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終篇:如何高效地學習并實踐運營知識(十)

0 評論 8537 瀏覽 54 收藏 19 分鐘

運營干貨每天都有,但是我們在學習這些理論的時候,更多的是秉著是否有用以及適合自己的原則去學習,“水過鴨背”式地閱讀10篇質量不高的運營干貨不如遵循上面4步看1篇有用的干貨,你將會大有收獲!

相信大家現在在網站、微信公眾號、APP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運營干貨,如標題:《如何從零開始成為內容運營?》《在騰訊2年,我學到了這15條關于運營的干貨》《沒有經驗,如何找到第一份運營工作?》《初級運營人員如何擺脫迷茫,快速成長進階?》《如何從初級運營成長為高級運營:詳解運營的四個段位》等等。

很多運營人乍一看,就會立馬點擊進去看,啪啦啪啦,幾千字不到2分鐘便閱讀完,繼續看下一篇干貨。從早上到晚上,從公司到家里,每天都在重復著,貌似每天都拜讀了很多運營大咖大牛的運營干貨知識,但這些所謂的干貨進入你的知識體系,形成你對運營的認知又有多少?用廣東話來說,這些知識都是“水過鴨背”,一點作用都沒有,過了就過了。

那作為運營人的我們,應如何在運營的知識大海里避免這種“水過鴨背”式的閱讀方式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獲?。涸趺传@取?從哪里獲?。?/h2>

碎片化時代,無用的信息占滿我們的眼球,標題黨更是橫行肆虐,我們怎么才能高效地獲取我們想要的運營知識呢?

在獲取信息時,應記住3個原則:簡化、容量、速度

內容很多,你需要給內容閱讀做減法。內容很多,你需要學會快速閱讀。我們在獲取的運營知識的時候,你已經知道或者無用的就大膽地跳過他,只選擇那些能豐富你的知識體系且非常有幫助的例子才需要認真學習。我們都知道,運營發展到現在,從pc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編輯”到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統稱為運營,其體系架構已經形成,而我們現在在各個平臺上看到的各種干貨也只不過是運營的一角,運營干貨平臺很多,寫運營知識的人也很多,所以這中間就會出現很多“干貨的中水貨”,即內容大同小異,前人已經寫過很多類似的觀點,現在只不過是換了個標題換了個結尾,一篇運營水貨就出來了。所以你每天早上晚上上下班在地鐵公交刷的運營干貨其實都是一個概念,講得都是同一件事。那為什么你還是分辨不出來,哪些是你看過的?而有哪些是你沒看過的。那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水過鴨背”式的閱讀法。我不知道之前有沒人提過這種閱讀法,如果沒有,那我又創新詞了。暗喜中!

所以下一次我們在看到一篇所謂很干的干貨,點進去看了之后貌似是自己之前閱讀過的觀點概念就果斷跳過,情愿錯過也不要給自己的大腦裝著一些垃圾的運營信息,否則會對你的運營知識系統形成干擾。

說到這里,運營信息來源渠道這么多,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

現在的運營干貨知識來源渠道無非就集中在網站、微信公眾號、APP等幾個大渠道,而這些大渠道又會形成一些比較行業標桿。比如網站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運營派等等;而微信公眾號以偏個人居多,就講幾個人名大家大概就清楚了,比如韓利、韓敘、李少加、當然還有藝林小宇我了。當然了,還有很多資訊平臺,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相信大家也是比我還熟悉的啦!

其實不想列舉那么多出來,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就是當你接觸的信息平臺越多,你就越記不住今天看的信息時哪個平臺的,記住的信息量也會大幅度減低。

在挑選信息來源渠道時,兩個原則:一原創、二首發

現在互聯網運營信息渠道存在2個分化,一類是很多原創運營知識干貨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該平臺上,一類是當一篇運營干貨火了被人轉爛了,才出現在此平臺上。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應該怎么選了。前者多數以運營類的微信公眾號為主,比如很多運營大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而企業機構代表的微信公眾號則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為主;后者則多數以網站為主,這類也是屬于跟風比較多,不好我們就不要說點名了哈,大家心里有個數就好!

二、理解:如何去理解一篇運營干貨類文章

在如今的時代,信息過載,導致眼球經濟盛行,我們都會經常被各種各樣無用信息充斥著,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時的質量大大降低。

如果現在問你讀完一篇運營文章,你讀懂了嗎?大部分都會說:懂了。而這個“懂了”或許只停留在了解的階段,并沒有真正“懂了”。在讀懂一篇運營文章大概可以分為這幾個水平:大概了解——認識結構——認識中心,這三個層次呈遞進關系。

1. 大概了解

大概了解說很多人所閱讀完一篇運營文章的水平,只是停留在了解。比如很多運營人在讀我前兩天寫的文章《「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在小公司做運營需要注意什么?》,只是停留在知道在小公司做運營應該注意什么,而不知道我寫這篇文章的行文結構以及我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認識結構

當你讀完一篇文章,你可以給這篇運營文章分段以及概括段落大意,說明你已經明白這篇文章的行文結構以及他每一個段落表達的意思,這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為什么這樣說呢?你可以回想一下,當你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是否看完這一段卻忘記這小段落的副標題是什么?以及上一個副標題以及內容講了什么?如果有心去閱讀的人可能會回到上面再看,如果懶得去上下拉文章的人就不會去翻看,結果一篇文章下來只記得作者寫得總結,而文章很多優秀例子卻不知。

3.?認識中心

即你要弄明白這篇運營干貨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就像第一個階段提到的那篇文章,大家只是知道在小公司做運營需要注意什么?而不知道我想表達什么,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關系。寫這篇文章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如果在創業公司,在資源資金都不足的情況下去做運營,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對于一個初級運營肯定會束手就范,而不會做過多的掙扎,這是很多運營人在剛進這個圈子都會遇到的,而我也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事實。所以我們在進入運營這個行業,如果你是一個敢于挑戰自己和敢于證明的人你可以選擇進入初創公司做運營,否則勸你回家洗洗睡。

所以每當我們看完一篇運營干貨,都要進行這樣的思考,想想作者為何會寫出這樣的文章,因為他遇到過類似的經歷才會有如此感嘆還是有其他原因。

我也會經常去看一些運營干貨文章,而我每看一篇干貨,中間都會停下幾次思考這樣做的意義以及會遇到什么問題?所以我很多時候看一篇文章都比別人用的時間要多得多。認真看一篇文章好過你水過鴨背式的讀10篇干貨。

三、拓展:從點到面

拓展認識一個事物從點到面的開始,也是構建你運營知識體系的開始。

拓展主要有兩種方式: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

當你閱讀一篇運營干貨的時候,你還可以將這個信息與其他信息聯系起來了,同時做到你對這個觀點的深入了解以及縱深了解其他相似觀點的信息。

怎么做縱向拓展呢?

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的知識,比如看完作者的總結就覺得自己了解的差不多了,而背后的邏輯原理我們是不清楚的。縱向拓展需要在信息內部創造聯系不是僅僅理解一個結論就結束了,要進一步理解結論之前的試驗,試驗是怎么做的?是誰做的?怎么想起來做的?如此這般之后,結論就建立在與其他相關知識聯系的基礎之上了。

舉個例子,今天我看一篇關于數據運營的文章,文章主要觀點是提到數據分析的一些方法論,比如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當我閱讀完之后,可能我們只知道在做數據分析指導的時候可以使用這些方法論,卻不知道這些數據分析方法是怎么進行指導,沒有實例也沒有很多關于這個方法論的說明。這時我可能就需要上百度、或者知乎等一些知識平臺為我解答這些疑惑了。這時屬于這個方法論的深入了解,可以讓我知道這些方法論是怎么來的?以及我給如何去使用它,上知識問答社區看看有沒朋友在使用它的時候遇到了相同的問題,以及有沒有一些坑是可以避免的。當我了解清楚這些方法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需要主要什么?我們基本上已經對這個數據分析的方法論有個全面的認識,在使用它的時候就會想的比較全面,可以避免遇到一些不該遇到的問題。

橫向拓展又該如何做呢?

世間萬物不會孤立地存在,我們的知識也不會孤立地存在。在讀完一篇干貨文章之后,你可以想想與此類似的結論還有哪些?是哪些地方類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時期還有哪些其他的發現,同一個發現者還有哪些發現,在同一領域里還有哪些發現?圍繞這一結論有哪些其他的事實?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通常意味著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與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系。

舉個例子,我今天看完一篇內容運營的文章,那是否就是一篇僅僅關于用戶運營的文章呢?我是否可以把它跟活動運營聯系起來呢?當然了,做運營的朋友都知道,內容需要結合活動才能產生用戶價值。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們不能把運營的某個局部孤立起來,而是應該把它和其他有可能涉及或者有關系的觀點聯系起來,放在一個面上去觀察,看是否有不一樣的想法。

最后想補充一句: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斷地追問,是你拓展知識的源頭。

四、應用:放到實戰去檢驗

我相信很多運營的朋友每天都會看很多關于運營干貨知識文章,但我也相信我們每天看的這么多理論,可是把它應用到運營工作的朋友去是少之又少的,不是因為我們懶而是我們不知道怎么執行。

很多人在看完理論之后沒有去實踐是什么原因,肯定不是因為懶,而是我們根本不懂得怎么去實踐。我記得韓敘老師說過:「懂理論」和「會執行」是兩回事,搞定前者可不等于也能拿下后者,執行是另外一種技能,是同等重要的課題。要想達到最終效果,必須理論和執行雙管齊下,缺一不可。

韓敘說出了大家在看完理論之后為什么沒有去實踐,比如那些只會寫文章,不會做事的朋友,就是因為只掌握了其中一種技能。那些只埋頭干活,不懂提煉方法和總結規律的朋友,也是一樣的道理。

就像我們學攝影,我們在學習拍攝的時候首先會去網站翻看很多攝影專業知識,或者去買攝影的干貨書籍來看,但是理論終歸是理論,實戰才是硬道理,就像我們敬愛的毛主席說的: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做運營的,寫的干貨類文章也是從實戰中來,而你在理解了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應該把這個理論放到工作中去檢驗,驗證這個作者寫的理論是否是道聽途說還是真的是有料到的。

說了這么多,那應該怎么把我們學到的理論應用到運營工作當中呢?

比如我們看完一篇運營干貨類文章,里面說到:我們進行產品的冷啟動時,核心用戶(即種子用戶)很重要,最初的500個種子用戶決定了社區的氛圍和調性,所以要去找符合定位的優質用戶…

但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如有所思就開始行動,你就會遇到一個大問題就是,怎么找才能找到我們的種子用戶。

眾所周知,理論說的是沒錯的,所以這件事的關鍵環節就是怎么落地,怎么找到這樣的用戶。如果是你主管,如果只是一聲令下,讓大家分頭亂找,沒有方法流程和明確標準肯定不行。這樣對執行環節沒有把控力,更無法預估效果。

而我們這里可以給大家的解決辦法就是,盡可能提前確定所有可以確定的元素,不給執行者預留過多的操作空間,否則只會帶來不可控性。這里并非忽視員工的個人創造力,而是說創造力更適合釋放在「理論」層面,執行環節「去做」更重要。

所以說我們在看干貨類的運營知識的時候,你的想象可以無限遐想,但是真正到實戰的時候,你應該更多的是把握實踐的可操作性以及可確定性,不應該把理論全盤搬過來,而是在實踐的時候不斷檢驗該理論是否只停留在概念,不具備可操作性。

運營干貨每天都有,但是我們在學習這些理論的時候,更多的是秉著是否有用以及適合自己的原則去學習,“水過鴨背”式地閱讀10篇質量不高的運營干貨不如遵循上面4步看1篇有用的干貨,你將會大有收獲!

這是「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最后一篇文章,看完這系列連載,有沒對運營有更清晰的認識呢?最近藝林小宇的「運營人必備的7大技能」正在如火如荼地更新著,繼續關注喔,給你不一樣的角度去學運營。

#系列文章#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先來搞清楚什么是運營(一)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怎么做好內容運營?(二)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怎么才能吸引到你想要的核心用戶?。ㄈ?/a>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做活動運營的5個步驟(四)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運營人該如何優雅地打雜(五)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不知名品牌的文案怎么寫?(六)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數據分析的五種方法論(七)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社區類APP如何刺激用戶產生優質內容?(八)

后產品時代的運營之道:在小公司做運營需要注意什么?(九)

#專欄作家#

藝林小宇,微信公眾號:cs-jy8,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運營總監,獨立媒體人,喜歡用白話文講述移動互聯網時事熱點,專注于產品運營、策劃、BD合作等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