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爛片為何成了互聯網流量密碼?

4 評論 5121 瀏覽 3 收藏 12 分鐘

經常刷微博、抖音等內容平臺的人可能都深有同感——專家、爛片等話題成為了網絡上屢試不爽的流量密碼。本篇文章從媒體和平臺的角度探討這些套路模板是如何成為流量密碼的,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媒體找到了訣竅,經常讓一些奇葩言論的專家活躍在大眾視野中,沒熱度了就去采訪一下‘專家’對當下某熱點問題的看法,完全不用擔心完不成KPI?!苯洺K⑽⒉?、抖音等內容平臺的人可能都深有同感——專家早已成為了屢試不爽的流量密碼。

針對種種脫離群眾的言論,有人曾喊出了這樣的呼吁——“專家‘何不食肉糜’,該整治一下了!”然而,應該受到約束不僅僅是這些專家,還有為他們提供發聲機會的媒體,為其言論推波助瀾的平臺。

除了專家,爛片也成為各平臺影視UP主的流量密碼。如同“磚家”擠占了專家的輿論空間一樣,爛片也搶走了好片應得的流量和關注度。如同媒體與“磚家”形成同謀一樣,吐槽UP主也與爛片結成了共生關系。

一、“專家建議”成就爆火話題的模版

幾天之前,“建議農民進程買房開車回村種地”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與全網討伐,最終以專家被多平臺禁言而收場。從“專家建議農民在縣城買房”到“建議農民進程買房專家已被多平臺禁言”,再到“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一連幾天的多個熱搜,意味著微博早已將這套流量密碼玩得出神入化。

平臺收獲了流量,專家收獲了熱度(當然還有罵名),廣大網友收獲了同仇敵愾的情緒宣泄,似乎皆大歡喜,并沒有人受到傷害。然而,當“專家”這個身份被媒體、網友合力玩壞,受傷害的是整個社會的專業氛圍,當“專家”成為了人人喊打的貶義詞,真正需要求助于權威人士的普通人成了受害者。

專家、爛片為何成了互聯網流量密碼?

“專家建議還房貸時間延至40年”“專家稱取消公攤面積不可行”“專家建議30歲未經濟獨立女性盡早回老家”“專家稱可給00后增加工作強度”……僅一個月之內,上述專家的奇談怪論就已經掀起了多輪討論。“專家建議”已經成了爆火預定的話題模版,媒體則是始作俑者。它們抽離專家發言的語境,只截取最聳人聽聞的信息點作為標題,刀法精準地戳在公眾的“G點”之上。

當然,這也是一場媒體與“網紅專家”各取所需的“共謀”,除了董潘這樣的“翻車”案例,大多數故作驚人之語的“網紅專家”都深受媒體追捧,長期活躍于輿論場中,名利雙收。如同陳春花在企業管理領域的知名度一樣,專家領域也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那些埋頭專業研究,不敢在資深研究領域之外輕易妄言的專家,默默承受著“污名化”后果。

專家、爛片為何成了互聯網流量密碼?

媒體之所以狂按“專家建議”這一流量密碼,則是在試圖奪回“議程設置”的權力。自媒體時代,機構媒體失去了對于網絡話題主導權,反而要跟在熱點后面緊追慢趕。如今,通過摸準年輕網民的情緒脈搏,它們可以借專家之口毫不費力地拋出一個個引戰話題,從而攪皺乃至攪渾互聯網的一池春水。

這些媒體之所以不在乎權威的喪失,是因為在網民眼中它們早已失去了“光環”。無論是導致互聯網輿論生態的持續惡化,還是引發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之間的對立,這些媒體已經走向了應該扮演的社會角色的反面。

二、爛片養活了無數影視UP主

“看了B站幾個近期電視劇吐槽視頻,我感嘆爛片養活了多少up主?。?!”如這位用戶的感嘆,“爛片吐槽”也早已成為影視區UP主的流量密碼。每當爛片上映、熱劇開播,都幾乎成了影視UP主們的“集體團建”。

雖然吐槽視頻可以有效幫助觀眾“避雷”,但是一窩蜂逮著爛片狂薅,客觀上造成了“影片越爛,熱度越高”的反常現象。這些UP也成為影視行業爛片生態中的一環,與爛片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共生關系。

當然,B站影視區UP主也并非什么爛片都“踩”,而是青睞流量明星主演的流量劇。這些吐槽視頻成為了“苦粉絲空瓶久矣”的路人發泄怒火、大膽開麥的地方,也往往成為粉、黑雙方爭奪的輿論場。故意精準“踩雷”的UP主則坐收流量之利。

今年5月,就有媒體注意到“UP主圍剿楊洋”的現象,甚至有UP主直接將火力瞄準了粉絲,《劇的質量不如粉絲的嘴一半硬》的標題極具挑釁意味,也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

專家、爛片為何成了互聯網流量密碼?

為了在“集體團建”中搶占先機,不少UP主在新劇剛開播時就火力全開,結果隨著后續劇集口碑的反轉,反而引發了輿論的反噬。B站影視區的公信力也因此不斷下滑,頭部UP主翻車事件頻發,擁有260多萬粉絲的UP主路溫1900因在《夢華錄》開播之初大唱反調而掉粉,登上熱搜。

在影視公司眼中,無論是捧是踩,都是一部影視作品網絡熱度的一部分。吐槽視頻不僅助長了爛片的層出不窮,也引發了觀眾對于爛片興趣不減的好奇心。從吐槽劇情到吐槽流量明星,從一幀幀分析尷尬的演技,到一遍遍播放假到離譜的打戲,UP主們甚至品味出了一種“爛片美學”,也讓很多觀眾沉浸其中。

正如習慣了“三分鐘看完一部電影”一樣,一旦習慣了這樣的眼光,觀眾們或許也失去了欣賞“無槽點”好片的能力。

三、平臺不能只盯著流量密碼

在微博上,除了“專家建議”之外,“年輕人”三個字也成為了流量密碼?!澳贻p人為什么不愛結婚了”“年輕人為什么不吃小龍蝦了”“年輕人為什么不愛買無印良品了”了……年輕人幾乎每一天都要面對靈魂拷問。

在這些人為制造的網絡熱點之中,微博、抖音、B站等平臺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平臺上的“內容跟風”機制,實現了熱點話題的快速擴散與自我循環。平臺先將“專家建議……”“年輕人為什么不……”設置成為媒體爭相轉發的話題標簽。再通過把話題推上熱搜引發全平臺討論。

與此同時,平臺上的自媒體開始紛紛出動,圍繞這一話題分析、點評、站隊,如一顆石頭在水中蕩出一圈圈的漣漪。幾乎每一次熱點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在B站上也同樣如此,“流量明星、爛片、飯圈、B站UP主、UP主粉絲之間的博弈仍將以一個循環套著另一個循環的形式翻滾下去。”

內容平臺看似中立,實則在流量的指揮棒之下操縱著這樣一個日益撕裂的輿論場,并未盡到引導理性交流、彌合意見分歧的責任。

專家、爛片為何成了互聯網流量密碼?

最近,抖音悄然上線了評論區點踩功能,當評論區中出現惡意評論時,用戶可點擊“心碎”圖標點踩該條評論,點踩之后評論就會在該用戶界面內折疊,當某條評論被大量網友點踩時,算法判斷后會降低它的排序展示或是優先安排人工處理等處罰。雖然姍姍來遲,但這畢竟是對于惡意、引戰言論的一種制衡舉措,有助于營造理性、健康的平臺氛圍。

專家、爛片為何成了互聯網流量密碼?

當然,平臺需要做的遠不止于此。比如,平臺可以限制“專家建議”“年輕人為什么”等固定標題套路的濫用。有網友發現,微博就悄然把“年輕人為什么不愛買無印良品”的話題換成了“人們為什么不愛買無印良品了”。對于B站來說,可以通過調整專區推薦的方式,遏制愈演愈烈的“集體吐槽”之風,鼓勵更多不跟風,專注挖掘優質好片的UP主。

未來,我們希望平臺的眼睛不要只盯著流量密碼,而是通過激勵、挖掘優質的內容,讓用戶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作者:張遠,編輯:美圻

來源公眾號:文娛價值官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文娛價值官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在的片子壓根不是靠自來水火起來的,都是爛片靠著營銷跟買熱搜買水軍給撐起來的,但凡他們把營銷的錢花在拍劇上,哪有什么爛片區UP主的事

    來自廣東 回復
  2. 有個錯別字

    來自山東 回復
  3. 爛片養活了無數影視UP主,比如三代鹿人,我感覺他的視頻就是蹭熱度沒深度。

    來自廣東 回復
  4. 爛片低成本、高投入的操作早就盛行于世了,盡管有些早前拍攝的非常好,但也逃不過資本控制的流量的魔爪進而爛尾,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來自吉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