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思考:冷啟動要不要做活動?
產品上線的冷啟動一定得做活動?貌似每個運營都認為冷啟動做活動理所當然,不做活動如何拉新引流?如何獲得第一批種子用戶?如何引爆市場?帶著這些疑問,看看這篇文章一窺究竟吧!
有人在知乎問了我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張老師,我是您的粉絲。目前小弟正在一家做地產人內容社區的公司打工,由于公司規模小,目前就我一個運營,產品剛上線處于冷啟動時期。請問在這個時期想做一些拉新的活動主要需要注意哪幾個方面呢? 真誠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復!
我準備寫篇文章回復他。
關于冷啟動
「冷啟動」這個詞,相信所有的讀者都聽過,不少讀者估計還做過。
關于一個產品的冷啟動,通常都很艱苦。
業內比較流行一些案例。
譬如,我曾經就談過知乎的冷啟動,依靠「互聯網」+「創業」話題,知乎成功的網絡了一批最初的用戶,這些用戶的身份和這兩個大話題息息相關。
要么是互聯網的從業者,要么是與創業有關的從業者。
譬如,一些社交平臺,會先虛構一些女性用戶,吸引男性用戶的進駐,提高活躍度之后,再向外延展,但在這個過程中,有可能因為內容問題,而導致走偏,或者死掉。這些死掉的產品多如牛毛,就不列舉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方式,譬如Keep就用「埋雷」的方式,先在各種社區埋下內容,然后集中引爆。
諸如此類。
這導致很多人產生的誤會:
- 冷啟動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兒。
- 冷啟動肯定不會如看起來那么簡單,一定有一些奇技淫巧。
這兩者都不太對。
我記得之前和一些朋友聊天,經常會聽到,XXX草根創業,好牛逼。
但通常提到的某某某都不是草根,譬如:
羅振宇、吳曉波、秦朔…等等。
這些人的創業其實和草根與否真心沒有半毛錢聯系,但因為其在原先領域的人脈、聲望、資源,使得他們的冷啟動簡直輕而易舉。
別人需要想破頭去拉新,他們自帶流量。
別人需要想辦法搞一些大新聞,他們的每件事兒都是新聞。
這其實是沒法比的。
那么,對于大多數真的要人脈沒人脈,要資源沒資源的創業者,冷啟動其實很艱難,但也有固有的規律。
「男人襪」是我消費了多年的襪子電商,地處武漢,團隊不大,老板陳伯樂和上面提到的大佬相比,簡直太草根。我應該算是非常早期就接觸到這個產品的用戶(NO.482),接觸這個產品,源自一個認識了很久的朋友的推薦。
然后就一直消費到現在,已經是第5年(2011年我只搞了一下免費試用裝,233)
他們的產品很簡單,最早就是賣襪子,當然,現在多了一些SKU。
之所以會提到「男人襪」,是因為似乎最近團隊去泰國度假去了,還非常賤的通過公眾號進行炫耀。
當然,由于面對男性,它的運營手段,也是非常的「賤」。
襪子按季分次發放(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次發一年),包裝很簡單,一直一來,一個盒子,里面一把紙質的尺子+兩只彈珠(懂的自然懂)+襪子,后來加入了賤賤的漫畫傳單,今年第一盒襪子里居然還有貼紙,內容簡直「不堪入目」。
但,你看,男性用戶就是很喜歡。
如果你有興趣進入它的官網,你會發現,它的一切運營都在模擬男性之間的社交進行。
更不要提用戶當年看錯了一個字,他們就一直自稱微博賬號為「男人妹」至今了。
這產品讓我印象尤為深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它極大簡化了電商的流程。
當所有的電商,都是注冊-登錄-下單購買時,他直接跳過了注冊,通過「購買=注冊」圈定了自己的初始用戶。
這種方式,至少在當年,是非常新鮮的,而放到現在,也沒見幾家電商敢這么玩兒。
所以,想要順暢的冷啟動,其實依賴的不是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而是精確找到自己的用戶群體,然后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拉新的事情,有時候真的不需要大費周章,把產品做好,流程設計清楚,稍微運營一下,用戶就可以來,只是,你所期望的拉新,究竟是什么的問題。
冷啟動需不需要做活動?
說起冷啟動的產品如何做活動之前,先要想清楚是否一定需要做活動。
如果你還有印象,外賣大戰時,各個公司無論大小的地推盛況和優惠券不要錢一樣的發,一定是你最深刻的印象。
其實,如果燒錢可以燒出個未來,我想任何行業的任何公司背后的任何機構,都愿意一直燒下去。
說到這里,突然想起來2011年在派代寫過的一篇東西,搬過來:
沙盤營銷課后的一點感想(前略)
先說一下這件事情的背景,這個課程很簡單,也很復雜,24個人分成4組,模擬真實的傳統行業,進行汽車銷售,模擬4年的營銷戰況。第一年,是市場初期,每個組都會獲得2個忠實用戶2個價格用戶;第二年是競爭開始期,每個組需要爭奪新用戶,維持老用戶;第三年是市場爆發期,用戶需求猛增;第四年是市場成熟期,大局已定,銷售平穩。規則:新用戶買產品、老用戶買服務,其中,忠實用戶再買產品比一項需求,不忠實用戶再買產品比三項需求;需求分別是品牌、名聲、價格;總公司制定戰略和對外廣告,分公司制定戰術和本地化營銷;6名組員分別扮演董事會成員,各有分工。勝負標準:利潤率、本金留存。
有一個小組連續2天都獲得了非常好的結果,第一天利潤第一,第二天本金留存第一。我們組很郁悶,兩天都是倒數第一。
究其原因,連續兩天第一的小組,非常幸運也非常牛逼的達到了連續兩天沒有其他組競爭,完完全全進入了市場的藍海,第一天,他們選擇的是只做高端用戶,這些用戶關注品牌的力量,對價格不敏感;第二天規則改變,他們選擇的是只做低價銷售,這些用戶不忠誠,對價格絕對敏感。很可惜,兩天都沒有人和他們競爭,于是 ,穩操勝券。
連續兩天倒數的第一的我們,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這兩天,我們都堅定了選擇了把名聲做到了極致,按理說,注重高名聲的客戶和注重品牌的用戶一樣,具有很強的忠誠度,但是很不幸,第一天,我們選擇做一個強調性價比的商戶,低價格高名聲,結果我們碰到了一個打價格戰的對手,而做低價的對手并不投入廣告,可我們必須支付高額的廣告費用來支撐高名聲的負擔,于是,利潤率上,我們一敗涂地;第二天,我們選擇做一個強調名聲,在本地化戰略中強調品牌的商戶,結果碰到了2個競爭者,一個競爭者和我們類似,但品牌比我們高一個層級,名聲和我們打平,另一個競爭對手,名聲和我們打平,價格比我們低廉,于是,我們又敗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有了一些感想:
1、市場建立初期,誰能獲得高忠誠度的用戶,誰就可以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有有利的局面,而高忠誠度的用戶,一定不是價格客戶。
2、維護老用戶的成本很高,但如果只想著如何去搶新用戶,往往會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在一定的條件下,必須優先保護好你的老用戶,因為他們會具有更高的忠誠度和更穩定的消費習慣。
3、細分市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進入細分市場的前提,是你對你的用戶組成和用戶習慣有清晰的把握,這需要強大的數據庫系統和優秀的數據分析人員。
4、不要輕易踏入價格戰的泥潭,因為價格戰發生的時候,是不可能保證毛利率的,干掉對手的同時,會產生巨大的負債,而通過價格戰贏得的用戶,非常不忠誠,除非你能維持低價,否則就有可能被別人奪走你的用戶。更重要的是,對價格用戶,完全沒有除價格之外的手段去維護他留存在你的平臺上。
5、如果進入價格戰,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更多的促銷手段,同時你必須非常迅速的停止除銷售之外的一切宣傳,否則,高昂的成本,會讓你快速破產。
6、堅定不移的根據戰略制定戰術非常重要,在實踐中,我們出現了戰略和戰術不匹配,因此,導致了嚴重的后果,(模擬運營第二年,我堅持要維護老用戶,但董事會認為一定要拉新用戶,于是戰術失當,導致6個老用戶被競爭對手搶走了一半,最后一年,我剝奪了董事會的戰術制定權,結果反而多贏回了2個新用戶。:D)。
7、你的產能和你的用戶結構關系密切,擴大產能,只在你確實有把握會有足夠的新用戶進入的時候才有效,否則是投入浪費,這種判斷,同樣需要結合用戶數據與公司戰略,否則,就是浪費金錢,增加成本負擔。(這里有一個打賭的故事,第三年根據數據結果判斷是一個大量用戶進入市場的時期,董事會認為要擴大展廳,增加營業員,否則可能會「爆棚」導致被規則懲罰,我和他們打賭,只留一個營業員,如果爆棚,我請所有人吃飯,結果,他們輸了。這里存在一個戰術判斷,確實第三年有大量用戶進入市場,但是,我們的戰略并不能把他們納為目標用戶,而維護老用戶才更加重要,因為新用戶買產品,老用戶買服務。)
8、不要跟風進入紅海,但也別刻意尋求藍海,有時候藍海之所以是藍海,很可能它其實是死海。
9、產品是初期競爭品,而服務是延續整個市場競爭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重產品輕服務的公司,絕對沒有好下場。
10、實話實說,創業非常艱難。
以上,一點淺見,大家看看就好。
===============
補充,漏掉了一點東西。三個需求分別代表用戶的3個邊緣需求,根據重要性不同進行排列。在沙盤中發現了一個問題:案例中,所有用戶的核心需求都是買車,但是在哪里買,卻不是隨意分配的。
核心需求只能決定用戶買什么,而不能決定用戶在哪家買,邊緣需求才是決定用戶實際購買行為的東西。對產品來說,分析用戶的邊緣需求并能夠進行重要性排序,非常重要。
上面這段文字,我認為值得所有人細細讀三遍。
那么,回到問題來,冷啟動是否一定要通過活動來,是不是就已經找到答案了呢?
如何做活動
寫到這里,其實答案就很簡單了。
- 明確目標
- 配給預算
- 活動策劃
- 活動執行
- 效果回收
這里面的具體內容不展開了,只展開兩點:
- 對于小范圍驗證行之有效的活動手段,通過逐步擴大規模,最終要形成機制,而不是持續活動。
- 如果老板告訴你他錢多人傻,請千萬摁住他,不要讓他妄圖直接砸錢換效果。
就這樣咯。
#專欄作家#
張亮,微信公眾號:zhangleo198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知乎大V,互聯網從業者;《從零開始做運營》作者。聊產品聊運營,偶爾深度。分享一切有益有趣的內容。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男人襪有APP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