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1 評論 6137 瀏覽 30 收藏 60 分鐘

經歷過這些年的波瀾起伏,瑞幸咖啡不止沒有被打倒,還更加健康地成長了起來。它是如何翻盤的呢?本文始于瑞幸的核心價值主張,落于具體的策略轉型,為大家解讀經歷資本市場的重創后,實現涅槃重生的鈕祜祿·瑞幸。一起來看一下吧。

陸正耀離開親手創立的瑞幸之后,兜兜轉轉還是做回了咖啡。

10月22日,陸正耀推出的新品牌“COTTI COFFEE庫迪咖啡”首店在福州IFC開業,品牌定位“泛咖啡生活方式”,未來還將拓展除咖啡以外的烘焙、簡餐、酒吧等業態,覆蓋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餐飲需求。

雖然同是咖啡賽道,但陸正耀這一次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方向,或許他比誰都更清楚,再造第二個瑞幸的概率已經微乎其微。

庫迪咖啡將要走向何方,現在評價還為時尚早,只能等待時間的檢驗。而瑞幸在經歷了這些年的波瀾起伏之后,似乎更值得被我們關注和討論。

2017年,陸正耀在北京銀河SOHO開出第一家瑞幸門店,成長期的瑞幸以燒錢拉新和閃電式擴張著稱,17個月就走完了從成立到上市的全過程。

然而2020年2月,渾水調研公司一篇做空報告,揭開了瑞幸財務造假數億美元的驚天丑聞,直接導致股價暴跌80%,市值蒸發近50億美元,公司最終在2020年7月從納斯達克退市。瑞幸內部進行了對造假高管的清算,陸正耀也正是這時候引咎離開。

在短短兩年后,人們卻驚訝地發現,瑞幸不僅沒有被這場風波“打死”,反而更加健康地成長了起來:月均交易用戶從2019年的773萬增長到2022年Q2的2000萬以上,門店數量也在2020年的縮減后重新開始正向增長。2019年,瑞幸GAAP下凈利率虧損32.12億,2021年開始虧損不斷減少,2022年以來公司已經實現盈利。

這是一個典型的英雄涅槃的故事,而當英雄歸來,沒有人會不好奇他到底經歷了什么。

說起瑞幸究竟如何做到翻盤,有人會說靠私域,有人指出年輕化營銷和爆款產品策略,也有人提到數字化的應用,我們研究后發現,這些推斷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是從表面的策略來解讀,單獨強調一方未免失之偏頗。要理解清楚瑞幸,還是應該回歸商業的本質,看看它為顧客創造了怎樣的價值。

增長黑盒經過一個多月時間閱讀了大量關于瑞幸的公開資料,深度調研了大量一手數據,發現了瑞幸身上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 瑞幸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瞄準大眾咖啡市場,舍棄咖啡館的空間屬性,為市場提供高性價比、高便利性的咖啡,然后和這部分市場共同成長,實現了破壞性創新;
  • 為了滿足大眾市場的咖啡需求,瑞幸利用小店模式建立起最接近消費者的“柔性供應鏈”,把門店當作“灌裝廠”,用賣瓶裝飲料的方式賣現磨咖啡;
  • 盡管陸正耀在瑞幸的失信中難辭其咎,但他早期十分重視數字化建設,為瑞幸留下了原生數字化的火種,在后來觸底反彈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將始于瑞幸的核心價值主張,落于具體的策略轉型,為大家解讀經歷資本市場的重創后,實現涅槃重生的鈕祜祿·瑞幸。

你將讀到:

  • 瑞幸為何能在傳統咖啡館的圍追堵截下,面向新市場實現破壞性創新?
  • 陸正耀留下的“數字化火種”,如何幫助瑞幸在挫折之后重振旗鼓、涅槃重生?
  • 早期瑞幸“以價換量”的拉新模式遭人詬病,風波后如何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方式?
  • 經歷了閃電式的門店擴張,瑞幸如何更高效地復用已有經驗?
  • 瑞幸巧妙開辟了介于咖啡館生意和快消生意之間的“無人之境”,那它的軟肋又會出現在哪里?

讓我們一起來看~

01 破壞性創新和新市場的崛起

最近的瑞幸財報顯示,2022年Q2總凈收入達32.99億元,同比增長72.4%,在美國會計準則下,Q2營業利潤2.42億元,較Q1的1610萬元增長了14倍。[1]

為何瑞幸能在資本市場重挫、一線城市疫情嚴重的情況下突圍而出?表面上看,是大單品和出圈的事件營銷拯救了瑞幸,但我們也知道,它的翻盤絕不能僅僅歸功于一款生椰拿鐵和谷愛凌的爆紅。放在中國咖啡市場的大環境下看,體現的是大眾咖啡新市場的崛起。

時間退回到瑞幸剛成立的2017年,經歷了以星巴克代表的大型連鎖咖啡品牌數十年的市場教育,當時的國內消費者已經將咖啡高端的生活方式建立了強相關聯想,咖啡價格由于天然的舶來品溢價、空間溢價、服務溢價、社交溢價,動輒30元以上,成為了僅供少數人消費或嘗鮮消費的飲品。

按照2016年10月咖啡價格統計的數據來看,在全球咖啡均價最貴的城市蘇黎世,一杯星巴克咖啡的價格僅占當時瑞士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的0.1%,而北京的這一數字高達0.76%。[2]這意味著當時中國大陸的咖啡價格與可支配收入比例嚴重失調,處于明顯溢價狀態。

2017年之前,國內20元以下的現制連鎖咖啡市場玩家幾乎只有McCafe和K COFFEE,兩個品牌附生于一二線城市的麥當勞和肯德基餐廳,提供有限的到店用餐或者自取服務??Х仁袌霰?0元以下的即溶、速溶咖啡和25元以上的精品咖啡占據,10-25元的價格帶基本空白。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2017年,瑞幸以低廉的價格和快捷的場景切入市場,率先打破了現磨咖啡的“中產”溢價,最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它聚焦新的市場機會,用不同于傳統的商業模式實現了破壞性創新。

“破壞性創新”理論由哈佛大學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提出。他指出新的顛覆性技術出現時,質量無法達到現有解決方案的水平,但它能夠以更高的性價比滿足“較低端”用戶的需求。一旦這種技術成長到能夠達到主流消費者的質量要求,新的公司就會利用它超越傳統頭部。[3]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這一概念應用到商業模式創新上仍然有效。為了滿足當時的“低端”消費者(咖啡飲用頻次低的消費者)對咖啡好入口、高性價比、高便攜性的三重需求,瑞幸采用了小店模式,相比于傳統咖啡館節省了大量空間,門店只承擔制作和出餐任務,不需要和用戶進行過多交互。

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幸的門店就像是瓶裝飲料的“灌裝廠”,門店使用公式化配方,全自動機器,構建出了僅需少量人工參與的柔性生產線,目的是為了更加快速穩定的生產產品。所以我們說瑞幸本質上,是在用賣瓶裝咖啡飲料的方式,提供現磨咖啡產品。

利用針對性的產品和模式,瑞幸創造出新的“平價”咖啡市場,通過贈飲和大額優惠券的社交裂變,吸引原本不喝咖啡的消費者開始喝咖啡,或者讓少量消費的用戶轉向大量消費。

隨著瑞幸規模擴張帶來的邊際成本降低、社會認同提高,產品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改進,即使是原來精品咖啡市場中對產品性能比較挑剔的部分消費者,也逐漸脫離原來的價值網絡,愿意略微降低對產品的要求以換取更高的便利性。

隨著瑞幸們市場規模的極速提升,行業也逐漸認識到,注重獨特風味、精致場景的精品咖啡不是國內咖啡消費的唯一場景,而注重性價比、功能性的大眾咖啡市場很可能更加廣闊。

那么,既然新的市場正在冉冉升起,傳統品牌為什么做不到轉型呢?

“破壞性創新”理論指出,行業頭部公司往往致力于為現有主流用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很容易在最開始忽略甚至故意遏制顛覆性的技術,企業有限的組織和資源要盡全力滿足現有用戶群體的需求,但新的技術,往往會對現有解決方案造成破壞。[3]

換句話說,瑞幸咖啡提供高性價比、高便攜性的現磨咖啡,星巴克們不是意識不到機會,但是他們的核心用戶是那群希望用咖啡彰顯自己身份、享受咖啡館帶來的空間和環境的人,因此品牌也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第三空間屬性,以滿足這部分群體的需求。另外,高性價比和高便攜性的特質本身也會和“高端”的形象產生沖突,品牌很難放棄原有賴以生存的模式,轉向新的未知。

但市場上新的咖啡玩家同樣眾多,贏的又為什么是瑞幸?

這就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那個男人——陸正耀。

02 瑞幸的內功:原生數字化能力

盡管在新消費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但瑞幸并不是陸正耀的第一個風云項目。在創立瑞幸之前,陸正耀2007年創立神州租車,2014年港股上市;2015年上線神州專車,在和滴滴、優步的鏖戰中存活下來;2016年神州專車整合成為神州優車,登陸新三板,市值近418億元,成為新三板第二大股王。

在創業的過程中,人稱“陸會計”的陸正耀始終十分注重數據在商業決策中的作用。神州租車成立于2007年9月,2011年就上線了自己的App,用戶可通過App完成24小時取/還車,這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舉措,要知道,手機淘寶App也不過是在2011年前后推出。神州租車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大力推行數字化建設,利用數據賦能業務,陸正耀后來在瑞幸身上也更極致地復用了神州的成功手法。

瑞幸在建立之初,陸正耀就提出“數字化高于一切”。在第一家門店還沒開出時,就從神州團隊拉來近40個開發人員完成了瑞幸App的建設,將其視作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的數字化主陣地陣地。

其次,陸正耀一手拉扯起了瑞幸的核心管理團隊,比如從神州系帶來郭謹一和楊飛,負責數字技術和用戶增長;從可口可樂挖來周偉明,負責產品和供應鏈;從麥當勞挖來曹文寶負責門店運營;從京東云挖來何剛負責算法和人工智能……而他們也成為日后把持公司各業務、深入推進數字化的重要建設者。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更重要的是,“數字化高于一切”在瑞幸內部不僅僅是口號,據早期瑞幸員工介紹,陸正耀高度注重數字化能力對業務的賦能,產研團隊對長遠數字化發展做出規劃,而具體的數字化應用需求大多是業務團隊提出。除了極少部分工具為外采以外,瑞幸的數字化應用大多為自建,和業務需求深度結合。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為了更好地落實數字化應用,瑞幸還照搬了互聯網公司的組織架構,大力進行數字化產研團隊的建設,團隊規模在巔峰時期(2020年陸正耀離開前夕)高達800余人,目前穩定在250人左右。以餐飲行業另外三家數字化標桿企業對比,海底撈數字化團隊在2018年約100人,目前400余人,奈雪の茶和喜茶數字化團隊在2018年約50-70人,目前300余人。[4]

總的來說,陸正耀堅持數字化戰略、打造數字化團隊,為瑞幸建立了原生數字化的土壤,也避免了許多消費品牌在數字化轉型和改造過程中將要面臨的痛苦,從而奠定了瑞幸在行業內的數字化絕對優勢,也成為瑞幸面臨挑戰著的競爭時十分重要的護城河。同時,瑞幸早期快速擴張積累的經驗也能夠以數據的形式沉淀下來,成為后期翻盤的重要動力。

03 退市之后:數字化加持策略升級

既然有著獨創性的商業模式,又有強大的數字化能力作為堅實的鎧甲,瑞幸的發展之路本應該一帆風順,直到2020年渾水發布做空瑞幸的報告,指控瑞幸財務造假,使之一時間市值跌去80%。

2020年之前,從閃亮登場到激進擴張再到快速上市,瑞幸始終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爭議,渾水發布做空報告,無疑是這些質疑一次聲勢浩大的爆發。

除了關于財務造假詳實的調查和證據,報告還刀刀見血地指出了當時瑞幸商業模式的缺陷。報告提出大眾現磨咖啡在中國缺乏前景、小鹿茶的產品不具備競爭力且經營有合規風險等,盡管后來事實證明中國人也喜歡喝咖啡,瑞幸也放棄了小鹿茶專做咖啡,但這篇報告還是指出了很多相當客觀的問題,給當時的瑞幸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比如渾水認為,當時的瑞幸依賴優惠和促銷來驅動銷售,用戶對價格敏感度較高,品牌忠誠度較低,未來一旦瑞幸降低折扣水平、提高有效價格,將會面臨大量的用戶流失。

另外,渾水還對瑞幸的單店模型提出質疑。他們認為,由于運營費用基本固定,而原材料成本與收入成正比,因此每日銷售商品數和折后有效價格是瑞幸門店盈利關鍵驅動因素。根據當時的成本和價格計算,一家瑞幸門店需要每天銷售200件商品,同時將平均有效售價提升43%,才可能在門店租約的3年內實現盈利,而門店利潤率仍僅有3%。[5]

再加上瑞幸積極擴張門店,其每月每個門店的交易客戶數呈下降趨勢。如果一個區域的門店過于密集,就會進一步限制每個門店的銷售量。

不誠信的管理者當然不值得同情,瑞幸內部開始了一場傷筋動骨的大清算,以陸正耀為首的部分管理團隊離開,公司也從納斯達克退市。但拋開道德問題,這次打擊也給一直在狂飆突進的瑞幸按下了暫停鍵,讓它有機會開展一次全面、客觀的內省,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19年5月瑞幸剛上市,前CEO錢治亞在演講中就明確了瑞幸的核心競爭優勢:以App作為交易主體,采用以快取店為重心的門店模式,輔以數據和技術驅動的運營手段,最終實現高品質、高便利性、高性價比的咖啡產品。[6]

市場是殘酷的,但它同樣是寬容的,當冉冉升起的大眾咖啡市場沒有遇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它也愿意給瑞幸一次重新再來的機會。經歷過挫折和反思之后,瑞幸的在策略進行了針對性地改進:

  • 升級產品研發能力,快速上新打造爆款,幫助品牌不斷出圈的同時,用好產品留住用戶、拉高客單價,最終提升顧客價值。
  • 在App的基礎上實現用戶精細化運營,同時利用自動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和技術推動門店效率提升,構建起有競爭力的單店模型,大大提升盈利能力。
  • 借助早期積累的大量門店和選址數據,由數據驅動實現智慧選址,結合聯營模式滲透下沉市場,大大提升規模天花板,實現高效擴張。

正如肌肉必須在撕裂之后,才能夠通過超量恢復使自己更加強大。如今看來,瑞幸無疑從退市風波中吃足了教訓,但它并沒有就此迷失自己,而是堅持了該堅持的,在核心商業模式和數字化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策略的全新升級,更好地適配了市場需求和企業目標,最終實現了逆風翻盤。

1. 產品力升級,快速上新打造爆款

退市之前的瑞幸確實給相當體量的消費者留下了“難喝”的印象。當時的菜單上除了隕石拿鐵外,只有美式、拿鐵等基礎款咖啡,缺乏有亮點的大單品,口味也差強人意。

瑞幸咖啡要打造“高品質、高便利性、高性價比”的咖啡品牌,產品力的建設至關重要,因此需要通過快速上新試錯建立產品基本盤,最大程度規避大規模補貼拉新后,因產品力不足導致的用戶流失。

同時,穩定的產品基礎盤也能提高品牌的抗風險能力,有了穩定的單品保持門店收入后,新品試錯的壓力也會驟減,品牌有精力開展更具探索性和開拓性的新品研發,形成正向循環。

瑞幸從2020年初開始改革產品創新流程和架構,隨之推出厚乳、隕石、生椰、椰云、楊梅瑞納冰等爆款,2021年瑞幸產品上新的數量更高達113款。發力后的瑞幸不僅上新速度遠超咖啡、茶飲行業的主要競爭者,質量也有目共睹,生椰拿鐵上市以來銷量超1億杯,月均銷量突破1000萬杯,椰云系列的目標同樣也是1億杯。[7]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如此猛烈的上新攻勢,在咖啡茶飲賽道可以用“絕無僅有”來形容。我們試圖深挖出瑞幸的產品研發中使用了哪些“神秘”的數字化工具,但最終發現數據驅動研發的思維才是真正的武器。

正如瑞幸副總裁,產品負責人周偉明曾說,“快速推出一個好產品并不能體現競爭力,真正有用的是能夠快速推出好產品的機制,我們的文化、業務流、考核機制,這些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我們的競爭力,其他人挖一點、學一點都沒有用?!?/p>

因此,我們深挖了這套讓瑞幸快速推出好產品的機制,從規劃-研發-測試-上架四大步驟,系統性地拆解瑞幸產品研發的競爭力究竟在何處: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1)規劃期間,消費側求穩、供給側出新

瑞幸的新品規劃不僅會從市場和消費者數據獲取洞察,也會從原材料和內部創意出發進行創新的探索。市場和消費者驅動的新品規劃占總量的70%-80%,以創意和原材料驅動的約占20%-30%。[4]

市場和消費者側由產品管理中心重點關注,根據菜單規劃和市場趨勢進行公開數據爬取、競品市場調研、流行元素調研、瑞幸App內的消費偏好分析等,獲取新品研發洞察,定期產出日常新品的研發規劃交付給新品研發中心(內部稱“布置作業”)。

除了產品管理中心產出的產品規劃外,瑞幸新品研發中心內部也會定期掃描原材料供應情況,根據市面上的新品和供應商提供的新原材料,結合個人創意提出新品方向。

2)研發期間,獨立賽馬機制賦能研發人員大膽創新

2019年初,瑞幸產品團隊僅18-20人,負責新品研發的僅4-5人,后來小鹿茶創立才導致研發團隊人員規模迅速擴大。小鹿茶項目變故后,許多茶飲研發人員保留下來,讓瑞幸咖啡得以獲取茶飲研發的新思路,打破傳統咖啡研發的桎梏。目前瑞幸產品團隊約為50-60人,新品研發小組為2-3組,每組5-6人。[4]

方向確定后,研發團隊采用“賽馬”機制,2-3個團隊同時進行研發。我們了解到,盡管其他競品公司也會測試“賽馬”研發機制,但多為分階段賽馬,比如不同研發團隊制作不同甜度配比、乳含量配比等,但瑞幸的賽馬機制更加獨立,小團隊可以獨立進行產品研發的全過程,有更大的自主性,不同團隊產出的新品也會有更大的差異性。

瑞幸新品的平均研發周期約為兩個月,和行業水平相差不大,但同一研發小組可能同時最多進行5-6個新品任務,因此折算下來,瑞幸新品的研發效率相當高。

3)測試期間,通過量化數據進行多輪測試,不依賴個人口味偏好

研發團隊每小組(5-6人)每周產出約5-6款產品樣品,最終選定2-3款。也就是說,瑞幸內部每周會有4-6款新品進入內部評測階段。

測試工作由公司內部50-60位員工進行,測試人員品嘗新品后,將根據新品的口味(甜、酸、苦、香等味覺)和口感(醇厚、飽滿、粘稠、融合、平衡、絲滑等感覺)進行量化打分,最終所有測試人員的打分匯總,形成新品的測試分數。

瑞幸至今越來越重視對新品的量化打分,以數據為依據“判決”新品的生命,我們觀察到,瑞幸的新品詳情頁中也開始對外露出產品的評分雷達圖: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以瑞幸最大的爆款生椰拿鐵為例,這款產品最初是由研發團隊根據新型原材料和個人創意研發的新品,在2020年初就已經研發完成,但因為市面上的咖啡都還沒有使用過類似原料,彼時根基未穩的瑞幸也不敢貿然將其推向市場。

盡管大家都覺得生椰拿鐵有些“離經叛道”,但依然決定讓它進入測試階段,這款產品經歷了堪稱瑞幸史上最嚴格的測試,內外部測試分析超過7輪,歷經一年的迭代打磨,和各種拿鐵品類相比均勝出后,最終才在2021年4月上市,成就了瑞幸歷史上最暢銷的產品系列。

許多競品的新品研發依然十分依賴產品負責人或創始人的一言堂。而瑞幸則采取了更加包容創新、數據導向的研發理念,十分注重收集實際客群的真實反饋,并且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指標進行比較衡量,顯然更貼近真實的市場喜好。

4)上架期間,基于App快速獲取銷量反饋,迭代運營計劃,降低物料損耗

一款新品的成功,不僅需要研發的努力,也少不了每一家門店標準化的出品,將產品穩定地交付到消費者手中。瑞幸咖啡的新品通過測評后,產品測試和優化部門考量這款產品的制作效率、原材料成本、利潤、工序壓力等,根據需要優化制作工藝或原材料,研發團隊則會制作統一的SOP,保證門店可以穩定地、公式化地出品,上市之后,瑞幸門店督導還會抽查制作情況,確保產品的標準化。

另外,新品數據反饋也是決定新品生命周期的關鍵指標。瑞幸的新品重點推廣期為一周,周期內銷量如果能達到普通拿鐵的5-6成,則可以繼續保持在菜單上,否則首批物料耗完就要下架。如果新品表現優異,比如進入每日菜單銷量前三,則會加大推廣力度,甚至成為菜單常駐產品。

相比于國外市場普遍喜歡黑咖,中國消費者更喜歡喝奶咖,數據顯示,以各種風味拿鐵為代表的奶咖已經成為各家品牌的主力產品,這被業內稱為“大拿鐵時代”。

但奶咖內可添加的元素組合眾多,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是中國消費者喜歡的,在市場并沒有定論??Х炔栾嬓袠I也普遍認為無法確定下一個爆款會是什么,所以品牌們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來摸索菜單的邊界,賭出下一個爆品。

但瑞幸給出的答案,正如周偉明稱:“我們不相信碰巧,更相信數據”整體來看,瑞幸的產品研發機制建立在全鏈路數字化的基礎上,海量的數據為新品規劃、研發、測試和上架提供了多維度的底層支撐,反過來創新機制又反哺了更全面細節的數據,為瑞幸逐漸積累起超越對手的產品實力。

3. 自動化、流程化運營實現降本增效

爆款頻出,并不代表品牌就可以賺錢。要想持續增長,實現盈利是每一個新品牌都需要跨過的大關。當年渾水做空瑞幸,報告就對瑞幸的盈利能力提出過尖銳的質疑,但經歷了兩年的重生之旅,新的財報顯示盈利不斷擴大,2020年,瑞幸門店營業凈利率為-12.5%,2021年利率回正并增長到20%,2022年Q2更是高達30.6%。[1]

想要扭轉局面,實現盈利,無外乎降本增效兩條路。根據現磨咖啡賽道的主要成本構成來看,我們將瑞幸的盈利公式簡化為:

盈利=營業收入-(原材料成本+房租成本+運營成本)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從原材料成本來看,瑞幸主要采購的原材料是咖啡豆、牛奶、椰乳。由于采購量大形成規模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壓低成本。瑞幸近期自建首家咖啡烘焙工廠,約可將咖啡豆成本進一步減少5%-8%。從結果來看,瑞幸一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絕對值約為2-5元/杯,和行業整體相比有一定競爭力。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從租金成本來看,瑞幸門店位置選擇偏好寫字樓底層,其次是商場角落位置,超過97%的店鋪都是20-60平米的快取店,全國平均租金為1.5-1.9萬/月,租金占營收的比例通常在10%上下。與此相比,星巴克、奈雪の茶等大店模型的品牌,租金占比通常在15%以上。[1][4]

實際上,原材料和租金成本在全行業來說都相對固定,只要維持住優勢地位即可,瑞幸可以主動發力的地方,就是增加營業收入、降低運營成本。一方面,瑞幸用流量池思維指導用戶精細化管理,推動用戶和銷售增長,降低拉新成本的同時增加營業收入,另一方面實現門店高度自動化,降低門店的人工和運營成本。

1)用戶運營:流量池思維實現低成本增長

早期瑞幸拉新的打法是頗受人質疑的“花錢換流量”。事實上瑞幸內部認為,自身的獲客成本是被外界高估的。瑞幸在財務測算時,獲取新客的邊際成本僅為單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

瑞幸創立之初,就計劃打造一個超級App,2017年10月推出的第一個版本就支持用戶在線下單、支付,具備較完整的功能。

在當時的拉新策略下,用戶下載App即可免費獲取一杯咖啡,此時瑞幸獲取一個App下載的成本僅為一杯咖啡的變動成本即2-5元。免費獲得第一杯咖啡后,用戶可以通過邀請好友獲得一張1.8折券,或者支付少量金額購買三張1.8折以上的優惠券。當用戶開始復購第二杯時(單價通常在5-6元),支付的金額已經可以覆蓋所有的原材料成本,復購第三杯時,瑞幸拉新的ROI就將大于1。

基于這種思路,早期瑞幸的“攻城略地”并不只是以價換量那么簡單,而是用較低成本建立了巨大的流量池和持續獲取用戶數據資產,為后期進行效率優化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其實用行業通行的計算方法來看,瑞幸的實際拉新成本也并不高。2018年-2021年,瑞幸的市場營銷費用(廣告+免費產品推廣費+外賣平臺補貼+其他)累計32.1億,累計獲取9200萬交易用戶。[1]也就是說,瑞幸平均只花35元就能獲得一個下載App并注冊和付費的用戶,而2018年同時期依賴社交裂變大力擴張的拼多多,要花費77元才能獲得一次App的下載和注冊,在2020年的拉新成本更是超過200元。[8]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目前瑞幸已有超過70%的業務是通過App交易帶來,另外還有20%來自小程序點單。在此之前,星巴克的線上自有渠道貢獻率在60%-70%已被視為行業天花板,極其重視小程序的喜茶,線上自有渠道貢獻率也僅有60%-65%。[4]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App上積累的用戶資產,使瑞幸秉持的“流量池思維”得以最大程度地施展,在瑞幸App內建立品牌私有流量池,利用現有用戶裂變帶來新用戶,同時配合優質青年偶像代言、跨界ip聯名、事件營銷等運營玩法不斷擴大流量池,使瑞幸獲客成本逐年降低。

同時,App也成為瑞幸生意數據和消費行為數據積累的主陣地,賦能瑞幸實施高度自動化的全鏈路運營。比如各業務部門及增長中心可發起基于App和小程序、門店的A/B-test,用于調整數字化產品和門店的用戶體驗、營銷策略、供應鏈控制等。

2020年初,為了應對疫情對線下業態的沖擊,瑞幸成為企業微信3.0的第一批內測用戶,利用微信私域維持用戶黏性?;谄髽I微信的開放能力,瑞幸將企業微信和自建SCRM、CDP、BI看板及其他第三方工具打通,充分利用社群精細化運營提升銷售結果。

截至2022年4月,顧客經門店端進群的占比僅為20%,目前,瑞幸微信服務號訂閱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僅在企業微信上,瑞幸積累的用戶就已超過2000萬社群客戶的體量約為1600萬人。其中,超過80%的社群用戶都來自于微信生態內的社交裂變和廣告投放,給瑞幸用戶池帶來可觀的增量。[4]

首席增長官楊飛在采訪中提到,瑞幸微信私域營銷中規則自動化已經超過90%,[9]社群內發券后的日轉化率高達30%。[4]后臺可以根據用戶的RFM模型、消費偏好標簽等信息,精準分發不同時間、不同折扣力度、不同品類的優惠券或者抵扣券,向用戶提供有用的營銷,提升轉化率的同時也保證用戶體驗。

除了做到基于用戶的分層運營,瑞幸的BI系統還能夠實現“分時運營”,根據BI看板上的數據,不斷調整社群推送內容,就像股票內的“短線操作”。比如運營人員會實時篩選出銷售未達標的區域,通過門店社群和私信的方式向未觸達的周邊人群發券,如果依舊沒有達到目標,則繼續擴大人群或增加折扣力度。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2019年底用戶規模達到預期后,瑞幸也開始逐漸降低優惠券的力度。從2019年最低1.8折調整到2020年最低3.8折,21年最低4.6折,到22年的4.8-5.6折,目前用戶單杯實際支付金額已經上升到15元以上。[4]

2)門店運營:智慧門店系統賦能“瑞幸按鍵師”

在門店端,瑞幸構建了一套智慧門店系統,核心是通過流程自動化,幫助門店實現最高效的出餐流程。除了常規的原材料和設備管理,智慧門店系統通過對人員的數字化賦能,大大提高了瑞幸的員工效率。

首先,要讓員工盡快入職并勝任,就必須采用最簡化的培訓體系。瑞幸的新員工培訓采取集訓+門店帶訓+工作站App相結合的方式,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新員工入職后不需要前往總部集訓,在成熟的門店內帶訓2-3天即可完成各項獨立出品工作,而星巴克和Manner的培訓時間則都在一個月及以上。[4]

瑞幸能夠做到培訓周期較短,得益于門店流程的高度自動化和規范化。瑞幸門店使用瑞士的SCHAERER和FRANKE兩款全自動化咖啡機為主,半自動咖啡機為輔。員工只需要按照機器的步驟點擊按鈕即可,減少了磨粉、壓粉、加奶、稱重等工序,流程大大簡化。

新品上架之后,瑞幸大學就會同步上架產品制作的SOP,員工只需要根據流程進行操作,就能制作出標準化的產品??Х葞煷蟛糠謺r間只需要按鍵,因此有瑞幸的咖啡師稱自己為“瑞幸按鍵師”。

其次,瑞幸內部有一套科學的人員排期方法。每到周五,智慧門店系統能按照單量預估和峰谷狀態,為直營店鋪的全職和兼職店員自動排期,并在員工的瑞幸工作站App中同步通知。如在周中遇到突發情況,門店負責人和網格化的運營人員也可以通過工作站App及時調配閑暇門店的員工前往附近門店支援。

最后,產品制作的排期和流程也會被進行精確的計算和優化。瑞幸門店內的智慧屏會根據設備的運行情況和接單情況,計算出最佳的制作順序,將訂單自動排期,并會自動拆分制作、打包、上門取餐、配送時間,并在屏幕上進行倒計時預警。

除了制作咖啡以外,店員也不需要進行收銀、打單、送餐等操作,出餐效率大大提升。瑞幸對于咖啡的出餐時間要求最快為1.5分鐘/杯,但經增長黑盒調查發現,實際出餐時間平均不超過50秒,理論出餐速度甚至可達100杯/人/小時/機器。

這種極致自動化的工作流程,是瑞幸得以啟用大量兼職員工的關鍵,而兼職員工的使用,又可以為瑞幸節省大量人工成本。

據我們調研,大部分城市瑞幸門店的兼職員工占比為50%左右,一線城市中的兼職員工占比甚至接近70%,兼職員工的薪資為25-29元/小時,因此目前瑞幸人工成本占比不超過15%。相比之下,星巴克、Manner等雖然同樣重視兼職員工的使用,但兼職人員占比通常只能在20%-50%的比例范圍波動。

至此,我們可以大致估算總結出瑞幸門店的單店模型。聯營店由于大多處于三線及以下城市,人工和租金占比更低,但承擔略高的原材料成本和額外的利潤抽成,綜合來看,直營和聯營店的單店成本結構和盈利模型基本相同。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2022年瑞幸咖啡一二線城市核心客戶的單周杯量目前穩定在3.7-5杯,在2021年這個數據為2.7杯,用戶復購率正在逐漸提升。[10]得益于咖啡品類的日常成癮性和私域自動化營銷對銷量的平衡,直營門店和聯營門店的日銷量都相當穩定。也就是說,瑞幸降本增效的這一戰,已經看到了穩定且可持續的回報。

3. 智慧選址+聯營模式成就高效擴張

我們根據瑞幸財報中2022年Q2的數據進行測算,如果按照每月營業30天無休,平均單杯價格為15元計算(這是瑞幸熱銷產品常見的自提實付價格),不考慮疫情關店影響情況下,直營門店全國平均的日單杯銷量為351杯。

實際上瑞幸在4-6月分別因疫情影響,平均每天關店950家、900家、152家,如果將關店因素計算在內,瑞幸直營門店的日均單杯銷量實際應超過400杯。

這與增長黑盒調研的多家門店情況基本相符: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但面臨不斷涌入市場的新玩家,瑞幸也并不能做到高枕無憂。在上海等一線城市,Manner、Tims等相近價位的品牌如果在瑞幸周圍開設新店,會明顯分流掉部分客流,平均每增加一家新店,瑞幸門店銷量約減少100杯/天。[4]

如何把握好開新店的節奏,并且率先占據最有利的點位,成為瑞幸在門店擴張的過程中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2021年之前,瑞幸與行業內絕大部分品牌一樣,主要依賴拓展團隊的資源和經驗進行選址。為了提高開店的效率和成功率,線下拓展團隊有獎勵與淘汰機制,若連續兩個月未開新店者會被淘汰,開新店的獎金有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萬元4檔,門店正常開業后,根據日均單量和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存活率等指標也會有相應梯度的獎懲。[4]

漸漸地,依靠資源和經驗的人工選址方式,在門店數量和單店盈利線上都遇到了瓶頸。于是瑞幸在2021年1月正式啟用自建的智慧選址系統,借助算法和模型得到更加精準的點位推薦,快速篩選合適的空白市場,實現開店效率和門店質量的提升。

具體來說,系統打通了品牌自有數據和外部服務商數據(如騰訊客群、高德地圖、外賣平臺等),可以網格化地形成各區域的人流量、人群生活畫像、人群消費行為、商鋪點位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整合進可視化工具“智慧地圖”中。

拓展人員可以在智慧地圖直接看到點位的場景分析信息(如人流、開店規劃)和算法預測信息(銷量預測、成本預測、盈利線預測、回報周期預測、周邊瑞幸店鋪的開店周期等等),從而更精準高效地選擇合適的點位。

智慧選址系統的建立,得益于瑞幸從一開始就對數字化的高度重視。瑞幸在2017-2020年間開關7250家門店的交易數據、地理數據、點位數據、人流數據等都留存了下來,這為算法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最佳的訓練素材。隨著門店數量增加,提供的基礎數據增多,模型分析的準確性也將會越來越高。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除此之外,瑞幸在進駐新城市時,會開設的低成本外賣型門店,品牌通過外賣咖啡的訂單熱圖,就能準確地定位到目標客戶群體,從而分析出最佳的門店選址位置,同時積累點位和交易數據,融入到智慧選址系統內。直到2020年Q1,瑞幸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數據積累逐漸完善,外賣型門店的“戰略使命” 基本完成,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的“快取店”。

數據顯示,使用智慧選址選定的新店比同期不使用選址系統的新店銷量高約20%。使用系統后,瑞幸新開門店的12個月存活率,從2019年的83%提升至2021年的95%,從2022年的6個月存活率曲線來看,這一數據很有可能會繼續提升。[11]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2018年瑞幸在全國數僅2000家左右,點位競爭較小,2019年開始門店數達到一定量后,存活率開始顯著降低。)

2022年4-5月上海疫情,出現大量空置鋪位可以翻排,瑞幸在上海臨時增加100家直營門店,這也得益于智慧選址系統對于周邊流量的預測,可以讓瑞幸有底氣以較低價格拿下這些鋪位。

瑞幸啟用智慧選址后,幾乎同時期宣布重新開放加盟,以求不斷突破門店數量的天花板。

目前瑞幸在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覆蓋率都已達到100%,三線城市的覆蓋率99%,四線城市覆蓋率達90%,要想獲得新的擴張空間,就必須下沉到更低線的市場。[11]

2022年Q2,瑞幸有直營店4968家,分布于59個城市,主要是一至二線城市。聯營店2227家,分布于231個城市,主要是三至五線城市。[1]

2022年,瑞幸聯營門開店速度進一步加快,截止到8月,新開的1000+門店中,近55%都是聯營門店,預計在2024年,瑞幸新開門店中自營店數量與聯營店的比例會達到3:7。[4]這意味著聯營門店將成為瑞幸滲透下沉市場、獲得新增量的排頭兵。

而對于三到五線城市的經營者來說,加盟瑞幸也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好選擇。

目前,低線城市茶飲行業競爭激烈,但咖啡市場還處于相對空白的階段,而且比起茶飲,以寫字樓為主要場景的瑞幸門店沒有明顯的季節淡旺季,盈利更加穩定。目前瑞幸聯營門店的投資回報周期正從2019年的平均24個月縮短至目前全國平均14-15個月,較好的加盟店可以9個月回本甚至更短。[4]

除了投資金額較低、產品價格具備優勢以外,瑞幸對于聯營門店的選址也較為嚴謹,聯營合伙人在確認店鋪地址之前,需要將地址上報給總部,瑞幸會派遣人員考察人流量、分析周邊客流以及一年的盈利空間,為合伙人提供分析報告。

另外,疫情期間瑞幸也表現出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得益于小店模型,瑞幸聯營門店所處的位置多不是人流密集處,人員和店鋪租金較低,可通過窗口自取和外賣配送,受疫情影響較小。

從單店盈利情況來看,一二線城市和低線城市的日單量和客單價基本相近。盡管聯營門店需要承擔高于自營門店的原材料費用,并且繳納利潤分成,但由于租金和人員工資更低,低線城市的聯營門店營業凈利率反而更高。一二線城市的營業凈利潤一般在28%左右,低線城市則普遍能達到30%以上。[4]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瑞幸的智慧選址系統主要針對直營門店使用,針對聯營店僅產出模板化的分析報告,在低線城市還依賴合伙人和拓展員的資源和經驗選址,原因是低線城市目前好的點位還比較多,聯營門店擴張暫時還沒遇到瓶頸,同時數據模型在低線城市的數據積累和應用仍不成熟。

未來一年內,智慧選址系統有望賦能給聯營門店使用,可以預見這又將會推動聯營門店凈利率進一步提高,這意味著瑞幸未來門店擴張,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04 “創新的代價”和“阿喀琉斯之踵”

瑞幸的成長,和中國大眾便攜咖啡市場的擴大,可以說是互相成就的。盡管市面上涌現了很多新的競爭者,但仔細審視頭部的幾家咖啡品牌,星巴克依然專注于第三空間和用戶體驗的打造,Tims打出了餐飲+咖啡的獨特差異,Manner則在精品和大眾的定位之間略顯搖擺。而新崛起的大眾咖啡品牌尚未找到差異性,只能扮演跟隨者的角色。

12000字解讀瑞幸咖啡:“異軍突起”與“絕處逢生”的奧秘

因此我們說,瑞幸的競爭者,或許根據戰場的不同,可以是星巴克、Manner、蜜雪冰城……但它真正的對手,始終只有它自己。

市場對咖啡的需求,以功能性為核心,輔以可得性、利口性(咖啡品質)和文化社交性三大需求。從傳統的咖啡供給來看,現磨咖啡主要滿足咖啡品質和文化社交的需求,即飲咖啡和速溶咖啡則主要滿足可得性的需求。

瑞幸咖啡的創新之處,正是在保留現磨咖啡品質優勢的基礎上,做到了極致的便利性。

如果從咖啡品質和文化社交需求入手,代表品牌是星巴克,遵循的是咖啡館的生意邏輯,而如果從可得性的需求入手,代表品牌是雀巢,遵循的則是快消的生意邏輯。對于瑞幸來說,它一腳踏入介于咖啡館生意和快消生意之間的“無人之境”,勢必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和傳統咖啡館模式相比,瑞幸的小店模式缺乏線下空間,無法和用戶產生強鏈接、形成強關系,也就缺少提升用戶價值的場景。說得更通俗一點,就是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第三空間式咖啡館,可以利用空間實現更多可能,但瑞幸只能靠咖啡賺錢。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為品牌探索第二增長曲線,瑞幸嘗試過基于App的線上商城“瑞幸潮品”,以及主打零售的“瑞即購”、“瑞劃算”等產品,但都效果平平,非飲品類銷售占比僅5%;對比星巴克,非飲品業務已經占到總營收的30%以上,其中零售類產品的利潤占比在20%以上。[4]

但反過來看,中國的現磨咖啡長期以來價格居高不下,和“第三空間”帶來的高租金成本不無關系。高價格導致消費量有限,門店數量自然不會太多,便利性需求也就難以被滿足。

除了高質量和高性價比,瑞幸的成功之處還在于它抓住了高便利性的市場需求,在門店密度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但即使瑞幸在全國已有近萬家門店,和快消行業的滲透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

再加上一二線城市競爭愈發紅海,下沉市場成為所有大快消巨頭未來深耕的重點。盡管瑞幸也在利用聯營模式擴展下沉市場,但小鎮和縣城的生意是更復雜的人際江湖,絕不是僅靠數據和流程就可以搞定,對比快消巨頭多年積累的經銷商管理能力,瑞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近瑞幸就面臨著下沉市場的山寨問題,對品牌力造成影響,甚至導致瑞幸一度暫緩開放新的加盟名額。

只能說,瑞幸想用賣瓶裝咖啡飲料的方式賣現磨咖啡,把門店當作灌裝廠,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創新的代價,就是要獨自應對未知,而要在未知中找到確定性,只能夠依靠自身的絕對實力。在瑞幸的商業模式中,組織、運營甚至品牌建設都可以在強大數字化能力的加持下不斷完善,唯有產品力只能通過不斷的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地構建。

我們很遺憾地發現,盡管瑞幸已經在產品研發上牟足了勁,但是產品結構和菜單留存率依然處于不穩定的狀態。

聚焦到單月來看,瑞幸銷量TOP3的產品可以占據門店月銷售額的40%-70%,其中生椰拿鐵即可占據門店30%-50%的銷售額。通常來說,競品門店銷量top3的產品通常都是經典的美式、拿鐵等產品,單款銷售額占比約不超過15%,與此對比,瑞幸十分依賴爆款,導致銷售額過于集中。[4]

然而用戶永遠都在期待下一個爆款,即使咖啡口味變化不如茶飲行業那么快,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款飲品的生命周期最多不會超過3年,如果不能持續推出爆款,在基礎款沒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瑞幸的產品力將會面臨不小的風險。

目前看來,瑞幸持續推出爆款的能力并不穩定,還無法讓自身高枕無憂。按照2021年的數據,瑞幸每上架十個商品,才會有一款商品留存在常規菜單內,而傳統茶飲咖啡品牌因為上新更慎重,菜單的留存率可以達到50%以上。[4]產品力面臨可持續性的危機,或許會成為瑞幸未來的“阿喀琉斯之踵”。

盡管在當下,從規模和增長來看,瑞幸風頭正盛,看起來短時間內也難以被超越。但顛覆者要想真正成為長期的巨頭,還是得不斷地顛覆自己。

瑞幸的破壞性創新的成功,少不了強大的數字化能力的加持。我們在文中提到,瑞幸自建了大量數字化應用,和業務需求深度結合。

但這種強大的數字化基礎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難以在一朝一夕內平地起高樓。對于大部分新品牌和想要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傳統品牌來說,一個更容易“上手”、也更具性價比的方式,就是使用外部資源,采購適合自身的數字化工具。

參考資料:

[1] 瑞幸咖啡歷年財報

[2] 2016年世界咖啡價格指數排行丨Service Partner One

[3] 《創新者的窘境》丨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月

[4] 專家訪談|增長黑盒整理

[5] 瑞幸咖啡:欺詐+存在根本性缺陷的業務丨渾水調研公司

[6] 瑞幸咖啡CEO萬字揭秘:看不懂我們商業模式的人請看這篇!丨大象IPO

[7] 瑞幸咖啡官方微博|增長黑盒整理

[8] 拼多多2018年至2020年財報

[9] 瑞幸咖啡楊飛:從谷愛凌到椰云拿鐵,瑞幸的增長方法論丨大鉦資本

[10] 新消費研究之咖啡系列報告二:瑞幸咖啡重估丨平安證券

[11] 極海品牌監測

作者:鹽焗小酥;研究員:彬超;出品:增長黑盒研究組

微信公眾號:增長黑盒Growthbox(ID:growthbox2)

本文由 @張希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不怎么喝咖啡,但是瑞幸的咖啡名氣還是很大的,有聽說過。像我自己是生活在四線城市也有開,看完這篇文章才知道瑞幸有多牛,它的崛起和方式是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和借鑒。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