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拆解運營型增長的底層邏輯
疫情給各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增長已經成為90%企業必須解決的大問題。那么,如何解決增長問題呢?本文對“運營型增長”這一部分內容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增長已經成為90%企業必須解決的大問題。我們簡單粗暴,給出逆境增長三步曲的底層邏輯:戰略型增長、運營型增長、產品型增長,分別對應:企業家資源、運營式營銷、結構化產品。
今天,我們重點來聊一下第二部分:運營型增長。
一、定義與內涵
所謂運營型增長,就是通過運營與營銷,提升產品在弱關系客戶的影響力與強關系客戶的轉化率,最終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
當我們有了一個“好產品”之后,接下來我們應該做什么呢?
當然是要做“好增長”,或者叫運營型增長。
從運營型增長這個角度來看:
增長就是運營,運營就是零售;
零售就是細節,細節就是魔鬼。
二、運營型增長三個維度
運營型增長有幾個維度呢?
我們說有一個本質、兩大流派、三大運營。
一個本質
本質是什么?運營型增長的本質,就是從商家認為的好產品,換位成客戶認為的好產品。
商家認為的好產品,是商家認為客戶價值高、商業價值高的產品。這種產品,也是比較難打造的。因為,通常我們會遇到商家認為客戶價值高但商業價值低的產品(比如共享單車大家愛用但是公司虧損),還有商家認為商業價值高但客戶價值低的產品(比如高技術的單反相機被低技術的手機照相取代了)。所以,站在商家角度,有些“好產品”,是需要重度運營或者重度營銷的。
那我們再換到客戶視角,客戶認為的好產品是什么樣子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客戶認為客戶價值高且客戶認知易的產品。
這里出現了兩個維度:
一是認知難度。
客戶認知易,就容易觸發輕度決策;
客戶認知難,就容易導致重度決策。
二是價值認定。
客戶價值高,就容易做出決策;
客戶價值低,就難以做出決策。
于是,不難發現。
運營型增長的本質,就是圍繞著,怎么降低客戶決策難度,怎么提升客戶認知效果,這個核心來開展的。
兩大流派
我們看到商家認為的好產品,帶來了兩大流派:一是重度營銷,二是重度運營。
恰好,這也是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區別所在。
傳統企業擅長抓商業轉化,重點是渠道和廣告。渠道是規?;目蛻粲|點,廣告是突破渠道流量的局限??傮w上都是圍繞著線下引流、門店流量、店內轉化、售后服務等交易導向型流程來設計的。
互聯網企業不一樣了。他們擅長“流量導入、關系沉淀、價值變現”。也就是互聯網企業,一般不直接賣貨,首先是把人的注意力聚集起來,再根據這些人的標簽與屬性,匹配不同的變現產品??傮w上是圍繞著流量運營、日活促進、標簽定義、產品變現等關系導向型流程來設計的。
這兩大流派最大的區別,一個是交易導向,在河里撈魚,每次流量來了,都要計算成交率與商業效果;
另一個是關系導向,先把魚養起來,成熟一批,轉化一批。
傳統企業,擅長客戶需求挖掘;
互聯網企業,擅長客戶行為誘導。
那有沒有缺點呢?都有。
傳統企業,不善于流量運營和客戶運營;互聯網企業有一些日活很高但是變不了現,或者流量很大但都是靠花錢買來的獲客成本高。
三大運營
運營型增長,總體上還是偏互聯網思維多一些,融合了傳統企業的商業本質。從這個角度來看,它有三大運營:產品運營、內容運營、客戶運營。
產品運營,是面向弱關系的,單次博弈的;
客戶運營,是面向強關系的,重復博弈的。
產品運營和流量運營,往往是一體化的。產品與流量疊加之后的效果,就是要產生銷售。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為什么交易屬性必須要強的原因,不然,銷售成本就居高不下。
客戶運營和私域運營,往往是一體化的。客戶與私域疊加之后的效果,就是要產生營銷。營銷的交易屬性比銷售要弱,營銷的關系屬性、價值屬性比銷售要強,實際上從非交易維度,來促進銷售。這就是為什么德魯克會說:好的營銷,會讓銷售變得多余。
這時,內容運營的重要性突然變大了。因為,客戶決定是不是購買某個產品,就被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內容消費階段,二是產品消費階段。95%的C端消費者和85%的B端客戶,都是先在網上獲取產品知識,后進入購買決策流程。
同時,產品的屬性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公域流量中,商家要想辦法把1件商品賣給100個人(標品化、規模化);在私域流量中,商家要想辦法把100件商品賣給1個人(差異化、個性化)。
這就使得我們對同業(企業的邊界)和產品的定義(需求的導向),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以前,我們認為的同業是同一個行業,現在我們認為的同業指的是我們服務同一個目標客群。
產品的定義,也就真正變成了客戶需求驅動,真正的以客戶為核心。
三、運營型增長的核心動作
運營型增長的核心動作,就是品效銷一體化運營。
新消費品牌,擅長明星+流量+種草;傳統品牌,擅長品質+供應鏈+渠道。品效銷一體化運營,就是要把二者的長處與優勢融合起來。
品,是聲量;效,是流量;銷,是銷量。
品,重點抓客戶認知管理;效,重點抓客戶行為管理;銷,重點抓客戶決策管理。
品牌,增加勢能,形成認知溢價;效果,增加頻次,形成關系觸點;銷售,增加欲望,形成決策引導。
我們來看看近3年來網紅的新消費品牌,通常:
第一步,都是走明星+KOL來拉升產品勢能與品牌勢能,先拉升勢能,后推向市場;
第二步,至少是雙結構流量運營,在交易市場,抓天貓、京東的流量運營。在內容市場,抓小紅書、抖音的內容運營。形成了客戶在購物場景與非購物場景的雙用戶觸點;
第三步,在流量中如何提升轉化率,新消費品牌就各不相同了,有的靠顏值吸引,有的靠KOL輻射,有的靠精準的投流,有的靠賣點的提煉。
這樣就把傳統商業的客戶決策點從需求這一個維度,拉升到了客戶需求、行為誘導、關系變現三個維度上,從而實現指數級增長。
四、總結
運營型增長高度地依賴增長團隊,這種增長團隊既要懂互聯網,又要懂客戶與產品,負責增長的全鏈路。
熟悉增長黑客的人都能理解,運營型增長,包含了產品、運營、銷售、營銷、品牌、客戶等多個環節。
如果讓我們給運營型增長一個簡單粗暴的小結,那就是:
- 品,是聲量,拉升產品勢能后推向市場;
- 效,是流量,非購物場景中低成本引流;
- 銷,是銷量,購物場景中優化客戶決策。
專欄作家
曹升,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叶日J知社創始人,大格局企業品銷增長顧問、幫助CEO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本文整理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一篇文章
標題很吸引人,進來看卻有點失望,很像東拼西湊為了內容而內容的東西;
既要懂互聯網,又要懂客戶與產品。全能型人才團隊確實是越來越被需要了。
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