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引發的買賣
商業結構看起來很復雜,但它的特性始終是圍繞“供需關系”展開的,對復雜的商業進行簡化的過程就是尋找底層邏輯的過程。本文作從一杯咖啡開始,對最簡單的經營思路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如果一件事情開始就很復雜,就去簡化他。
我們看到的商業結構往往非常復雜,一方面因為我們大多只能看到商業的現象;另一方面每個新的商業形態都融合了歷史的沉淀。
但商業的特性始終圍繞“供需關系”展開,因此有機會回歸到第一性原則,對復雜的商業進行解構和簡化,簡化的過程就是尋找底層邏輯的過程。
無論天天上班還是在外創業,都需要對商業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這個認知往往不需要復雜,而這個不復雜的認知就是你深入認知的頂層框架。
我們這次就從一杯咖啡開始,聊一聊最簡單的經營思路。
01 起心動念
到一個地方,想在這里做點生意,首先你要做的是什么?
自然是要先了解你自己,你熟悉哪一方面?想要向哪一方面發展?做事情通常會從自身熟悉的地方入手,找到適合的門路,逐漸擴展。很多企業都是先有一個產品,推而廣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鏈路。
如果一開始就能明確一個具體的方向,自然是會提速不少,但是大多人在初始階段只有一個模糊的想法:要做個生意,至于做什么,不知道~
此時,就需要定方向。
“定方向,定需求,定產品形態”,每一步都需要一次甚至多次的市場調研。
02 市場調研
一個成功的商業總是隨時隨地的進行各種市場調研,以達到最大化了解市場。
為快速描述完整的商業輪廓,我們把市場簡化為只有消費者和競爭對手,暫時先忽略掉政策監管、風俗習慣等元素。
因此,市場調研就變得非常簡單:
圖一
1. 定方向
定方向是商業初期最需要考慮的事情,為此我們就需要對市場進行一個整體的摸排。
1)市場上商業形態有哪些?
快銷、服裝、餐飲、旅游、房產、汽車等,應有盡有~
2)消費結構主要有哪些?
市場存在時間較長,周邊幾個比較大的商場,企業較多,上班白領聚集,人員流動較大。
3)你最熟悉哪個領域?
資金不多,對飲品較為熟悉,相對時間空閑。
整體摸排下來,確定了一個較粗的方向:做飲品。
方向確定了,再深入飲品行業分析其可行性:如果市場上存在這樣的需求,供應又沒有飽和,我們就可以確定出一個比較好的領域。
好多市場分析是直接從這一步驟開始,沒有定方向的步驟,因為大多創業人員通常是有了一個方向,然后進行深入的可行性分析,極少數從零開始調研。
在簡化的市場環境下,可行性分析從需求入手,也就是定需求。
2. 定需求
聚焦飲品,市場人群主要分為三類:本地居民、上班白領、購物人群。
三類人群中,上班白領和購物人群的飲品偏好較為明顯,本地居民常有購買,不過購買量遠不如前兩類人群。
而市場中的飲品小店也毛毛多:一點點、瑞幸、星巴克、奈雪的茶、喜茶等。
這一市場人群喜歡什么樣的飲品?
在這一場景下,這一問題背后的需求為:我需要設計什么樣的產品?
在飲品市場中,影響客戶偏好的元素(分析的主要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品類、價位、口感、份量。
于是我們針對市面上的產品列出了“產品-購買”矩陣:
表一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得到如下信息:
1)消費聚焦在中價位/中杯:其中瑞幸產品的銷量最高,同時水果茶的銷量也很高,由于市場上存在兩個相似定位的競品,因此流量相對被分散。
2)一點點在這一市場中銷量一般:明顯低于另外兩個產品,結合消費價位可以發現這一市場人群的消費力相對較強,定位中高端飲品。
3)由于星巴克和瑞幸的定位差異,星巴克整體的價格定位高于瑞幸,而從銷量上看,當下市場對價格相對敏感,猜測源于市場人群相對穩定,存在循環購物的情況,白領人群下午一杯咖啡,提提神,中杯低價的產品剛好滿足需求。
經過分析我們可以初步判斷:
當下市場對中杯、咖啡有興趣、且有較好消費粘性、消費檔次處于中高端,對價格相對敏感,市場咖啡品類有較高消費和較低消費兩類,中檔消費較少,可作為切入點。會員機制可以嘗試,客戶循環購買的潛力較大。
如果在真實的市場環境,這一分析會更加復雜,此處,我們點到為止。
03 產品設計
在了解好市場需求后,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確定一個好的產品形態,能夠有效滿足需求,也就是確定好“供需關系”:一端是產品,一端是客戶。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連接,是產品設計過程的主要問題。
在確定好要做的產品后,接下來就需要深入到產品里面,對產品進行解構。
1. 定產品形態
產品設計依然需要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拆解產品的各個要素,調整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材料、口感、杯量和價位。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對產品形態做一個擴展,即包括成型的產品如何到達客戶手中、時效、頻次等。
產品形態過程不僅僅需要調研,同步的還需要自身不斷的嘗試和摸索,因此,產品設計是從兩方面入手的工作:外部市場調研、內部產品分析。
沿這一思路,我們對產品形態做一個拆解,產品的拆解往往有三個環節:
圖二
1)從產品的組成元素角度上
咖啡的包裝、咖啡本身都會成為客戶選擇的理由,特別是這種快銷產品。因此我們盡可能詳細的拆解了產品元素,并在此基礎上統計了各個品類的購買量:
表二
我們基于市場調研以及自身經營得到如上表格,最大的價值在于我們可以看到市場喜歡什么類型的產品,以此設計新的產品。
另外,在我們對這些品類逐漸深入了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細化客群,針對不同的客群分別出經典款,個性化形成推薦策略等。
最重要的是探索這一品類背后的用戶心智,即:為什么會喜歡這一品類?這一品類滿足了客戶哪些需求?需求背后是否有更多的底層邏輯?
2)客戶行為習慣角度上
咖啡廳往往是以商場為載體,那么進入商場的都是什么類型人群?他們的行為有哪些特性?
按照我們上面簡化的客群結構:本地居民、上班白領、購物人群。
本地居民往往會在茶余飯后商場里走走看看,大多出現在下班后;
上班白領也會高頻出現,不過工作時間大多行色匆匆,一般不會有逛的心思;
而購物人群會在節假日等休息時間出現,頻次不高,且購物需求較大;
白天人流量較高的通道為一樓連廊,晚上/節假日比較密集的位置為三樓休息區。
最終,我們結合自身和客戶的特性,確定了產品形態:
20元左右、采用上好的咖啡豆、中杯少冰、小紅杯包裝、口感偏甜、允許預定(減少購買時間)、完善會員體系等。
04 目標經營
截止到目前,我們的咖啡廳從“產品設計-產品包裝-產品配送”整個鏈路上做了梳理:定位中高端、咖啡品質高、經典中杯、口感偏甜、預定/送貨、會員優惠。
企業不能僅靠自然流量生存,需要設計一定的目標,做盈利拉伸。一旦有目標,經營就初現端倪,而企業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明確經營的目標,拆解目標體系和構建經營方案,然后逐步優化。
1. 確定目標
經營的邏輯我們也做一個簡化處理,梳理一下主要線條:
圖三
咖啡廳營業步入正軌后,我們設計了一個全年的目標:營業額達到1000萬。
為此,我們設計了整體的目標體系:
經營的目的自然是增加客戶量和客均消費水平,因此目標的拆解圍繞客戶量和客均消費進行,不同的客戶其需求程度不完全一樣,購買意愿也不相同,因此我們細化了客群的結構,并拆分了購買的狀態:
拆分的目的實際是為了確定接下來的經營方向:拉新?促活?轉化?防流?留存?
2. 突破口分析
一通操作后,我們確定現在咖啡廳的重中之重是拉新。
因此,我們針對來訪的客戶提供了多種可選的優惠券(三杯7折、一杯九折、滿60元8折等),同時進一步梳理了客戶從知道到來訪到轉化的路徑,并對新客的復購情況進行了監控:
圖四
分析數據發現:市場中知道這家店的人數較少,咖啡廳完全在商場內部,外部人員看不到店面,同時上班白領沒有停留的時間,面對排隊望而卻步。
3. 假設方案
面對客戶這種“看不到”、“等不了”的狀態,我們設計了對應的假設方案:
- 增加推廣渠道,強化線上入口,并增加“預約-引導”入口
- 構建私域流量,設計分享有禮、成團優惠等活動
- “預約-配送”模式,商場范圍內接收在線預訂、定點取貨以及在線配送業務
與此同時,強化了會員體系:多次購買有折扣,提前會員充值優惠更多等機制,增加用戶的粘性。
4. 實驗驗證
每一次假設都是基于歷史的探索,在實際市場中需要反復實驗驗證,才能確定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實驗的邏輯也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我們會在另外的文章中詳細描述。
05 流量分配
多產品的經營不像是單產品,需要綜合多個產品的效果實現全局最優,流量只有這些,如何將流量有效分配到多個產品上就是綜合經營的焦點。
綜合經營的復雜度也非常高,因此我們會在新的文章中詳細描述。
上面文字我們用一個簡化的咖啡廳梳理了商業構建的主要流程,真實的商業比這些要復雜的多,還是文章開頭的思路:如果一件事情很復雜,就想辦法簡化他。
作者:livandata;微信公眾號:livandata
本文由 @野水晶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落地實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光有起心動念是不夠的,充分短期的市場調研,詳細的產品設計,才能達到預期的經營目標,穩定運營后才會收獲到產品的最終價值。
企業不能僅靠自然流量生存,需要設計一定的目標,做盈利拉伸。一旦有目標,經營就初現端倪,而企業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明確經營的目標,拆解目標體系和構建經營方案,然后逐步優化。
營業額那里為何要加上成本
寫錯了營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