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 運營一年,我學到的5條經驗

17 評論 4984 瀏覽 15 收藏 10 分鐘

關于To B運營,你是否有想要了解的?本文作者對自己做To B運營的經驗進行了總結梳理,分享了5條經驗,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工作四年,半年休息,三年都在做To C的內容運營。從報社記者、圖書編輯到知識付費、少兒編程,母嬰、親子、女性,一二線城市、下沉群體,對不同的C端用戶都有所了解。

近一年來,換到了To B的內容運營,剛開始也是瞎貓摸死耗子——抓瞎,后來慢慢摸索著,有了一些方向。這5條經驗,于己為總結梳理,于讀者則作為參考。

*本文所探討的B端運營,主要指saas類中為B提供策略服務類的運營。

01 無論是ToB、ToC還是ToG,最終都是To Human

人總是喜歡且習慣于在熟悉的事物中尋找參照物。我身為從運營C轉去運營B的人,下意識會去尋找兩者的共同點。

To C運營很熟悉了,沒有什么可解釋的。什么是To B,百度知道的解釋是:即To Business,即為企業提供服務。

所以在To B的服務中,可以細分為大B(企業管理者),作出買單決策的人;和小B(真正使用我們所提供的服務的人)。

to b 運營一年,我學到的5條經驗

在對B的運營中,落地生根的內容自然是和C有嚴格區別的——即使是都面對C,不同領域的內容也都是有區別的——但是,運營的底層邏輯卻是基本一致的。

只要你面對的都是“人”,他們所期待的“產品/服務”呈現的樣子就是一樣的。比如一些抽象的概念,漂亮、有用,比如一些具體的策略,路徑要短、文案要抓人、按鈕要直接。

無論是To B、To C還是To G,最終都是To Human,最終運營的職責都是在用戶與產品接觸的每個點提供最恰如其分的服務,讓用戶有“心跳感”,讓它變成一次成功的營銷,變成UV、PV的增長,變成分享的增長。

02 B端運營方案的成功,取決于你能減少多少漏損

to b 運營一年,我學到的5條經驗C端運營路徑VS B端運營路徑

運營C,你所策劃的方案只需要精準狙擊你的目標C即可;而在B端,任意一個運營方案在推出去前,要經歷整整6層,且這些還不包括你與內部領導拉扯那一層。

做運營的人肯定知道無論是什么樣的活動,路徑越短,參與率/成功率越高。而當路徑無法縮短時,那就只能盡可能去減少每一層路徑的損耗。

03 比起出彩,B端運營更需要不出錯

創新意味著風險,引領新的運營潮流的人總是少數,這一點在B端更為明顯。所以相較于C端運營想破腦袋的推陳出新,B端運營反而更看重“沉穩”。

原因有三:

1)對于風險和收益的計算。真正為B端運營服務買單的是企業的決策者,這個決策者可能是企業的領導、也可能只是企業負責采購者,前面說了創新意味著風險,對于TA個人來說,一份收益120風險70和一份收益80風險10的方案擺在眼前,他毫無疑問會選擇后者。

to b 運營一年,我學到的5條經驗

2)決策者的偏好所致。大部分行業的企業決策者年紀偏大,會更偏向過去可評估的、熟悉的運營方案,而決策者的個人偏好會直接影響運營方案的生死。

3)當企業采購了運營方案,在對外投放時則代表了企業的形象。除了極少數對自身品牌特別有把握的企業外,大部分企業對于自身品牌還是以求穩為主。

04 B端運營,是否懂業務決定了你的上限

看到這一點,可能有人想問,咋我沒見過豬跑,還吃不了豬肉了?

可以,但絕對當不了頂級美食家。

同理,不懂業務可以做B端運營,但要往上走,或者說要在B端運營這片蠻荒之地上有所突破,一定是要懂業務的。

如同C端運營要了解用戶畫像,B端運營自然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小B不是企業的決策者,但TA們是切身實際的使用者,他的滿意度對于決策者的閉環反饋同樣重要。

相較于C端運營的飽和,B端運營還是挺稀罕的,一是崗位需要沒有那么緊迫,銷售和市場比較多,二是這個崗位來B端具體做什么,仍然是一個在摸索的事情。

未知意味著風險,也意味著機會。我相信有很多同學和我一樣,或誤打誤撞或狗急跳墻,反正不懂業務仍然做起了B端運營。

如果你運氣好,公司的B端用戶體系或者畫像比較完整,那還好。但根據我推測絕大部分saas這一點都做得不怎么好,也意味著當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用戶男性多還是女性多,70后還是90后,工作中有什么樣的痛點時,你就要開始幫他解決痛點了。

對我來說,可以憑著直覺做出一份60分的方案,但要達成80分乃至往上,我不行。不是運營思維的不行,就是最直接的缺乏業務的錘煉。

當然如果有的saas服務很多行業,每個業務都懂豈不是會累死?如果你這么做確實會累死,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他們能夠用同一套saas服務,那必然有某些共同點,理解這些共同點,可能就是撬動你運營力的地方。

05 B端運營更要避免知識詛咒

在很多時候運營都很像一個PM,比如因為你的創意發起了一個中秋節活動,你就得將所有資源聯合在一起幫你實現,溝通能力絕對是不低的。

to b 運營一年,我學到的5條經驗

C端、B端運營對接的崗位

做C端運營時,你與合作的同事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用同一套語言體系來溝通的,比如所謂的互聯網黑話。

但在B端運營時,由于多了一層“客戶成功”,就產生的不同的語言體系。比如我所在的是金融saas,客戶成功很多來源于業務層,有一套業務語言,在工作交流中,我的互聯網語言體系和他的業務語言體系就不兼容,很經常出現我在說A他理解為B,但我還并不知道。

to b 運營一年,我學到的5條經驗

而客戶成功又偏偏在決定方案轉化路徑的最上層,可以說他決定了我的生死。

什么是知識詛咒?知識詛咒指的是一旦人了解了某種知識,就很難站在沒掌握這個知識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人。

當你從C端運營出走,來到B端運營的這一刻,你就需要去思考你的語言體系在新的運營場是不是適用,是不是需要修正和迭代。

以上就是一個轉行B端運營一年的新人感受,希望能給各位一些新的想法。

本文由 @安東尼奧烏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棒,但是我懷疑你做的不是金融SaaS

    來自江蘇 回復
    1. 哈哈哈哈哈是嘛,可能我定義的不準確,畢竟我也是個小白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不不不,你不小白了,只是感覺你分享的是SaaS,和金融掛鉤比較少

      來自江蘇 回復
    3. 因為不想泄露太多信息hh,所以比較泛

      來自廣東 回復
    4. 泄露很多了,比如,盲猜一波,你們公司騰字打頭

      來自江蘇 回復
    5. 啊哈內行啊~

      來自廣東 回復
  2. TOB 面對對象很寬泛,差異巨大,但是,基本要有共同語言場景,懂其行業細分業務,不然面對TOB業務流程中,各類角色個體沒法溝通,聚焦細分行業,也不能啥行業都懂一點,很多道理都是通的,貪多不爛,,,發展受限。

    來自四川 回復
  3. 感謝分享,之前做了五年Toc ,現在做了一年半TOB了,跟樓主說的一樣,只不過,溝通對象應該是(財務、法務、產品經理、技術、其他業務團隊、客服、法務、UI等)

    來自上海 回復
    1. 不同的tob溝通鏈路還是不一樣的,我開頭備注了我所探討的B端運營,主要指saas類中為B提供策略服務類的運營~

      來自廣東 回復
  4. 無論是To B、To C還是To G,其共同點最后都是To H,要從人這方面去考慮,考慮那個人是誰、在哪、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
    1. 是的~!

      來自廣東 回復
  5. 這篇文章干貨滿滿,結構清晰,感謝作者的分享,值得收藏

    來自江蘇 回復
    1. 謝謝肯定~

      來自廣東 回復
  6. to h 好像不對哦,應該是家庭客戶

    來自北京 回復
    1. to h 在這里的意思是,to human,對“人”,運營的核心是面對用戶服務的,不管是什么客戶,基于人性去思考,都不會錯。

      來自廣東 回復
  7. 圖片刷不出來哦

    來自湖南 回復
    1. 已經和編輯聯系啦,現在可以啦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