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Keep獎牌賣了5個億這件事上,我總結了兩點認知收獲

2 評論 4881 瀏覽 15 收藏 12 分鐘

前段時間,keep賣獎牌賣了5個億,這讓行業內的人都感到震驚,沒想到能夠靠大眾色彩更濃、獲取門檻更低、便宜又好看的實物獎牌取得幾個億量級的爆款的成績。作者由此展開分析,一起探討從中受到的一些啟發,一起來看看吧。

完全沒想到,我在微博發的一條內容,成了行業熱門話題。這條微博的數據也爆了,320萬的閱讀、3000轉發、6000點贊。

從Keep獎牌賣了5個億這件事上,我總結了兩點認知收獲

群里有個朋友說:好久沒在微博看到這么大的「真實」互動數了。

而且這條微博的截圖,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比如各個行業社群、朋友圈、小紅書、視頻號里,即刻上還有騰訊的朋友說:有一些高層也開始關注了。

一、這條內容為什么能火?有幾個原因

1. 反認知的案例

業內都知道Keep這個產品,也知道他們在做電商、在賣東西,但沒想到會賣出幾個億量級的爆款。

更沒想到的是,賣爆的并非是專業的健身裝備或課程。

而是大眾色彩更濃、獲取門檻更低、便宜又好看的實物獎牌。

2. 后人口紅利期的增長焦慮

從過去十幾年來看,提供「掙大錢&寫爆款」方法的文章,數據都比較好。因為大家都在媒體里,去尋摸自己下一步能做點啥。

有沒有發現,到了2023年這樣的文章變少了,至少都沒什么新意。

雖然ChatGPT是當下最熱,但參與進來的人極少,也還沒到討論變現的時候。

在人口負增長時代,都在追求存量用戶的精細化運營,但具體怎么搞還缺少思路。這時候有個老產品賺了新錢,至少能緩解一下焦慮。

3. 吸引人的表述方式

這么夸自己有點無恥,但確實有規律在里面。以前我不屑動用「寫作方法」,覺得太功利,這次突然想試試。

1)拋關鍵詞:Keep和5億。品牌是熟知的,數字是吸引人的。

2)給這事定性:洞察用戶需求的案例。價值感出來了,同行們瞪大了眼睛。

3)描述矛盾點:你認為的是錯的。我們都認為Keep應該做健身專業領域的事,但沒想到更大眾化的產品賣的更好。

4)給結論:挑出專業視角去滿足用戶需求。收個尾,把這篇文字的價值感釋放出來,讀者下一步就會有互動行為了,點贊或轉發。

5)附圖片。這個事如果沒點證據,怕是起不到讓大家吃驚的效果。小紅書上搜一下,就能看到很多。

二、有個爭議點:真的有5億嗎?

我個人覺得,具體是5億還是3億并沒那么重要,但我還是描述一下信息來源:

這個數字是我從Keep內部的高層拿到的,具體口徑沒有太關注,因為意義不大,不影響我去理解和分析這件事。

有健身媒體的朋友說,可信度為0。我問他的信息是什么,也沒有明確反饋。

也有互聯網媒體的朋友說,Keep的公關否認了。

我問否認的原話是什么,朋友說他們就是去問了一下,對方也就否認了一下。這個「一下」的描述,也挺無語和微妙。

甚至有人懷疑我是幫Keep寫了PR稿。唉,早知道就收點錢了。

三、最重要的,這個案例給我的啟發是什么?

1. 視角錯位

先講一個真實案例。

我之前在貓眼電影,團隊里有很多同事是資深電影愛好者,觀影量在上千部。我們認為,只有專業員工,才能做出正確的事情。

同事們在聊電影的時候,總能引經據典,從故事背景到內部八卦,這里致敬了誰,那里抄襲了誰,還會爭論劇本里不合理的地方,等等。

我當時就琢磨,這些是用戶關心的嗎?不確定。那用戶關心什么呢?

因為貓眼的受眾,是在線下影院觀影的用戶群體,所以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去電影院看電影。

有個畫面印象很深,讓我想明白了這事。

當時我在城鄉結合部的一個電影院看《心花怒放》,旁邊是一位胖胖的女孩。她抱著一大桶爆米花,每過幾分鐘就會大聲爆笑,帶著我的椅子也跟著晃起來,爆米花也跟著灑落在我身上,但她一點也沒在意。

我當時就意識到,同事們討論的東西太專業了,絕大多數用戶看電影就只是消遣。

要么看美國大片,哐哐打,看著很爽;要么看喜劇片,開心一晚上。

用戶對于電影的評價,更在意搞不搞笑、感不感人、爽不爽、有沒有尿點。

這是用戶需求,沒有那么專業信息在里面。

如果拿著自己專業的視角,套用在大眾用戶的需求上,一定是錯位的。看似做的事都合情合理,但就是沒有效果,這是很多企業都有的問題,很難被發現。

再回來看Keep這個案例。

Keep的受眾是大眾健身群體,特征是不泡健身房、不買私教課、在家練。訴求是減肥,且有明確減掉贅肉的部位,比如小腹。

這個受眾群體量級很大,對健身的理解和訴求都沒那么高。

一旦Keep的用戶轉化成線下健身房的學員,基本上就不再用這個產品了。

針對這樣的受眾,Keep賣裝備、賣課程、賣器械、簽約頭部kol、開健身房,都是為了讓用戶練的更專業、效果更好。

非常合理的視角,符合健身產業的邏輯。

可Keep的大眾用戶不會這么想,上面說的這些事都不在他們的預期路徑之內,和需求沒有直接的關系,所以購買欲望很低。

打個比方,就是用戶要鳥槍,可你提供了大炮。確實更有威力,但用不上。

結論是,要知道目標用戶是誰,需求是什么,在哪個層面。

如果是大眾用戶群體,絕不能用專業視角去分析和理解,視角錯位就是無效決策。要意識到大眾和專業,本來就是互相沖突的兩種認知,不能摻和在一塊。

2. 分類決定論

有些朋友認為,Keep買獎牌這件事,是sku的擴充;也有朋友認為,這屬于激勵體系的實物化。

這兩種觀點都不對。

1)如果是sku的擴充,那么應該做的是更專業的獎牌,從外形設計到獲取門檻,比如馬拉松的獎牌。

但實際上,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條路線。

獎牌設計的非常可愛、好看,有IP聯名款,種類非常多;而且便宜,只要39元。這個產品的設計理念,和馬拉松獎牌就完全不一樣了。

所以,這不是Keep已有產品線的sku擴充,而是新方向的探索。

2)如果是激勵體系的實物化,那么前提是用戶要被這個體系激勵到,得足夠在乎這個體系。

激勵體系是雙方的隱性協議。都認可,且自愿參與和付出。

能和產品有這樣深度綁定的用戶,都是死忠粉。也就是趕都趕不走,你做成屎都不會走的那批人。量級很小,最多不超過全量用戶的20%。

給這部分群體設計商品,肯定能賣出去,但絕對不會爆。

Keep獎牌賣爆的核心原因:商品的品類和定位變了,之前做健身裝備和周邊,現在是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的優勢在于受眾群體廣泛。

用戶以前買裝備和周邊,是為了更好的健身。健身本來就是反人性的,能堅持下來的就很少。又要繼續投入和追求更高要求,層層篩選后,人數也就沒多少了。

現在用戶買文創產品,邏輯簡單很多:好看,也便宜。

在這個環節里,不能忽視Keep的專業品牌價值。

在健身領域,用戶認可這個品牌,所以獎牌是Keep的,用戶才買賬。否則只是單純好看的一個獎牌,不僅缺少靈魂,也沒有收藏價值。

這也是Keep這個品牌在多年積累之后,勢能爆發的渠道之一。

綜上,當Keep推出新品類的商品后,拿到了意想不到的成績。背后的邏輯是:分類決定一切。

分類的方式,本質上就是看待業務的方式。

因為不同的劃分方法,對應著不同的做事策略。比如分類是酒旅,那就是要做本地生活;分類是旅行生活,那就是要做內容和攻略。

再比如,從書店是怎么劃分區域的,就能看到市場需求的變化。

在我小時候的新華書店,都是按品類來劃分區域,虛構和非虛構,然后再分二級和三級品類。

現在的書店的銷售更依賴咖啡、文創、童書。

所以這三類就變成了一級,對應著不同的區域,提供不同服務。童書區域的書架很矮,讓孩子們能夠到;地上也有墊子,可以坐下來閱讀。

說回Keep獎牌這個案例,總結一下。

正是因為從健身裝備跳到了文創,依賴著Keep的專業品牌背書,這個商品才會賣爆。內在邏輯是分類的方式。分類變了,業務模式和受眾都變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件事馬后炮的分析,希望有些啟發。

專欄作家

韓敘,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貓眼電影產品運營專家,創業時經歷了0到1的艱辛,在百度時規劃了海量用戶的玩法。從業10年,專注互聯網運營領域,包括產品運營、用戶運營、社區運營和UGC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keep獎牌,ip聯名,社交貨幣,成人玩具,各種標簽,它就是泡泡瑪特的另一種形式.

    來自北京 回復
  2. 有理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