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增粉300W,抖音科普賽道迎來“新希望”

0 評論 2539 瀏覽 3 收藏 15 分鐘

由于各種困難,抖音科普賽道近來處于“凋零”階段,而@打工仔小張或許可以提供新思路,但走紅之后,又該如何保持內容的新鮮感,如何平衡粉絲增長與變現之間的問題,成為了抖音科普博主需要長期思考的一大問題。

“我真的很感謝小張,社恐人士真的很需要?!?/p>

2月20日,@央視新聞 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上報道了短視頻達人@打工仔小張 科普助人的事跡。評論區中,一位網友寫下了開頭這樣的留言,獲得了5.1萬人的贊同。

30天增粉300W,抖音科普賽道迎來“新希望”

@央視新聞 抖音視頻截圖

回望2月的抖音,被稱為“媽系科普博主”的@打工仔小張 絕對是耀眼的存在。

憑借著沉浸式科普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常識,如:如何一個人去醫院掛號看病、如何坐高鐵、如何坐地鐵、如何去辦護照、怎么一個人去吃海底撈、如何看電影等,小張迅速擊中了一批初入社會、初入城市生活以及社恐用戶的惶恐之心。

她不僅在30天內增粉近300W,還登上了微博熱搜、被各路媒體爭相報道,不少網友將其戲稱為“社會生存學頂流”。

“你所司空見慣的日常,很有可能是別人從未有過的體驗”。

央視網評價@打工仔小張之所以能火,是因為“她打破了互聯網的同溫層,用溫柔和耐心填平了信息的鴻溝,這才是知識的正確用法”。

而據卡思觀測,在@打工仔小張走紅之前,曾經歷過輝煌時期的抖音知識科普賽道在最近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于相對“沉寂”的狀態,那么小張的走紅,能否為抖音科普內容帶來新思路?

一、@打工仔小張 的“意外”走紅之路

在開啟“如何如何”科普系列視頻之前,小張并不是一個純正的科普達人。

據了解,早在2021年7月,小張就在抖音上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早期,她的內容大多是以“碎碎念”的形式分享美食、搞笑段子、生活經歷以及旅行見聞等,雖然整體風格比較“隨性”,沒有專門設置特定的主題,但因為小張在其中呈現出了樂觀、積極、幽默的一面,且很多小事經過她的講述變得十分有趣,所以,前期發布的作品中就不時有點贊過萬的視頻出現,還有一些廣告主看中了她在視頻中的表現力,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盡管視頻數據表現尚佳,粉絲增長情況卻不盡人意。據悉,在起號前幾個月內,@打工仔小張 的粉絲量就達到了10萬,隨即卻陷入了增長乏力的情形。根據第三方數據,2022年一年,小張的賬號只漲了7萬粉絲,增速大不如前。

“巨大”的轉折出現在小張開啟“如何如何”科普系列視頻之后。

今年1月26日,小張發布了一條《小張手把手教你第一次去高鐵站如何坐高鐵》的視頻。

視頻中,正好要乘坐高鐵返工的小張一邊記錄著自己坐高鐵的全過程,一邊事無巨細地向用戶講述著每個流程的具體步驟。

從提醒大家要提前半小時到達高鐵站到行李安檢、取車票、找候車室位置、去相應候車室等待檢票、檢票入站、尋找車廂、入座,在她的沉浸式講解之下,整個過程一目了然。

“雖然感覺好像沒有什么人會要看這個,但是萬一呢,萬一有人需要呢”,在視頻開頭,小張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而事實證明,她的這種日常向科普視頻不僅有很多人觀看,還切實地滿足了很多群體的需求?!拔腋杏X這種科普真的很有意義”“不怕大家笑,我23歲了還沒有真正坐過高鐵”“沒出過縣的高中生真的需要這種科普視頻”……

伴隨著這些引起了大量用戶認同感的高贊評論,小張發布的第一條視頻共收獲了47.3W點贊。

隨后,備受鼓舞的小張又發布了一系列《如何如何》視頻。

比如“第一次如何自己一個人去醫院掛號看病”“第一次如何去坐地鐵并且換乘不同路線”“如何去坐公交車”“如何坐飛機”“如何訂酒店”,以及后期發出的“去大澡堂洗澡搓背需要注意什么”“去烤肉店吃烤肉可以注意些什么”“劇本殺到底該怎么玩”等。

每條視頻基本是采取親身體驗+詳細講解的方式,讓用戶能跟隨著她的腳步掌握每一個知識點,而每次科普的內容也都能精準滿足一部分人群的實用需求。

也正因此,《如何如何》系列視頻收獲了眾多好評,賬號也借此迎來漲粉高峰。第三方數據顯示,1月26日之前,小張的粉絲量還不足18W。

而自1月26日發布了第一條科普視頻后,其賬號粉絲量就開始迅猛增長。截至今日,@打工仔小張的粉絲量已經達到331.9W。

二、小張走紅后,抖音科普賽道能迎來新思路嗎?

在小張憑借科普內容出圈之前,抖音內容生態中的科普賽道已經經歷了“輝煌”過后又有些許“凋零”的階段。

從2018年開始,抖音上就陸續涌現出了一批知識類賬號。而為了扶持該類內容,抖音還于2019年3月推出“DOU知計劃”、2019年9月推出“DOU知計劃2.0”,在產品功能、運營激勵、內容創作工具等多個層面為知識內容創作者推出全方位的服務方案。

大力扶持之下,從2020年開始,知識科普類賬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抖音上成長起來。一方面,陸續有粉絲量過千萬的知識科普大V誕生;另一方面,內容類型的邊界也在不斷擴充,覆蓋了心理學、生活百科、人文地理、天文物理、經濟金融、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

在這之中,我們得以見證了來自多個領域、不同內容風格的科普賬號閃耀其中。

比如@長安范兒——人文地理,主要通過畫面+講解+背景音樂的形式向用戶講述各省地市縣文化特色景區,被不少粉絲親切地稱為“最佳地理老師”;

美食科普賬號@我是不白吃,以“動畫+配樂+講解”的形式進行科普,解說風格幽默詼諧,極富感染力;

@科學旅行號,聚焦宇宙、生物的科學奧妙,通過充盈、豐富的畫面極大消減了知識本身可能帶來的枯燥感,也使得用戶能夠更容易地被帶入其中;

圖文時代大v@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在發布了兩條“網絡熱門生物鑒定”視頻后,順利憑借其令人捧腹的相聲式科普特色,敲開短視頻的大門,7天漲粉超過111萬,隨后成長為抖音上數一數二的知識大v。

主打科普自然知識的@絕密研究所所長,通過向大眾展示日常難以見到的小眾自然風貌,吸引了很多粉絲的喜歡和關注,曾創下15天吸粉300W的漲粉戰績。

欣欣向榮的景象并沒有一直維持下去。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知識科普賽道開始呈現出了明顯的“凋零”態勢,典型表現為:此前的大V很多都陷入了增粉瓶頸,有的甚至開始出現掉粉現象,與此同時,視頻數據也出現了明顯滑落,還有部分百萬粉達人因為無法維系運營而徹底停止更新。另一方面,則是鮮少再有表現亮眼的新科普賬號出現。

造成這種“凋零”困境的原因并不難理解。

從大環境上看,抖音內容生態已呈現飽和狀態,幾乎每個賽道都呈現出了“增長乏力”的狀態,而知識科普賽道作為一個相對小眾且門檻較高的賽道,內容完播率有限,成就爆款的難度也比泛娛樂內容大很多,這也進一步導致了相關內容的流量下滑。

單純從內容層面來看,在某一特定領域下,很多知識內容具有共通性和相似性,如若形式上差異性不大,用戶很容易出現審美疲勞。

在這樣的“困境”之下,小張的走紅不僅為科普賽道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為已經入局或者想要入局的創作者提供了一些新的內容思路。

首先,從科普方向、涉獵領域來看,在那些高深、門檻較高的知識之外,創作者也可以將視野聚焦于和日常生活相關且“萬一有人需要”的科普內容上,畢竟信息的鴻溝一直存在于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及不同生活背景的用戶之間。

利用自己在某些領域的特長或經驗,然后瞄準那部分“萬一有需要”的特定人群,就有可能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內容生態中收獲新的可能。

而在此過程中,創作者可以和用戶保持著良性互動,這樣才能持續產出真正有人需要的科普內容。比如在小張的評論區中,就總是能看到不同用戶的“求助”,而小張也總會根據粉絲的需求去輸出相應的內容,以此收獲更多好感。

其次,受內容特性影響,抖音上的科普內容本身就容易面臨完播率低的問題,因此更要注重內容表達的幽默化、平權化,讓科普內容以用戶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

早前,我們看到很多科普號大V通過影像資料/+圖文注解+講解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輸出,如@科學旅行號 每期主題下不僅有條理清晰的講解,結合所講的每一句內容都會配以與之契合的影像資料。在涉及到一些理論、實驗時,還會通過圖文演示配合詳解,這種方式打造出了一種紀錄片既視感,更方便用戶理解賬號所傳遞的內容。

還有賬號@這不科學啊,是以劇情+的形式對知識主題進行生動演繹,然后還原、“揭秘”各種有趣、冷門的科學實驗,不僅呈現出了專業、有趣、輕松的風格,還讓少年天才、智商擔當阿基米吳的人設深入人心,由此加強了用戶對賬號的記憶和粘性。

而再看小張,則是一邊記錄真實生活,一邊在真實生活場景中透傳瑣碎知識點,這種vlog式科普方法消解了知識本身的枯燥感,讓用戶得以在輕松、娛樂的氛圍中沉浸式獲取知識,趣味性滿滿。

另一方面,真人出鏡、真人特色化講解的方式不僅拉近了小張和用戶之間的距離,也讓小張的形象“立”了起來,賬號也因此更有辨識度,更容易建立信任感,并完成后續的變現。

值得注意的是,變現仍然是困擾著眾多科普創作者的一大難題。除少部分行業專家、有職業及專業背書的達人能憑借形象授權、文創定制、知識付費、平臺分成等方式進行變現,以及部分達人通過直播帶貨獲取穩定收益外,廣告目前依然是科普達人最為明朗的變現方式。

卡思觀察到,相比此前,在走紅之后,小張受到了更多品牌的青睞,但與此同時,一些質疑聲也隨之出現。

比如在其3月1日發布的《從來沒去過健身房的小伙伴們可以留意些什么》中,由于中間的洗衣香珠廣告時間過長,且整個視頻沒有像以往一樣詳細介紹去健身房的整個流程,因此有不少粉絲在評論中表達不滿。

不可否認,小張的出現確實讓我們看到了科普內容的新可能。但在走紅之后,如何維持內容的新鮮感、實現粉絲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如何平衡內容與變現之間的關系、不讓粉絲引起反感,依然是其要長久考慮的問題。

作者:岳遙

來源公眾號:卡思數據(ID:caasdata6),數據賦能短視頻內容創作、運營、營銷和電商帶貨。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卡思數據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