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靠土味音樂輕松變現?

0 評論 6280 瀏覽 11 收藏 9 分鐘

粉絲只有4萬多的號但卻很賺錢,也有粉絲數幾十萬卻收益不足的號。這些賺錢的號有什么運營策略和技巧呢?本文以一個土味音樂賬號為例,分析其賬號定位及其運營策略,探索其可挖掘的方向。

今天我們不分享抖音號,我們來分享一個頭條號。

這個賬號選題精準、粉絲量只有4萬多,但卻很賺錢。

01 兩個賺錢的基本條件

在分享賬號之前,先強調兩個前提條件,因為它和這個賬號的變現息息相關。

其一,今日頭條是一款日活過兩億的產品,在頭條上發布的視頻還可以同步西瓜視頻上。

其二,只要有播放量,就可以享受頭條的廣告流量分成,流量越高分成越多。

02 土味音樂也有人聽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個賬號是做什么。

這個賬號是分享音樂的賬號,但又不是熱門音樂,而是那種農村或者四五線很土的土味音樂。

相比于流行音樂來說,這種音樂可謂是土掉渣,絕大部分人的反應是,這唱的是啥?

所以很多人看不上,也會完全忽略這個生意。

但在實際生活中,大家可以去看看你身邊一些45歲的嬸嬸、伯母等中年女性,他們手機里聽的是什么音樂?

你可以看看他們的快手、抖音、西瓜、好看視頻會關注什么音樂。

03 土味音樂為什么有市場?

對于90后、00后的年輕人,也許聽到這樣的音樂會立馬劃走,還會嗤之以鼻,但其實這樣的音樂受眾很多。

其一,土味音樂的受眾主要是以工地、工廠打工人、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主要還是集中在四五六線城市,他們的群體很龐大,至少3個億以上。

其二,土味音樂雖然土,但是不代表歌詞內容不行,相反許多土味音樂結合了傳統的戲曲、說唱,許多內容都來來自于真實的農村、夫妻、社會生活感悟。

比如我媽每次刷到那種唱生兒育女,孝順健康的歌舞,就會聽好幾遍,覺得別人唱到了她的心頭上,很對味。

各位要記住了,哪怕是土味音樂也是有流量的,而有流量也就以為著有收益。

04 土味音樂視頻是怎么做的

在這里和大家分享兩種類型,一種是混剪、一種是原創。

第一個案例就是做視頻和音頻混剪的,找一些熱門影視、綜藝相關的視頻,然后再找一些土味的音樂,把兩者之間混在一起。

其實視頻本身的內容和音樂幾乎毫無關系,但是對于許多用戶來說,根本就不會去辨別。

比如這個視頻剪輯的是謝霆鋒演唱會的畫面,但歌曲卻是另類的土味音樂,可是許多用戶不知道誰是謝霆鋒,他們還以為就是這個人唱的。

這種視頻對于創作者來說,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只要自己感興趣,愿意花時間去找資源剪輯就行。

另外像這類作品,一般也不會有人來投訴你侵權,因為影響力不會特別大,平臺也等于是默許。

所以從賺錢的角度,甚至可以搞三五個矩陣號,批量剪輯發布。

第二個案例是原創土味音樂,作者在頭條就有16萬粉絲,在百家號上有58萬粉絲,許多作品的播放量都有好幾萬,甚至有10萬播放量的。

按照頭條粉絲數最低的變現情況來看,這個賬號僅在頭條上的收入也有20萬了。

這個賬號就是博主自己原創或翻唱,真實生活場景的拍攝,顏值、唱歌等方面都很一般,但是就是有很多受眾喜歡。

而原創土味音樂對于作者的要求就高很多,至少要會唱、敢唱,所以適合那些膽子大的,或者有學過音樂的,本地歌曲劇社的最佳。

05 還有很多賺錢的機會

這兩個案例,看起來很簡單,但就是因為能快速變現,所以才值得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1、想賺錢,就要深入挖掘用戶的需求,不管是實物消費還是內容消費,很多潛在的機會,是因為你沒關注,看不到才忽略了。

比如之前一直強調的,有人教跳廣場舞,每期的播放量都在幾十萬。

有人專門解說國外德州撲克比賽視頻的,粉絲量也有幾十萬。

還有,大家覺得農村音樂很土,那么大家聽過戲曲嘛?越劇、京劇、黃梅戲等等,這些內容是不是也可以找找以前的內容來剪輯?

仔細放大看這張圖上的播放次數,最多的合集播放量超過2.1億次,其他的都在幾千萬的播放量,試問有哪些主播播放量能夠與之相比?

尤其是在頭條上,這些播放量的背后就是錢??!

2、圍繞著“土”這個方向的定義,還有很多內容值得大家去挖掘。

大家去思考一下,為什么趙本山的鄉村愛情故事有這么多人看?為什么快手上拍攝那些江湖情愛、社會痞氣的內容有人看?

不是大家的審美文化低,而是實際生活就是如此,就是這樣的內容,他們才看得懂、體會得到而已。

再說一個方向,也是目前一些賬號在悶聲發財的,那就是民間故事賬號。

不管你是寫文章還是混剪視頻都可以,反正都有人聽、看。

一種是現代的,最近社會上的一些熱點新聞,就像許多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里的故事,八卦很多。

另一種是古代民間故事,比如許多戲曲就是古代的故事,這些內容都有很大的消費市場。

如果你真的對這方面比較感興趣,可以自己花點時間去琢磨一下,村長后續也會分享這個案例。

專欄作家

十里村,微信公眾號:十里村(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