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做公眾號還有沒有前途?
現在,外界基本上常衰微信公眾號,總覺得公眾號的紅利期已過,現在做公眾號基本上沒有前途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公眾號真的沒有發展的空間了嗎?關于這問題,這篇文章或許可以一窺究竟。
最近一個空閑的下午,我找了一家星巴克,點了杯咖啡,做了一件非常過癮的事情:取關了一百多個公眾號。不得不說,這個過程還真他媽爽,取關一個爽一下,那滿足感絲毫不亞于啪啪啪。
我已經不記得當初為什么關注這些號了,總之我現在不需要它們了。不需要的原因有兩個:
- 我找到了更好的。
- 我用不上它們。
分析以上兩個原因,就可以解答【現在做公眾號還有沒有前途】這個問題。
你比得過別人嗎?
如果你的公眾號是一個純媒體屬性的號(做內容給人看的),這個問題就很現實了。這種公眾號的粉絲個個都像臭男人,他關注你只是因為你長得好看(內容做得好),哪天他遇到更好的,就會頭也不回地取關你。
這時候千萬不要抱怨這屆粉絲不行,不行的永遠是你自己。如果你不反思改進,你每推一次就會掉一批粉。實際上這是很多號的現狀,有推送就有掉粉,不吭聲還能茍且一小會。
其實我取關的時候也不僅僅是為了圖個爽,像我這么理性的人,會根據類別進行取關,每一類只留下一個或兩個。比如明星八卦的,我留下了關八和芭莎娛樂;醫療健康類的,我只留下了丁香醫生。
內容圈子里最近有一個詞挺流行:頭部。尤其是在跨年宣誓期間,人人都喊著要成為某個領域的頭部自媒體。不是因為成為頭部有多風光,而是因為不成為頭部就可能死在2017。
所以,接下來應該是公眾號的淘汰期,那些曾經熱情洋溢的粉絲會親手把不喜歡的公眾號弄掉。最后留下來的,就是那些所謂的頭部公眾號。
公眾號太多,粉絲根本不夠用,每個粉絲的精力也有限,能夠招架的號也就那么幾個。
不在頭部就只能等死?
死不了。
有些人連直播睡覺都能撈得風生水起,你還怕你的內容不夠好?
我把媒體內容分為兩種:一種是信息內容,一種是興趣內容。前者拼的是獨家和新鮮滾熱辣,帶有傳統媒體的影子,以稀缺取勝;后者拼的是個性,自帶新媒體屬性,以微創新取勝。前者滿足知悉,后者滿足體驗。
舉幾個栗子:
1、做減脂餐的公眾號,就是做信息內容的,大家想知道的是食材配方和做法;而日食記這個公眾號做的是興趣內容,大家不會多關心菜的做法,而是享受每道菜背后的溫情故事。
2、 Ayawawa推送的就是信息內容,關于心理情感的知識經驗,大家對她也是各種求助;咪蒙做的則是興趣內容,關于愛恨情仇,各種情緒泛濫。
信息內容主要是補腦,各種資訊知識方法論;興趣內容主要是補心,各種雞湯治愈求安慰。
信息內容稍有競爭就會你死我活,有所謂的頭部效應,它只能在渠道和資源上取勝。而興趣內容通常另辟蹊徑,本身走的就是差異化路線,在角度、形式和運營方式的創新上取勝。
近兩年開始流行一個很高大上的詞:消費升級。其實不僅消費在升級,內容品味也在升級。很多粉絲對于內容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知道什么(信息內容),各種各樣的興趣體驗需求也冒出來了(興趣內容),比如搞笑、走心、惡搞、暴黃、丑萌、參與、VR等。就像現在很多人買書并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故意買一些珍藏版擺在客廳以備不時裝逼之需。
一場球賽,有人喜歡看賽事報道,有人喜歡看現場直播,也有人喜歡看花絮雜錦。內容體驗已經開始溫飽思淫欲,既需要有專家慷慨激昂地分析國家大事,也需要有段子手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所以,如果感覺自己擠不進頭部,可以把個性特質和形式創新(如直播、短視頻、語音)發揮到極致,在興趣刺激上使點勁。因為那些以前看起來沒什么卵用的內容,即將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
憋不出創意,還有沒有戲?
有。
媒體基因不夠強大的,適合走產品路線。
創意這東西,有時候很講天分的。況且要熬出頭來,創意還要像滔滔江水一樣延綿不絕。我把命都給你了好不好?
我取關的公眾號當中,除了那些特別好看的,我還留下了一些長得丑但用得上的,比如違章查詢、12306、某行信用卡等。我從來不看他們的內容,但是一有需要,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它們搜出來。
這有點像最近推出的小程序,用完就走,逾時不候。我只會在某個時間段需要它,就像自行車沒氣了要找個打氣筒。我不是圖它有多美,而是我必須用它。
所以,找出剛需,走工具路線的實用類公眾號,也是一種生存方式?,F在有些企業放棄app和訂閱號,轉戰服務號或者小程序,就是這個道理。
擼起袖子開干吧!
所以,現在做公眾號還有沒有前途?
如果你心中也有這個疑問,我勸你還是別問了。很多人對公眾號的前景趨勢了解得一清二楚,但就是做不好公眾號。反而有些傻乎乎的家伙,靠一根筋把一個小號拉扯大了。世界上本沒有路,走著走著就有路了。
前方霧霾很大,能見度很低。所以,你得先上路。在這個階段,前面提到的幾個路口都可以作為上路的第一步參考:
- 做工具類的公眾號。
- 做垂直小領域內容,精耕粉絲群,先成為小領域的頭。
- 在大眾領域做微創新,比如形式、角度、運營方式。
兩年前你還可以先大而全再小而美;而現在,你必須先小而美再大而全。每個平臺幾乎都會經歷從渠道為王到內容為王的過渡,唯一的不變就是隨機應變。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張颯(微信公眾號:zhangsa2012)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兩年前你還可以先大而全再小而美;而現在,你必須先小而美再大而全。”非常同意這里。
誠然如今產品市場再想做出大而全的產品,已經很難了,畢竟BAT + W幾個超級巨頭在這里。小產品想要生存下去,只有兩種路徑了:(1)找出剛需,做成工具;(2)找垂直的小領域,成為頭部。
產品也好,公眾號也罷,死磕成為小而美的才是活下來的路徑。
其實公眾號也算一個長尾市場,關鍵還是看你如何將公眾號這個產品做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