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經理能力矩陣:市場能力之市場調研

3 評論 4518 瀏覽 53 收藏 13 分鐘

作為“辦公室”屬性強的產品經理,最容易缺失的就是市場能力,而市場能力可以分為市場、用戶、競品三部分。本文作者對其中市場調研的能力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辦公室”屬性強的產品經理最容易缺失的就是市場能力,我們可以把市場能力分為市場、用戶、競品三部分,分別來解決“市場是什么”、“用戶要什么”、“別人有什么”的問題。

一、市場調研是什么

市場,指買賣商品的場所,把貨物的買主和賣主正式組織在一起進行交易的地方?!俣劝倏?/p>

我們很難用傳統的市場概念準確地來概括互聯網的市場,畢竟很多業務不止是買賣那么純粹。其實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互聯網業務發生的場景,場景下的內外參與方,以及他們的關系與互動。而市場調研,就是對上述進行信息收集的過程。

那么把市場信息按照類別進行劃分,我們可以簡單劃分為市場環境、市場供求、市場營銷三部分內容。

市場環境調研,是指與市場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的因素的信息收集。我們經常會因為對大環境不夠敏感,而導致自身在環境變化中手忙腳亂。就比如政府對新能源的補貼政策,會導致汽車市場格局的變化。就比如諾基亞沒有跟上智能機時代,曾經的手機霸主一蹶不振銷聲匿跡。

市場供求調研,是指供求雙方具體情況及相互關系的信息收集。就比如產品崗位招聘問題。企業對產品經理的要求越來越精細化、行業化,門檻也越來越高。而很多產品人還是停留在畫原型寫需求的早期認知,那么最終的結果就會是越來越多的產品面臨失業,甚至出局。

市場營銷調研,是指產品渠道、價格、營銷等方面的信息收集。例如茅臺酒的傳統經銷網絡創造40%~50%的銷售額,直銷渠道占約15%,電商渠道創造約15%,酒旅渠道站約15%,出口渠道創造約2.5%。

上述已經定義了市場調研的范圍,但是我們還是經常會把市場調研和用戶調研混淆。

首先,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立足于企業所在環境,后者立足于企業目標客群。就比如我們調研電商,市場調研可能得出的結論是供需失衡,消費降級這些現實情況。而調研用戶,可能得出的往往還是便宜、好貨、速度快這類的客戶需求。市場調研更追求廣度和高度,用戶調研更講究精度和深度。

其次,不要只盯著用戶,視野要放開放大。沉溺于用戶之間,同感同受不見得是好事。用戶的需求是做不完的,而永遠在滿足用戶需求,也并不一定可以做好產品。有足夠的是市場認知,可以讓產品更有目的性,更有節奏感。價值不大的需求,能不做的就不做。價值不高的用戶,該放棄就放棄。

二、為什么要調研

如果有機會去接觸很多0到1項目的話,我們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很多創業者都是云玩家,而很多的項目也都是基于意淫出來的偽需求。

之前做過一個TMS(運輸管理系統)的項目。老板在機緣巧合之下,得知很多物流公司都還在紙質辦公。于是大手一揮,直接投入全部資源all in物流信息化。全團隊殫精竭慮4個多月,終于還是推出了產品。經過多番市場推廣,成效可以說是顆粒無收。于是又覺得產品有問題,旋即照著別人的產品又重新抄了一遍。隨后邀請了很多客戶免費試用,結果是連報名的都沒有。最終項目不了了之,團隊也隨之解散。

其實但凡是稍微花一點時間,多在市場上走走,都不至于讓公司走不下去。TMS這個細分領域,已經有大量的公司耕耘了多年。直接對標競品,沒有幾年時間根本不可能撼動其市場地位。對于有需求的客戶,已經在用很久了,切換系統成本高、風險更高。對于沒需求的客戶,老玩家都拿不下來,新入行的就更不可能了。

這就是市場調研不足的現實例子。充分的市場調研未必可以幫助企業成功,但是不做市場調研的企業一定會失敗。再聚焦到產品領域,沒有市場認知的產品經理也很難有所作為。

一方面,產品足夠了解市場,才能夠知道自己怎么選擇。市場規模有多大,發展前景好不好,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個人職業生涯。在夕陽產業,注定做不長久,在邊緣業務,注定抬頭就是天花板。在高?;疑I域,注定會面臨高風險。跟以前的說法一致的是,產品經理可以不需要奸詐狡猾,但一定要精明。

另一方面,市場認知是產品人的底氣,我們經常被罵傳聲筒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不了解市場,所以對于上面給的任務毫無認知,看不到問題,更沒有自己的答案,所以只能一味聽從,埋頭執行。因為不了解市場,在安排產品開發時,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還要去推動更搞不清的人去做,又怎么能夠做得好呢?

三、市場模型

我們在聊到市場的時候,更多的是個人感受和記憶,零散、碎片、不直觀。但是當我們用模型審視市場,就能夠更加地具象、清晰。不同于常見的市場分析模型,也不同于業務流程結構,這里的市場模型是指,抽象出來的市場全局虛擬形態。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將網約車市場進行上述抽象。(上圖僅為個人觀點,用于例舉分析,請注意甄別)

通過抽象出來的市場模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業務的核心流程,以及影響核心流程的市場的各個方面。而這些影響因子,就是我們要進行市場調研的對象。

比如我們在分析市場供求時,就可以發現,隨著經濟發展放緩,網約車交易額確實在增長。但是隨著司機規模的快速擴大,存量乘客訂單下滑,增量乘客增長不足,整體呈現出供增求減的趨勢。蛋糕沒大多少,分蛋糕的人卻多出很多。盡管滴滴事件,讓很多網約車平臺有了短暫的發展機會,但是市場競爭依然會日趨激烈。

比如我們在分析市場環境時,可以看到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政策中明確完善網約車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監管規則和標準,引導平臺企業提升服務水平。這就意味著通過拔高平臺與司機的門檻,政府已經在防范無序擴張,鼓勵良性競爭,推動優勝劣汰,為行業競爭降溫。

而在油價、充電樁網絡、智慧路線規劃等等其他層面,其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到市場。

當然不同的行業就會有不同的情況,也就會有不同的模型。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糾結于上述模型是否完善、正確,而應該是以此為參考,厘清、轉化、演變,最終的構建自己的市場模型。

建模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事,而建立好模型也只是市場調研工作的開始。真正產出價值的,是模型之后的長期維護過程。

首先,模型中每一個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對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需要有全面且敏銳的信息獲取機制。就像很多內容產出團隊都會有自己的自媒體矩陣,我們也可以有自己的信息矩陣。比如我們既可以定期查閱專業報告來格式化市場認知,也可以訂閱大佬、KOL、標桿企業的媒體來緊跟最新趨勢。

其次,模型本身的結構也并非一成不變,市場調研過程也是模型校對的過程。我們很難一上手,就能準確無誤地映射市場全貌。隨著工作的推進,我們會有更全的認識和更深的感受,而這些也會不斷地推動模型進行完善。

四、信息渠道

網絡上有非常多市場調研的具體方法,比如詢問法、觀察法、實驗法,這里就不做贅述了。這里無差別地例舉一些常見的市場信息渠道和方法,我們可以以此為參考,搭建自己的信息獲取套路。

下表是主流的線上官方渠道,可以通過訂閱和定期查閱進行信息獲取。這類信息渠道主打官方與權威的好處就在于,可以快速幫助我們建立市場初步認知,也能夠作為風向標時刻了解大行業動向。

除了大方向,我們往往也會需要有微觀視角。這就需要我們也關注更多的自媒體內容,包括行業大佬、KOL、資深同行。這類信息渠道往往量級更加豐富、獨到、接地氣。微博、公眾號、抖音、脈脈、領英等等內容平臺,都能夠幫助我們獲取這類信息。但是在這方面的難度就在于:其一,需要有足夠的精力去找到合適的頻道;第二,需要自己有較強的信息甄別能力。

最后,背書式的線上調研終歸只是紙上談兵,我們還是需要深度參與到市場中切身體會。在這一點上,方法和渠道其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核心最難能可貴的,往往還是產品人的心態。在大多人的思維里,下到市場中去轉一轉,問幾個客戶,就算是完成市場調研了。實際上這種耗時耗力不出活兒的調研工作,更多的還是心理層面的自我慰藉。真正懂市場的產品,不是把自己的市場模型信手拈來,而是閉上眼,腦海中閃現而出的是鮮活的人、事、物。

五、最后

市場調研工作做不好,再苦再累,本質也只是需求的人肉翻譯機。沉下去,好的市場認知,才是產品人的地基。

本文由 @產品駭客劉有財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多到車間去

    來自廣東 回復
  2. 學習了,寫的太棒了

    來自河南 回復
  3. “綿竹縣吳彥祖”正式更名為“產品駭客劉有財”了
    更多精彩內容,也可以搜索同名GZH哦

    來自四川 回復