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B端產品規劃——產品競爭力提升系列(6)

1 評論 5219 瀏覽 32 收藏 14 分鐘

產品規劃是基于當下掌握的多維度信息,為追求特定目的,而制定的產品資源投入計劃。本文作者從輸入、工具、輸出三個維度,探討如何做好B端產品規劃,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產品規劃是基于當下掌握的多維度信息(客戶需求、市場趨勢、競爭對手、競爭策略等),為追求特定目的(商業增長、客戶滿意等),而制定的產品資源投入計劃。面向長期的、宏觀的可稱為產品戰略規劃,面向短期的、具體的可稱為版本規劃或迭代計劃。

產品戰略規劃周期通常3~5年,版本規劃周期通常是6~12個月,迭代計劃周期通常2~4周。本文聊的主題是產品年度版本規劃,下文簡稱產品規劃。

之所以要重視產品規劃,是由于我們的資源總是稀缺的,要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就必須權衡取舍追求價值最大化。做好產品規劃,可以避免需求過多而迷失方向,可以避免需求過少而止步不前,可以避免被定制項目拖累產品進化,可以促使團隊統一共識。

借鑒PMBOK的方法思路, 我們從輸入、工具、輸出三個維度來探討如何做好B端產品規劃。

如何做好B端產品規劃——產品競爭力提升系列(6)

一、 輸入篇

1. 需求池

需求池是做產品規劃的最關鍵輸入,凡是拋開需求池談產品規劃的,都是耍流氓!需求池維護是產品經理的天職,沒有需求池的產品沒規劃可言!

關于“如何收集需求”、“如何判斷需求價值”本系列已專題聊過(系列四、五),此處不再贅述,另提幾個的觀點:

  • 無視客戶需求,由研發主導產品,是企業B端軟件產品缺乏或喪失競爭力的根源。
  • 發現需求,而不是創造需求。(俞軍)
  • 如果不確定該怎么做,就先看別人是怎么做的。(俞軍)
  • B端產品初始階段,“借鑒”友商并不可恥,可以幫助產品少走彎路。但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如果我們做的與友商一樣,是無法取得競爭優勢的,需要尋找差異化。
  • 客戶反饋的需求,就算模糊、離譜、非正式無意提起、與產品定位有差異等,也盡量記錄在需求池中,只是我們可以標記為“放棄”,并注明原因。因為可能有一天,這些放棄的需求會給我們新產品靈感,或證明是我們當初判斷錯了趨勢。
  • 先做好當下,再追求“高大上”的遠景規劃,未來以當下的方式來臨,在每一個當下做價值最大的需求。
  • 面對需求,應該追求最佳方案,但不意味著沒有最佳方案就放棄需求,只要方案對目標客戶而言有價值、有意義就值得做。B端產品不需要在某一小塊功能做到最全、最好,只要整體方案恰好滿足目標客戶的訴求就好。

2. 數據分析

過往銷售數據分析可以有助于我們理解市場,根據歷史數據特征及未來市場策略,調整產品規劃的傾向性。數據分析通??梢韵蚯翱?年、3年、5年,5年數據看趨勢,3年數據看態勢,1年數據看變勢。我常用的一些分析維度如下:

  • 基礎數據維度。分析各產品收入/項目數量絕對值及相對比率、收入/項目數變化趨勢等,明確主打產品,優先關注主打產品的需求。
  • 行業維度。分析各產品在各行業收入絕對值及相對比率、標桿客戶、大小客戶占比等,明確產品主打行業,優先關注主打行業的需求。
  • 地域維度。分析各產品在各地域收入絕對值、趨勢、交叉行業分析等,明確重點幫扶地域、拓展地域、地域重點客戶拓展等,優先關注主產糧地域的需求響應。
  • 項目規模維度。分析各產品不同金額項目規模絕對值及相對比率等,明確產品收入來源主要模式,如大客戶、流水客戶等,根據主銷售模式選擇代表性需求響應。
  • 其他維度。根據業務特征分析其他維度數據,如產品銷售渠道、軟件/服務銷售占比、行業趨勢分析報告、政策趨勢等,有傾向性的選擇需求納入規劃。

3. 規劃復盤

規劃復盤是審視過去一年產品發布的版本和功能,都做了哪些功能,產生了什么結果?是否和預期匹配?按去年的思路繼續做,是否能提升產品競爭力,占領更多市場?如果不行,我們需要做什么改變?

規劃復盤時,最可怕的事可能是,“每年研發投入數百萬迭代一個產品,3年過年了,回頭一看,3年前寫的產品介紹PPT竟然還能繼續使用!”。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大產品線,則意味著每年數億的研發投入,并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公司的軟件如何有競爭力?

我們至少應該有個目標,年度規劃實現的時候,我們一年前的產品介紹PPT,有20%的內容要調整。

同時,我們也需要意識到,產品功能不是業務成功的唯一因素。還需要從業務角度復盤,根據調整后的業務策略,有傾向性的選擇需求納入規劃。

4. 產品戰略

產品戰略用于明確產品定位和中長期方向,闡釋產品愿景、目標細分市場、獨特競爭力、客戶價值等,并指導產品年度規劃、資源配置及達成步驟等。

華為“五看三定”戰略規劃法很適合用于產品戰略規劃,“五看”包括看趨勢、看客戶、看競爭、看自己、看機會,“三定”包括定目標、定策略、定控制點。分析產品定位可以使用產品畫布,明確產品目標客戶群體、關鍵問題、核心賣點、解決方案、價值傳遞渠道、競爭門檻、成本收益等。此處不展開聊產品戰略,留待以后專題聊。

5. 公司戰略

為了配合公司整體戰略規劃,產品需要有傾向性的選擇需求,如海外擴張戰略會需要產品進行英文版支持,信創國產化戰略會需要產品調整底層設計等。

但跟隨公司戰略也需要視產品自身情況來決策,若產品本身并不成熟,對公司整體戰略成功影響小。則更建議產品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優先做價值最大的事,不盲目跟隨公司戰略。

6. 資源投入

資源投入取決于公司戰略規劃或產品線戰略規劃,根據產品在業務中的重要性配置適當的人力資源。雖然理論上講應該根據產品規劃確定資源投入,但作為整個業務大盤中的其中一個產品,更多時候只能接受高層的決策結果。不過,產品經理可以決策前借助市場增長趨勢、業務反饋等理由積極向上爭取。

若產品經理同時管理多個產品,自己也需要根據市場判斷、業務規劃等調配各產品資源投入。通常來講,資源應該向產糧業務或創新業務傾斜,不浪費資源在摸不清方向的產品、不浪費資源在YY的需求、不浪費資源在慣例投入。若一個產品缺少有價值的客戶需求,則寧可什么都不做,甚至果斷終結產品??傊?,產品經理需要權衡取舍追求價值最大化。

7. 競爭分析

競爭分析根據目標市場定位、競爭對手、自身優勢等,制定策略獲取市場,建立競爭優勢。我們選擇的競爭策略,會影響到產品規劃時需求選擇的傾向性。舉例,我們要打造一個新產品進入成熟市場,就要避開成熟競爭對手,根據企業自身優勢,通過產品差異化、市場差異化等來探索目標客戶和市場。本系列第2篇聊過,本文不再繼續展開。

二、工具篇

我曾給多省運營商做過需求管理系統、研發協同平臺,也試用過國內主流的大多數研發協同平臺,但就產品規劃而言,我更推薦的還是在線表格。研發協同平臺更適合跨多角色協作的場景,而不是產品經理的個人工具。

在線表格記錄需求、調整需求屬性等很方便,基于企業微信還可便捷的向一線、研發團隊等特定群組公開需求池,沒有冗余的訪問權限限制。

Excel更多用于市場數據分析,借助數據透視,可以很便捷的從多種維度加工理解數據。

PPT在規劃前主要用于梳理規劃思路,并向團隊傳達。在規劃后主要用于呈現規劃結果,以及粗粒度的版本發布計劃。同時,若需要向上或向一線傳遞,還需要使用PPT對宣傳賣點進行加工,以爭取支持。

三、輸出篇

1. 規劃清單

規劃清單是基于需求價值、數據分析、競爭策略、資源投入等多方面考慮,綜合評估出的一個排序后的需求列表。

規劃清單中的需求不需要像需求分析時一樣完成搞清楚細節,也不需要準確的評估開發成本和周期,它更大的意義在于團隊針對“做什么”達成共識。至于“怎么做”,是版本和迭代前才需要搞清的。

排入規劃清單的需求,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在本年度實現,它更大的意義是給我們一個明確的需求綜合價值前后順序。但這個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定期評估時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規劃清單是規劃溝通會議的重要輸入,也是后續版本計劃和宣傳賣點抽象的重要輸入。

2. 版本計劃

版本計劃是一個基本固定的產品發布節奏,如月度版本、季度版本等,它是特定功能集合發布的預估時間。

版本計劃中的需求,并非嚴格按照規劃清單的先后順序進行的,需要基于需求依賴、需求均衡、宣傳策略、代碼維護等因素綜合考慮。

雖然應該做技術維護類需求、優化類小需求,但這些需求缺少市場賣點,市場價值相對低。如果一次版本計劃中,沒有可以讓客戶、銷售、售前“眼前一亮”的功能,沒有可被市場宣傳的賣點,則意味著這次的版本發布價值不高。

若長期做低價值版本發布,則意味著產品價值沒有增長,研發投入沒有價值,任什么期望市場增長?

3. 宣傳賣點

宣傳賣點是給特定功能集合包裝一個“噱頭”,讓市場同事容易記憶并傳達給客戶。

雖然噱頭聽起來有點虛,但它非常重要。如定位理論一樣,它是占領受眾心智的關鍵。

每次產品版本發布,都應該至少有一次對內版本發布會。增加產品內部曝光率,讓產品更容易被市場同事記住,對于擁有多產線、多產品的大公司更為重要。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市場同事對產品的信心。

作者:李曉杰;微信公眾號:產品曉說(ID:pmxiaosi)。10年以上產品、項目管理實戰經驗。

本文由 @產品曉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摘抄:
    “雖然應該做技術維護類需求、優化類小需求,但這些需求缺少市場賣點,市場價值相對低。如果一次版本計劃中,沒有可以讓客戶、銷售、售前“眼前一亮”的功能,沒有可被市場宣傳的賣點,則意味著這次的版本發布價值不高。
    若長期做低價值版本發布,則意味著產品價值沒有增長,研發投入沒有價值,憑什么期望市場增長?”

    這種反審視的角度,很受啟發!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