯總/解說能力?;谖覀€人角度而言,如果是喜歡的明星的多個舞臺剪輯匯總,我也會考慮收藏。

4. 轉發可參考的內容技巧

轉發這個動作含兩層意思,一個是站內轉給站內,例如某音用戶看到了內容,轉給某音站內好友,大家一起哈哈哈哈哈哈;還有一個是站內轉給站外,例如某音用戶看到了內容,下載保存,發給好友,大家一起哈哈哈哈哈哈。往夸張層面講,前者可能是某音用戶給你帶來了本不會分給你的流量,后者直接幫你突破平臺壁壘。

那么如何提升轉發呢,上面有提到如果想提升評論,那么就是在創作的過程想一想用戶看了你的內容有沒有什么想說的,那么想提升轉發的話,就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想一想用戶看了你的內容有沒有想分享給朋友說的,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 內容的前置準確性:很多熱點剛火起來的適合,可能最先火在A平臺,這個時候如果一些媒體將其報道在B平臺,那么對于B平臺的用戶來說,這是他們剛接收到的消息,會下意識將重要新聞轉給自己身邊的朋友,這里就是搶占了一個先機,同時也需要先行核實內容的準確性

2. 能夠引發多人討論的:區別于單一的評論而言,引發多人討論的內容,用戶可能會采取兩個形式,轉發至站外的群聊,或者評論中直接艾特多人。例如某些原創劇情創作者,在劇情演繹中往往不止一個角色,這個時候可以引發多人的共鳴

二、內容平臺的屬性匹配與分發策略

當前內容平臺像是百花盛開,各花各有各花香的狀態,不斷也有新的平臺冒出來,亦或是A平臺和B平臺爭奪同一類客戶,那么對于一個創作者而言,是選擇A平臺,還是選擇ABCD平臺一起發,每個平臺給到的初始流量,大約為多少呢?

我個人的內容創作歷程很早之前就開始,于我而言,我覺得像公眾號運營,文案,設計等都算一定程度的內容創作,不過幾年前我才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多平臺分發的意識,并且靠著一些內容分發后的實操數據,改變了策略,置頂了目前的創作策略,下面結合平臺/用戶屬性淺淺談下部分心得。

1. 多平臺分發看似有效,實則很累

之前我主要的創作方向為求職和運營方面(雖然目前好像也差不多),在專業平臺上發文獲得還不錯的成就后,我覺得多平臺分發應該對于公眾號漲粉有更好的效果,于是我經?;ㄙM很大的心力去搬運(因為每個平臺對于排版和格式有自己的要求,有時候甚至還要做圖,然后發完之后還要去看數據,平臺個數一多,如果不記錄都會忘了哪些平臺還沒發過)。

2. 部分平臺風很大,一看數據比其他家低很多

在考慮平臺的過程中,一般會前置搜索這一平臺的資料,例如多少粉絲到下一權益,商業化如何變現,初始曝光量為多少),之前有AB平臺,AB的屬性相近,A的風一直很大,網上也是各種關于A平臺的推廣視頻,雖然當初我判斷當時其實干貨屬性的文章并不合適AB,但是基于分發的角度,我選擇多個平臺都同步了,到前段時間盤點完發現,B的整體數據是A的好幾倍,這也側面反映了一個現狀:創作者們爭先入駐風大的平臺,導致創作內容超過原本數值,流量被稀釋。

3.整體盤點的重要性

在分發了幾個月后,的確多個平臺都有了數據體現,我是時隔了很長時間才對他們做一個整體盤點,盤點分為“平臺屬性”“原始創作個數”“整體曝光量”“單條最高曝光量”等維度展開,也是因為這份盤點,讓我對于之前的分發策略有了一個基本的事后復盤,部分數據參考如下(針對沒有粉絲基礎的創作者)。

普通圖文平臺(即基本投稿就能發表)的初始流量一般小于100,但是會有推薦量,推薦量和實際的瀏覽量一般有很大差別,但是如果內容命中一些搜索關鍵詞,也有可能突破,我這邊就有一篇文章發布在相近的平臺,其中一個平臺上有1000+的瀏覽量。

圖文/視頻結合平臺,例如某書,某乎,這部分平臺的流量相對會略高,因為用戶平常會刷這些APP,部分結合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制作或者話題討論,一般初始流量會在100左右。如果剛好是熱點討論,流量會在短期內迅速上升,甚至在之后的很長時間內,還源源不斷有人點贊。

視頻平臺,例如某音,也是我近期在研究實操的平臺,初始流量相對圖文平臺給的更多,網上一些人說初始流量在200—500,經過實操發現,的確差不多,不過我的一些初始流量穩定在400—500左右,然后里面會有創作者中心可以看到完播率等數據,我現在也大致通過這幾個數據大致判斷是否還有推流,目前的認知是等到完播率降到一定比例,慢慢的視頻推流也就結束了。

不過某音值得探索的還有很多,目前為止,在未投放的情況下,已經產出兩條破千播放的視頻,這個數據結果還可以,所以有吸引到我繼續探索下去。

4. 流量在被稀釋

最直接的感觀就是,同樣的賬號,之前發布的數據是XXX,過了一段時間,發布后的數據降了很多,間接反映平臺能夠給到創作者的初始流量后續可能還會不斷減少,作品的分發是有必要的,但是不宜過多,應該首選與自身內容匹配的平臺,例如圖文類分發的第一選擇:平臺XXX+XXX,視頻類分發的第一選擇:XXX+XXX,如果你發現一個內容在A平臺特別火,那么可以嘗試分發在與A平臺屬性相近的平臺,然后根據當下熱點與作品數據來及時調整

提示:平臺文章內容為個人當前觀點,基于行業更新變遷/個人想法迭代等多重因素,不構成決策~

本文由 @燈衍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篇文章干貨滿滿,結構清晰,感謝作者的分享,值得收藏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